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3)
2023(4816)
2022(3814)
2021(3806)
2020(2916)
2019(6780)
2018(6604)
2017(10412)
2016(6876)
2015(7738)
2014(7863)
2013(6842)
2012(6356)
2011(5974)
2010(6189)
2009(5148)
2008(4779)
2007(4331)
2006(4011)
2005(3709)
作者
(17026)
(14254)
(13951)
(13667)
(9226)
(6877)
(6520)
(5740)
(5350)
(5084)
(4987)
(4849)
(4809)
(4731)
(4475)
(4390)
(4338)
(4258)
(4148)
(4136)
(3815)
(3599)
(3364)
(3359)
(3282)
(3236)
(3143)
(3109)
(2992)
(2830)
学科
教育(18597)
(17589)
经济(17579)
中国(12503)
管理(8654)
地方(8546)
(7627)
理论(6618)
(6072)
教学(5870)
(5130)
(5033)
方法(4803)
发展(4289)
地方经济(4285)
(4167)
数学(4124)
数学方法(4003)
(3618)
企业(3618)
农业(3559)
研究(3414)
(3385)
业经(3273)
技术(3230)
改革(3227)
思想(3216)
高等(3175)
环境(3150)
政治(3104)
机构
大学(86904)
学院(81383)
研究(37660)
教育(28043)
(24756)
师范(24670)
科学(23628)
(22510)
经济(21593)
(21287)
管理(21048)
师范大学(20852)
中国(19516)
(18858)
理学(17741)
研究所(17392)
理学院(17192)
管理学(16530)
管理学院(16323)
中心(15091)
(14505)
北京(14436)
(14181)
技术(13139)
职业(12253)
(11711)
研究院(11664)
(11269)
业大(10639)
教育学(10484)
基金
项目(55575)
研究(46116)
科学(45341)
基金(36611)
(32758)
国家(32392)
教育(29228)
科学基金(26231)
社会(26088)
社会科(24485)
社会科学(24483)
(22571)
(22365)
编号(20751)
成果(19322)
基金项目(19166)
课题(18694)
自然(16321)
自然科(15846)
自然科学(15840)
(15716)
自然科学基金(15496)
重点(14928)
规划(14023)
(13874)
资助(13812)
(13481)
(11920)
教育部(11725)
项目编号(11628)
期刊
教育(46146)
研究(36380)
中国(27309)
(25963)
经济(25963)
学报(12194)
科学(11646)
职业(11195)
技术(10220)
大学(10044)
(9557)
学学(7561)
技术教育(7369)
职业技术(7369)
职业技术教育(7369)
农业(6854)
(6840)
(6786)
管理(6375)
(5720)
论坛(5720)
高等(5335)
发展(5060)
(5060)
资源(4927)
成人(4768)
成人教育(4768)
高等教育(4692)
(4543)
图书(4227)
共检索到136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强  
构建布局结构合理、功能相异互补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体系可以有力带动三地高等教育沿着"间歇性合作-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理想链条螺旋式上升。从目标、空间、形态三个维度构建具有普适性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分析框架并对现实境况进行深究可以发现,大湾区高等教育在整体概观上已经居于先进水平,但是与建设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等教育高地"总体目标相比较,依然存在办学规模、层次水平、科类结构、组织形式等尚待优化的系列现实桎梏。实现大湾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高阶演进,需要构建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规模、聚拢支撑一流湾区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群、围绕产业结构实现学科专业优化升级、面向未来和世界筹谋新型机构和制度,通过实践的持续迭代逐渐总体逼近理想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晶  刘晖  
区域整合是高等教育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高等教育整合分为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其在经历了内部整合向外部整合延伸的过程后,最终形成"协同合作、共谋发展"的理念。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不仅取决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文化逻辑,也是教育自身逻辑的使然。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实施阶段性的合作计划以及建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盟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进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长青  卢晓中  
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提高湾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具有互补性与区位性,高等教育合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三地高等教育空间异质性明显,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存在一些障碍。要推动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国民教育、战略规划等强制性制度同构;实施教育联盟、大学集群等模仿性制度同构;建立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模式、健全制度保障等规范性制度同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卓泽林  
湾区是一个兼具自然意义与社会意义的多维立体的整体性概念。大学-市场-政府关系的相关理论为两大湾区高等教育形成与发展的比较提供了分析框架。从高等教育形成过程、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高等教育多样性以及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角色四个维度比较分析得出,旧金山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如何在政府、市场、大学三者关系的协调中真正做到"以大学自主为主",这更考验着大学智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冯泽华   刘志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要素高速流动的大数据时代,金融数据是关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当前,粤港澳三地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需求日益增长,借助“数字湾区”建设之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有助于加快“两个市场一类规则的三种演化”。运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思维进行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面临规则衔接、组织监管、权利保障等困境。粤港澳三地宜形塑“立法+组织+权利”的三维法治路径,通过点面结合的立法规制、上下贯通的组织监管以及共殊相融的权利保障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据安全有序的跨境流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元  
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深圳作为湾区的地理核心,具有创新引领、产业融合、开放度高等优势,深圳航空(以下简称深航)是本土第五大航空公司,是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重点研究深圳航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战略布局潜力并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玲  张伟远  李雪婵  
