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9)
- 2023(9360)
- 2022(7392)
- 2021(6382)
- 2020(5407)
- 2019(11868)
- 2018(11665)
- 2017(22848)
- 2016(11824)
- 2015(13117)
- 2014(13040)
- 2013(13204)
- 2012(12242)
- 2011(10867)
- 2010(11242)
- 2009(10991)
- 2008(10900)
- 2007(10036)
- 2006(9268)
- 2005(8782)
- 学科
- 济(85937)
- 经济(85856)
- 业(70232)
- 企(66958)
- 企业(66958)
- 管理(54505)
- 业经(28455)
- 方法(26786)
- 财(22159)
- 农(20687)
- 地方(19542)
- 数学(19184)
- 数学方法(19136)
- 务(17461)
- 财务(17457)
- 财务管理(17447)
- 企业财务(16506)
- 农业(15997)
- 中国(15394)
- 技术(15052)
- 策(14041)
- 制(13781)
- 划(13088)
- 和(12997)
- 地方经济(12405)
- 体(12388)
- 企业经济(11944)
- 理论(11189)
- 经营(10879)
- 技术管理(10063)
- 机构
- 学院(185593)
- 大学(177139)
- 济(96816)
- 经济(95461)
- 管理(76789)
- 理学(64940)
- 理学院(64383)
- 管理学(63943)
- 管理学院(63570)
- 研究(60091)
- 中国(49546)
- 财(42875)
- 京(35630)
- 财经(33546)
- 科学(30311)
- 经济学(30287)
- 经(30285)
- 江(29474)
- 所(29282)
- 经济学院(27005)
- 中心(26636)
- 农(26115)
- 研究所(25594)
- 财经大学(24200)
- 商学(23658)
- 商学院(23435)
- 州(22835)
- 北京(22552)
- 经济管理(21936)
- 业大(21254)
- 基金
- 项目(109490)
- 科学(89311)
- 研究(84501)
- 基金(81372)
- 家(67709)
- 国家(67041)
- 科学基金(60625)
- 社会(59019)
- 社会科(56150)
- 社会科学(56135)
- 省(43772)
- 基金项目(42726)
- 教育(36258)
- 自然(35809)
- 自然科(35015)
- 自然科学(35008)
- 自然科学基金(34469)
- 划(33746)
- 编号(32532)
- 资助(32263)
- 业(29244)
- 创(26406)
- 发(26007)
- 国家社会(24955)
- 成果(24819)
- 部(24330)
- 重点(23931)
- 创新(23712)
- 制(23130)
- 发展(22594)
- 期刊
- 济(122516)
- 经济(122516)
- 研究(60541)
- 财(37625)
- 管理(36728)
- 中国(33397)
- 农(25534)
- 科学(20604)
- 经济研究(20450)
- 业经(19962)
- 技术(19467)
- 融(19374)
- 金融(19374)
- 财经(18357)
- 农业(17528)
- 学报(17214)
- 经(16166)
- 问题(15034)
- 大学(14722)
- 学学(14467)
- 技术经济(14446)
- 世界(12187)
- 业(11554)
- 贸(11409)
- 经济管理(11150)
- 现代(11031)
- 商业(10799)
- 财会(10298)
- 国际(10104)
- 经济问题(9797)
共检索到295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滨 刘小军 李永健
本文通过GDP总值数据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状况,基于粤港澳经济圈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企业的经济地位和现状,总结了"一带一路"给OEM企业转型带来的机遇,针对粤港澳经济圈OEM企业面临的问题,对OEM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OEM OEM企业的转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滨 刘小军 李永健
本文通过GDP总值数据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状况,基于粤港澳经济圈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企业的经济地位和现状,总结了"一带一路"给OEM企业转型带来的机遇,针对粤港澳经济圈OEM企业面临的问题,对OEM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OEM OEM企业的转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阳结南
深莞惠经济圈正逐步向深莞惠创新型经济圈转变,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协调机制障碍明显、创新主体薄弱、创新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提升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发展能力,需建立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协调机制,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统筹布局产业层级,并顺应产业层级,合理布局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核,推进创新网络建设与融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阳结南
深莞惠经济圈正逐步向深莞惠创新型经济圈转变,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协调机制障碍明显、创新主体薄弱、创新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提升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发展能力,需建立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协调机制,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统筹布局产业层级,并顺应产业层级,合理布局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核,推进创新网络建设与融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将为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体系,使珠三角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体制创新提供实践。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设计资源协作优势明显,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应围绕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自主品牌集聚区、国际化设计人才集聚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构建产业、人才、文化、体制深度融合的大湾区创新设计生态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设计 珠三角 制造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将为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体系,使珠三角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体制创新提供实践。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设计资源协作优势明显,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应围绕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自主品牌集聚区、国际化设计人才集聚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构建产业、人才、文化、体制深度融合的大湾区创新设计生态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设计 珠三角 制造业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向耘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全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金融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更好地发挥支持作用,一是应紧密围绕形成高质量供给体系的目标,推动金融改革与开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加强股权市场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二是增量优化应与存量调整并重,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利用区域内金融业较为发达、制度创新较为活跃的优势,探索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债务重组模式,完善要素市场,形成增量优化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支持 经济转型升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彭新育 王晓衡
