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3)
- 2023(16558)
- 2022(13702)
- 2021(12710)
- 2020(10759)
- 2019(24221)
- 2018(23749)
- 2017(46947)
- 2016(24708)
- 2015(27342)
- 2014(27037)
- 2013(26550)
- 2012(23907)
- 2011(21234)
- 2010(21289)
- 2009(19903)
- 2008(19615)
- 2007(17519)
- 2006(15393)
- 2005(13543)
- 学科
- 济(104617)
- 经济(104500)
- 业(102883)
- 管理(83546)
- 企(82698)
- 企业(82698)
- 农(49067)
- 方法(48104)
- 数学(39746)
- 数学方法(39212)
- 业经(33180)
- 财(32764)
- 农业(32376)
- 中国(26868)
- 制(23045)
- 务(22753)
- 财务(22696)
- 财务管理(22661)
- 企业财务(21461)
- 策(20522)
- 技术(19931)
- 贸(19799)
- 贸易(19790)
- 易(19334)
- 地方(18225)
- 银(17632)
- 银行(17623)
- 理论(17270)
- 划(17033)
- 和(16974)
- 机构
- 学院(350637)
- 大学(340463)
- 济(153152)
- 经济(150347)
- 管理(148348)
- 理学(127970)
- 理学院(126905)
- 管理学(125109)
- 管理学院(124463)
- 研究(105249)
- 中国(88253)
- 财(71919)
- 京(68218)
- 农(64432)
- 科学(60024)
- 财经(57074)
- 江(53004)
- 中心(52130)
- 经(52109)
- 业大(51538)
- 所(49814)
- 农业(49091)
- 经济学(45902)
- 研究所(44707)
- 财经大学(42137)
- 经济学院(41671)
- 北京(41518)
- 经济管理(41458)
- 州(41279)
- 范(39740)
- 基金
- 项目(235363)
- 科学(189136)
- 研究(176616)
- 基金(173989)
- 家(148554)
- 国家(147160)
- 科学基金(130447)
- 社会(116545)
- 社会科(110513)
- 社会科学(110482)
- 省(92899)
- 基金项目(91929)
- 自然(82593)
- 自然科(80818)
- 自然科学(80800)
- 教育(79642)
- 自然科学基金(79393)
- 划(75676)
- 编号(71803)
- 资助(70486)
- 成果(55658)
- 部(53097)
- 创(51452)
- 重点(51370)
- 发(50965)
- 国家社会(48563)
- 课题(47550)
- 创新(47493)
- 制(46593)
- 人文(46585)
共检索到513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坚 张伟 陈宇靖
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进行梳理后发现,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虽然较高,但保障水平整体偏低。一部分财政压力较大的农业大省为了减轻保费补贴支出而将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设制过低,导致农业保险风险防范功能的丧失;另一部分省区则将列入中央财政补贴试点的粮食类作物和本级财政开展的特色农作物保险种实施差异化保障,导致地方特色农作物保险的保障水平远远高于中央财政试点险种。在上述负向激励作用下,农业保险对粮食产出增长的激励效应受到严重制约。建议对当前农业保险的补贴制度进行改革,设计更加灵活的补贴方案和保障水平,以实现农业保险促进粮食产出增长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粮食安全 政策评价 补贴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成福
粮食补贴是许多国家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对我国农业主产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具体评价和分析,并在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实行的相关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主产区粮食补贴政策的发展对策,如国家应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的补贴方式,构建农业收入支持体系,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等。为今后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科学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研究资料和理论思路。
关键词:
农业 粮食 直接补贴 评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斌 孙蓉
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背景,通过文献梳理出我国未来仍需维持较高的粮食生产能力以保证"口粮安全"。农业保险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维持收入稳定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本文通过建构两组模型、四个方程,比较分析农业保险引致的耕地面积和农资投入各自变化对农业收入及其占比的影响效应;基于全国八大粮食主产区的微观调查数据,验证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实际作用效果;并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区域差异进行甄别。研究显示,现阶段农业保险促进了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但对其种粮积极性的提升并不理想,收入结构不同的地区农业保险的效果亦存在差异。结合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农业现代化趋势,尝...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超平 牛可 但斌
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89—2014年粮食主产区13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考察了粮食价格波动及农业补贴对粮食主产区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农业补贴可以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主产区农户福利;粮食零售价格和生产价格是主产区农户福利变化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证明,粮食价格波动引致的主产区农户福利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农业补贴的收入效应、农业生产比以及粮食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共同影响着粮食主产区农户的福利:收入效应显著促进了农户福利水平的提高,替代效应没有引致农户福利的相应变化,农业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超平 牛可 但斌
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89—2014年粮食主产区13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考察了粮食价格波动及农业补贴对粮食主产区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农业补贴可以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主产区农户福利;粮食零售价格和生产价格是主产区农户福利变化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证明,粮食价格波动引致的主产区农户福利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农业补贴的收入效应、农业生产比以及粮食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共同影响着粮食主产区农户的福利:收入效应显著促进了农户福利水平的提高,替代效应没有引致农户福利的相应变化,农业生产比反方向作用于农户福利,粮食零售价格变化影响着农户消费福利反方向变化,粮食生产价格变化影响着农户生产福利同方向变化并在更大程度上引导了总福利变化趋势。研究结论的政策意义:实时动态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粮食生产的整体收益率;继续加大粮食生产收入性补贴的同时,改革和加强粮食生产性补贴;优化农业生产经营制度环境,保障粮食主产区农户生产福利;建立差异化的农业政策,提升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的精准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粮食主产区建设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当前粮食主产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攀 刘春晖 苏静
