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6)
- 2023(5444)
- 2022(4598)
- 2021(4174)
- 2020(3615)
- 2019(7106)
- 2018(6748)
- 2017(12276)
- 2016(6999)
- 2015(7332)
- 2014(6813)
- 2013(6612)
- 2012(5973)
- 2011(5345)
- 2010(5167)
- 2009(4771)
- 2008(4467)
- 2007(3705)
- 2006(3059)
- 2005(2462)
- 学科
- 济(23855)
- 经济(23824)
- 管理(18703)
- 业(18646)
- 企(14067)
- 企业(14067)
- 方法(11931)
- 数学(10937)
- 数学方法(10855)
- 学(8196)
- 农(7474)
- 财(6910)
- 贸(6506)
- 贸易(6505)
- 易(6364)
- 中国(6029)
- 业经(5501)
- 农业(5276)
- 技术(4637)
- 环境(4559)
- 务(4310)
- 财务(4308)
- 财务管理(4304)
- 企业财务(4101)
- 制(3951)
- 产业(3843)
- 划(3603)
- 地方(3557)
- 银(3533)
- 银行(3492)
- 机构
- 大学(100083)
- 学院(99357)
- 济(37482)
- 研究(37043)
- 经济(36911)
- 管理(35275)
- 农(32192)
- 理学(32146)
- 理学院(31693)
- 管理学(30951)
- 管理学院(30810)
- 科学(28659)
- 农业(26379)
- 中国(25481)
- 业大(24644)
- 所(21059)
- 研究所(20091)
- 京(20050)
- 农业大学(17856)
- 中心(16036)
- 财(15009)
- 室(14735)
- 实验(14161)
- 业(13944)
- 江(13715)
- 实验室(13640)
- 省(13521)
- 院(13471)
- 重点(12937)
- 财经(12693)
- 基金
- 项目(79250)
- 科学(60818)
- 基金(59015)
- 家(56629)
- 国家(56195)
- 科学基金(46278)
- 研究(45916)
- 自然(34168)
- 自然科(33437)
- 自然科学(33415)
- 自然科学基金(32866)
- 基金项目(32017)
- 省(31851)
- 社会(29927)
- 社会科(28468)
- 社会科学(28460)
- 划(27776)
- 资助(23290)
- 教育(20359)
- 计划(19431)
- 重点(18553)
- 科技(17907)
- 创(17126)
- 科研(16745)
- 发(16702)
- 业(16578)
- 部(16235)
- 创新(16148)
- 农(15368)
- 编号(15082)
共检索到128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斌 陈碧鹃 齐占会 方建光 廉伟 任仲 王丽丽
定量分析了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在虾夷扇贝(Pactinopecten yessoensis)中的累积及其组织分布,以及扇贝血淋巴中2种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采用接触染毒法,将扇贝浸泡于含105个细菌细胞/mL的海水中处理2周,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在不同暴露时间和不同扇贝组织中细菌累积数量的变化,并抽取扇贝血淋巴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发现处理第7天时,扇贝中含菌量达到最高,为5.20 lg(CFU/g),第14天时又降低到与第3天相当的水平。而累积速率(RA)在第1天时最高,此后均逐渐降低。结果表明,随着在细菌中暴露时间的延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贲月 郝振林 丁君 常亚青
在实验室内检测了虾夷扇贝对高温突变的耐受能力及在不同高温水平下的存活与相关免疫酶活力。实验分两个阶段:实验Ⅰ,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驯化到20、22、24及26℃,检测虾夷扇贝的存活及相关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5~22℃处理组虾夷扇贝存活率均大于85.21%,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6℃处理组存活率最低,为26.33%。随温度升高,虾夷扇贝体腔液中T-AOC和MDA含量变化显著(P0.05),CAT活力随温度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实验Ⅱ,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放到20、22、24及26℃,并在1、2、4、8、12、24、48和96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孟晓林 田雪 郭倩倩 黄建蓉 卢荣华 梁俊平 李学军 孔祥会 聂国兴
为了解铜在虾夷扇贝鳃和肝胰腺中的累积规律及对抗氧化酶、脂代谢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铜分别对虾夷扇贝暴露0、1、3、6、10及14 d,检测铜在鳃、肝胰腺组织中的累积量及对抗氧化酶SOD、CAT及GPx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72 h胁迫时,高浓度铜对肝胰腺组织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0.025 mg/L胁迫组在鳃中的最高累积出现在第14天(347.55μg/g),0.05和0.10 mg/L胁迫组最高累积均出现在第6天(340.72和302.30μg/g),整体随时间呈曲线变化关系,而肝胰腺组织中,高浓度(0.10 mg/L)组累积随时间呈线性关系,最高为第14天(60...
