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7)
- 2023(10033)
- 2022(8460)
- 2021(7827)
- 2020(6528)
- 2019(15048)
- 2018(14703)
- 2017(28938)
- 2016(16027)
- 2015(18208)
- 2014(18368)
- 2013(18475)
- 2012(17432)
- 2011(15905)
- 2010(16040)
- 2009(15147)
- 2008(15174)
- 2007(14281)
- 2006(12620)
- 2005(11262)
- 学科
- 济(77342)
- 经济(77287)
- 农(50922)
- 业(47764)
- 管理(36925)
- 农业(33626)
- 方法(29857)
- 数学(27011)
- 数学方法(26803)
- 企(25605)
- 企业(25605)
- 中国(20586)
- 业经(20437)
- 地方(20290)
- 财(14963)
- 学(13958)
- 制(13953)
- 贸(13030)
- 贸易(13028)
- 易(12652)
- 农业经济(12601)
- 发(12569)
- 环境(10207)
- 发展(10193)
- 展(10179)
- 银(10086)
- 劳(10058)
- 银行(10058)
- 劳动(10041)
- 策(9938)
- 机构
- 学院(241053)
- 大学(235476)
- 济(103502)
- 经济(101441)
- 管理(90429)
- 研究(83675)
- 理学(78456)
- 理学院(77585)
- 管理学(76322)
- 管理学院(75878)
- 农(64409)
- 中国(64389)
- 科学(52544)
- 农业(49611)
- 京(48998)
- 所(43971)
- 业大(43680)
- 财(43018)
- 研究所(40006)
- 中心(39847)
- 江(37778)
- 财经(34343)
- 范(32165)
- 师范(31880)
- 经济学(31426)
- 经(31175)
- 农业大学(30441)
- 北京(30095)
- 州(29407)
- 经济学院(28607)
- 基金
- 项目(159838)
- 科学(125312)
- 研究(118425)
- 基金(114531)
- 家(99919)
- 国家(98975)
- 科学基金(83471)
- 社会(75878)
- 社会科(71421)
- 社会科学(71399)
- 省(64672)
- 基金项目(61338)
- 划(53057)
- 教育(52525)
- 自然(51794)
- 自然科(50486)
- 自然科学(50469)
- 编号(50142)
- 自然科学基金(49544)
- 资助(45563)
- 成果(40162)
- 发(37197)
- 农(36139)
- 重点(35950)
- 部(35722)
- 课题(33589)
- 创(32609)
- 国家社会(31307)
- 创新(30516)
- 科研(30381)
- 期刊
- 济(120212)
- 经济(120212)
- 农(68756)
- 研究(65331)
- 中国(49494)
- 农业(46943)
- 学报(39920)
- 科学(37365)
- 财(31357)
- 大学(30496)
- 学学(29297)
- 业经(26478)
- 管理(25985)
- 融(23198)
- 金融(23198)
- 业(21956)
- 教育(21229)
- 技术(19897)
- 问题(17944)
- 财经(16492)
- 经济研究(16367)
- 农业经济(15573)
- 农村(15258)
- 村(15258)
- 版(15065)
- 经(14190)
- 世界(13599)
- 资源(13392)
- 经济问题(13035)
- 技术经济(12681)
共检索到355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寇荣 李鹏 谭向勇
本文认为,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所在村外出务工人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大粮食主产区农村的基础教育投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地域,使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粮食主产区应该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当地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尤其是保证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在当地实现非农就业;粮食主产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转...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就业地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寇荣 李鹏 谭向勇
依据四川、安徽、吉林和河南4个粮食主产省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对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年龄、性别以及所处地区的差异对其工资性收入差异有着显著影响。要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性收入需从两方面入手:农村转移劳动力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政府要从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等方面保障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权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张帅 潘烜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一致"抑或"冲突",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中国主产区11个省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稳定增产存在一致性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产生显著影响。保持农村劳动力持续稳定转移,通过要素替代或要素对流,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保持耕地面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将有利于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佳 李丰 何玉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党中央治理国政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了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因而,提高粮食的安全生产能力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99—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单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大量优质劳动力被转移到二三产业之中,与农业技术结合时并未有效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甚至还出现抑制生产的现象。为此政府应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农村科技教育素质水平、扎实推进粮食主产区的空间合作,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元 吴伟平 潘慧
本文利用有全国代表性的CHIP2013数据检验了劳动力转移和信贷约束对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和农业生产性资本投入的影响,并且考察了两个因素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第一,劳动力转移既促进了耕地的流转,又促进了留守户农业生产性资本的投入,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第二,信贷约束抑制了留守农户耕地经营面积的扩大和生产性资本投入的增加,从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第三,劳动力转移和信贷约束对留守户耕地经营面积的促进作用和对生产资本投入水平的抑制作用在粮食主产区相对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瞄准粮食主产区,鼓励主产区的劳动力转移和降低主产区留守户面临的信贷约束,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信贷约束 规模经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元 吴伟平 潘慧
