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4)
- 2023(11905)
- 2022(10458)
- 2021(9777)
- 2020(8072)
- 2019(18497)
- 2018(18297)
- 2017(35356)
- 2016(19373)
- 2015(21423)
- 2014(21476)
- 2013(21320)
- 2012(19471)
- 2011(17460)
- 2010(17123)
- 2009(15445)
- 2008(14851)
- 2007(12767)
- 2006(10860)
- 2005(9350)
- 学科
- 济(76925)
- 经济(76844)
- 管理(53739)
- 业(50564)
- 企(42015)
- 企业(42015)
- 方法(36305)
- 数学(31627)
- 数学方法(31275)
- 农(19161)
- 中国(18824)
- 学(18819)
- 地方(18665)
- 财(17937)
- 业经(16342)
- 农业(13088)
- 理论(12668)
- 和(12475)
- 贸(12359)
- 贸易(12353)
- 环境(12289)
- 制(12227)
- 技术(12154)
- 易(11940)
- 务(11804)
- 财务(11745)
- 财务管理(11727)
- 企业财务(11190)
- 地方经济(10601)
- 银(10560)
- 机构
- 大学(272670)
- 学院(270721)
- 管理(108329)
- 济(102173)
- 经济(99863)
- 理学(95221)
- 理学院(94095)
- 管理学(92359)
- 管理学院(91870)
- 研究(91385)
- 中国(64604)
- 科学(60926)
- 京(57787)
- 农(46556)
- 所(46452)
- 财(45078)
- 业大(43892)
- 研究所(43101)
- 中心(40755)
- 江(37874)
- 财经(37281)
- 农业(36952)
- 范(36583)
- 师范(36163)
- 北京(35998)
- 经(34010)
- 院(33671)
- 州(31305)
- 经济学(29995)
- 师范大学(29449)
- 基金
- 项目(197066)
- 科学(154488)
- 基金(142809)
- 研究(140512)
- 家(126114)
- 国家(125108)
- 科学基金(106793)
- 社会(87243)
- 社会科(82656)
- 社会科学(82636)
- 省(77600)
- 基金项目(76792)
- 自然(71587)
- 自然科(69901)
- 自然科学(69881)
- 自然科学基金(68597)
- 划(65927)
- 教育(63897)
- 资助(58451)
- 编号(56461)
- 成果(44923)
- 重点(44324)
- 部(42647)
- 发(42211)
- 创(40952)
- 课题(38906)
- 科研(38329)
- 创新(38213)
- 计划(36920)
- 大学(36076)
共检索到374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文贵 李纯厚 林钦 李荣冠 贾晓平
根据1998~1999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粤西海域饵料生物的调查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利用数据插值、栅格图形加权平均和数学运算模型等空间分析手段对该海域饵料生物栖息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期间粤西海域饵料生物的综合水平均呈现出近岸水域高、离岸水域低的分布趋势,即从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整个海域以冬季的饵料生物水平最高,其密集分布区范围最广,达5级水平;春季和秋季密集区的分布范围较为相似;而夏季饵料生物的密集区范围较小,仅为3级水平。在季节变化趋势上,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数量为冬季大于夏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浮游植物数量为冬季大于秋季大于夏季大于春季,总...
关键词:
GIS 粤西海域 饵料生物 多样性阈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璐 李永吉 张艳春 李文辉 梁志强 谢仲桂 易大庆 易湘开 肖光明
为了解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稚鱼类的肠道微生物随食性转化演替变化规律,连续采集分别代表摄食生物饵料时期(LP)、第1个转饵期(CP1)、第2个转饵期(CP2)及完全配合饲料时期(FP)的13、19、24和46日龄的加州鲈肠道内容物,采用16S r RNA扩增子测序,探究摄食不同饵料时期加州鲈仔稚幼鱼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差异。结果分析表明,各时期肠道微生物Goods_coverage均为1,表明测序结果可反映肠道真实存在的微生物。饵料转换显著影响加州鲈仔稚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转饵期(CP1、CP2)肠道微生物种类变化显著,结构组成呈单一化,而摄食活饵和完全配合饲料时期微生物均匀度分布较高。其中,FP阶段微生物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属水平菌群相对丰度高于1%的菌群平均达16种,LP期平均有8种,而CP1、CP2两时期均不超过2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平均相对丰度CP1、CP2两时期分别为93.27%、97.33%,占绝对优势,摄食不同饵料时期优势菌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加州鲈仔稚鱼转饵对肠道相关功能的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是肠道对成分复杂的饵料吸收利用的响应。探究转饵成功的加州鲈仔稚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组成,为加州鲈转饵驯化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从肠道微生态调控来改善或优化加州鲈转饵技术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加州鲈 仔稚鱼 转饵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光
随着鱼类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其营养生理、消化系统结构、口径大小、捕食能力及水中分布等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摄食,加之其长期系统发育中所形成的本能和嗜好,从而形成其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优良的饵料生物则需满足(1)形态及大小适于仔稚鱼摄食,(2)游泳速度及分布便于仔稚鱼摄食,(3)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等要求。鱼种不同,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亦不同。在鱼类的苗种生产中,弄清仔稚鱼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对合理有效地利用现用饵料、开发新的饵料生
关键词:
真鲷 育苗 饵料生物 选择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寅嵩 李赟 王娜 王崇明
为了研究扇贝养殖海区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明确养殖扇贝发病时期高丰度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种类,探讨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与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necrosis virus,AVNV)水平传播的可能关系。于2009年和2010年从青岛流清河湾扇贝养殖海区采集了9个月份的海水样品,经25和3μm的滤膜过滤收集海水中3~25μm的浮游生物,扩增18S rDNA可变区序列,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对扩增序列进行分离以分析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养殖海区微型真核生物包括甲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利用2009年1月、2008年4月和9月兴化湾海域(位于福建省沿海中段)鱼类学调查资料,研究兴化湾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种类数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当地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次调查中,共鉴定鱼类123种,其中1月47种、4月48种和9月81种。鲈形目种类有51个,占总种类数的41.46%。1月、4月和9月,鱼类质量H′值分别为2.59、1.78和2.65,尾数H′值分别为2.84、2.42和2.42,其中质量H′值的季节变化特征与种类数相同,而尾数H′值冬季最高。1月鱼类的尾数多样性仅与种类数相关(r=0.69,P=0.0145);4月尾数H′仅与尾数密度相...
