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3)
- 2023(14456)
- 2022(12838)
- 2021(12134)
- 2020(10112)
- 2019(23007)
- 2018(23302)
- 2017(44749)
- 2016(24537)
- 2015(27632)
- 2014(27292)
- 2013(27058)
- 2012(24689)
- 2011(22219)
- 2010(22022)
- 2009(20413)
- 2008(19416)
- 2007(16924)
- 2006(14900)
- 2005(12636)
- 学科
- 济(95985)
- 经济(95882)
- 业(68681)
- 管理(63083)
- 农(49962)
- 企(46820)
- 企业(46820)
- 方法(39953)
- 数学(34684)
- 数学方法(34272)
- 农业(32989)
- 业经(24331)
- 中国(23758)
- 学(21920)
- 地方(21791)
- 财(21480)
- 制(17680)
- 贸(16856)
- 贸易(16848)
- 易(16297)
- 理论(15002)
- 环境(14760)
- 技术(14243)
- 和(13960)
- 发(13905)
- 策(13180)
- 体(12748)
- 银(12596)
- 银行(12548)
- 教育(12419)
- 机构
- 学院(338897)
- 大学(333994)
- 管理(133178)
- 济(129160)
- 经济(126172)
- 理学(116044)
- 理学院(114728)
- 研究(113915)
- 管理学(112575)
- 管理学院(112011)
- 中国(84842)
- 农(77482)
- 科学(74580)
- 京(71190)
- 农业(60204)
- 业大(60193)
- 所(58367)
- 财(55357)
- 研究所(53451)
- 中心(52790)
- 江(49675)
- 范(45939)
- 师范(45554)
- 财经(44454)
- 北京(43981)
- 院(40637)
- 州(40577)
- 经(40496)
- 农业大学(38126)
- 省(37690)
- 基金
- 项目(237358)
- 科学(184712)
- 研究(173682)
- 基金(169197)
- 家(148505)
- 国家(147175)
- 科学基金(124928)
- 社会(106910)
- 社会科(100644)
- 社会科学(100612)
- 省(95274)
- 基金项目(91319)
- 自然(82203)
- 自然科(80164)
- 自然科学(80142)
- 划(79056)
- 自然科学基金(78656)
- 教育(78345)
- 编号(73744)
- 资助(68126)
- 成果(58467)
- 重点(53174)
- 发(51644)
- 部(51387)
- 课题(49521)
- 创(49001)
- 创新(45617)
- 科研(45272)
- 大学(43260)
- 计划(43102)
- 期刊
- 济(147418)
- 经济(147418)
- 研究(93654)
- 农(78018)
- 中国(67791)
- 学报(57950)
- 农业(53519)
- 科学(52988)
- 大学(43240)
- 管理(43044)
- 学学(40981)
- 财(39895)
- 教育(37041)
- 业经(30409)
- 技术(28215)
- 融(27554)
- 金融(27554)
- 业(25974)
- 经济研究(20668)
- 问题(20600)
- 财经(19750)
- 版(18853)
- 资源(17779)
- 图书(17739)
- 科技(17367)
- 业大(16783)
- 经(16713)
- 理论(15913)
- 现代(15603)
- 技术经济(15485)
共检索到490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建平
[目的]粮食产量可持续性与土壤生态有着重要关系,而产量短期内又和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有关。土地确权政策的明确有可能影响农民追求土地的长远回报。文章基于土地确权背景,以期为河南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土地生态保护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依据1991—2015年河南省的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土地确权政策是否影响农民施用化肥、农药数量;同时运用协整模型研究小麦产量与化肥、农药施用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冲击响应分析单位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及化肥与农药之间彼此关系。在这检验过程中也对影响化肥、农药施用量其他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实证结果显示土地确权政策对农民施用化肥和农药数量的影响统计量Z均小于0. 5。这表明土地确权政策对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没有影响;同时小麦的产量与化肥、农药施用量存在长期依赖关系,其中小麦产量对化肥施用量的相关依赖程度为0. 574 8,对农药施用量的依赖程度为0. 388 1;在短期内化肥单位施用量的变化会对粮食的产量产生正向冲击,对农药施用量也产生正向冲击。[结论]土地确权政策短期内,农户仍然不会因考虑土壤生态而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据此该文建议政府应改变粮食补贴与粮食产量挂钩等相关政策。
关键词:
土地确权 化肥 农药 断点回归 长期均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杰
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取向是对自身因素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研究表明,满足自家需要以及增加现金收入是农户从事粮作经营的主要动机所在,且随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满足自家需要的动机在减弱,而增加现金收入的动机在增强;较小规模粮作经营户有动态缩减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而较大规模粮作经营户则有动态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较大规模的粮作经营户更易于实现规模化经营收益,具有相对较高的内在动力从事粮作经营;在现行粮食政策下,政策对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的制度激励效应有限,因而亟需采取优化粮食政策目标、强化粮食政策手段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完善粮食政策传导机制等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上官彩霞 郑国清 张伟 张颖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实现农业全面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而且要增强种粮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本文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例,通过归纳总结河南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创新模式以及目前还面临的困境,提出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需求:以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为政策补贴对象、以产业链集成为政策支持领域、以市场驱动为政策推动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贺书霞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以豫西南地区邓州市为例,利用调研数据,采用实证研究和函数分析的方法确定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适度规模。