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7)
2023(11688)
2022(10073)
2021(9509)
2020(8292)
2019(19324)
2018(19078)
2017(37179)
2016(20362)
2015(23266)
2014(23447)
2013(23166)
2012(21478)
2011(19264)
2010(18921)
2009(17661)
2008(17639)
2007(15868)
2006(13364)
2005(11968)
作者
(61870)
(51666)
(51589)
(49079)
(32942)
(25184)
(23687)
(20471)
(19901)
(18556)
(17645)
(17614)
(16504)
(16495)
(16451)
(16348)
(15979)
(15506)
(15104)
(15098)
(12888)
(12856)
(12636)
(11991)
(11767)
(11671)
(11592)
(11434)
(10687)
(10419)
学科
(84907)
经济(84809)
管理(57293)
(55382)
(45384)
企业(45384)
方法(44634)
数学(39949)
数学方法(39456)
(22868)
(22225)
中国(19736)
(18413)
(16706)
贸易(16699)
业经(16504)
(16215)
(15227)
农业(14252)
地方(14183)
(14167)
财务(14122)
财务管理(14082)
企业财务(13365)
(12800)
金融(12796)
理论(12638)
(12491)
(12477)
银行(12443)
机构
大学(298491)
学院(295871)
(121928)
经济(119524)
管理(114515)
研究(100824)
理学(99192)
理学院(98123)
管理学(96238)
管理学院(95720)
中国(76110)
科学(64000)
(62916)
(60258)
(54872)
(52927)
业大(50458)
农业(48527)
研究所(48240)
中心(47441)
(44418)
财经(44413)
(40443)
北京(38891)
经济学(37713)
(35857)
(35419)
师范(35336)
(34466)
经济学院(34216)
基金
项目(202525)
科学(157889)
基金(148241)
研究(139903)
(132410)
国家(131399)
科学基金(111097)
社会(87502)
社会科(83026)
社会科学(83000)
(78891)
基金项目(78245)
自然(75768)
自然科(74035)
自然科学(74008)
自然科学基金(72688)
(67815)
教育(65168)
资助(62538)
编号(55642)
重点(46180)
(45431)
成果(44186)
(42895)
(42088)
科研(40445)
计划(39919)
创新(39537)
教育部(38208)
课题(37882)
期刊
(125725)
经济(125725)
研究(80180)
学报(54008)
(53429)
中国(53414)
科学(46510)
(43725)
管理(40798)
大学(39725)
学学(37773)
农业(36810)
(26296)
金融(26296)
技术(26053)
教育(25243)
财经(22294)
(20349)
经济研究(20334)
业经(20215)
(19089)
问题(17251)
理论(16132)
(15481)
统计(15356)
技术经济(14971)
实践(14693)
(14693)
业大(14442)
(14104)
共检索到427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婷  曹宝明  李光泗  
粮食市场纵向整合是市场有效运作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形势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从粮食价格垂直传递的角度,选取稻米和大豆两大粮食品种,依次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与非对称ARCH模型,来研究粮食市场纵向整合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市场收购价格与批发价格之间的波动传递效果优于稻米市场,说明两品种纵向市场整合程度存在差异;稻谷收购价格和大米批发价格对于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的反应均存在非对称效应,但效果相异;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实施导致市场结构的不一致是纵向整合程度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粮食市场纵向整合程度的核心在于逐步调低直至取消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并确定市场定价机制,同时尝试建立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信息数据库从而增强各环节价格的关联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华平  李崇光  
本文分析了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垂直价格传递和纵向市场联结的关系。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两类纵向联结形式以契约市场为准则建立的松散型联结和以产权一体化(或功能层级化)建立的紧密型联结。建立非对称纵向价格传递的误差修正模型(APT-ECM)对四类主要农产品市场的实证分析表明,纵向市场联结越松散(契约型),非对称垂直价格传递特征越微弱;纵向市场联结越紧密(层级型),非对称垂直价格传递特征越明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宏曼  徐芬  
基于1995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大豆、豆油月度价格数据,在分析"大豆批发价格—豆油批发价格—豆油零售价格"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价格传递路径,并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纵向价格在面对短期冲击时的反应时间和传递强度。研究结论表明:大豆产业链上的价格呈反向传递,属于下游拉动上游的传递机制,豆油零售价是豆油批发价变化的原因,豆油批发价是大豆批发价变化的原因;同时存在着价格传递的不对称,豆油批发商和零售商存在一定的市场力量,在大豆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期传递速度上,大豆产业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宏曼  徐芬  
基于1995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大豆、豆油月度价格数据,在分析“大豆批发价格-豆油批发价格-豆油零售价格”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价格传递路径,并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纵向价格在面对短期冲击时的反应时间和传递强度研究结论表明:大豆产业链上的价格呈反向传递,属于下游拉动上游的传递机制,豆油零售价是豆油批发价变化的原因,豆油批发价是大豆批发价变化的原因;同时存在着价格传递的不对称,豆油批发商和零售商存在一定的市场力量,在大豆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期传递速度上,大豆产业链的下游价格对上游价格的传递速度均滞后一期,并表现为正向影响;短期传递强度存在非对称性,豆油批发价的传递强度最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宏曼  徐芬  
基于1995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大豆、豆油月度价格数据,在分析“大豆批发价格—豆油批发价格—豆油零售价格”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价格传递路径,并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纵向价格在面对短期冲击时的反应时间和传递强度。研究结论表明:大豆产业链上的价格呈反向传递,属于下游拉动上游的传递机制,豆油零售价是豆油批发价变化的原因,豆油批发价是大豆批发价变化的原因;同时存在着价格传递的不对称,豆油批发商和零售商存在一定的市场力量,在大豆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期传递速度上,大豆产业链的下游价格对上游价格的传递速度均滞后一期,并表现为正向影响;短期传递强度存在非对称性,豆油批发价的传递强度最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宏曼  徐芬  
