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7)
2023(5939)
2022(4935)
2021(4844)
2020(4164)
2019(9311)
2018(9358)
2017(16546)
2016(9804)
2015(11401)
2014(11347)
2013(10758)
2012(10345)
2011(9586)
2010(9986)
2009(9197)
2008(9480)
2007(8917)
2006(8002)
2005(7327)
作者
(29820)
(25087)
(24945)
(23744)
(16241)
(12187)
(11252)
(9708)
(9606)
(9257)
(8822)
(8766)
(8369)
(8042)
(8002)
(7672)
(7575)
(7535)
(7430)
(7320)
(6663)
(6312)
(6106)
(5954)
(5751)
(5730)
(5665)
(5597)
(5274)
(5175)
学科
(37006)
经济(36960)
管理(22798)
(18596)
(15360)
企业(15360)
(14071)
方法(11498)
中国(10425)
地方(9801)
(9141)
数学(8734)
数学方法(8488)
理论(8343)
教育(7872)
(7267)
贸易(7257)
(7182)
业经(7030)
(6886)
(6349)
(6315)
(6261)
农业(6186)
教学(5516)
(5487)
金融(5485)
工作(5016)
关系(4993)
(4969)
机构
大学(146964)
学院(140121)
研究(54155)
(48473)
经济(47150)
管理(45520)
中国(37971)
理学(37811)
理学院(37150)
科学(36189)
管理学(36043)
管理学院(35766)
(32270)
(29181)
(27965)
研究所(26726)
(24426)
师范(24182)
(23702)
中心(23474)
(22710)
业大(22599)
农业(21999)
北京(20481)
师范大学(19368)
(19261)
(19095)
财经(17427)
技术(16498)
(16290)
基金
项目(89672)
科学(68290)
研究(65310)
基金(61660)
(55353)
国家(54905)
科学基金(44692)
社会(37730)
(35461)
社会科(35401)
社会科学(35389)
基金项目(32191)
教育(32112)
(30938)
自然(29836)
自然科(29060)
自然科学(29046)
自然科学基金(28474)
编号(27393)
成果(25701)
资助(25562)
重点(21024)
课题(20564)
(19321)
(19276)
(18147)
大学(17376)
科研(17210)
(17079)
创新(16982)
期刊
(60720)
经济(60720)
研究(43393)
中国(34971)
学报(28523)
教育(27661)
(25504)
科学(23954)
大学(20950)
学学(18454)
管理(17501)
农业(17303)
(17091)
图书(13033)
技术(11397)
(11012)
金融(11012)
书馆(9761)
图书馆(9761)
(9751)
财经(8802)
(8675)
经济研究(8420)
国际(8124)
业经(8022)
(7792)
(7700)
问题(7608)
(7522)
论坛(7522)
共检索到227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欣悦   林绮薇   范纹郡   汤勇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但其内部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问题,加强粤港澳跨边界产学合作能够有效破解区域边界壁垒,促进大湾区科创一体化发展。基于2010-2021年粤港澳高校合作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聚焦跨边界产学互动中的高校角色,依据其桥接方式从两个维度对高校角色进行分析,结合合作关系强度对高校角色进行划分,重点识别出跨边界产学合作中的守门人角色,并进一步探讨高校角色演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合作网络中高校扮演多种角色,其中,守门人角色尚缺乏;不同区域高校的角色分布、合作倾向以及角色演化路径均存在差异,其中,广东高校倾向于开展本地合作,港澳高校在跨边界合作中的参与度有待提高,粤港澳跨边界创新合作有待加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欣悦  苏炜晴  汤勇力  
利用201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67所高校纵向数据,采用随机系数模型,考察高校双元活动效率增长趋势、产学合作对高校双元知识产出增长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推移,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研发与学术研究的双元知识产出整体呈现出显著提升趋势;(2)不同制度环境下高校双元活动产出效率的增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广东高校创新研发的产出效率增长高于港澳高校,港澳高校学术研究的产出效率增长则高于广东高校;(3)产学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双元知识产出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良好的制度环境强化了产学合作对双元知识产出的促进作用,使得产学合作对广东高校双元知识产出的促进作用强于港澳高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邓志新  
深圳是驱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对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定位的SWOT矩阵分析,深圳的定位是创新创业之都、金融创新中心、高端产业中心和港口物流中心。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中,首先,要发挥创新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制造创新和服务创新上发挥主导作用;其次,借助自贸区发展的平台,做出标杆;再次,打造龙头产业,占领产业高端;最后,与粤港澳其他地区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世界一流湾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静嘉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制度红利,也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单独关税区的叠加。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需构建在一定的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基础之上,既包含宪法性法律文件、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又包含WTO规则和区域性的CEPA补充协议及《CEPA投资协议》。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出台,大湾区投资合作的法律基础、法律性质、适宪性等问题尤显突出。破除这些问题的途径是敦促粤港澳三地制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形成平等、自愿和协商的软法法律机制,并通过完善《CEPA投资协议》等法律文件明确大湾区投资合作的法律性质、法律授权等法律基础,细化投资"负面清单"的内容和实施机构,以及健全多元化区域政府合作投资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超  魏巍  黄宇元  
依托金融业快速集聚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世界水准湾区的重要战略路径。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支柱产业,不仅在国际湾区发展实践中举足轻重,也在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中展现出多样化的角色与功能,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贸易模式变革、科学技术革新不断展现出新的自适应特征与演化趋势,成为大湾区发展的领航动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许鲁光  
