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7)
2023(6857)
2022(5964)
2021(5519)
2020(4874)
2019(11710)
2018(11495)
2017(22612)
2016(12301)
2015(14367)
2014(14639)
2013(14873)
2012(14124)
2011(13089)
2010(13239)
2009(12550)
2008(12836)
2007(11696)
2006(10287)
2005(9173)
作者
(39634)
(33658)
(33291)
(31557)
(21022)
(16248)
(15478)
(13325)
(12416)
(11825)
(11296)
(11209)
(10734)
(10626)
(10591)
(10561)
(10293)
(9729)
(9722)
(9654)
(8469)
(8171)
(8168)
(7568)
(7534)
(7513)
(7437)
(7345)
(6871)
(6767)
学科
(56702)
经济(56656)
管理(33053)
(30619)
方法(27780)
数学(24156)
数学方法(23977)
(22847)
企业(22847)
(20372)
贸易(20364)
(19754)
(16992)
(13234)
中国(12356)
(12047)
地方(11901)
农业(10905)
业经(10136)
(9614)
环境(9439)
资源(9263)
(8642)
(8515)
关系(8352)
理论(7914)
(7519)
土地(7468)
(7298)
财务(7279)
机构
大学(192214)
学院(191811)
(82155)
经济(80435)
管理(71294)
研究(68540)
理学(60979)
理学院(60280)
管理学(59238)
管理学院(58899)
中国(51585)
科学(44253)
(41794)
(41387)
(36997)
(34339)
研究所(33900)
农业(33278)
业大(33013)
中心(31130)
(29694)
财经(27811)
北京(26149)
经济学(25179)
(25135)
(25098)
师范(24890)
(24261)
(23337)
经济学院(23132)
基金
项目(125887)
科学(96631)
基金(90212)
研究(88996)
(80445)
国家(79866)
科学基金(65694)
社会(54616)
社会科(51781)
社会科学(51757)
(48878)
基金项目(48021)
自然(43395)
自然科(42147)
自然科学(42130)
(41641)
自然科学基金(41353)
教育(39835)
资助(37486)
编号(37174)
成果(29496)
重点(28964)
(28429)
(28130)
(25117)
科研(24849)
课题(24749)
计划(24127)
创新(23688)
教育部(23271)
期刊
(88137)
经济(88137)
研究(50651)
中国(37318)
(36442)
学报(34093)
科学(30376)
(25927)
农业(25258)
大学(23908)
学学(22534)
管理(21954)
(15813)
技术(15074)
业经(15041)
(14671)
教育(14553)
经济研究(14279)
问题(14004)
(13843)
金融(13843)
国际(13761)
资源(13625)
财经(13136)
(11333)
图书(10616)
技术经济(10008)
世界(9767)
(9722)
商业(9674)
共检索到283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成丽  吴迪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压力指数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同时粮食主产区伴随着粮食进出口的虚拟耕地资源贸易量很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得出虚拟耕地贸易量与耕地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即粮食进口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成丽  吴迪  王洪玉  
虚拟耕地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耕地资源的数量。国家或区域间的粮食贸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虚拟耕地的形式进口或出口耕地资源。本文选取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类产品,核算其虚拟耕地贸易量,并定量地测算粮食国际贸易对耕地可持续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2007年间,中国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近440万公顷;虚拟耕地净进口,即粮食净进口对耕地可持续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虚拟耕地净进口对缓解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颖明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偏低与资源利用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得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将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建波  王莉  宋富强  樊鹏  
[目的]分析耕地质量构成要素对粮食产量影响,探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途径和方法。[方法]文章选取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内近10年来的土地资源调查、农用地分等、耕地地力评价、粮食产能核算等多项成果数据,以4.645 0万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建立了耕地质量单因素变化及因素指标组合与粮食产能关系曲线,测算了多模型影响下耕地质量因素改变量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大小。[结果](1)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各指标分级变化会引起粮食产能改变,总体上,当耕地所处的环境因素改善后,粮食产能将不断增加,因素指标分级对粮食增产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选登  高佳琳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高—低聚集区分布在山东;降低耕地生态足迹是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选登  高佳琳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高—低聚集区分布在山东;降低耕地生态足迹是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雨凌  马雯秋  姜广辉  李广泳  周丁扬  
耕地撂荒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在识别撂荒地分布的基础上,测度了撂荒地空间分布格局,并建立耕地撂荒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耕地撂荒对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规模为405.53万hm~2,撂荒率约为5.85%;空间上撂荒地规模分布呈"T"字形空间格局,黑龙江东北部、吉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地区为撂荒地主要集聚区。(2)耕地撂荒对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017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因耕地撂荒损失的农田生产潜力达到1339.15万t,损失的粮食产量高达2265.6万t,损失比例达4.69%;内蒙古自治区成为粮食产出损失量和损失比例最大的地区。(3)粮食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投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系数分别为-0.194、-0.025和0.006。(4)应遵从城乡融合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态势,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现代要素投入与政策扶植,构建粮食生产—耕地休耕空间转换弹性机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雅丽  张常新  