在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发展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现状,将其与北京、上海独角兽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独角兽企业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针对措施。
关键词:
独角兽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 对比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原诗 刘子伊
文章基于2015—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ID模型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的4个主要城市(香港、澳门、深圳、广州)为研究对象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区域异质性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且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建设对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肖亚红 国世平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经济,粤港澳之间也会产生辐射。粤港澳各城市之间较大程度上是互补。尤其是香港、深圳和广州这三个金融中心会对珠江三角洲产生非常大的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首先实行内部辐射,再对全国进行辐射。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辐射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连锋
从经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以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2017年9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湾区内城市群的开放度、政府调控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算大湾区历年的经济效率,并采用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大湾区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湾区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效率显著高于其他9个内地城市,大湾区整体经济效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时,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属于"高-高"型空间关联,其余9个内地城市属于"低-低"型空间关联,大湾区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进出口额、政府财政支出等指标对湾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效率 空间溢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左连村 王洪良 黄国宪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丰毅 桂文林
研究目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异质的知识溢出如何产生经济空间收敛现象以及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增长。研究方法:理论上,基于包含异质的知识吸收能力的Ertur-Koch空间增广Solow模型分析知识吸收能力对经济协调增长的影响。实证上,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使用1995~2018年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贝叶斯层次空间Durbin模型和M-H Gibbs混合抽样算法估计空间收敛方程。研究发现:理论上,知识溢出导致经济空间收敛,提高知识吸收能力能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知识吸收能力不均衡会扩大地区间经济差距,不利于区域协调增长。从其他地区获得的知识溢出越多,本地经济增长过程中获得的空间溢出收益越大。实证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收敛。各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获得的空间溢出收益存在很大的异质性,中心城市要强于边缘城市,珠三角城市整体上要强于港澳。研究创新:理论模型中加入了异质的知识吸收能力,突出了吸收能力的均衡性对于地区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性。在实证研究中采用变系数空间计量模型,从而能够识别知识溢出对经济空间收敛的影响。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和技术交流信息,构造复合空间权重矩阵。研究价值:揭示了知识溢出能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取决于区域间知识吸收能力是否均衡。本文就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长期经济协调增长和创新合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孟庆顺
粤港澳台经济合作模式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前店后厂”发展到以“前店后厂”为核心的多方面经济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四地之间的经济整合是一种民间行为;四地的生产要素流动表现为不对等流动;四地间的经济合作是以港澳台制造业向广东转移为主要形式,以及以出口为导向、以加工贸易为核心的经济合作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尹涛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坚强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揭示,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要求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文化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建设,是广东加快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战略目标、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继续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体现和重要抓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