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16)
- 2023(2955)
- 2022(2498)
- 2021(2506)
- 2020(1942)
- 2019(4160)
- 2018(3930)
- 2017(7322)
- 2016(4038)
- 2015(4586)
- 2014(4409)
- 2013(4451)
- 2012(4060)
- 2011(3386)
- 2010(3602)
- 2009(3125)
- 2008(3309)
- 2007(2668)
- 2006(2213)
- 2005(1928)
- 学科
- 财(19926)
- 管理(16405)
- 业(13227)
- 财政(11612)
- 济(11140)
- 经济(11128)
- 企(11104)
- 企业(11104)
- 政(9322)
- 务(8055)
- 财务(8044)
- 财务管理(8006)
- 企业财务(7645)
- 农(5867)
- 制(5388)
- 中国(5072)
- 方法(4353)
- 度(4030)
- 制度(4029)
- 体(3957)
- 数学(3822)
- 数学方法(3794)
- 地方(3786)
- 体制(3612)
- 策(3471)
- 及其(3233)
- 出(3188)
- 农业(3136)
- 政策(3025)
- 方针(2881)
- 机构
- 学院(50132)
- 大学(47994)
- 济(19879)
- 经济(19519)
- 财(19364)
- 管理(17240)
- 研究(17184)
- 理学(14700)
- 理学院(14549)
- 中国(14509)
- 管理学(14363)
- 管理学院(14262)
- 财经(10876)
- 科学(10408)
- 农(10394)
- 京(9843)
- 经(9794)
- 所(9391)
- 江(8636)
- 农业(8143)
- 研究所(7979)
- 财政(7775)
- 财经大学(7725)
- 中心(7682)
- 业大(7448)
- 省(7170)
- 政(6833)
- 北京(6056)
- 院(6033)
- 州(5900)
共检索到84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绍松 谢宗博 戴笑慧
"赣粮丰天下足"。素有"国家粮仓"之誉的江西,以约占全国1.8%的耕地,生产了约占3.6%的粮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从未间断调出粮食的省份之一。2012年,江西省粮食总产以41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6.4亿斤,顺利实现"九连丰"。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达1020.4万亩,首次突破千万亩大关,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0%;全省农民种植两季水稻亩均纯收益已达1044元,首次突破1000元大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斯炫 张俊飚
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是中央政府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粮食生产积极性、缓解产粮大县财政困难的重要举措,但其粮食增产效果及作用机制尚未明晰。本文基于群聚分析法,利用奖励入围条件所形成的制度断层点,估计了该政策实施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20年,该政策实施产生了明显的群聚现象,即县域粮食产量频数分布在奖励入围断点20万吨处呈现左侧缺失与右侧群聚。该政策实施促使操纵区间内县域粮食单产平均提高5.0%,且提高了复种指数与农业机械化水平。财政收支缺口大、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低的县和贫困县受财政激励更强,表现出更高的粮食增产成效。进一步,该政策还提高了县级层面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经计算,该政策实施的预计收益下限值远大于其预计成本上限值,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有助于认识县级政府对粮食生产财政转移支付的反应程度、财政激励的作用区间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对粮食安全的贡献,为中央政府进一步优化和创新粮食生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财政助力粮食安全重要职能提供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奇峰 蒋和平 吴颍宣
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粮食"十一连增"后产量持续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约束持续加剧、比较效益降低、劳动力结构短缺、国际竞争力减弱、生态和环境的代价大等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依然艰巨。为此,本文提出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农业保险、发展农业科技、保护生态等方面的对策,来缓解粮食生产的资源和政策约束。
关键词:
粮食总产量 十一连增 资源约束 政策约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欣荣
总体来看,中国粮食连年增产后,库存充裕,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但应看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一些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四个失衡"。1.供需结构失衡,主要表现是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近些年粮食连年丰收,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而大豆缺口逐年扩大;同时,为满足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海月
受产量下降、供需缺口急剧扩大和库存大幅减少等影响,国际主要粮食价格出现大幅上扬,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相关举措、美国资本在全球粮食期货市场上的呼风唤雨、美国政府为降低对进口原油依赖程度而实施的生物能源战略,是推动本轮全球粮价上涨的根本性因素,而全球经济结构失衡则是粮价上涨的长期隐忧。中国平稳粮价宜采取以下相关对策:一是应该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二是应积极推动农业集约化生产;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大投入;四是应该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控制粮食出口;五是能源替代策略不能盲目跟风。
关键词:
粮食危机 次贷危机 生物能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欣荣
总体来看,中国粮食连年增产后,库存充裕,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但应看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一些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四个失衡"。1.供需结构失衡,主要表现是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近些年粮食连年丰收,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而大豆缺口逐年扩大;同时,为满足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2013年我国农业再获丰收,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十连快"。然而,这辉煌成绩的背后潜藏着诸多挑战不容小觑: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种粮意愿低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务农意愿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呈现不可逆性;农业粗放经营、土地撂荒、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资源约束持续加大;农产品进口连年增长,贸易逆差长期保持高位,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的压力愈来愈大。