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7)
2023(11493)
2022(9679)
2021(9135)
2020(7443)
2019(16992)
2018(16825)
2017(32262)
2016(17177)
2015(19176)
2014(19035)
2013(18520)
2012(16779)
2011(15256)
2010(15881)
2009(14626)
2008(14199)
2007(13129)
2006(11855)
2005(10638)
作者
(47783)
(39894)
(39528)
(37552)
(25534)
(18815)
(17863)
(15277)
(14919)
(14437)
(13524)
(13357)
(12908)
(12728)
(12430)
(12295)
(12052)
(11552)
(11461)
(11245)
(9930)
(9665)
(9620)
(9140)
(8911)
(8908)
(8818)
(8706)
(7870)
(7765)
学科
(71239)
经济(71183)
管理(56854)
(54150)
(47323)
企业(47323)
方法(29225)
数学(25161)
数学方法(24576)
中国(19961)
地方(18892)
技术(18635)
(18518)
业经(16406)
(15897)
(14039)
(13548)
理论(13219)
技术管理(12725)
(12642)
贸易(12632)
(12194)
(12174)
农业(12113)
(11938)
银行(11933)
(11583)
(11500)
(11181)
金融(11178)
机构
学院(242815)
大学(238074)
(98580)
管理(98165)
经济(96348)
理学(84074)
理学院(83152)
管理学(81630)
管理学院(81125)
研究(78834)
中国(61164)
(49876)
科学(46607)
(45719)
(38037)
(37991)
中心(37037)
财经(35285)
研究所(34238)
(32149)
师范(31889)
(31843)
(31671)
北京(31557)
业大(31159)
(30933)
(29451)
经济学(28377)
技术(27574)
财经大学(25893)
基金
项目(160141)
科学(128548)
研究(121365)
基金(114649)
(98520)
国家(97715)
科学基金(85752)
社会(76381)
社会科(72651)
社会科学(72636)
(64989)
基金项目(59536)
教育(57222)
自然(54812)
(54227)
自然科(53609)
自然科学(53600)
自然科学基金(52638)
编号(50496)
资助(46916)
成果(41072)
(38084)
课题(36226)
重点(36139)
(35492)
创新(34638)
(34474)
项目编号(30963)
国家社会(30838)
教育部(29916)
期刊
(112494)
经济(112494)
研究(72031)
中国(51354)
管理(41254)
(34151)
教育(33118)
科学(31014)
学报(29051)
(28538)
技术(26430)
(24510)
金融(24510)
大学(23237)
学学(21511)
农业(19634)
业经(19271)
经济研究(18121)
财经(16551)
(14331)
(13562)
技术经济(13552)
问题(13415)
科技(13245)
统计(13151)
(12272)
论坛(12272)
图书(11976)
(11753)
商业(11465)
共检索到369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鹏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中的不同城市或区域依据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模式,其创新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好各种创新子系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玲  
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但中原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竞争力差,要后来居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目前,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和成  顾裕玲  钱俊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和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联结方式演化特征;基于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内涵,描述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设计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服务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平台组织结构;设计了平台运行机制。期望为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布局及其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柔柔   洪世键   贺胜春  
创新协作是促进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抓手。基于2010—2020年涉海领域专利合作申请数据,利用社会网络法从泛粤港澳大湾区内城际协作、跨域城际协作以及城市内部创新个体协作三个层面,分析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创新协作关系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表明,在海洋经济城际创新协作网络中,泛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协作趋于紧密,并倾向于寻求横向跨域的创新协作对象,海洋经济创新个体协作关系网络则呈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院校多方协作”的特征。基于此,需要关注创新产出与协作关系发展错位问题,借力城市产业优势寻求创新协作的契合点,打破创新协作关系网络的路径依赖与锁定,重视政府在协调创新行为者关系中的作用,以提升区域海洋经济创新协作水平,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连举  肖玉贤  刘经涛  崔然  
跨行政区域创新策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重要战略,包含创新策源的主体、条件、途径与内容多个要素。通过重新解读创新策源能力,从创新政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开放发展4个方面选择36个三级指标,构建跨行政区域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我国八大经济区指标数据,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TOPSIS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关联度、确定八大区创新策源能力排序及其关联度。结果显示:创新投入、开放发展是区域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科学新发现;八大区创新策源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华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五大经济区的创新策源水平高于东北、西北两大经济区,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与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创新策源能力关联度最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曹冬梅  杨嵋  
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深化粤港澳三地合作,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经济湾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版图上的一大亮点,亟需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主体高度集聚,产业体系完备,环境开放包容,具备了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的现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如三地产学研脱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型人才不足,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有待提升。本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力打造多主体联动、要素充裕且流动自由、制度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减少三个区域的同质竞争与"摩擦",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创新活力,协同推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海东  彭劲松  
2009年颁布的《珠三角发展纲要》把推进粤港澳区域深度经济整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粤港澳经济合作战略重点转移的核心举措之一。本文以近几年颇为学术界认同的解释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变量"社会资本"为研究工具,在对粤港澳区域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培育区域创新网络为核心的区域社会资本是促进粤港澳科技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理论建议是,将区域创新机构离散化;多节点发展区域创新网络;加强区域间企业的纵横关联。实践对策是:促进三地高校等研发机构的科技合作;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凤乔  高菲  
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各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继续推进,区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跨行政区车辆也成为城市机动车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区域一体化为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城市环境治理带来了挑战。文章以粤港澳为例,分析了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主要面临的障碍,从构建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跨行政区机动车污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凤乔  高菲  
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各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继续推进,区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跨行政区车辆也成为城市机动车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区域一体化为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城市环境治理带来了挑战。文章以粤港澳为例,分析了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主要面临的障碍,从构建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跨行政区机动车污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凤乔  高菲  
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各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继续推进,区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跨行政区车辆也成为城市机动车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区域一体化为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城市环境治理带来了挑战。文章以粤港澳为例,分析了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主要面临的障碍,从构建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跨行政区机动车污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左连村  廖喆  
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是粤港澳合作创新最有效的方式,是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把粤港澳打造成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大都市圈的必然选择。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突破的关键在于首先建立和发展珠三角创新成长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申明浩  庞钰标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通过赋能要素自由流动、加深产业协同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正外部性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走向,应是由封闭到开放、由割裂到协同共生,最终形成多元制度、开放包容型创新生态系统。当前,数据赋能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存在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的“三元悖论”理论难题、数据产权确立和价值评估问题、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不足等制约因素。应确保数据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有序流动,赋予创新主体数据要素经营权的激发其创新活力,构建服务型数据交易平台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而构建协同开放的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芸菲  杨栎颖  陈烁桐  李伊玟  
本文将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构建合成珠海市的"反事实"样本,并结合高质量发展背景,研究珠海市的创新效应。研究得出,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对珠海市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强烈的助推作用,且这一助推作用在短期内效果明显。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为珠海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有助于珠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对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人才激励及人才引进等政策,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推广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经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革新与经济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任重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是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创新资源聚集、产业配套完善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区域内制度差异与跨境要素流动性障碍等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跨境创新要素流动,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在区域融合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任重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是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创新资源聚集、产业配套完善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区域内制度差异与跨境要素流动性障碍等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跨境创新要素流动,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在区域融合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