关键词:
兴化湾 鱼类 多样性 种类组成 季节更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林俊辉 王建军 林和山 何雪宝 黄雅琴 李荣冠 郑凤武 郑成兴
根据2011年4–5月期间对福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27个站位所做的生态调查,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密度、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富,共采获145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28种,甲壳动物29种,三者是海区种类组成的优势类群,但种类的出现率和优势度普遍不高。海区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111±200)ind/m2和(14.79±22.03)g/m2,站位间高低值相差较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d均值都不高,为2.064和2.847,源于半数以上站位的种类数不到10种。在所划分的3个地理区域,东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娜娜 董丽娜 李永振 艾红 李夏 陈国宝 史赟荣
根据20世纪80年代起大亚湾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从不同分类阶元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其中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为本文首次提出。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22目94科206属,以鲈形目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4.27、9.36、14.55),(2.19、3.4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乔志刚 常国亮 石灵 赵国涛 吴素兰
取脱膜 4d的鲇仔鱼进行开口试验 ,分别喂以轮虫、枝角类、蛋黄、豆浆等饵料 ,结果发现 ,鲇仔鱼开口时口裂宽为 0 90~ 1 0 0mm ,开口摄食枝角类的机会最多。分组喂养 10d的结果显示 ,使用枝角类喂养的鲇仔鱼 ,其生长速度、养殖成活率均高于其他饵料组。
关键词:
鲇 开口饵料 枝角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献溥 崔国发 李俊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梅春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昝肖肖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冬季共捕获鱼类50种,隶属8目,28科,42属;秋、冬季鱼类的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月间变化,平均网获质量为每网865.29~5173.71g,平均网获尾数为每网111~717ind。秋、冬季优势种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主要由暖温性和暖水性的季节洄游种变为地域性的暖温性和冷温性种,仅六丝钝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为秋、冬季的共有优势种。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08~3.25,多样性指数(H′)变...
关键词:
胶州湾 鱼类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文杰 郑永华 高雷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为了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饵料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分析了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长江宜昌江段及东洞庭湖不同季度采集的84尾鲢和65尾鳙的肠道内含物。结果显示:鲢、鳙在长江宜昌江段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分别是55种和48种,在东洞庭湖分别是55种和43种。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鲢、鳙的主要饵料生物均为枝角类。鲢、鳙食物组成呈现季节变化,鲢在长江宜昌江段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主要饵料生物分别是硅藻门、枝角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越秀 黄永恒 董建宇 陈宁 张静 王学锋
渔业资源调查对于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至关重要,同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海洋中进行以生物多样性评估为目标的渔业资源调查成本高,受到现场条件制约。因此,周密的采样站点设计是确保数据质量和调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增加采样站点数量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准确性,但也增加了调查成本,并可能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采样设计需要在样本量和准确性之间取得平衡,以满足管理目标和预算。本研究以茂名海域为例,采用了R语言数据包SamplingStrata中提供的可在多变量情境下通过分层抽样进而优化采样设计的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分层和样本分配优化,评估了渔业生物多样性调查所需最佳站位数量。结果表明,通过分层抽样和适当的样本分配,可以在保证生物多样性数据精确度的同时降低采样站点数量,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在茂名海域调查中,将最大变异数等于0.05作为数据精确度要求以及水深作为分层变量更适宜,春季、秋季以及不区分季节采样站点数量分别为12、14和21。本研究优化了茂名海域渔业生物多样性评估为目标的渔业资源调查站位设计,为渔业资源调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站位优化方法,并可为后期渔业资源调查站位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为研究和认识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实验依据2000年4个季度大面积定点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利用海洋生态学研究常用的多样性指数,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和空间投射的图示方法,对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季节间的分布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探讨了生物数量和重量季节变化不统一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多样性与生物重量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各季站点均可分成多样性水平高、中、低3个类群,各类群呈点、线和块状分布,且呈现中心、夹层和外层分别由高、中、低多样性类群构成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玲 鲍宝龙 苏锦祥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巍 薛莹 任一平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并通过构建GAM模型分析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共有鱼类96种,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其中Δ+的理论平均值为79.5,而Λ+的理论平均值为200.6。两个分类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这可能与海州湾海域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和环境因子的差异有关。通过GAM模型分析发现,水深和底层溶氧对Δ+具有显著影响,而水深、底层溶氧、底层水温和月份则是影响Λ+的关键环境因子。通过比较中国近海不同纬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