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4)
- 2023(9519)
- 2022(8192)
- 2021(7660)
- 2020(6633)
- 2019(15406)
- 2018(15198)
- 2017(30612)
- 2016(16925)
- 2015(18891)
- 2014(19042)
- 2013(19419)
- 2012(18274)
- 2011(16432)
- 2010(16552)
- 2009(15491)
- 2008(15684)
- 2007(14501)
- 2006(12599)
- 2005(11308)
- 学科
- 济(77601)
- 经济(77528)
- 业(51955)
- 农(47320)
- 管理(39893)
- 方法(34410)
- 数学(31375)
- 数学方法(31136)
- 农业(30910)
- 企(29881)
- 企业(29881)
- 财(20705)
- 业经(18359)
- 中国(18253)
- 地方(15622)
- 学(15044)
- 制(14964)
- 贸(13637)
- 贸易(13634)
- 易(13305)
- 收入(12220)
- 银(11600)
- 银行(11572)
- 行(10997)
- 发(10964)
- 融(10862)
- 金融(10859)
- 体(10401)
- 务(10348)
- 财务(10330)
- 机构
- 学院(247513)
- 大学(243894)
- 济(108628)
- 经济(106589)
- 管理(92504)
- 研究(85745)
- 理学(80300)
- 理学院(79447)
- 管理学(78096)
- 管理学院(77653)
- 农(66408)
- 中国(66255)
- 科学(53309)
- 农业(51422)
- 京(50418)
- 财(47922)
- 所(45286)
- 业大(45263)
- 研究所(41111)
- 中心(40718)
- 财经(38062)
- 江(37993)
- 经(34716)
- 经济学(33908)
- 农业大学(31647)
- 经济学院(31069)
- 北京(30954)
- 范(30779)
- 师范(30464)
- 州(29386)
- 基金
- 项目(163348)
- 科学(127736)
- 基金(119163)
- 研究(117904)
- 家(104763)
- 国家(103851)
- 科学基金(87355)
- 社会(75835)
- 社会科(71581)
- 社会科学(71558)
- 省(64665)
- 基金项目(63390)
- 自然(55664)
- 自然科(54333)
- 自然科学(54315)
- 自然科学基金(53401)
- 划(53335)
- 教育(52737)
- 资助(48652)
- 编号(48193)
- 成果(38716)
- 部(37285)
- 重点(36795)
- 农(36466)
- 发(36400)
- 创(33411)
- 课题(32257)
- 性(31911)
- 国家社会(31868)
- 科研(31668)
- 期刊
- 济(121490)
- 经济(121490)
- 研究(69482)
- 农(68934)
- 中国(47507)
- 农业(46638)
- 学报(43169)
- 科学(38568)
- 财(36858)
- 大学(32710)
- 学学(31485)
- 管理(27614)
- 融(25931)
- 金融(25931)
- 业经(25281)
- 业(22662)
- 教育(19676)
- 技术(19528)
- 财经(18869)
- 经济研究(18164)
- 问题(17997)
- 经(16207)
- 版(14822)
- 农村(14700)
- 村(14700)
- 农业经济(14378)
- 世界(13945)
- 技术经济(13148)
- 经济问题(12780)
- 统计(12232)
共检索到364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祖梅
对于自2002年9月以来逐渐上涨的粮价,给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性,有人提出了置疑。有人认为,价格变化是产销变化的必然结果,虽然在短期内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粮食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在粮食供需机制下,粮食价格必然会下调而趋于平衡。也有人认为粮食的涨价会导致农产品生产要素的涨价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最后只会导致全面的价格上升,出现通货膨胀,结果是粮价上涨带来的福利收益增量随着生产要素、流通渠道费用等的上升而逐渐抵消。笔者认为粮价上涨时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绝非如此表面。从下面几个角度予以说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学峰
本文从研究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粮价的波动出发,深入探讨了国内粮价独立于国际粮价的趋势和原因,并分析了农民从粮食价格上涨中获益有限的原因,以期对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有所帮助。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农民收入 农资价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丹
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尽管农产品短缺状况彻底终结,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广大农民的收入增长却不太理想。要使得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农村经济保持永久活力,探索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路径,就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 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海水
要增加农民收入 ,就农民本身而言 ,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转变落后观念 ,提高市场经济意识、契约意识和法律意识 ;就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而言 ,应借鉴当今发达国家的经验 ,国家财政应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支持力度。
关键词:
农民收入 科学文化素质 观念 财政支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志红
问题的提出如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2004年以来,粮食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农民收入也同时扭转多年颓势,实现较快增长。于是有人认为应将解决农民增收与粮食价格联系起来,认为粮食价格的持续提高将直接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但纵观我国1978年以来反映市场粮食价格变化的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反映社会物价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泽林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有着深刻的背景。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弱质产业固有的特性不断显现;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越来越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农民,这个农村生活的主体也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当前把最突出、最直接的农民增收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晨光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林晨光在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中,当前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几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增收不多,其增长率跟不上农业增产率和乡镇企业的增长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问题也不能沿用老办法老措施。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其根本原因是农村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宫锦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继辉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在2003年1月份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进一步阐述了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关键还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问题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兴俊 常建坤
1997年以来 ,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 ,导致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工资性收入减少、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和政策上的偏差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有 :一是切实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三是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增强农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五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翔迅
当前,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已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依靠调整农产品产量、价格以增收的办法已明显失效。目前,应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农民非消费支出,加大农业投资,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寻求农民增收途径。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农民 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丽娜
新时期我国农村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它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关系到内需的扩大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大问题。那么,在新时期如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