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3)
2023(13035)
2022(11503)
2021(10809)
2020(9045)
2019(20859)
2018(20729)
2017(40438)
2016(22151)
2015(24849)
2014(24785)
2013(24698)
2012(22454)
2011(20191)
2010(20077)
2009(18649)
2008(18241)
2007(15921)
2006(14291)
2005(12875)
作者
(62757)
(52109)
(51686)
(49315)
(33312)
(24939)
(23502)
(20238)
(19729)
(18721)
(17849)
(17729)
(16632)
(16597)
(16148)
(16083)
(15487)
(15436)
(15031)
(14661)
(12882)
(12781)
(12439)
(11966)
(11589)
(11586)
(11574)
(11555)
(10435)
(10113)
学科
(82743)
经济(82613)
管理(67752)
(62528)
(53418)
企业(53418)
方法(36018)
数学(30718)
数学方法(30366)
(27583)
(22393)
(21842)
中国(21571)
税收(20391)
(20222)
(19846)
业经(19386)
地方(18618)
(18137)
(16389)
财务(16322)
财务管理(16293)
(15732)
贸易(15722)
企业财务(15468)
(15204)
农业(14685)
(14468)
环境(14029)
理论(13936)
机构
大学(310215)
学院(307678)
管理(122154)
(119906)
经济(117178)
理学(105494)
理学院(104278)
管理学(102628)
研究(102580)
管理学院(102045)
中国(75494)
(65868)
科学(62951)
(62593)
(51219)
财经(48322)
研究所(46117)
(46110)
(45657)
中心(45504)
业大(44372)
(43670)
北京(41933)
(39966)
师范(39637)
(37493)
(37025)
财经大学(35812)
农业(35795)
经济学(35654)
基金
项目(209464)
科学(164184)
研究(155463)
基金(151518)
(131448)
国家(130378)
科学基金(111862)
社会(96807)
社会科(91689)
社会科学(91667)
(80884)
基金项目(80879)
自然(72423)
自然科(70633)
自然科学(70618)
教育(70213)
自然科学基金(69315)
(68498)
编号(64336)
资助(61971)
成果(53289)
重点(46511)
(46109)
(44023)
课题(43739)
(43548)
(41859)
创新(40682)
项目编号(40246)
科研(39776)
期刊
(134296)
经济(134296)
研究(97594)
中国(58623)
(48255)
学报(47728)
管理(44951)
科学(43365)
(42264)
大学(35972)
教育(34302)
学学(33736)
农业(28981)
(25737)
金融(25737)
技术(25092)
财经(22741)
业经(21159)
经济研究(20848)
(19218)
问题(17537)
(16625)
(15924)
图书(15662)
理论(15422)
科技(14820)
(14564)
实践(14158)
(14158)
税务(14154)
共检索到459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亚平  李彬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跨区域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相互协商程序作为解决跨境税收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被广泛应用,但实施效果仍有待提高。尤其随着BEPS成果的推进和落实,税收规则的变化给跨境经营企业带来更大不确定性,给相互协商程序的有效实施带来新的挑战。文章在对比内地和港澳地区相互协商程序机制差异的基础上,分析该机制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结合BEPS第14项行动计划的成果,建议从税收争议的预防机制、协商机制和终结机制三个方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税收争议解决机制的协同与完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昌  林高怡  薛黎明  
粤港澳三地由于经济模式、税制体系、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产生了一系列跨境税务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对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税区"特征的分析,深入剖析跨境税务焦点问题的性质、成因及难点,对跨境投资、跨境电商、跨境支付、跨境人员流动等税务焦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税收合作战略与思路,以期为实现粤港澳一体化协同发展奠定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庆  胡洪曙  王斐然  
税收协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税收竞争程度以及企业税收遵从成本。本文首先从来源地征税还是居住地征税、基于共同的统一企业税基、适当权力自主原则等角度出发,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税基和税率协调的建议。在个人所得税协调方面,本文认为其征税范围应尽可能趋同但港澳地区的税率可适当调低,且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以促进内地对港澳居民的吸引力。在间接税协调上,本文提出了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推行增值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尽量趋同消费税税基、实施适当差异化的税率设计,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关税互免、扩大“原产地标准”内涵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课题组  申明浩  滕明明  杨永聪  申么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数据要素流动需要配套合理的治理机制。粤港澳大湾区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提供了良好的测试平台,能够为中国乃至全球提供可参照的治理方案。文章对欧盟、美国和其他治理体系的演进归纳借鉴,针对大湾区的特征,分析了大湾区面对的"三元悖论"难题,讨论了大湾区在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场景应用、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并结合跨境数据生命周期提出"四个维度、五个方面"的原则框架。文章明确了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平台建设、创新场景应用、优化监管机制四条优化路径,为大湾区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田新朝  
养老服务跨境合作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激发福利红利和促进社会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下,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存在现实需求、红利效应与合作风险。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的路径在于构建合作的机制、结构与模式,重点是形成主体结构、层级结构和平台结构,推行"异地养老模式"、"共同体模式"与"网络模式"。建议加强市场组织合作与管理、推进要素资源共享互利、建立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冯泽华   刘志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要素高速流动的大数据时代,金融数据是关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当前,粤港澳三地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需求日益增长,借助“数字湾区”建设之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有助于加快“两个市场一类规则的三种演化”。运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思维进行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面临规则衔接、组织监管、权利保障等困境。粤港澳三地宜形塑“立法+组织+权利”的三维法治路径,通过点面结合的立法规制、上下贯通的组织监管以及共殊相融的权利保障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据安全有序的跨境流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田新朝  