样本地区依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农地经营适度规模在2.47~2.97 hm2之间,这样的规模综合考虑了当地劳动力转移情况、土地流转以及同外出务工人员相比的收入情况。适度规模的确定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同时也为当地土地流转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适度规模 土地流转 邓州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琴
[目的]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户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运行,同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土地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为调查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均年收入、非农收入的来源、流转政策、流转方式、是否有土地流转市场及农业合作社对土地流转意愿正面影响,而与城镇的距离对土地流转意愿负面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非农收入来源、农业合作社以及土地流转市场这4个自变量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且达到显著影响。[结论]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土地流转快速发展及多元化形成的背景下,文章研究结果对于河南省土地流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东勃
"憋粮"现象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效用损失。粮库收储能力较低和临时收储政策对近年来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有较大影响。加强主产区粮库仓容建设、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建设,加强主产区地方粮食储备库经营管理和对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全程监管,有助于逐步减少和消除"憋粮"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憋粮 粮食主产区 临时储备 惜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越 孔令宇 高丹桂 董生忠
为保障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的经济收益,亟须构建省际横向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本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为例,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确定粮食省际流通格局,基于生产要素视角核算粮食生产要素消耗量,通过改进功能价值法测算生产要素的利益补偿额度,以明确利益补偿标准,进而多维度构建省际横向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广东、浙江、山东、北京、上海、贵州、天津、江苏、海南、福建和广西是东北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受益省份,需要向东北粮食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第二,2000-2020年东北粮食主产区生产要素消耗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耕地资源消耗量和水资源消耗量增长近1倍,农业碳收支量和粮食运输损耗量均增长了近2倍。第三,仅从生产要素消耗角度考虑,2020年东北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种植的利益补偿标准为580.37亿元。因此,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隐含着巨大的生产要素消耗,有必要将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消耗等投入成本纳入主产区利益补偿范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雨凌 马雯秋 姜广辉 李广泳 周丁扬
耕地撂荒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在识别撂荒地分布的基础上,测度了撂荒地空间分布格局,并建立耕地撂荒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耕地撂荒对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规模为405.53万hm~2,撂荒率约为5.85%;空间上撂荒地规模分布呈"T"字形空间格局,黑龙江东北部、吉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地区为撂荒地主要集聚区。(2)耕地撂荒对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017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因耕地撂荒损失的农田生产潜力达到1339.15万t,损失的粮食产量高达2265.6万t,损失比例达4.69%;内蒙古自治区成为粮食产出损失量和损失比例最大的地区。(3)粮食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投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系数分别为-0.194、-0.025和0.006。(4)应遵从城乡融合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态势,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现代要素投入与政策扶植,构建粮食生产—耕地休耕空间转换弹性机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关付新
