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3)
2023(10422)
2022(8890)
2021(8133)
2020(7042)
2019(16253)
2018(15665)
2017(31262)
2016(16843)
2015(19570)
2014(19834)
2013(20117)
2012(19055)
2011(17088)
2010(17321)
2009(16480)
2008(16696)
2007(14935)
2006(13034)
2005(11776)
作者
(49326)
(41541)
(41464)
(39820)
(26598)
(19860)
(19025)
(16103)
(15551)
(14856)
(14224)
(13767)
(13353)
(13249)
(13118)
(12898)
(12394)
(12174)
(11908)
(11866)
(10402)
(10303)
(10131)
(9568)
(9499)
(9411)
(9015)
(9010)
(8349)
(8194)
学科
(95328)
经济(95244)
管理(55136)
(50056)
(41005)
企业(41005)
方法(40712)
数学(36909)
数学方法(36708)
(34568)
地方(21615)
中国(21195)
(20667)
(18822)
财务(18806)
财务管理(18745)
企业财务(17593)
(16484)
(16288)
业经(16083)
(13798)
贸易(13792)
财政(13675)
地方经济(13490)
农业(13414)
(13278)
(11969)
(11950)
金融(11948)
(11899)
机构
大学(254794)
学院(253323)
(120463)
经济(118282)
管理(96239)
研究(87100)
理学(82754)
理学院(81910)
管理学(80827)
管理学院(80361)
中国(67389)
(62521)
(51866)
科学(49435)
财经(46204)
(44619)
(41770)
(41160)
研究所(39739)
中心(39686)
经济学(39450)
(38668)
经济学院(35601)
业大(34599)
财经大学(33832)
北京(32730)
农业(32228)
(30152)
(30037)
师范(29881)
基金
项目(158919)
科学(125187)
基金(117409)
研究(116276)
(100847)
国家(100055)
科学基金(85805)
社会(77075)
社会科(73280)
社会科学(73260)
基金项目(61574)
(60510)
自然(53151)
教育(52969)
自然科(51915)
自然科学(51898)
自然科学基金(50997)
(50313)
资助(49349)
编号(45965)
成果(38056)
(36982)
重点(35688)
(34518)
国家社会(32821)
教育部(32278)
(32108)
课题(31336)
人文(31274)
科研(30658)
期刊
(136359)
经济(136359)
研究(81242)
(55796)
中国(46768)
学报(36876)
(36181)
管理(33370)
科学(33014)
大学(28317)
学学(27012)
财经(25101)
(24573)
金融(24573)
农业(24082)
经济研究(23879)
(21577)
技术(20926)
业经(18751)
问题(18009)
教育(17495)
技术经济(15001)
(14412)
统计(14069)
财会(13796)
世界(12955)
会计(12916)
(12837)
(12168)
理论(12090)
共检索到387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文先  
本文通过对1979—2004年粮食财务挂账的实证分析发现,粮食财务挂账变化的规律是粮食企业亏损挂账的"多"与"少"同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紧"与"松"密切相关,宏观经济环境趋紧时,亏损挂账就多,反之就少;国家历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都从购销价格政策调整开始,财务挂账的增加相伴发生;粮食产量的波动和品种结构矛盾的交互作用成为影响粮食财务挂账问题的直接原因。粮食财务挂账体现了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关系,地方政府利益与企业利益、农民利益的关系,以及政府决策部门之间的关系,因此,粮食财务挂账是各有关利益方共同博弈的必然结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立君   张宗毅   钟钰   许伟  
文章解析动力要素成本结构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理,并且基于2000—2020年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动力要素成本结构中,机械动力成本占比越高,动力要素成本越低,粮食生产比重越高;总体而言,一地区粮食生产单位面积机械动力成本占比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动力要素成本则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564元,粮食生产比重则会增长0.0678个百分点。(2)机械动力对人力的替代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人力投入数量与动力要素成本高分位点,机械动力投入对减少人力投入数量、降低动力要素成本的边际作用较大。畜力投入不能有效替代人力以降低动力要素成本。(3)机械动力投入的边际效应受到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劳动力价格越高,机械动力投入对替代人力投入、降低动力要素成本的边际作用越大。我国粮食产销平衡区通过提高机械动力投入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力较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积极促进机械动力对人力和畜力的替代,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优化粮食生产格局,保证国内粮食安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课题组  
土地制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土地的投入热情,进而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依据我国相关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制度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增产也发挥了积极贡献。课题组在陕西省开展调研发现:土地流转制度为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户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陕西省在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之后,农业劳动力投入产出比和粮食单产都显著提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加快推进土地确权,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凌  
我国的粮食经济政策通过多种途径为内需的增长做出了贡献。本文在建立粮食经济政策指标的基础上,对其与内需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了我国目前制定的粮食经济政策是合理的,同时还得出粮食经济政策指标与内需的定量的关系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夏庆利  
文章认为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近几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主要表现在 :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库存积压严重 ;再次出现“卖粮难” ,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国有粮食企业粮食经营成本过高 ,造成财政补贴不断增加 ,而农民却并没得到“粮改”的好处。作者提出 ,必须充分认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在“粮改”中的基础地位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粮食充裕 ,调控实力雄厚的有利时机放开粮食市场 ,试行以粮食现货市场决定粮食购销价 ,以期货市场预测远期价 ,以最低保护价和最高限价作补充的新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稳定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声俊  朱玉辰  