在明确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人口发展态势、人均粮食消费情况相关统计数据,参考了美国、印度等国的实际情况得知,贫困问题的解决、人口迅速增长、膳食结构改变、生物能源开发等引起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威胁粮食安全,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耕地增长潜力不足、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减少、耕地退化等耕地供给减少的发展趋势挑战粮食安全。针对粮食供需矛盾的现实,笔者从维护土地生态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遏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控制人口增长以及改变消费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推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韩思雨  张路  
研究目的: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构建粮食主产区休耕最大规模测算和仿真模型,仿真预测不同人口政策效应情景下最大休耕规模及休耕规模弹性边界,以期为保障中国休耕政策推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6年模拟期内,湖北省在兼顾区域粮食供给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能够保有一定比例持续增长的弹性耕地资源,支撑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的实施;(2)2017—2036年仿真期内,湖北省休耕最大规模和休耕规模弹性边界在人口增长保持不变和不断下降两种情景下总体保持扩张趋势,在人口增幅略微上升和大幅上升两种情景下呈现先缩小再扩大的态势;(3)在当前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规模庞大且妇女二孩生育意愿较强的情况下,全面二孩政策在中长期的粮食需求增加效应极有可能导致湖北省可休耕耕地规模减少和休耕规模弹性边界缩小。研究结论:应积极扩大休耕规模和范围,丰富休耕试点区域,正式建立目标多元化、模式多样化和实施常态化的耕地休耕制度,以粮食安全为前提实现对休耕的宏观调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娜  高瑛  王咏红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法对6大粮食主产省份1995—2012年粮食能耗技术效率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各项能耗量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河南、河北、江苏和黑龙江技术效率较高,山东和四川技术效率较低;在规模报酬方面,河南多个年份均规模报酬递减,其余省份则规模报酬递增;山东各项能耗最优调整量均较高;6省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河南全要素生产率最低;2020年各能源要素消耗量均呈上升趋势。并对如何优化能源要素的配置比例、提高粮食生产能源转化效率、化解由于能源滥用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宝涛  陆鹏  刘帅  李子奇  
文章通过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R/S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揭示中国粮食主产区2000—2018年耕地多功能时空格局特征、预测演化趋势并进行协调度分区与优化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多功能表现为持续下降——波动上升——下降的变化态势且波动幅度较大,其变异系数波动频繁,需要持续完善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研究区各省份综合指数均值呈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其中,东北地区最高,华北地区居中,西南地区、华中地区的三个省份最低;各省份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呈显著Hurst现象,说明耕地多功能发展演化上以延续过去变化趋势为主,其中,黑龙江、辽宁可能性最大,湖北可能性最小;各省份耕地多功能协调度发展形势较不理想,协调度指数偏低,且年际间波动较大。研究结果与粮食主产区发展战略定位相符,为指导耕地多功能利用、优化调整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洪斌  吴克宁  赵华甫  夏敏峰  刘巧芹  
从不同空间尺度识别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等别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适合区域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对策及耕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中部6省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和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分省卷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数据,将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通过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应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数据处理,探讨耕地等别在不同空间尺度的数量结构分布特征,分析了省际之间、土地利用区、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及区域资源本底要素即耕作制度与耕地类型之间的耕地等别特征与平均等别状况。研究表明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分布在1~15等,其中以6-10等为主;在省际之间对比分析发现湖北、湖南和江西的耕地等别较高,集中在5~8等;从土地利用区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盖兆雪  孙萍  张景奇  
基于环境约束条件,采用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指数,测算1994—2014年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并对其跨期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刻画,在此基础上利用泰尔指数寻找其区域差异的结构性原因。结果表明:(1)不考虑环境约束的耕地利用效率值高于考虑环境约束的效率值,环境约束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明显影响;(2)1994—2014年间呈波动下降状态,其均值均在1以下,整体效率不高;(3)考虑环境约束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值空间差异显著,由1994年"南北高、中部低"的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博虎  张宝文  
【目的】评价中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耕地对本国耕地资源的贡献。【方法】在分析中国粮食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虚拟耕地贸易量计算方法,对1978-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中小麦、大豆、大米、玉米4种主要粮食的虚拟耕地贸易量进行估计,并分析了其对中国耕地资源的贡献。【结果】1978-2008年,在中国4种主要粮食的对外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一直保持较大逆差,除1985、1986、1993和1994年外,其余27年虚拟耕地贸易量均表现为净进口状态,虚拟耕地贸易净进口量从1978年的415.74万hm2增加到2008年的2 147.61万hm2;31年间,虚拟耕地交易量达22 397.47万hm2,其中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张健  
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11个省1990~2004年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产出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出各省历年来的耕地产出效率值。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经营仍以人力与物质成本的投入为主。与机械化生产相比,化肥等化学和人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更能与小规模农户经营的体制相适应;我国耕地产出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省际间耕地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且其差距有着缩小的趋势;近15年来,我国耕地产出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却在下降。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高产需要依靠大量物质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