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8)
2023(11182)
2022(9428)
2021(8361)
2020(7146)
2019(16342)
2018(15517)
2017(29523)
2016(16668)
2015(18466)
2014(18493)
2013(18319)
2012(16952)
2011(15350)
2010(15241)
2009(14223)
2008(14236)
2007(12856)
2006(10959)
2005(9524)
作者
(52745)
(44269)
(44266)
(41832)
(27697)
(21474)
(20114)
(17656)
(16458)
(15577)
(15000)
(14704)
(14215)
(14059)
(13800)
(13779)
(13535)
(13101)
(12765)
(12708)
(11409)
(10866)
(10706)
(10216)
(9925)
(9865)
(9735)
(9722)
(9077)
(8940)
学科
(69282)
经济(69213)
管理(48398)
(46885)
(37129)
企业(37129)
方法(35472)
数学(31854)
数学方法(31605)
(19890)
(18662)
中国(16826)
(15963)
(15020)
贸易(15014)
(14590)
业经(14541)
农业(13389)
地方(12714)
(11982)
财务(11967)
财务管理(11937)
(11413)
企业财务(11344)
环境(10544)
技术(10331)
(9682)
(9616)
银行(9553)
理论(9371)
机构
大学(248387)
学院(246433)
(100226)
经济(98315)
管理(93628)
研究(84808)
理学(82491)
理学院(81507)
管理学(79999)
管理学院(79578)
中国(61831)
科学(56659)
(56343)
(51569)
业大(46006)
农业(45401)
(45160)
(43286)
研究所(41830)
中心(38752)
(36249)
财经(35683)
(32481)
北京(31393)
(30995)
经济学(30915)
师范(30522)
农业大学(30173)
(30009)
经济学院(28365)
基金
项目(173160)
科学(134890)
基金(126307)
研究(116724)
(114300)
国家(113369)
科学基金(95181)
社会(74775)
社会科(71010)
社会科学(70984)
(68284)
基金项目(67866)
自然(64658)
自然科(63184)
自然科学(63159)
自然科学基金(62086)
(58367)
教育(53969)
资助(50897)
编号(45209)
重点(39741)
(38046)
(36867)
(35993)
成果(35119)
计划(34940)
科研(34500)
创新(33732)
(31711)
教育部(31627)
期刊
(100750)
经济(100750)
研究(63401)
学报(50020)
(49377)
中国(44509)
科学(42387)
大学(35829)
学学(34333)
农业(33573)
(33562)
管理(30137)
教育(21372)
技术(18908)
(18711)
(17885)
金融(17885)
业经(17400)
财经(17388)
经济研究(16949)
(14875)
问题(14221)
(14121)
业大(13642)
技术经济(12615)
商业(12161)
科技(12161)
统计(11839)
农业大学(11721)
(11595)
共检索到343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建波  王莉  宋富强  樊鹏  
[目的]分析耕地质量构成要素对粮食产量影响,探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途径和方法。[方法]文章选取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内近10年来的土地资源调查、农用地分等、耕地地力评价、粮食产能核算等多项成果数据,以4.645 0万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建立了耕地质量单因素变化及因素指标组合与粮食产能关系曲线,测算了多模型影响下耕地质量因素改变量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大小。[结果](1)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各指标分级变化会引起粮食产能改变,总体上,当耕地所处的环境因素改善后,粮食产能将不断增加,因素指标分级对粮食增产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影响全国及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模型的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雨凌  马雯秋  姜广辉  李广泳  周丁扬  
耕地撂荒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在识别撂荒地分布的基础上,测度了撂荒地空间分布格局,并建立耕地撂荒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耕地撂荒对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规模为405.53万hm~2,撂荒率约为5.85%;空间上撂荒地规模分布呈"T"字形空间格局,黑龙江东北部、吉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地区为撂荒地主要集聚区。(2)耕地撂荒对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017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因耕地撂荒损失的农田生产潜力达到1339.15万t,损失的粮食产量高达2265.6万t,损失比例达4.69%;内蒙古自治区成为粮食产出损失量和损失比例最大的地区。(3)粮食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投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系数分别为-0.194、-0.025和0.006。(4)应遵从城乡融合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态势,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现代要素投入与政策扶植,构建粮食生产—耕地休耕空间转换弹性机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庭良  
文章依据河南省农户调查数据,利用排序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人口数和非种粮收入所占的比重对农户不愿意种粮、愿意种粮的概率的偏边际效应分别为正、负,土地肥沃程度、水源情况、交通条件、粮食价格相对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对粮农实行种粮直补和农用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等对农户不愿意种粮、愿意种粮的概率的偏边际效应分别为负、正,而且各影响因素对农户不愿意种粮、愿意种粮的概率的影响力度是非对称的,前者大于后者。(2)户主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以及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信息沟通和对农民种粮用柴油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对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利会  王雅鹏  
文章利用湖北7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势类型对农户储粮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平原农户人均储粮量低于丘陵农户,但与山区农户无差异;距最近县城距离对农户储粮行为影响很大,距离远的农户人均储量粮更多;家庭年龄结构与经济条件对农户储粮行为无显著影响;农户粮食产出规模与农户储粮行为正相关,而粮食商品化率则与其负相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庆海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单一的玉米种植结构颠覆了传统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农作制度,畜牧业与种植业历经三次疏离,呈现渐行渐远的趋势。"粮改饲"的行动方案基于玉米"三高"问题而提出,其实施有利于农作制度的恢复和良性的农牧互动关系的建立,进而有利于东北黑土地的保护与生态修复。"粮改饲"行动方案确立了调减籽实玉米作物、增加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的作物生态坐标和以生态脆弱区为重点的区域生态坐标,但对东北玉米主产区的关注程度并不显著,核心产区的"粮改饲"尚未得到应有的支持。应注重农牧结合的农户经营结构的建立与推广,以此作为"粮改饲"行动的主要支点,否则"粮改饲"的生态关照将大打折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选登  高佳琳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高—低聚集区分布在山东;降低耕地生态足迹是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选登  高佳琳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高—低聚集区分布在山东;降低耕地生态足迹是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成丽  吴迪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压力指数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同时粮食主产区伴随着粮食进出口的虚拟耕地资源贸易量很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得出虚拟耕地贸易量与耕地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即粮食进口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琴  
[目的]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户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运行,同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土地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为调查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均年收入、非农收入的来源、流转政策、流转方式、是否有土地流转市场及农业合作社对土地流转意愿正面影响,而与城镇的距离对土地流转意愿负面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非农收入来源、农业合作社以及土地流转市场这4个自变量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且达到显著影响。[结论]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土地流转快速发展及多元化形成的背景下,文章研究结果对于河南省土地流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浩博  
耕地资源是不可逆转的稀缺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2015年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8%,供应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近1/3。然而,耕地资源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土地退化、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国家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走向。因此,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浩博  
耕地资源是不可逆转的稀缺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2015年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8%,供应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近1/3。然而,耕地资源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土地退化、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国家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走向。因此,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谢保鹏  杜挺  王兴  
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1994-2014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180个城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1994-2014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整体效率值并不高;②全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热点区域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呈现出"两核集聚"、"多核极化"、"两核极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谢保鹏  杜挺  王兴  
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1994-2014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180个城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1994-2014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整体效率值并不高;②全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热点区域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呈现出"两核集聚"、"多核极化"、"两核极化"的演变特征;③自然条件是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基础因素,耕地资源禀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地区科技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