本文利用有全国代表性的CHIP2013数据检验了劳动力转移和信贷约束对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和农业生产性资本投入的影响,并且考察了两个因素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第一,劳动力转移既促进了耕地的流转,又促进了留守户农业生产性资本的投入,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第二,信贷约束抑制了留守农户耕地经营面积的扩大和生产性资本投入的增加,从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第三,劳动力转移和信贷约束对留守户耕地经营面积的促进作用和对生产资本投入水平的抑制作用在粮食主产区相对更加明显。因此,政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信贷约束 规模经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刘雅娟 黄甜甜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背景下,粮食安全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将全国主要的11个粮食主产区分为经济较发达主产区和经济欠发达主产区,采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粮食经济较发达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没有显著的影响;在经济欠发达主产区,该效应显著为负。因此,考虑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制定差异化的劳动力流动和粮食安全政策,例如在欠发达主产区更关注耕地的使用效率和农业技术推广,在较发达主产区更关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有利于从粮食供给安全视角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外流 粮食主产区 粮食供给安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润芝 魏君英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工资性收入衡量的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粮食价格也不断上涨。基于2000年~2016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粮食价格平均上涨约0.13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已经成为影响粮食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粮食种植者收益,努力缩小农业经营收入与其他行业收入的差距,降低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确保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粮食价格平稳运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麦尔旦·吐尔孙 杨志海 王雅鹏
文章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拐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规模效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年轻户"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规模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环境变量中,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而家庭非农收入的比重、家庭劳动力中60岁及以上劳动力劳动时间的比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孔凡振 陈会广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俄乌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后疫情时代影响世界粮食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以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至关重要。[方法]本文基于2000—2023年上半年国内外权威期刊的468篇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动向与领域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利用NVivo软件对国内研究进行内容分析并构建三级编码体系。[结果]研究表明,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非同步性,作者合作网络呈现“大分散、小集聚”分布特征。从研究热点来看,中国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单一影响向多维转变,国际上则更关注移民、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研究前沿来看,消除饥饿、关注气候变化、以及突发因素等对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影响是国际社会更感兴趣的话题,而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实现更均衡与健康的可持续粮食安全将是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研究重点。[结论]结合国际发展形势和中国具体国情,今后可围绕战略化、国际化以及数智未来等方向进一步研究,以期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杰
根据对河南11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主动融入分工经济,其地域选择倾向于"省外"多于"省内",但"省外"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发达地区;"省内"则主要集中于"县外市内",且随转移半径的增加,劳动力的性别、婚姻、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关系网络、劳均耕地、所处区位及其分工参与度等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程度总体减弱。同时,劳动力外出就业趋同产生的就业集聚效应显著,劳务收入明显提高,但以自组织途径为主的转移模式难以改变其职业层次偏低和"城市边缘人"身份等窘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凤阁 胡静 李福新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是稳定我国农产品供给、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2005-2015年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效率DEA模型、窗口Malmquist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研究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整体处于稳定有效状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各区域间差距现阶段较大,但具有平衡发展的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黄甜甜 刘雅娟
粮食安全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环节。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否影响粮食安全,是当前需要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该文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以我国7个粮食主产区2001-2013年面板数据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主销区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主销区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提高农业资本投资效率、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发展新型农业技术以及合理调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力度,有利于保证我国粮食主销区粮食供给的安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粮食产量 粮食供给安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申怀飞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差异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跃梅 姚先国 周明海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但也会对流出地粮食产出带来影响。本文分区域对1978~2008年影响我国粮食产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修正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已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主销区劳动力投入要素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因素已对粮食产出无显著性影响,复种指数成为粮食产出下降的主要因素。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缓解了粮食生产的内卷化现象,劳动力投入要素对粮食产出影响显著,复种指数影响不明显,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边际效应下降。由此本文提出,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快的背景下,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动制度创新,确...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粮食生产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