价差是衡量市场流通效率的重要指标,基于供给、需求、成本和市场四个角度构建价差模型,从大豆和豆油批发价差、豆油批发和零售价差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我国大豆和豆油市场纵向价格价差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两个价差的因素存在差异:人均食用油购买量和豆油生产企业员工劳动生产率对大豆和豆油批发价差、豆油批零价差分别存在显著负向和正向影响;豆油供给量只对大豆和豆油批发价差产生正向影响,而大豆单位生产成本只对豆油批零价差产生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均不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太洋  
本文对我国粮食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对现货价格具有显著的价格溢出效应。同时,粮食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但粮食现货市场对粮食期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林  蓝旻  钟钰  
粮食危机期间,跟其他粮食主产国或出口国一样,中国实施了粮食贸易调控政策。本文通过引入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向量误差修正模型(MS-VECM),选取在同时期未实施大豆贸易调控政策的美国为参照国,分析了中国大豆贸易调控政策对大豆和豆油垂直价格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实施的大豆贸易调控政策导致了国内豆油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加快,豆油价格虽偏向均衡,但大豆市场和豆油市场的整合程度下降,豆油价格更加不稳定。为此,国家在实施临时性的粮食贸易调控政策时需要考虑实施相关替代政策,或及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以减缓其负面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少华  赵少钦  
价格的非对称传递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农产品价格垂直非对称传递的属性概括为强度、速度、方向和符号,并将其提炼为两大层次:产业链不同节点间的非对称传递与价格变化"好"与"坏"的非对称传递;重点分析了引起价格非对称传递的五大因素:竞争环境、调整成本、产品特性,成本构成和政府干预;阐述和评析了实证方法的演变过程和研究现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晓俐  
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我们还应该注意,美国、泰国等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在粮食种植成本上,相比中国来说,具有比较优势。而构成这种优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高科技在粮食生产上的推广使其粮食单产高于中国,以及补贴政策的不同等。对此,中国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在粮食生产方面的投入和改革,以切实保障中国能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各种复杂情况。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霞  王舒娟  杨茜  
在分析我国稻谷收购市场和大米批发市场在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1日样本期间价格波动特征的基础上,对市场结构、市场波动与价格传递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解释"稻强米弱"现象的研究假说,并运用DCC-MVGARCH(1,1)模型对假说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市场结构差异是稻米市场价格波动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稻强米弱"现象出现的根源;稻米市场之间的弱关联效应导致两市场的价格波动无法有效传递,这种纵向市场之间的分割进一步加强了这一现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光泗  曹宝明  马学琳  
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利用BEKK模型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未表现出显著的协整关系,但随着粮食市场开放程度提高,中国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协整程度逐渐增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影响效果在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中国粮食市场开放强化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钟钰  李光泗  果文帅  
随着粮食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使得对于粮食市场调控的讨论日益激烈,社会各界对粮食市场调控效率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为此,运用稻谷、小麦、玉米的月度价格数据,采用ARCH类模型,通过分析粮食价格波动性来实证检验中国粮食市场调控效率。研究得出:我国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在稳定粮食市场、化解粮食价格波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具有类似于稳定器的作用,但这种作用随着粮食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减弱,其中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在平抑稻谷与小麦价格波动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在平抑玉米价格波动方面的效率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益  郝晓燕  韩一军  
以1998-2016年的小麦和面粉月度价格数据,实证分析小麦产业链纵向价格传导和市场整合。首先在线性假设前提下验证面粉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然后建立基于小麦价格的LSTR1和面粉价格的LSTR1模型,实证分析小麦和面粉价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面粉价格对小麦的影响力度要强于小麦价格对面粉的影响,在非线性制度下,面粉价格变动对小麦影响更大。因此,市场主体要注意把握麦粉价格在不同区制之间的转换规律,合理调控小麦生产和加工市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秀兰  许可  
对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波动因素的准确把握,是政府精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进而保障粮食绝对安全的基础。本文基于我国小麦和稻米批发市场价格月度数据,运用ARDL模型,从传统供需因素和金融化因素两个层面对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现货价格周期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供需基本面依然是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现货价格周期波动的重要力量;金融化因素在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现货价格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开始凸显,其中国内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对小麦现货价格周期波动的影响比较显著,国外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对稻米现货价格周期波动的影响比较显著。宏观调控不仅要关注供需基本面,也要对金融化因素进行引导和调控,避免粮食品种金融化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