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7)
- 2023(11269)
- 2022(9300)
- 2021(8717)
- 2020(7248)
- 2019(16071)
- 2018(15588)
- 2017(29057)
- 2016(14995)
- 2015(16560)
- 2014(15438)
- 2013(15112)
- 2012(13997)
- 2011(12438)
- 2010(12691)
- 2009(11881)
- 2008(10479)
- 2007(9505)
- 2006(8365)
- 2005(7492)
- 学科
- 济(52195)
- 经济(52139)
- 业(48016)
- 管理(45549)
- 企(39784)
- 企业(39784)
- 融(26908)
- 金融(26906)
- 银(24862)
- 银行(24835)
- 行(24129)
- 中国(23700)
- 地方(18311)
- 农(17926)
- 技术(17743)
- 财(16862)
- 方法(16150)
- 制(15722)
- 业经(14851)
- 数学(13380)
- 农业(13328)
- 数学方法(13211)
- 技术管理(12292)
- 中国金融(11163)
- 务(10947)
- 财务(10931)
- 财务管理(10907)
- 贸(10554)
- 贸易(10539)
- 企业财务(10368)
- 机构
- 学院(191287)
- 大学(188443)
- 济(76712)
- 经济(74839)
- 管理(73461)
- 研究(67045)
- 理学(61896)
- 理学院(61110)
- 管理学(60204)
- 管理学院(59798)
- 中国(59110)
- 京(39648)
- 科学(39462)
- 财(37998)
- 中心(33889)
- 所(32406)
- 农(31104)
- 江(30882)
- 研究所(29157)
- 财经(28961)
- 业大(26665)
- 经(26207)
- 州(25784)
- 院(25409)
- 范(25246)
- 北京(25138)
- 师范(25042)
- 农业(23907)
- 经济学(23119)
- 银(21965)
- 基金
- 项目(130185)
- 科学(103071)
- 研究(99653)
- 基金(92279)
- 家(80649)
- 国家(79868)
- 科学基金(68734)
- 社会(62775)
- 社会科(59495)
- 社会科学(59482)
- 省(53148)
- 基金项目(49740)
- 划(44172)
- 教育(43764)
- 自然(42975)
- 自然科(41935)
- 自然科学(41920)
- 自然科学基金(41208)
- 编号(40337)
- 资助(34964)
- 创(33737)
- 成果(32374)
- 创新(30580)
- 发(30024)
- 重点(29693)
- 课题(28702)
- 部(27404)
- 国家社会(25944)
- 制(25899)
- 性(25211)
共检索到310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莉莎 尹颖欢
自2019年末北京市开启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来,共计二十余市加入试点队伍。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晋湾区,湾区内广州和深圳两市的试点情况备受瞩目。然而,相较于域内外常态化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无论在机制设计抑或运行上,广深两市在试点中均面临现实困境。借鉴域内外经验,并结合湾区的特殊性,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监管工作可以从创新理念、确立原则等方面划定柔性监管边界,从建立规则、出台配套协调机制等方面厘清刚性监管底线、建立创新监管保障,纾解目前试点困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剑辉
近年来金融科技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监管沙盒"则是监管金融科技新业态发展的可行性选择。构建大湾区跨境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合作机制,推动大湾区金融合作创新与金融风险防控非常必要。现阶段大湾区已具备良好的经济与政策基础、较高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稳固的金融科技合作模式等条件,鉴于监管体系、监管标准、协调沟通等制约因素,建议大湾区先确立与协调沙盒监管主体,然后打造信息共享与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最后从单一通行证、联合沙盒准入与运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构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合作机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文伟 王文启
综合考虑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识别出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旨在促进大湾区创新资源整合和创新水平提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区域内金融集聚、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比较行业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个金融业来看,大湾区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没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关系。从金融子行业来看,保险业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对科技创新均没有明显影响。金融(各子行业)集聚与购房压力的互动均对科技创新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集聚、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的统计意义上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呈现出非线性影响机制。在低、中度购房压力区域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高购房压力区域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此同时,在低、高度金融集聚区域内,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没有明显的统计意义上的影响;但在中度金融集聚区域内,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地区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政府扶持政策对科技创新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但存在结构性差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佳宁 黎超
跨境金融监管是促进金融稳定发展与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向纵深推进,如何弥合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制度、法律差异,建立与金融融合合作相适应的跨境金融监管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深入梳理分析欧盟、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上海等地的跨境金融监管经验,总结启示,为探索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融合发展的金融监管模式,筑牢大湾区金融风险防火墙,维护区域金融安全与金融市场稳定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合龙 徐杰 汪存华
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2010—2019年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两系统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科技创新的序参量要明显优于金融创新的序参量,且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已实现大幅提升;从内部看,各城市科技创新序参量、金融创新序参量及其耦合协调度还存在显著差异,核心城市如香港、深圳、广州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非核心城市如东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之间逐渐出现分层现象,其中江门、澳门、肇庆3个城市的差距最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分别从区域整体、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联动体制,各核心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发挥"领头羊"作用,各非核心城市重点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用经济增长推动金融创新,最终有效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芸菲 杨栎颖 陈烁桐 李伊玟