关键词:
虾夷扇贝 铜 抗氧化酶 脂代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振锟 张继红 李敏 马莎 郭晓亮 姜娓娓 吕旭宁
为探讨黄海冷水团锋面温度波动对底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温度波动对虾夷扇贝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温度波动范围为15-10-15℃,升降温幅度为5℃/2 h,共进行了4次温度波动,分别测定了3个规格虾夷扇贝死亡率、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等生理、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温度波动4次后,大、中、小3个规格虾夷扇贝的死亡率均较低,分别为4%、6%、6%,其中,大规格虾夷扇贝的死亡率低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温度波动 生理指标 免疫指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元勇 刘金洋 刘慧慧 张龙 刘俊荣
虾夷扇贝的捕后处置对闭壳肌的硬化产生重大影响,而硬化又是影响闭壳肌生食品质的重要因素。为延长虾夷扇贝死后硬化发生时间,通过宰杀前暂养,缓解捕后胁迫对后期闭壳肌贮藏特性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虾夷扇贝分为3组(对照组、暂养3 d组和暂养7 d组),然后去壳取闭壳肌进行07 d冰藏,分析闭壳肌在贮藏过程中的僵直情况、ATP关联物、K值、p H值、糖原及水溶性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否经过暂养,冰藏3 d内K值均低于5%,可以满足生食要求。经过暂养,闭壳肌中ATP的含量略有升高,暂养7 d组>暂养3 d组>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捕后处置 闭壳肌 生食 硬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鲁晶
附着最佳投放时间的确定是虾夷扇贝育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一个生产性试验,即在虾夷扇贝育苗中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2、6、8天,分三个批次分别投放附着基。依据不同批次的附着基上幼虫的附着量、变态与发育生长情况,得出虾夷扇贝育苗中附着基的最佳投放时间为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3~4天。并对其机理及虾夷扇贝育苗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东 张继红 王文琪 杜美荣 任黎华 王忠
为探索虾夷扇贝(Datinopecten yessoensis)夏季大量死亡的生理原因,模拟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区夏季水温变化情况,采用室内控温实验,研究了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实验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设计温度骤变(每小时升温5℃)和温度缓变(每天升温1℃)2种温度处理方式,测定升温前后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吕振明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杂交子代担轮幼虫为材料,分别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基因组作探针,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的方法,对杂交后代杂交子的确切身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各一套染色体(n=19),为真正的杂交种。为了解杂交扇贝的免疫学特性,在自然海域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情况下,分别对杂交扇贝及其亲本3个扇贝群体血细胞的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血清凝集素效价(HA)、溶菌酶活力(LSZ)、抑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PO)、过氧化氢酶(CAT)...
关键词:
杂交扇贝 免疫 GISH 杂种优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段亚飞 李健 李吉涛 张喆 刘萍
为了研究致病性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对健康脊尾白虾注射生理盐水和粪肠球菌,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血细胞和肝胰腺中酚氧化酶原(proPO)、C型凝集素(CT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蛋白酶D(Cat D)和组织蛋白酶L(Cat 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粪肠球菌后,血细胞和肝胰腺中pro PO基因表达量均于6 h达到最大值(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任加云 苗晶晶 李学平
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海水石油烃质量浓度分别为0.05 mg/L,0.30 mg/L,0.50 mg/L和1.00 mg/L,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为30 d,分别在0,0.5 d,3 d,6 d,10 d,15 d,21 d和30 d取样,测定其消化盲囊、鳃丝和血淋巴部分免疫酶活性和细胞稳定性指标。结果显示,低浓度0.05 mg/L处理组,各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0.30 mg/L和0.50 mg/L处理组中,消化盲囊和鳃丝的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在实验期间显著升高(P<0.05);在高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继红 吴桃 徐东 高亚平 唐望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残饵、鱼类粪便、鱼类养殖网箱沉积物及微藻的摄食行为,分析了基于虾夷扇贝的鱼+贝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IMTA)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虾夷扇贝对鱼粪、残饵及鱼类养殖网箱沉积物都可摄食,但对微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ANOVA,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段亚飞 张家松 董宏标 王芸 张真真
为了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副溶血弧菌,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肝胰腺和鳃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肝胰腺和鳃中T-AOC活性分别于12和6 h达到最大值(P<0.05);肝胰腺和鳃中ALP活性整体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未出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秀俊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王卫军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闭壳肌进行了同工酶检测分析与比较。8种同工酶(MDH、ADH、ME、SOD、EST、GDH、SDH和α-AMY)共检测出17个位点,其中白色贝有7个多态位点,褐色贝有6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P0.99)的比例分别为41.18%和35.29%,白色贝和褐色贝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有效数目(Ae)分别为1.1421和1.1040,预期杂合度分别(He)为0.0919和0.0674,实际杂合度(Ho)分别为0.1275和0.0907,多态位点的遗传偏离指数表明,白色贝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和多样性水平。位点Est-3可以作为鉴定白色贝和褐色贝的...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同工酶 多态性 遗传变异 壳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绪 杜美荣 蒋增杰 方建光 赵学伟 张媛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海大金贝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彪 杨爱国 孙秀俊 刘志鸿 周丽青 宫一震
为探讨急性温度胁迫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比较分析了升温海水(17℃和24℃)急性胁迫虾夷扇贝(原暂养于9℃的海水中)9 h和24 h后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9对引物在各组的总扩增位点数为314–337,总甲基化位点为79–94,所占比例为23.45%–28.51%;所有处理组基因组Dna总甲基化率低于对照组,急性升温胁迫使虾夷扇贝基因组Dna发生去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