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0)
2023(7608)
2022(6432)
2021(6019)
2020(4861)
2019(11104)
2018(10954)
2017(20294)
2016(10634)
2015(11334)
2014(11184)
2013(10965)
2012(10080)
2011(9112)
2010(9308)
2009(8345)
2008(8253)
2007(7605)
2006(6571)
2005(5917)
作者
(30169)
(25335)
(24937)
(23611)
(16422)
(12185)
(11154)
(9463)
(9396)
(9148)
(8616)
(8524)
(8405)
(8159)
(7875)
(7841)
(7388)
(7333)
(7320)
(7241)
(6250)
(6196)
(5948)
(5858)
(5834)
(5704)
(5532)
(5474)
(5102)
(5066)
学科
(40490)
经济(40452)
(39089)
管理(36485)
(34452)
企业(34452)
技术(15828)
方法(14557)
中国(12075)
技术管理(11860)
数学(11686)
地方(11614)
数学方法(11521)
业经(10458)
(10288)
(10140)
(8526)
(8520)
(7825)
贸易(7815)
(7607)
(7579)
银行(7563)
(7501)
(7310)
(7291)
农业(7280)
(7249)
金融(7248)
理论(7222)
机构
学院(146920)
大学(145665)
(59003)
管理(58303)
经济(57710)
研究(52181)
理学(50173)
理学院(49522)
管理学(48826)
管理学院(48474)
中国(37858)
科学(31863)
(30108)
(26590)
(25936)
研究所(23679)
(23203)
(23122)
中心(23088)
财经(21060)
业大(20401)
(19617)
(19545)
师范(19345)
(19108)
北京(18898)
(18644)
农业(17996)
经济学(16958)
商学(16504)
基金
项目(100871)
科学(81046)
基金(73269)
研究(73200)
(65149)
国家(64607)
科学基金(55738)
社会(46928)
社会科(44632)
社会科学(44622)
(40461)
基金项目(38872)
自然(36796)
自然科(36002)
自然科学(35990)
自然科学基金(35399)
(34529)
教育(33643)
资助(28545)
编号(27875)
(27316)
创新(24450)
重点(23155)
成果(22449)
(22378)
(21668)
课题(20902)
(19733)
国家社会(19375)
(19368)
期刊
(66647)
经济(66647)
研究(44046)
中国(33028)
管理(26017)
科学(22693)
学报(22003)
(20783)
(20371)
教育(19401)
大学(16670)
学学(15615)
(14193)
金融(14193)
农业(14091)
技术(13414)
业经(11016)
经济研究(10684)
财经(10248)
科技(10216)
(9324)
(8933)
问题(7999)
技术经济(7776)
(7759)
论坛(7759)
(7475)
现代(7269)
国际(6947)
世界(6728)
共检索到224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文玲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所具有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产业链供应链集成创新的韧性和弹性、经济规模优势和支撑创新的财力、原始创新成果积淀和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优势,是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战略高地的基础。实现这个特殊历史使命需要加快建设国家科学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培育位于世界中高端、高端或顶端的高精尖产业,支持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做大做强,锻造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冠军企业,建设具有全球比较制度优势的人才创新高地,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阎豫桂  
建设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对标世界一流湾区,人才和教育仍然是突出短板,需要把大湾区的制度差别转变为制度之利,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面向国际竞争合作,面向未来战略布局,积极谋划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人才和教育领域率先发展,在加大引才育才力度、营造人才引进"软环境"、深化产教融合、赋予教育更大自主权等方面取得突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捷  张文龙  
为提高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高地尽快建成,分别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对广东2014—2019年中医药科技创新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评价。认为广东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且随时间序列递增;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动能是技术进步与规模,症结是纯技术效率。据此建议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以数字化推进中医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规模效应;全局规划,破解中医药科技创新空间异质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焕峰  谭一帆  孙小哲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价值,破解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的难题。立足于资源配置方式决定城市群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揭示城市群问题的产生根源,为破解城市群治理难题提供思路。遵循认同治理,跨境治理和智慧治理的理念,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的形成机制出发,结合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构建了一个包括产业体系、空间格局、生态体系和治理效能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同时从整体性和智慧化的角度提出治理效能的评价标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曹冬梅  杨嵋  
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深化粤港澳三地合作,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经济湾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版图上的一大亮点,亟需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主体高度集聚,产业体系完备,环境开放包容,具备了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的现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如三地产学研脱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型人才不足,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有待提升。本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力打造多主体联动、要素充裕且流动自由、制度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减少三个区域的同质竞争与"摩擦",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创新活力,协同推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丁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对粤港澳及周边地区来说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就这一国家战略提出的特定背景加以分析,以期为后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将为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体系,使珠三角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体制创新提供实践。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设计资源协作优势明显,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应围绕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自主品牌集聚区、国际化设计人才集聚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构建产业、人才、文化、体制深度融合的大湾区创新设计生态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金山  文丰安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化与国家战略互动的引领性平台,是未来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全球治理的空间载体和经济增长极群落。以智能制造全球生产权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粤港澳大湾区要率先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要湾区内部各地区产业链有效连接。全球化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全球化"融智"和全球化"融资",通过全球化"融智"实现全球化"融资",吸引全球的高端要素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要探索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等条件下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任重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是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创新资源聚集、产业配套完善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区域内制度差异与跨境要素流动性障碍等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跨境创新要素流动,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在区域融合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任重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是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创新资源聚集、产业配套完善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区域内制度差异与跨境要素流动性障碍等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跨境创新要素流动,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在区域融合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卿  
为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评价体系重要性来看,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大湾区内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各子系统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格局;依照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水平高低,11个城市被划分为卓越型、普通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将为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体系,使珠三角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体制创新提供实践。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设计资源协作优势明显,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应围绕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自主品牌集聚区、国际化设计人才集聚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构建产业、人才、文化、体制深度融合的大湾区创新设计生态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毅  任亚文  马丽  王云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战略方向,也是中国应对未来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3周年之际,论文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主要进展、问题,对新形势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行战略再思考。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进入“创新经济”发展阶段,平台建设、人才集聚与政策配套持续强化,多样化的跨区域创新协同模式不断涌现,但是在成果质量、资源配置、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现实挑战。在继续巩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有的基础上,未来应从“创新资源的获取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资源的协同与再分配”等方面持续进行战略优化与调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志清  
开放银行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金融科技新业态,是商业银行面向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新模式,也是传统经营理念和战略思维的新飞跃。从境内外银行机构的初步实践看,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孵化、技术并购、跨界合作等路径建设开放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构建开放银行是促进大湾区实体经济和金融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大湾区创新发展能力的有力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的金融科技创新要素,区域金融合作基础良好,有望在国内率先构建开放银行。鉴于开放银行在内地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银行应当有序、分步进行,按照审慎经营理念,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前提下,深化技术融合,重构金融服务流程。建议监管当局及相关政府部门优化顶层设计,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开放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坚持标准先行,制定开放银行的技术规范,解决金融数据质量良莠不齐、数据"孤岛"、数据跨境流动受限问题;应用监管科技,提升对开放银行的监管效能,有效防控开放银行运作中的风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燕鸿  
为科学评价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根据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先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各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再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大湾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珠三角部分城市依然存在创新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后,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提升了0. 131个单位,说明大湾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珠三角的科技创新;不同的科创环境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