本文将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构建合成珠海市的"反事实"样本,并结合高质量发展背景,研究珠海市的创新效应。研究得出,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对珠海市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强烈的助推作用,且这一助推作用在短期内效果明显。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为珠海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有助于珠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对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人才激励及人才引进等政策,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推广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经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革新与经济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王文启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6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该区域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金融集聚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聚集在整体上对区域科技创新没有明显影响,但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特征;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区域集聚对科技创新没有明显影响,保险业的区域聚集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研发投入、教育水平、政府支持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琦 万磊
通过对华为终端项目入驻东莞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产生多方面辐射效应的实证分析,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产业创新与融合的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产业创新与融合目标是企业基于市场机制的选择;创新最先发生在领先型城市中,区位距离、产业配套能力是周边城市接受创新辐射的基础;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对创新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流动有显著影响。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应立足优势,发挥核心城市在技术创新上的引领作用,推动核心区与外围区无缝嵌套、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密切互动。
关键词:
产业创新 产业融合 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逯新红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受到世界瞩目,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其中关键一环。实际上,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已具备坚实的基础,金融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合作机制日益健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健全跨境金融合作监管机制,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一体化的现实需求,对于维护区域金融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监管 一体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覃艳华 曹细玉
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内部科技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尚未有效构建,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差距大且同质性强,导致大湾区内的科技协同创新程度较低.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及排名进行分析,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科技 协同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昭 梁淑贞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1—2019年间的科技创新数据,通过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来测度科技创新协同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区域间、部门间的科技创新协同度较低但发展趋势呈上升态势,各子系统有序度的差异性是导致协同度较低的重要因素;第二,在新经济地理的3D框架下,经济密度、交通便利、通信设施、市场化、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等的发展都对科技创新协同度产生积极影响,但人口密度的增加没有提高其协同度,这些经济地理要素构成协同机制系统,同时呈现空间个体异质性;第三,在拓展分析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个体间具有自主技术创新临近特征。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系统又全面地研究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将给粤港澳探索推进协同创新为科技湾区建设加添动力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卿
为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评价体系重要性来看,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大湾区内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各子系统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格局;依照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水平高低,11个城市被划分为卓越型、普通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明 林正静
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一个既能反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动力来源、又能协调创新要素与创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四链"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这是一种跨组织共生式协同创新发展新范式。其核心是由科技导向型产业链、科技创新链、科技资金链、科技服务链构成的"四链",通过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协同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于这个理论框架,在对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行客观研判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志清
开放银行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金融科技新业态,是商业银行面向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新模式,也是传统经营理念和战略思维的新飞跃。从境内外银行机构的初步实践看,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孵化、技术并购、跨界合作等路径建设开放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构建开放银行是促进大湾区实体经济和金融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大湾区创新发展能力的有力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的金融科技创新要素,区域金融合作基础良好,有望在国内率先构建开放银行。鉴于开放银行在内地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银行应当有序、分步进行,按照审慎经营理念,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前提下,深化技术融合,重构金融服务流程。建议监管当局及相关政府部门优化顶层设计,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开放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坚持标准先行,制定开放银行的技术规范,解决金融数据质量良莠不齐、数据"孤岛"、数据跨境流动受限问题;应用监管科技,提升对开放银行的监管效能,有效防控开放银行运作中的风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邱佛梅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协同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协同理论导入复杂多元的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系统,有助于化解大湾区多样性和差异性法治问题。目前,大湾区法治建设存在法治实践冲突、立法权限不一、法治认同差异、法治水平分层、权责划分不清、行政协调不畅、创新动力不足、公众参与不足、市场自律不足和纠纷解决不力等十大协同困境。为此,应强化"协同法治"新理念,以文化融合为突破视角,凝聚法治共识,缩小法治认同差异,健全法治协同机制,推进粤港澳规则衔接,构建大湾区法治框架并定期评价法治指数,提高公众法治实践参与度,打造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协同治理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