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20)
- 2023(3954)
- 2022(3398)
- 2021(3259)
- 2020(2663)
- 2019(6030)
- 2018(5868)
- 2017(11702)
- 2016(6656)
- 2015(7374)
- 2014(7306)
- 2013(7110)
- 2012(6868)
- 2011(6236)
- 2010(6432)
- 2009(5971)
- 2008(5933)
- 2007(5495)
- 2006(5086)
- 2005(4717)
- 学科
- 济(21498)
- 经济(21475)
- 管理(19377)
- 业(18696)
- 企(13855)
- 企业(13855)
- 农(10475)
- 中国(7420)
- 策(7407)
- 财(7383)
- 方法(6964)
- 农业(6429)
- 数学(6119)
- 数学方法(5971)
- 制(5755)
- 贸(5674)
- 贸易(5671)
- 及其(5571)
- 易(5556)
- 地方(5543)
- 政策(5342)
- 业经(5249)
- 银(5125)
- 银行(5121)
- 行(4982)
- 方针(4698)
- 融(4650)
- 金融(4649)
- 述(4631)
- 阐(4631)
- 机构
- 学院(91216)
- 大学(88392)
- 济(38917)
- 经济(37933)
- 管理(34896)
- 研究(34628)
- 理学(29231)
- 理学院(28927)
- 管理学(28444)
- 管理学院(28262)
- 中国(28082)
- 科学(20272)
- 财(19422)
- 农(19394)
- 京(19118)
- 所(18270)
- 中心(16595)
- 研究所(16396)
- 江(15724)
- 农业(15207)
- 财经(14055)
- 业大(13697)
- 经(12734)
- 院(12405)
- 北京(12279)
- 范(12279)
- 师范(12168)
- 州(12055)
- 省(11562)
- 经济学(10742)
- 基金
- 项目(56540)
- 科学(44256)
- 研究(44024)
- 基金(39367)
- 家(34359)
- 国家(33992)
- 科学基金(28296)
- 社会(26291)
- 社会科(24832)
- 社会科学(24829)
- 省(22555)
- 教育(20059)
- 基金项目(19668)
- 划(19253)
- 编号(19208)
- 自然(17945)
- 自然科(17491)
- 自然科学(17486)
- 自然科学基金(17192)
- 资助(17127)
- 成果(16788)
- 课题(13899)
- 发(13134)
- 重点(12823)
- 部(12809)
- 性(11980)
- 策(11941)
- 创(11661)
- 年(11356)
- 项目编号(11107)
共检索到149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我国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河南、湖南、四川、湖北13个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提供了全国70%的商品粮和95%的增产粮。近年来,受自然、经济、科技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主产区域呈现缩小趋势(如四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一杰 邸菲 辛岭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晓达
中央提出四个“始终重视”是支持粮食主产区的总政策。财税政策在这个政策体系中具有前提性与现实性的意义,主要包括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按WTO农业协定与农业产业化要求加大对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建设、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社会保障的投入等重要方面,还要支持农地产权制度、精简基层政权、户籍制度与农民进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黎 朱福守
本文结合数据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种植面积、单产情况及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村金融、科技推广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政府调控、利益补偿、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农业投入、农业生态和风险防控方面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生产现状 制约因素 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我国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农业做为弱质产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得到政府扶持。对我国而言,农业的这种弱质性更为复杂: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生产者素质较低,经济形态表现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户经营,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等等。这意味着,我国农业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长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后凯 王业强
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粮食支持政策侧重针对种粮农户、以粮食生产为重点,而对粮食主产区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粮食主产区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保障区,也是一种关键问题区域,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迫切需要中央政府给予全方位支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亟需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实施一个专门的国家粮食主产区政策,建立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主产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适 舒坤良 杨双 吴兴宏
玉米临储政策的持续实施虽保护了农民利益,但同时也造成了玉米库存剧增、财政压力加大,比价关系扭曲、供给过于旺盛,国内外价格倒挂、玉米进口量剧增,下游产业萎缩、玉米需求疲软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建立玉米主产区与国家和主销区订单式产销模式,可调节玉米、大豆目标价格比价关系,进而调控玉米供给水平,构造以玉米、大豆目标价格和轮作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和种植结构调控"蓄水池",在宏观层面上实现玉米精准化生产并达到供需基本平衡,促进玉米主产区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的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关键词:
玉米 目标价格 订单式产销 供需调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璐 王霞 杜国明
粮食主产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但是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却存在着利益流失,呈现产粮越多越吃亏的现象,国家为了调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弥补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流失,出台了一系列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这些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微观主体即农民角度对其进行补贴,另一类是从宏观角度即对粮食主产区政府进行补贴,对这些政策进行梳理,在黑龙江省进行实地调研,对这些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 政策演进 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忠贵
我国粮食主产区已经由南方向北方转移,这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一定风险。一旦北方地区遭灾受损,粮食供应将出现困难。文章研究的就是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北移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北移 风险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冬仿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在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基础上,做到数量、质量、效益相统一,结构、品质相适宜。为此要处理好"稳粮"与增收、政府与市场以及社会、发展新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而构建出城乡一体化、农产品优质化、农业经济体系现代化、农村环境优美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新格局,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供给侧 现代农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茂林
一、中国粮食问题的背景和基本思路占世界总人口1/5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当前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 1.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基本上处于徘徊局面,引发和引起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1)世界粮食危机已露明显征兆。世界粮食危机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粮食库存降到20年来最低点。1994~1995粮食年度的世界谷物库存水平降到了16.6%(指期末结转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例),突破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最低库存安全线。二是主要产粮国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及分解方法分别考察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农户收入不平等差异的来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平等,且使得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收入不平等差距扩大;尽管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收入不平等差异受健康状况、金融认知水平、人情礼收入等因素有关,但主要与系数效应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加剧了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不平等,但对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具有削减功能;土地规模差异会强化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而社会公平、自由经济环境则会缓解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淮海流域和东北三省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和粮食单产1980-2003年间变化态势及粮食生产的相关因素相关性等方面研究,揭示了各区域20多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生产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