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7)
2023(12918)
2022(10895)
2021(10103)
2020(8270)
2019(18552)
2018(18159)
2017(34202)
2016(18591)
2015(21082)
2014(21126)
2013(21028)
2012(19898)
2011(18492)
2010(18663)
2009(17981)
2008(17709)
2007(16127)
2006(14813)
2005(13657)
作者
(54494)
(46609)
(45857)
(43812)
(29200)
(22229)
(20687)
(17859)
(17536)
(16301)
(16054)
(15575)
(14854)
(14821)
(14715)
(14115)
(13530)
(13347)
(13283)
(13195)
(11950)
(11526)
(11230)
(10772)
(10510)
(10447)
(10168)
(10122)
(9459)
(9200)
学科
(99285)
经济(99175)
(54652)
管理(50890)
(47905)
(33175)
企业(33175)
农业(31644)
方法(30412)
数学(26650)
数学方法(26358)
地方(25057)
中国(24654)
业经(23161)
(22527)
(20766)
(20352)
(15670)
地方经济(14573)
(14190)
(14135)
金融(14131)
(13794)
环境(13781)
银行(13771)
(13707)
贸易(13697)
(13259)
(13252)
收入(12665)
机构
学院(277651)
大学(275588)
(128130)
经济(125708)
研究(103238)
管理(101178)
理学(86048)
理学院(85042)
管理学(83668)
管理学院(83151)
中国(80721)
(62444)
科学(60298)
(58044)
(57831)
(53015)
农业(47699)
研究所(47351)
中心(47238)
(44218)
财经(44193)
业大(43730)
经济学(40022)
(39952)
(37067)
师范(36765)
北京(36350)
(35782)
经济学院(35704)
(33929)
基金
项目(176921)
科学(139990)
研究(132734)
基金(129012)
(112138)
国家(111111)
科学基金(94337)
社会(88196)
社会科(83227)
社会科学(83208)
(69007)
基金项目(67344)
教育(58715)
(56708)
自然(56591)
自然科(55164)
自然科学(55153)
自然科学基金(54163)
编号(53809)
资助(51476)
成果(44615)
(40671)
重点(40401)
(40185)
(37844)
国家社会(37704)
课题(37027)
(35902)
(34321)
(34255)
期刊
(158773)
经济(158773)
研究(89238)
(65267)
中国(63498)
(44606)
农业(44065)
学报(43625)
科学(41011)
管理(36197)
大学(34301)
学学(32521)
(30215)
金融(30215)
业经(27657)
教育(27253)
技术(23915)
经济研究(23621)
财经(23195)
问题(21302)
(21102)
(20172)
世界(17174)
农村(15543)
(15543)
技术经济(15293)
(15253)
农业经济(14945)
(14644)
经济问题(14631)
共检索到448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新万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是政策决策层的主流意识决定了政策的演变、反复与震荡,或者说,政策决策层持有的价值观念与思想理论模式的变化引起了政策目标组合偏好序列乃至政策具体安排的变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演进过程表明了这样的事实:一是粮改的道路曲折、震荡;二是粮改对农业的波动和农民收入的变动产生着直接影响。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粮改应该体现以下思想:一是政策设计要体现政策决策层的效率与公正、安全等价值目标兼顾的信念,赋予政策运作以坚实的经济思想理论基础;二是政府要继续完善对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可能遭受损失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的补偿机制,以增加改革的社会可接受程度与政治可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英隆  刘凤珍  武志伟  
劳动合约是农民工形态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保证。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思想,从农民工劳动合约的关系网络特点出发,构建适于我国农民工劳动合约关系的框架结构,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分析制约农民工劳动合约制度实施的各种关系结构,提出三方机制中政府主导作用的要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冕  
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以及利益集团的发展,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阶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利益被侵蚀压力,农民为保护自身利益,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途径。农民利益表达在现实场域中面临着的诸多困境,成为社会学和政治学关注的热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功能、交易成本以及组织作用的剖析,为解读该难题提供了一种崭新而又形象的理论支持和分析方法,并对构建完善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实现社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吴毓壮  
作为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是近30年来中国最宏大的税收改革和近年来世界税制改革的"样本",其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国完成了增值税制度变迁。通过营改增,增值税制度从原来的制度"非均衡"状态实现了新的制度"均衡"。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全新视角,将中国的营改增视为一种制度变迁,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供求理论,分析研究营改增的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因素,揭示其内在的制度变迁规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善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婷  安德宁  颜华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农村金融制度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不足与农民资金需求的增长形成矛盾,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弥补了农村金融制度的不足,通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演进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不同于以往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同时会提高社员福利,但是在演进过程中运作不规范,发展缓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双生  
本文认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能有效克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分散经营模式效率低的缺陷,并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收益与成本产生的原因,且基于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收益、降低组织成本等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李花  曾福生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诱致性变迁的特点,其发展需要强制性变迁的引导。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角度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应是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的结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牧  任会林  
新制度经济学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引入了交易费用分析范式。运用价值现象学的方法可以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由于忽视交易费用赖以存在的条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经常会颠倒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社会心理基础有关。怨恨构造了现代社会的精神气质,新制度经济学与这种精神气质是一致的。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起源及变迁的关注都与怨恨所造成的价值假象密切相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董全瑞  
新制度经济学把产权和交易成本概念引入微观经济分析,引发了一场经济学革命。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家并没有专门论述收入分配的论文或著作问世,但他们把产权与激励、交易成本与总体经济绩效联系起来的分析框架就蕴含了现代收入分配的某些结果。本文拟对散见于新制度经济学家文献中的这些结果进行梳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军  
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中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浙江等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新疆(包括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却明显滞后。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玲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国家主要为解决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来自农村的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由银行开办并由国家财政贴息的一系列助学贷款制度安排的集合。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内涵,探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缺失,指出从四方协调、制度创新和法律法规三方面建立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优化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丽  
"双证书"制度是我国政府主导的、具有强制性的职业教育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就业。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双证书"制度的效率困境,如"双证书"制度运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双证书"制度变迁的主体、成本与路径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走出效率困境的对策,如全面分析"双证书"制度对象的效用;重视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形成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双证书"制度实施的约束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中东  
新制度经济学将产业组织理论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认为企业的适度边界不单纯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是由技术、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等因素共同决定,从而将原有的企业和市场二层次分析框架提升为市场、中间性组织和企业的三层次分析框架。新制度经济学从企业"黑箱"内部的企业代理成本、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深化了产业组织理论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