文章采用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双层差分模型研究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显著地促进了粮食总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稻谷、玉米、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增长;显著抑制了薯类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增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通过促进粮食总种植面积增加以及促进高保险或高产粮食作物对低保险或低产粮食作物的种植替代,从而促进粮食产量结构发生转变的机制。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总体而言对最先开始试点的省域的粮食作物的影响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我国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农业做为弱质产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得到政府扶持。对我国而言,农业的这种弱质性更为复杂: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生产者素质较低,经济形态表现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户经营,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等等。这意味着,我国农业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长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王颖
结合国家统计局宏观数据和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农户数据,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了近年来农业补贴的成效和现实困境,实证检验了农业补贴强度与粮食生产的脱钩关系,并对不同粮食功能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完善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抑制粮食价格波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农业补贴对粮食增产等方面的激励作用逐步减弱,现行农业补贴政策较难满足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要求; 2010—2019年粮食主产区每亩补贴强度与粮食作物亩均净利润的关系经历了"强负脱钩—增长型不良脱钩—弱负脱钩"的变化,表明我国农业补贴力度不断增强,期间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应按照与国际规则相适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不断丰富农业补贴政策框架,并健全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业补贴管理体制。
关键词:
农业补贴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农民增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锋 梁琦
从200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以粮食最低保护价格与粮食直补为主的价格支持政策。当前,粮价支持政策和补贴政策正处于改革的前沿。2015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继续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补贴发放办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以及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对苏北5市2006-2013年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率的实证分析,为未来我国粮价支持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大伟 刘彦随 卢艳霞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及其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分析,指出近5年来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调整。大规模的“压粮扩经”趋势若不能有效控制,必将对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冲击。对2 0 0 5 -2 0 10年我国粮食需求及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进行测算,提出不同粮食自给率下国家粮食安全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目标要求。粮食主产区具有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产量需要的生产潜力。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安全 中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晨 张燕媛
[目的]通过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以期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为农业低碳发展转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2007—2019年农业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结果](1)2007—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呈“波动增长”趋势,农业碳排放量冗余4.43%,仍有一定减排潜力,区域内农业碳排放效率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态势。(2)2007—2019年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北高南低”,黑龙江处于安全水平,其余省份均低于较安全水平。(3)2007—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稳步上升”发展趋势,从勉强协调转变为中级协调,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性不断增强。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相对统一,粮食安全是耦合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农地流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上升;农作物播种结构中粮食种植比重上升、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升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耦合协调度上升,进而粮食种植方式、农业机械应用以及城镇化趋势应对策略均有待进一步改善。[结论]地方应根据现状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建立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长期良性协调机制,进而推进农业低碳生产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