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0)
- 2023(11645)
- 2022(9874)
- 2021(9098)
- 2020(7768)
- 2019(17678)
- 2018(17375)
- 2017(34241)
- 2016(18985)
- 2015(21001)
- 2014(20684)
- 2013(20863)
- 2012(19479)
- 2011(17512)
- 2010(17510)
- 2009(16514)
- 2008(16473)
- 2007(15226)
- 2006(13388)
- 2005(11657)
- 学科
- 济(83735)
- 经济(83652)
- 业(56615)
- 农(47491)
- 管理(46759)
- 方法(36908)
- 企(34738)
- 企业(34738)
- 数学(33701)
- 数学方法(33477)
- 农业(30913)
- 财(20609)
- 业经(20310)
- 中国(19884)
- 学(16606)
- 贸(16536)
- 贸易(16533)
- 地方(16388)
- 易(16137)
- 制(15291)
- 税(12448)
- 税收(11770)
- 银(11767)
- 收(11712)
- 银行(11707)
- 发(11481)
- 务(11467)
- 财务(11451)
- 财务管理(11422)
- 技术(11188)
- 机构
- 学院(275411)
- 大学(271910)
- 济(117984)
- 经济(115897)
- 管理(103317)
- 研究(94589)
- 理学(90395)
- 理学院(89421)
- 管理学(87903)
- 管理学院(87429)
- 农(75127)
- 中国(72405)
- 科学(60969)
- 农业(58772)
- 京(55505)
- 业大(52695)
- 财(51912)
- 所(50180)
- 研究所(45839)
- 中心(44651)
- 江(41637)
- 财经(41609)
- 经(37988)
- 农业大学(36843)
- 经济学(36464)
- 北京(33859)
- 经济学院(33507)
- 范(32905)
- 省(32852)
- 师范(32442)
- 基金
- 项目(187031)
- 科学(145469)
- 基金(136382)
- 研究(130347)
- 家(121762)
- 国家(120692)
- 科学基金(101214)
- 社会(84250)
- 社会科(79613)
- 社会科学(79584)
- 省(74333)
- 基金项目(73193)
- 自然(66360)
- 自然科(64815)
- 自然科学(64791)
- 自然科学基金(63676)
- 划(62093)
- 教育(57728)
- 资助(54670)
- 编号(52304)
- 重点(42142)
- 部(41563)
- 发(41315)
- 成果(40969)
- 农(40356)
- 创(38875)
- 科研(36752)
- 创新(36471)
- 计划(36353)
- 业(35799)
- 期刊
- 济(129199)
- 经济(129199)
- 农(76274)
- 研究(74973)
- 学报(52612)
- 农业(51371)
- 中国(51293)
- 科学(44843)
- 财(38717)
- 大学(38561)
- 学学(37357)
- 管理(30741)
- 业经(27242)
- 融(26494)
- 金融(26494)
- 业(25292)
- 技术(20538)
- 财经(19935)
- 经济研究(19891)
- 问题(19075)
- 教育(18343)
- 经(17058)
- 版(16680)
- 业大(15062)
- 农村(14666)
- 村(14666)
- 世界(14645)
- 农业经济(14341)
- 技术经济(14236)
- 农业大学(13350)
共检索到398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方志红
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粮价涨跌影响着经济民生的方方面面。其不仅影响农民的收益、粮企的利润,还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主要通过对湖南2001年至2011年的粮食价格、农民收入和CPI等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粮食价格的走势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粮食价格与农民收入、CPI的计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调控粮食价格、促进粮食生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粮价 农民增收 CPI 计量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守海
本文利用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考察了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四类粮食品种国内外价格的传递关系,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整合还是短期波动的角度,国际粮价的变动,都会在相当程度上输入到我国,其中尤以大豆为甚,玉米和大米次之,小麦虽然最低,但也不容忽视。进一步的模拟计算揭示了国际粮价波动后国内四种粮价的变动轨迹。文章接着利用配对Johansen检验考察了国际粮价输入的原因,并发现某些战略性粮食品种尤其是小麦和大米的价格输入并不主要来自直接贸易因素,而是通过大豆和玉米等间接贸易实现的。因此直接贸易干预难以有效阻止国际粮价的冲击,文章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国内外市场 整合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义伦
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是农民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分析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民收入的构成,并对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粮食价格下降,会促进非农就业的工资收入,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粮食价格波动对相关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小。并从加强政府引导、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价格的关键策略,以期为我国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雅
2004年以来我国房价涨幅过高,房价指数波动加剧。但房价的变动并没有体现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通过对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关系的计量分析,证实了二者间不仅有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存在因果关系,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格兰杰(Granger)原因。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以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作为外生变量,建立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具体量化了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科熠 彭海燕
