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
2023(1890)
2022(1595)
2021(1564)
2020(1291)
2019(2941)
2018(2981)
2017(5564)
2016(3326)
2015(3797)
2014(3693)
2013(3773)
2012(3605)
2011(3280)
2010(3369)
2009(3248)
2008(3252)
2007(3032)
2006(2910)
2005(2892)
作者
(9196)
(7582)
(7484)
(7342)
(4806)
(3606)
(3409)
(2992)
(2907)
(2837)
(2645)
(2632)
(2516)
(2498)
(2484)
(2468)
(2309)
(2293)
(2199)
(2078)
(1997)
(1904)
(1871)
(1854)
(1811)
(1754)
(1718)
(1700)
(1554)
(1542)
学科
(13682)
经济(13656)
管理(8805)
(7481)
(5756)
企业(5756)
方法(5471)
(5014)
数学(4957)
数学方法(4885)
中国(4391)
(3741)
(3399)
(2878)
银行(2873)
(2770)
(2654)
(2649)
劳动(2645)
农业(2621)
业经(2497)
地方(2459)
教育(2379)
(2338)
金融(2338)
(2255)
(2232)
贸易(2228)
(2173)
市场(2141)
机构
大学(44956)
学院(43974)
(19006)
经济(18575)
管理(15894)
研究(15366)
中国(14035)
理学(12964)
理学院(12839)
管理学(12566)
管理学院(12482)
(10393)
(9806)
(8988)
(8936)
中心(8527)
科学(8303)
财经(7718)
(7668)
(6992)
农业(6854)
(6758)
研究所(6617)
(6487)
北京(6307)
业大(6251)
(6027)
经济学(5984)
师范(5966)
财经大学(5727)
基金
项目(25126)
科学(19850)
研究(19041)
基金(18506)
(15945)
国家(15783)
科学基金(13398)
社会(12151)
社会科(11540)
社会科学(11539)
(9261)
教育(9212)
基金项目(9132)
自然(8391)
资助(8292)
自然科(8213)
自然科学(8212)
自然科学基金(8077)
编号(8074)
(7939)
成果(7447)
(5879)
课题(5648)
重点(5449)
(5209)
教育部(5143)
国家社会(5113)
大学(5065)
人文(4983)
科研(4837)
期刊
(23201)
经济(23201)
研究(15793)
中国(13591)
(8607)
(8179)
(7585)
金融(7585)
教育(6966)
学报(6532)
管理(6445)
农业(5540)
科学(5501)
大学(5328)
学学(4740)
财经(4080)
图书(3943)
技术(3905)
业经(3595)
理论(3543)
(3532)
实践(3285)
(3285)
经济研究(3243)
问题(3238)
书馆(3196)
图书馆(3196)
(2821)
价格(2768)
农村(2424)
共检索到80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东梅  
本文对比分析了 1 993年与 2 0 0 3年粮价上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在此基础上对 2 0 0 4年的粮价走势进行了简单预测 ,结论是 :2 0 0 4年粮价将在理性范围内持续温和上扬。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守海  
本文利用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考察了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四类粮食品种国内外价格的传递关系,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整合还是短期波动的角度,国际粮价的变动,都会在相当程度上输入到我国,其中尤以大豆为甚,玉米和大米次之,小麦虽然最低,但也不容忽视。进一步的模拟计算揭示了国际粮价波动后国内四种粮价的变动轨迹。文章接着利用配对Johansen检验考察了国际粮价输入的原因,并发现某些战略性粮食品种尤其是小麦和大米的价格输入并不主要来自直接贸易因素,而是通过大豆和玉米等间接贸易实现的。因此直接贸易干预难以有效阻止国际粮价的冲击,文章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家凤  孔令成  龚五堂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彼此之间对对方的变化都存在着滞后效应,而且价格变化对产量变化的影响要大于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为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和价格的相对稳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国达  尹靖华  
本文采取联立方程模型,引入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对"国际粮价波动——粮食贸易成本——粮食贸易利得——国内粮食缺口(粮食供需缺口为粮食生产、粮食储备和粮食净进口之和与粮食需求量的差额。本文仅考察粮食产量与需求量的差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992—2011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际小麦、稻米价格波动增加1%,导致我国小麦缺口增加0.25%,稻米缺口下降0.007%;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增加1%,通过影响大豆出口和进口利得,分别使国内大豆缺口扩大0.13%和缩小0.11%;国际玉米价格波动对国内玉米缺口的贸易传导途径和效应不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甜  顾蕊  李隆玲  武拉平  
目前全球拥有60多亿人口,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际粮价波动频繁,尤其粮食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本文运用VAR-GARCH-BEKK模型,选取1960-2014年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相关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均值溢出效应来看,大米市场与玉米市场、小麦市场与玉米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对于大米市场与小麦市场而言,仅存在大米市场对小麦市场的单向溢出效应;从波动溢出效应来看,大米、小麦和玉米三个市场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国新  陆文聪  
文章采用1992~2005年东部11个省市城乡居民12类食品消费数据,基于线性近似几乎理想的需求系统(LA/AIDS),通过比较实证分析了东部城乡居民粮食和动物性食品消费结构以及其消费行为对食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城乡居民粮食和肉类消费支出份额较大,奶类支山份额较小;粮食支出和自价格弹性绝对值较小,而奶类和水产品支出和自价格弹性绝对值较大;家庭特征变量对居民食品消费的影响比较显著。最后,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钟基  