本文认为,以兼业化小规模经营粮农为主体的中部粮食主产区,兼业化传统农户劳动力非农化,专业化现代农户经营非粮化,粮食安全的微观基础脆弱,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是培育专业化的现代粮农。兼业化传统农户的要素配置效率差,生产技术落后,收入水平低,难以实现增产增收。专业化现代粮农以增收为动机,扩张意愿强,盈利水平高,但其发展受到资源和制度约束。培育专业化的现代粮农应采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支持政策和建设粮食核心区等政策措施。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现代粮农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清
采用河南省16村近5 000个农户2003—2007年固定跟踪观察所得的样本资料,实证分析不同区位农户的营粮贡献。结果表明:河南农户经济分化日益明显,存在一种粮食盈余户减少与粮食短缺户增多,粮食缺口量增大的局面。粮食安全保障主要依托于日趋减少的盈余户上,且区位差异显著。具有自然区位优势的农户营粮贡献较大,具有经济区位优势的农户营粮贡献呈现出强化与弱化的两极格局,而自然与经济区位交互作用下,农户营粮贡献的区位复合效应显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建云
粮食主产区面临城镇化进程淤塞,城镇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冲突的现实困境。研究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很有现实意义。以河南省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现实困境找出粮食主产区共同的发展对策。构建河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倒U型"模型,采用统计口径一致的1990~2012年数据进行验证,相关关系十分显著。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互为格兰杰原因。城镇化水平达到36.97%时达到"倒U型"的拐点,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契合。通过验证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倒U型"关系,证实当经过"倒U型"拐点后,一系列试图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制度创新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瑞 吴克宁 张小丹 冯喆
研究目的:探寻适合中国新时代耕地产能评价的新理论与方法,界定耕地健康产能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河南省温县验证。研究方法:基于"需求—功能—维度—要素—指标"理论框架,构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算法、"1+X"累加模型法、图层叠加法定量评价耕地健康产能。研究结果:(1)温县耕地产能和耕地健康诊断结果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以青峰岭为界,北部耕地产能和健康状况较南部好;(2)耕地健康产能整体状况良好,乡镇间差异明显;(3)耕地健康产能结果更多取决于耕地健康诊断,主要受耕地生产环境和耕地系统弹性影响。研究结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应用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海平
基于偏离-份额法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2012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他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得到持续增强,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能竞争格局和粮食结构正面临重大调整和变局,口粮安全保障变得脆弱,粮食主产区竞争潜能和实际竞争力存在严重偏离,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为此,必须正视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和竞争力的非均衡性问题,重塑和确立传统稻谷主产区的潜在产能优势,增强口粮结构效益和竞争力效益,确保持续的口粮安全,形成稳定的多元化粮食格局,巩固和增强新兴产粮大区地位,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琴
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是必由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粮食生产模式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冲击,影响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存,尤其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的不可逆趋势对农业经营和粮食生产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流转的动因和形式,然后以此为视角,通过实地调查的形式,将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讨论,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政策建议,为寻找土地流转与粮食安全的契合点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斌 孙蓉
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背景,通过文献梳理出我国未来仍需维持较高的粮食生产能力以保证"口粮安全"。农业保险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维持收入稳定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本文通过建构两组模型、四个方程,比较分析农业保险引致的耕地面积和农资投入各自变化对农业收入及其占比的影响效应;基于全国八大粮食主产区的微观调查数据,验证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实际作用效果;并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区域差异进行甄别。研究显示,现阶段农业保险促进了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但对其种粮积极性的提升并不理想,收入结构不同的地区农业保险的效果亦存在差异。结合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农业现代化趋势,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