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8)
2023(10026)
2022(8010)
2021(7463)
2020(6300)
2019(14112)
2018(13885)
2017(26859)
2016(14152)
2015(15948)
2014(15549)
2013(15896)
2012(14639)
2011(13279)
2010(13312)
2009(12846)
2008(12990)
2007(11714)
2006(10472)
2005(9642)
作者
(39409)
(33489)
(33111)
(31198)
(20974)
(15895)
(14845)
(13055)
(12635)
(11732)
(11449)
(11083)
(10835)
(10391)
(10372)
(9864)
(9683)
(9515)
(9487)
(9375)
(8293)
(8217)
(8047)
(7725)
(7504)
(7405)
(7357)
(7310)
(6765)
(6602)
学科
(80162)
(70885)
经济(70797)
(62982)
企业(62982)
管理(52468)
(45731)
农业(30071)
方法(29550)
业经(27588)
数学(22416)
数学方法(22354)
(22081)
中国(19809)
(16283)
财务(16279)
财务管理(16268)
(15713)
企业财务(15365)
技术(15277)
(14864)
(14860)
贸易(14855)
(14598)
(13006)
(12742)
(12171)
(10514)
企业经济(10376)
经营(10150)
机构
学院(215624)
大学(207521)
(107347)
经济(106007)
管理(90380)
理学(78009)
理学院(77390)
管理学(76801)
管理学院(76396)
研究(71208)
中国(61064)
(50014)
(45342)
(42633)
农业(37968)
科学(37879)
财经(36376)
(34986)
业大(33696)
(33303)
经济学(32724)
中心(32712)
(32142)
研究所(31364)
经济学院(29684)
经济管理(28493)
北京(26557)
财经大学(26383)
商学(25408)
商学院(25185)
基金
项目(137569)
科学(111926)
研究(105455)
基金(104458)
(89293)
国家(88369)
科学基金(77773)
社会(73352)
社会科(69369)
社会科学(69353)
基金项目(55273)
(52464)
自然(46615)
自然科(45609)
自然科学(45598)
自然科学基金(44894)
教育(44651)
编号(42058)
(42025)
资助(41227)
(35201)
(32719)
成果(31986)
国家社会(31797)
(31757)
(31200)
重点(29787)
(29343)
(29299)
创新(28875)
期刊
(126969)
经济(126969)
研究(63721)
(54459)
中国(41859)
农业(37330)
(36138)
管理(34537)
科学(29793)
业经(27275)
学报(26615)
(23302)
金融(23302)
大学(22201)
学学(21589)
(19634)
经济研究(19058)
技术(18762)
财经(18597)
问题(17502)
(16200)
世界(16079)
农村(14191)
(14191)
农业经济(14160)
技术经济(14139)
(13420)
经济问题(12265)
国际(11406)
现代(11126)
共检索到327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巽浩  胡跃高  陈阜  
本文从中长期农业发展战略角度,探讨了我国的粮食问题,得出:(1)今后原粮消费总量和人均粮食消费量将呈刚性增长;(2)粮食总产和单产将继续增加,但增长率渐减;(3)当前粮食耕地被多方侵占而不断减少,播种面积对总产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4)大国效应与国家安全隐患限制了中国过多依靠国际市场(尤其是西方大国)的粮食资源,今后要力争基本自给;(5)我国的资源并非极端贫乏,而是一种边缘匮缺状态,努力做到粮食基本自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6)粮食问题是中国农业的永恒难题与主题,必须未雨绸缪,从长计议。为此提出了全国粮食问题长治久安的五项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石  梁书民  
文章通过研究全球粮食消费变化趋势,粮食生产发展特点,以及粮食贸易现状与展望,全面分析了世界粮食供求形势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相应战略对策。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中国除外)和北部非洲当为农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农业相对落后于中国的大洋洲、前苏联12国和中南美洲也可作为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目的地。在农业走出去的地区选择上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目的地的农业资源状况,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粮食消费变化,生产状况和贸易状况。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亚勤  
意大利罗马时间2019年11月18日晚间,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简称粮代处)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举办南南合作边会,庆祝双方在南南合作及人道主义援助领域卓有成效的友好合作。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牛盾大使、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David Beasley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Beasley在致辞中表示,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减贫和消除饥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本场边会活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颖  田维明  张宁宁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加入WTO后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农产品进口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扩大农产品出口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中国政府实施的农业税减免、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等多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扩大农产品进口对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的不利影响。这意味着,可以借助于一些非贸易措施缓解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可能带来的消极效应,或强化其积极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万江  
中国实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政策以来,农业转型向纵深发展,粮食生产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并经历了"V"形变化轨迹。本文构建一个粮食产量增量贡献率分析式,从时间、空间和品种三维角度综合分析粮食产量增量变化,结果表明粮食产量持续增长泛力,三种区域布局变化的交集位于沿海地区并出现粮食减产过速,关键是稻谷这种高产品种下降过快,这将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持续性并将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潜在性隐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进  吴比  金松青  陈志钢  