一、我国粮食市场的波动 90年代初期,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国有粮库严重超储,加上资金不足,难以大量收购农民余粮,许多产粮区普遍出现“卖粮难”、“打白条”的现象,粮价一再下跌。按混合的平均收购价格计算,每吨粮食由1989年的750元逐年降到1991年的677.3元,1992年虽回升到了706元,但比1989年仍低44元(见表1)。国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科熠  彭海燕  
加入WTO以来,我国粮价波动幅度越来越大。选取2002年~2014年国际国内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的月度价格作为样本数据,利用VECM模型深入研究了国内外粮价波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方法探讨了国际粮价波动与国内粮价波动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国内外粮价波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这种关系是在短期波动不断调整下得以实现的;进出口传导机制以及替代效应传导机制是国际粮价波动向国内粮价波动传导的两个主要途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宇  
对粮价上涨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发现影响中国粮价波动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国内粮食供求缺口和货币供给量。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VAR模型对粮价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短期内国际市场粮价变化对国内粮价带来较大冲击;长期内供需缺口是影响粮价变化的主要因素;货币供给量大幅增加之后的第2年出现粮价上涨压力,而且影响可能持续2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世贵  贺大团  
粮食市场突破了连续几年谷底徘徊的局面,粮价开始走出低谷,呈现了逐月攀升的态势,至1993年四季度发展为迅猛上涨的局面。粮食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粮价的迅猛上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了不利影响。一、粮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1993年的粮价大幅度上升具有明显的时间梯度。总量供求矛盾并不是主要原因,而一些区域和品种结构性矛盾被体制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宇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2012年4月的数据,本文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并且对国内外粮价波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变化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国内粮食产量、增加农居民收入等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公茂刚  王学真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7年之后价格不断高涨,且波动较大。粮食价格波动主要是由季节性波动和随机性波动引起,其中随机因素影响更大。四类主要粮食品种的国际价格水平都与价格的波动幅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价格越高,波动越大。四类粮食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大米、玉米、小麦三者在价格波动幅度上显著正相关,大豆价格波动幅度则与大米、玉米、小麦三者的波动幅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当粮食价格较高时,应警惕粮价大幅波动;当某一类粮食价格大幅变动时,应警惕其他粮食的价格及整体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辛宏艳  么鹏  安春明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粮食缺口越来越大,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进口,中国的粮食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中国粮食价格与世界粮价息息相关。本文探究了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机制,并且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保证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控制进出口量相对平衡等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尹靖华  顾国达  
近十年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逐渐增加,粮食安全对贸易途径的倚重程度不断加大,但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危机引发的多个国家贸易隔离程度加剧,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一个重大挑战。文章在Kym Anderson等(2013)模型的基础上剖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机理,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及其主要粮食贸易伙伴国贸易政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992~2011年间,国际小麦、稻米和玉米价格波动程度增大1%,分别引起贸易隔离程度增大1.64%、1.60%及0.45%;与饲料粮相比口粮的国际价格波动引起更大的贸易隔离。因此,应从国内、区域和全球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揭昌亮  石峰  庞一楠  
本文选取近30年来的中国粮食分品种进口数据与国际粮食价格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粮食进口对国际粮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小麦进口量冲击对国际小麦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弱,并且只存在从国际小麦价格到中国小麦进口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大米、玉米进口量与国际大米、玉米价格互为Granger因果,中国进口量的增加会在短期内推升国际市场价格,但从长期看这种影响并不持久;中国大豆进口量对国际大豆价格有较强的持续影响,但由于国内大豆供给已对国际市场形成很强依赖度,国际大豆价格变化对中国大豆进口却没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