本文基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从湾区经济产生及运行特征出发,论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港创新合作的轴心战略地位及其应发挥的枢纽作用,针对当前深港合作创新依然面对的障碍,提出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要提升深港创新合作层次,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建成的若干策略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许鲁光  
本文基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从湾区经济产生及运行特征出发,论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港创新合作的轴心战略地位及其应发挥的枢纽作用,针对当前深港合作创新依然面对的障碍,提出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要提升深港创新合作层次,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建成的若干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耿  
2019年春节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首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近期(到2022年)及远期(到2035年)发展目标。这是大湾区在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新起点,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开放合作新局面的重要里程碑。《规划纲要》把大湾区11个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中每一个城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田新朝  
养老服务跨境合作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激发福利红利和促进社会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下,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存在现实需求、红利效应与合作风险。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的路径在于构建合作的机制、结构与模式,重点是形成主体结构、层级结构和平台结构,推行"异地养老模式"、"共同体模式"与"网络模式"。建议加强市场组织合作与管理、推进要素资源共享互利、建立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田新朝  
养老服务跨境合作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激发福利红利和促进社会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下,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存在现实需求、红利效应与合作风险。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的路径在于构建合作的机制、结构与模式,重点是形成主体结构、层级结构和平台结构,推行"异地养老模式"、"共同体模式"与"网络模式"。建议加强市场组织合作与管理、推进要素资源共享互利、建立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静銮  王姣娥  刘卫东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技术创新活动深刻影响中国参与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和合作。论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技术(知识)异质性视角,使用包括申请人地址和专利分类号的2001—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授权发明专利数据,通过运用分布拟合、技术空间可视化和Log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其技术创新特征及其路径演化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创新类别呈现幂律分布,集中在电通信及计算等少数技术类别,存在马太效应,技术的路径依赖较强。技术创新的跨产业“产品—零部件/软件—新产品(新产业)”和产业链上游“产品—零部件—基础材料”的关联拓展带动了区域的产业升级。(2)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技术演化路径存在较大差异,深圳在专注核心技术的同时,进行相关多样化;广州从其强势的医学转向电通信及计算技术,进行非相关多样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创新趋于同质,未来需要进一步促进城市间创新协同。对比现有文献,论文提出技术创新路径受到所在区域技术创新特征的强烈影响,当前全球—地方(城市)视角研究需要加入区域尺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玉阁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此前的6月28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两份协议是CEPA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和CEPA升级,或可视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的"礼包"。作为"礼包",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玉阁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此前的6月28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两份协议是CEPA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和CEPA升级,或可视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的"礼包"。作为"礼包",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敏  刘人怀  
基于港口业主的物流服务需求和文献分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五个主要港口的物流服务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后的AHP算法和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赋值,建立衡量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云标尺,再通过云模型综合评价"深中通道"影响大湾区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期望值、熵值和超熵值,改善了港口物流服务评价中随机因素的不足,得出的云模型综合评价指标影响力相较于其他指标赋权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研究表明,"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珠海港、中山港进出口集装箱物流通道的重新选择上。具体而言,"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海北区原转运至珠海港约53%的集装箱货源,以及中山南区原转运至珠海港的全部集装箱货源将完全被"深中通道"分流,约占珠海全港货源的17%和3%左右;中山南区原转运至中山港约35%的集装箱货源将被"深中通道"分流,约占中山全港外贸集装箱货源的8%左右。广州港和东莞港的集装箱港口物流业务则不会因"深中通道"的开通受到较大影响;珠海北部、中山南部或广州港的大宗散杂货源受"深中通道"开通的影响较小,仍保持原有港口物流分布态势。因此,需要大力开拓珠江西岸港口群的腹地资源,改善珠江东岸港口资源分配,提升港口现代物流服务优势,借力港澳,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间的协同合作与差异化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静  谭颖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化中山与港澳的合作。本文通过探讨中山与港澳合作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合作、青年创业三大合作平台,建设人才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两个支撑点,推进金融、土地、审批、认证四项制度创新,深化中山与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