我国粮食期货市场的诞生、探索、成长过程也经受了历史辩证法的考验或检验。在她问世之初,招来的是疑惑、观望、非难和否定,然而,在政治、思想、经济、国际等有利的客观环境条件下,新中国第一代粮食期货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短短10余年的时间内走过市场经济发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砚文  岳瑞雪  李丛希  
为了探明中国粮食种植成本上涨的根源,本文基于2004—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虑中国货币供给、居民收入、房地产市场、城镇化进程和能源价格5个维度11个宏观影响因素,运用Lasso回归方法对中国粮食种植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采用通径分析方法探究主要宏观因素对粮食种植成本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表明,货币流动性过剩、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是粮食种植成本上升的根源;其中,货币流动性过剩对粮食种植成本的直接作用较大,而商品房销售价格对粮食种植成本上涨的间接影响最大。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生产成本的过快上涨问题,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大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增收与降本双重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春  陆文聪  
中国的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区域特征明显,了解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Moran I指数及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苏  张利国  
运用Griliches生产函数构建计量分析模型,对1994—2016年不同阶段中国粮食增长与要素投入、制度变迁和自然灾害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要素投入、制度变迁对粮食增长的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增长受制度变迁的影响显著,不同阶段制度作用差异性较大;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制度因素对粮食贡献的潜力越来越小,要素投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为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稳定粮食产量,建议政府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及积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采取合理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继续深入价格制度改革,健全农业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完善粮食补贴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尹义坤  刘国清  
近年来,国家财政用于保证粮食安全的投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使财政不堪重负,导致了政府财政赤字的出现。粮食安全的高成本投入对粮食安全真正起到多大作用,在未来时期政府应该如何降低成本来维系粮食安全水平不降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金陶岚  
文章从介绍粮食安全成本的相关理论与现实意义出发,对粮食安全成本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狭义的粮食安全成本与广义的粮食安全成本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与分析,并对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与粮食总产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4年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安全成本(政府成本)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样本的回归方程来观察总体的情况,运用EviEws6.0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对粮食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投入太多,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多投入的成本并没有使产量得到预期的增加。对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粮食生产成本高、政府对国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玉周  
文章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农村土地制度与粮食生产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对粮食生产绩效有显著差异;农业合作化曾促进粮食生产,并改善了粮食生产基础条件;曾使粮食产量迅猛增长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现已达到新的制度均衡。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宜分两步:第一阶段保持现有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使用的制度,完善土地承包制;第二阶段通过新的合作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土地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晨   张文博   王济民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给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和时空变化特征,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及政策因素都不同程度驱动形成当前粮食供给格局,该文通过对我国粮食供给情况时空变迁及过去产能提升路径分析,提出未来粮食产能提升可能的增长途径。[方法]以粮食增产的角度重新划分粮食供给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使用标准差椭圆描绘粮食增产的空间格局变化路径,并运用供给反应模型分析粮食供给增长的驱动因素,使用实证方法分析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的潜力和方向。[结果]研究发现我国粮食供给经历了1978—1998年、2003—2015年、2019年至今3个粮食供给增长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粮食增产重心由西南—东北—西北移动,稻谷增产重心不断向东北偏移,小麦增产重心各阶段变化不大,玉米增产重心由西南—东北—西北移动,大豆增产重心由东北—西南—东北移动。通过供给反应模型分析粮食供给增长驱动因素发现,粮食价格的提高、农业政策的实行对粮食供给有正向影响,而化肥价格的提高、自然灾害的增加对粮食供给有负向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与粮食供给增长趋势相反,粮食供给区域特征明显。[结论]总结过去粮食供给增长经验和路径,为保证未来粮食产能提升提出以下建议:应优化粮食产业布局,缓解粮食增长重心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配置之间的矛盾。发挥粮食价格和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保证农民粮食生产价格预期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供给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