加入WTO以来,我国粮价波动幅度越来越大。选取2002年~2014年国际国内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的月度价格作为样本数据,利用VECM模型深入研究了国内外粮价波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方法探讨了国际粮价波动与国内粮价波动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国内外粮价波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这种关系是在短期波动不断调整下得以实现的;进出口传导机制以及替代效应传导机制是国际粮价波动向国内粮价波动传导的两个主要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祖梅
对于自2002年9月以来逐渐上涨的粮价,给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性,有人提出了置疑。有人认为,价格变化是产销变化的必然结果,虽然在短期内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粮食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在粮食供需机制下,粮食价格必然会下调而趋于平衡。也有人认为粮食的涨价会导致农产品生产要素的涨价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最后只会导致全面的价格上升,出现通货膨胀,结果是粮价上涨带来的福利收益增量随着生产要素、流通渠道费用等的上升而逐渐抵消。笔者认为粮价上涨时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绝非如此表面。从下面几个角度予以说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钱潇克 莫蕙
基于2010年和2015年我国192个地级市农民人均收入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域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OLS模型会高估城镇化对于农民收入增加的本地效应,但却低估了城镇化对于农民收入的总体效应。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本地效应为主,周边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不会对本地农民收入增加产生显著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会大幅度降低出行时间、扩大出行半径,从而带来经济聚集活动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城镇化的农民增收效应。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进程中,应该配套深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使得城镇化的农民增收效应最大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宇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2012年4月的数据,本文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并且对国内外粮价波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变化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国内粮食产量、增加农居民收入等对策。
关键词:
国际市场 国际粮价 国内粮价 传导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国达 尹靖华
本文采取联立方程模型,引入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对"国际粮价波动——粮食贸易成本——粮食贸易利得——国内粮食缺口(粮食供需缺口为粮食生产、粮食储备和粮食净进口之和与粮食需求量的差额。本文仅考察粮食产量与需求量的差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992—2011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际小麦、稻米价格波动增加1%,导致我国小麦缺口增加0.25%,稻米缺口下降0.007%;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增加1%,通过影响大豆出口和进口利得,分别使国内大豆缺口扩大0.13%和缩小0.11%;国际玉米价格波动对国内玉米缺口的贸易传导途径和效应不显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强 肖汉杰 周建华
基于文献搜集、数据整理,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从"清代粮价数据库"中提取的长三角地区14府州稻米数列进行遗漏值处理,进而建立完整的粮价时间序列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趋势看,乾隆年间长三角地区粮价呈缓慢上涨趋势;从季节差价看,乾隆年间长三角地区粮价季节性变动主要受到作物生长周期、耕作制度、余缺粮问题和运输流通状况影响。进一步分析粮价循环变动周期,发现稻米价格大体上存在五、六年的循环周期。最后探讨了影响清代长三角地区粮价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因素、货币因素、社会因素、人口因素以及气候因素等。
关键词:
乾隆年间 长三角地区 粮价波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学峰
本文从研究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粮价的波动出发,深入探讨了国内粮价独立于国际粮价的趋势和原因,并分析了农民从粮食价格上涨中获益有限的原因,以期对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有所帮助。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农民收入 农资价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羽堃
近年受国际宏观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变动频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开放度的提升,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国际粮价是否会对我国物价水平产生冲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实证方法,利用月度数据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17年2月国际粮价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粮价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较小,但影响时间较长,国际粮价的变动在长期对我国物价水平有所波及。基于此研究结论,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粮价不显著影响我国物价水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