为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研讨会于6月25—26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大会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构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对话与交流,具体包括资历框架的国际比较,资历框架的理论基础、资历框架的国际标准、资历框架的创新模式、粤港澳资历框架融合和挑战、中国资历框架创新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历框架的提议等。粤港澳大湾区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对接探讨与实践,对构建我国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起到先行先试的借鉴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江雪儿  陶红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是实现区域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适应性的必要行动,具备“共生特征”。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分析框架,分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存在共生单元协作不足、共生关系及理念不确定、共生环境建设薄弱、共生界面传递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提高共生单元内部协作能力、植入共生理念、建设共生环境、畅通共生界面等方面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走向共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姝琴  
本文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产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实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产业效率及空间分布。从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产业效率整体逐年提升,产业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香港、广州、深圳、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产业核心城市,流通产业效率呈现较高的水平,且这均受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正向促进影响。从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产业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自相关性,香港、广州、深圳和东莞四地已形成流通产业互联、基础设施健全、经济优势互补的聚集区。最后,提出以修订完善相关政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长青  黄玉梅  
在国家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问题备受社会关注。通过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5所大学校长及院士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制度变迁整合模型。模型解释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制度变迁前因、制度变迁特征以及制度变迁结果。基于"强制性+诱致性"混合制度变迁策略,提出了在政府层面加强湾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在高校层面促进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在社会层面推动湾区高等教育多元共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荔  宋荣  赵晨野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2010-2017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值法测算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运用协调度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验证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与其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1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梯度分布格局明显。第二,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二者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加剧。其中,香港、澳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余8市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未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城市之间未能形成显著的合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爱磊  李家新  刘群群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迎来了融合发展的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推动内地与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亦是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部署。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合作现状,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未来的融合发展路径来看,应秉持以融合统领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开放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的协同、提升国际化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耿  
2019年春节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首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近期(到2022年)及远期(到2035年)发展目标。这是大湾区在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新起点,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开放合作新局面的重要里程碑。《规划纲要》把大湾区11个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中每一个城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安冬平  
伴随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落地与进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崭新时代。由于职业教育被置身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境脉中,实现协同发展则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理性选择。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欲对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有所作为,诚然需做出宏观层面的时代回应和微观层面的内涵解读。鉴于新时代诉求,立足宏观层面"基本任务、推进原则和理论依据"三个维度的静态分析,微观层面"时间节奏、软硬条件、历史积淀、未来主张"四个向度的动态解析,可构建静动结合、时空兼备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立体多维式"内涵解释框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浚锋  胡阳光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增长极的事实,收集了2015—2020年大湾区内47所院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检验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采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对高校的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通过域内院校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的空间聚集产生扩散作用,且在局部区域上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分别呈现出"强强联合""带动帮扶""孤立无援"的梯度格局;这种集群效应对域内的院校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展望未来,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应强化优质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