养老服务跨境合作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激发福利红利和促进社会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下,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存在现实需求、红利效应与合作风险。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的路径在于构建合作的机制、结构与模式,重点是形成主体结构、层级结构和平台结构,推行"异地养老模式"、"共同体模式"与"网络模式"。建议加强市场组织合作与管理、推进要素资源共享互利、建立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如  唐明琴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信用经济阶段,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势在必行。因此,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的背景,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的优势和重要性,以及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信用合作机制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陶晓慧  周梓勋  张子悦  方俊彬  
粤港澳大湾区内差异化的税收环境、税收规则与低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未能及时适应数字经济与跨境贸易的快速发展,阻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协同运转。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数据共享、不可篡改等特性,决定了区块链技术天然具有促进协同合作的功能。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税区”的独特背景,通过梳理大湾区跨境税务监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区块链与跨境税务监管的契合性,进而提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税务监管框架,以实现大湾区内涉税数据共享、推动监管智能化进程以及涉税争端解决机制的变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泱  廖乾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粤港澳三地税收制度及税负水平存在的明显差异,将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提高合作水平。在此背景下,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合作的可行路径将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合作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了粤港澳三地税收制度及其差异,并结合欧盟税收合作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英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人才是关键。本文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税收政策在促进人才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高端人才聚集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税收政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静嘉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制度红利,也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单独关税区的叠加。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需构建在一定的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基础之上,既包含宪法性法律文件、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又包含WTO规则和区域性的CEPA补充协议及《CEPA投资协议》。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出台,大湾区投资合作的法律基础、法律性质、适宪性等问题尤显突出。破除这些问题的途径是敦促粤港澳三地制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形成平等、自愿和协商的软法法律机制,并通过完善《CEPA投资协议》等法律文件明确大湾区投资合作的法律性质、法律授权等法律基础,细化投资"负面清单"的内容和实施机构,以及健全多元化区域政府合作投资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双专  温彩霞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才流动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个人所得税政策与人才流动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体制不同,区内个人所得的税收管理在税制结构、税率设置、征税范围、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制约了人才的流动。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需要粤港澳地区在人才流动方面加强税收合作,开展税收协调,破解税收瓶颈,为区内人才流动提供政策支持与管理保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佳宁  黎超  
跨境金融监管是促进金融稳定发展与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向纵深推进,如何弥合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制度、法律差异,建立与金融融合合作相适应的跨境金融监管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深入梳理分析欧盟、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上海等地的跨境金融监管经验,总结启示,为探索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融合发展的金融监管模式,筑牢大湾区金融风险防火墙,维护区域金融安全与金融市场稳定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晓婷  张博  安宁  
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对不同尺度空间的修复作用已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之一,但大部分研究仍缺乏对于中国经验案例的探讨。为进一步发挥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在城市和区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中西方有关这一新兴现象的理论和实践对话,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探讨了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及其空间效应。基于多案例观察发现,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性、象征性和情境性3个维度。研究发现,这些跨境办学机构只能被视为一种教育飞地,对城市空间所产生的物质影响仅仅是体现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周边社区的绅士化等方面,对于城市深层的发展格局和肌理重构缺乏实质性帮助。相较于对城市的物质性修复,这些跨境教育机构对于城市空间的象征性修复作用显然更加明显,对城市品牌营建、城市发展愿景的扶持以及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从情境性来看,跨境教育基础设施除了在校园尺度上提供了独特的境外学习情景模式之外,在与迁出地的联系以及与城市和社区尺度上的社会文化联系等情境性交流方面都比较缺乏。研究提供了对非新自由主义社会语境下跨境教育基础设施流动所产生的(城市)空间效应的反思,对现有的有关这一新兴现象的理论和概念分析框架进行了补充和对话,对跨境办学及其政策也提供了非教育学层面的反思,对于面向教育的区域与城市发展决策也具有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