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7)
2023(1820)
2022(1573)
2021(1479)
2020(1307)
2019(3093)
2018(3023)
2017(5714)
2016(3464)
2015(3919)
2014(3953)
2013(3907)
2012(3779)
2011(3187)
2010(3185)
2009(2969)
2008(3199)
2007(2846)
2006(2490)
2005(2320)
作者
(9873)
(8189)
(7788)
(7697)
(5210)
(3889)
(3717)
(3091)
(3089)
(2952)
(2860)
(2702)
(2686)
(2614)
(2608)
(2430)
(2429)
(2397)
(2277)
(2265)
(1975)
(1957)
(1944)
(1887)
(1881)
(1822)
(1816)
(1712)
(1602)
(1565)
学科
(13729)
经济(13720)
管理(12761)
(10101)
(9041)
企业(9041)
方法(6610)
数学(6010)
(5969)
数学方法(5949)
(5024)
财务(5012)
财务管理(5002)
企业财务(4778)
(4545)
(3225)
市场(2967)
产品(2907)
(2874)
(2746)
银行(2744)
物价(2642)
(2523)
价格(2467)
农产(2294)
农产品(2294)
中国(2274)
产品价格(2241)
(2227)
金融(2225)
机构
大学(45481)
学院(45466)
(20209)
经济(19780)
管理(16806)
研究(16268)
中国(15121)
理学(14400)
理学院(14270)
管理学(13977)
管理学院(13909)
(11167)
(10353)
(10237)
科学(9668)
农业(9040)
(8595)
中心(8356)
业大(8338)
财经(7996)
研究所(7636)
(7415)
(7219)
北京(6437)
财经大学(6264)
经济学(6128)
(5614)
农业大学(5569)
经济学院(5545)
(5309)
基金
项目(28949)
科学(22634)
基金(21971)
(19883)
国家(19741)
研究(19561)
科学基金(16576)
社会(12323)
自然(11837)
社会科(11711)
社会科学(11708)
基金项目(11613)
自然科(11557)
自然科学(11554)
自然科学基金(11330)
(10629)
资助(9838)
(9124)
教育(8918)
编号(7714)
(6900)
重点(6605)
成果(6042)
科研(5981)
教育部(5751)
计划(5592)
(5522)
(5515)
人文(5473)
大学(5459)
期刊
(20559)
经济(20559)
研究(13102)
(9406)
(9306)
中国(9081)
学报(8016)
科学(6772)
农业(6703)
管理(6343)
大学(6224)
(6207)
金融(6207)
学学(6088)
价格(6010)
理论(5490)
实践(5176)
(5176)
(4090)
财经(4001)
经济研究(3637)
技术(3626)
(3409)
(3254)
会计(3113)
财会(3010)
月刊(2807)
(2768)
问题(2736)
业经(2701)
共检索到73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小平  
1997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显露,国有粮食企业的储备压力增大,库存急剧上升。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近两年粮食连续丰收,供给增长,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农民减少了家庭的粮食储备,增加了对市场的供给量。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以后,我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克春  
国家粮食专项储备是一种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它应该由政府而不是私人来提供。目前 ,政府在提供粮食专项储备时 ,与经济学规范并非一致。二级储备体系 ,国有粮食企业的双重职能客观上导致二个市场调控主体、搭便车和博弈等问题 ,这些问题曾一度发生 ,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它将对我国粮食流通及国民经济构成潜在威胁。因此 ,应通过相关的政府制度安排 ,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笑然  
1991年,国务院决定建立专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这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对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防灾备荒,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雪琴  冯泓  张士杰  张丽清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最慢的就是粮食流通体制,原因就是粮食供求变化符合发散型蛛网模型,然而中国的国情又不允许如此,而以事后调节为特征的行政性的调控机制效果并不理想。入世的成功使符合WTO规则的新调控机制的构建成为燃眉之急,以事前调节为特征、以粮食银行为平台的粮食利率调控机制是较理想的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余贤  
1993年中国粮食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持续了四年多的“卖难”声中,粮价在全国范围大幅度骤然攀升,“卖粮难”突变为“收粮难”。这一骤然的波动,警醒了决策界和理论界。显然,1993年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仍未解决好中国粮食的市场问题。粮价不正常的大幅攀升,不仅反映出生产的问题,更多的源于粮食市场和经营的问题,收购、储备、贸易和价格政策上的问题。在粮食问题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但谁都不否认应致力于统一的规范的市场建设和对市场的宏观调控的完善。本文将对近期有关粮食问题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评述,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粮食的供求均衡和稳定增长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聂振邦  
2008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正确把握形势,改善宏观调控,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监督检查,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普蓂喆  郑风田  
粮食储备和价格调控关乎农民生计、粮食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市场政策分析与评价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国外研究从Waugh-Oi-Massell分析框架起步,经过一系列反思和修正,逐渐形成了以商品储备模型(COMMOdity stOrage MOdel)为基础、动态规划为思路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粮食市场政策分析和评价。本文首先回顾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利用商品储备模型进行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然后简单梳理了国内粮食储备和价格调控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文章通过介绍粮食储备和价格调控政策评价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粮食政策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为当前粮食市场政策调整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大文  
自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以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糖、粮食购销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年多来,各地普遍加强了对粮食工作的领导,初步建立了地方政府层层负责的粮食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了对粮食购销企业的监督和对粮食销售市场的管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始扭转大量亏损的局面,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避免了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施潮  
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粮食放开经营,打破了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粮食计划体制,摆脱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代之而起的是国有、集体、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格局,这是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必然趋势,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满德  
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价格干预机制和储备制度为核心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保持了粮食市场稳定、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机制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市场功能的作用不断弱化、调控政策的保障力和执行力出现下降的趋向,以及政策调整的步伐滞后于粮食形势、市场化形势、宏观调控形势的发展。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重视,及时纠正偏差、加快改革完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提高宏观调控的综合效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玮  
宏观调控与粮食区域平衡郭玮一、实现粮食区域平衡,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保持粮食的供求平衡,一个是保持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粮食的供求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既包括粮食总量的平衡,还包括各个地区的区域平衡,包括...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大才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多项支持保护粮食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同时又提出了要强化粮食的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那么粮食支持保护与粮食宏观调控的关系是什么呢?有了粮食支持保护,还要不要宏观调控?有了宏观调控,还要不要粮食支持保护?其实,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粮食流通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后,为了矫正市场的缺陷,需要政府对粮食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梁瑞华  
当前,我国粮食调控政策面临新挑战,粮食补贴对农户激励作用有限,临时收储量创历史新高,库容问题严重,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财政压力加大,针对新问题要有新方法,成立国家粮食调控安全委员会提高调控效果,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立目标价格制度,实施价补分离,确立订单式调粮模式,确保粮食供需平衡,减少粮食企业税收,实行阶梯式财政补贴,提升国内粮食企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荣俊  
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若干问题杨荣俊粮食放开经营,标志着粮食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粮食可以撒手不管。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①确保粮食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做到全社会的安全的供给。②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