本文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户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播种面积都不会有显著影响;但是,不断上涨的每亩农业机械作业费用会降低农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的占比;如果农户地处平原地区,每亩农业机械作业费用上涨对该类农户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占比的负向影响将会被削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国强  朱信凯  樊胜根  叶兴庆  朱晶  李春顶  邢自强  任泽平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粮食安全和国内农业发展的影响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近期,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联系多位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解读。从粮食安全、供应链、农产品贸易、宏观经济等方面,专家们提出了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及早谋划紧缺农产品采购、促进农产品出口、加强国际粮农治理、做好中长期政策储备、提高乡村振兴基建投入等建议。现将专家观点摘录如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宁  
自然灾害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不利因素。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投入力度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文章选择1991-2006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与粮食单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认为中国主要的农业防减灾投入项目与粮食单产之间具有长期正向的均衡关系,但各类投入的总量和结构都需要进一步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琛  吴敬学  钟鑫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生产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突破性的"十连增",但由于受到了资源禀赋限制和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影响,未来中国粮食产业增产潜力并不容乐观。选取水土资源、劳动力资源作为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打破约束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唯一手段是必须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来支撑农业发展。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生物化学型技术和机械型技术的干扰型影响,在目前资源禀赋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未来依然能够实现粮食可持续的增产可行路径是增加两类技术的要素投入,其中生物化学型技术投入在粮食生产中起主要影响作用,应作为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以及近几年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尤其是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代表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文龙  
从沿海蔓延到内地的日益严峻的民工荒与国内日趋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它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刘易斯拐点提供的历史机遇,积极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就可能进一步恶化,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现代化努力也将可能功亏一篑;如果能够抓住刘易斯拐点提供的历史机遇,克服各种转型挑战,积极地创造条件顺利地实现中国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就能逐步缓解中国的粮食安全危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欧  杨进  
本文利用2011年和2012年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分析了农业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对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和资本投入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当前中国农业"四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的正向影响在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对于非贫困地区而言,农业补贴对贫困地区粮食生产的正向影响更大,尤其是在资本投入方面。这表明,农业补贴可以缓解贫困地区农户的资本短缺,使其改善生产条件,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大兴  
选取中国31省市1978—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本文估计了农业生产率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贡献及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控制实际固定资本、农业机械总动力等要素投入和生产条件的影响后,农业全要素年均增长率仅为0.53%;(2)实际固定资本、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等工业投入的增加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大约是农业技术进步影响的2.87倍;(3)未来20年内,保持现有要素变化率不变,如果农业全要素增长率增加23%,便可维持95%的粮食自给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汤颖梅  
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际(地区)面板数据,通过运用Nerlove提出的适应性预期模型与似不相关回归方程组模型,重点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以及农业保险政策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气象变化影响了整个粮食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其中降水增多、气温上升加快了我国粮食产业向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转移,促进了北方地区粮食产业发展;降水减少、干旱天气增多对南方传统粮食产区如华东、华南地区粮食生产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2)农业保险缓解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冲击,其中农业保险承保规模扩大对粮食单产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农业保险灾后赔付对粮食总产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粮食价格、农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