据此建议:一是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创新激活农业内生增长力;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激发农业生产潜能;三是大力发展"两型"农业,促进农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思璇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采取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和以农哺工的资金积累模式,这实际上是一种农村对城市的逆向转移支付。虽然我国自2004年以来实施了粮食补贴、最低收购价、产粮大县财政奖励等一系列粮食支持政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基层政府用于农村公共产品建设的资金大幅下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逐步显性化,进而导致种粮农民收益不高、粮食主产区发展缓慢,大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林大燕 钟甫宁
2004—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除播种面积扩大和各作物单产水平提高以外,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也是促进粮食持续增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粮食"九连增"的贡献因素分解为播种面积、单产水平和结构调整三个部分,并对各部分的增产贡献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九连增"期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对增产的贡献率年均为26%,贡献率最高的年份达到67%。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是全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幅度最大、贡献也最为显著的区域,占结构调整对全国粮食增产总贡献率的7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贞琴
我国粮食"九连增"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开始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新形势下最迫切最严竣的仍是不断探索粮食生产科学发展之路,需要走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新路子,开辟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新途路,构建模式化、集成化大面积推广技术新平台,寻求整合资源、强化粮食生产微观基础的新办法,探索形成科学防灾减灾的新机制,加快构建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新体系。科学确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确保粮食(含大豆)自给率90%以上,确保稻谷、小麦完全自给,确保玉米自给率95%以上。
关键词:
粮食 增长势 发展方式 安全目标 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旭光
中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引发了很多讨论。本文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构建了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框架,对财政收入占比上升问题进行了核算解释,认为应从总量上、收支关系上、核算流程上综合理解财政收入占比升高的真实意义,本文还提出了财政收入占比上限的判断依据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收入占比 税收 财产收入 核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甘林针 钟钰
财政分权作为调控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对治理成效的影响日益凸显,对地方粮食生产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分析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削弱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财政分权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调节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有效抑制了财政分权对粮食主产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但加剧了财政分权对非主产区和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为稳定各地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三方面政策建议:一是优化财政分权制度,加强地方支粮财政支出;二是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内容,提高地方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地方考核中粮食安全权重,提高地方抓粮积极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期专题回顾了我国近年来财政粮食工作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几个产粮大省开展财政粮食工作的经验,并对未来财政粮食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各地提供有益的借鉴,使财政粮食工作更好地为种粮农民增收、粮食企业增效服务,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斌 王秀东
该文对我国粮食近9年来连续增产(以下简称:粮食"九连增")现象,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包括对粮食、三大主粮及其它杂粮增产率,粮食总产趋势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两方面因素在粮食"九连增"过程中的贡献率大小。研究发现:粮食"九连增"主要得益于单产的大幅增加;单产和播种面积这两方面因素在三大主粮的增产过程中贡献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其它杂粮的增产中单产增产贡献率较大。"九连增"期间,现行的一系列农业生产关键技术补贴政策对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作用显著;而农业生产促进性补贴及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作用明显。笔者认为继续加大各类直接或间接补贴政策的补贴力度...
关键词:
粮食 “九连增” 影响因素 贡献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2012年全国秋粮已取得丰收,加上已收获的夏粮和早稻,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今年取得这一辉煌成就,确实来之不易:一是在上年"八连增"的高起点、高基数上继续增产,难度极大;二是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频繁发生,灾情严重;三是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呈现不确定性,不利因素增多。在种种不利环境条件下,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实属不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