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89)
- 2023(3854)
- 2022(3120)
- 2021(2636)
- 2020(1949)
- 2019(4561)
- 2018(4540)
- 2017(8460)
- 2016(4713)
- 2015(5382)
- 2014(5331)
- 2013(5477)
- 2012(5118)
- 2011(4797)
- 2010(4727)
- 2009(3813)
- 2008(3579)
- 2007(3434)
- 2006(3119)
- 2005(2920)
- 学科
- 济(21247)
- 经济(21234)
- 管理(17105)
- 业(14108)
- 企(12141)
- 企业(12141)
- 环境(9963)
- 地方(8675)
- 划(6561)
- 中国(5795)
- 学(5787)
- 农(5668)
- 方法(5109)
- 业经(5032)
- 和(4774)
- 贸(4578)
- 贸易(4572)
- 地方经济(4546)
- 资源(4526)
- 易(4332)
- 农业(4057)
- 生态(3918)
- 数学(3885)
- 规划(3867)
- 策(3816)
- 数学方法(3813)
- 发(3791)
- 环境规划(3779)
- 制(3507)
- 财(3402)
- 机构
- 学院(67703)
- 大学(66027)
- 济(27191)
- 经济(26562)
- 研究(26408)
- 管理(25903)
- 理学(21713)
- 理学院(21373)
- 管理学(21077)
- 管理学院(20910)
- 中国(18579)
- 科学(16182)
- 京(14175)
- 所(13279)
- 研究所(12111)
- 中心(11240)
- 江(10956)
- 财(10875)
- 农(10692)
- 院(10323)
- 范(9758)
- 师范(9681)
- 业大(9341)
- 北京(9091)
- 州(8995)
- 财经(8522)
- 农业(8064)
- 科学院(7971)
- 省(7923)
- 研究院(7874)
- 基金
- 项目(45632)
- 科学(35788)
- 研究(33493)
- 基金(32376)
- 家(28964)
- 国家(28776)
- 科学基金(24038)
- 社会(20564)
- 社会科(19567)
- 社会科学(19562)
- 省(18104)
- 基金项目(17089)
- 自然(15912)
- 划(15845)
- 自然科(15414)
- 自然科学(15410)
- 自然科学基金(15099)
- 教育(14438)
- 编号(13538)
- 资助(12671)
- 发(11551)
- 重点(10795)
- 成果(10374)
- 课题(10041)
- 部(9413)
- 创(9356)
- 发展(9176)
- 展(9018)
- 创新(8805)
- 科研(8681)
共检索到107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卞勇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多方面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较好的经济社会和低碳发展基础条件,可通过先行先试,探索率先实现"碳中和",为全国实现"碳中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应突出自身优势,确保目标和战略具有引领性,同时化解在排放增长压力、资源禀赋短板和区域不平衡等方面的劣势,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碳总量控制,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推行有利于持续能源转型的系列政策,打造有利于减排技术发展的创新环境,构建有利于全民实践低碳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湾区内部协同减排的政策,加快推进"碳达峰"进程,率先实现"碳中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超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世界先进湾区宜居环境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房租价格、通勤成本、饮食价格和服务价格较低,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文化旅游等宜居指标上总体还存在较大差距。粤港澳大湾区是建立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四个中心城市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合作框架,在推进优质生活圈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区域协同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大湾区城市内部的宜居水平差距较为明显等诸多短板和限制性因素。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应坚持以高标准的区域一体化,推动大湾区宜居环境的整体提升;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合作机制,解决好大湾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贯彻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大湾区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空间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秋荣
近年来,粤港澳医疗合作不断加强,在具备扎实基础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应在医师执业范围、医疗机构准入、医疗药品、器械进口等方面加强医疗规则衔接,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医疗科技平台发展、医疗资源供给、医疗体制机制等方面建立大湾区医疗健康共同体,深港在推动跨境医疗服务与合作、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等方面构建深港医疗协同发展先行的示范区,推动粤港澳医疗协同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医疗合作 协同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丁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对粤港澳及周边地区来说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就这一国家战略提出的特定背景加以分析,以期为后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转型升级 国际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晗 代晓玲 聂鑫
利用泰尔指数来测度2005—2014年粤港澳大湾区碳生产率的差异,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国两制"制度对碳生产率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5以来粤地区的碳生产率远远低于港澳地区的碳生产率;(2)2005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区间碳生产率差异较小,区内碳生产率差异较大,且大湾区碳生产率总差异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然较大;(3)粤港澳大湾区碳生产率的总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港澳地区差异所引起,且港澳地区的碳生产率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在逐年增大;(4)"一国两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碳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詹成 胡雪原 成金华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是判断城市是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和追赶脱钩模型,分析了其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脱钩状态的动态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第一,区域内大部分城市已经逐步达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碳生产率实现了显著提高;第二,区域内大多数普通城市与模范城市之间在碳减排和经济增长两方面的差距均在扩大,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解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覃剑
空间响应能力是城市集聚高端要素、增强高质量发展区域支撑动力的关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将以功能区为基础,形成网络化、扁平化空间结构。通过开放空间网络拓展效应、空间均衡发展推动效应、空间新增长极培育效应、区域空间发展分异效应,湾区空间结构演变将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影响。本文以广州为例,分析城市如何利用这些效应,增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响应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敏 刘人怀
基于港口业主的物流服务需求和文献分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五个主要港口的物流服务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后的AHP算法和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赋值,建立衡量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云标尺,再通过云模型综合评价"深中通道"影响大湾区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期望值、熵值和超熵值,改善了港口物流服务评价中随机因素的不足,得出的云模型综合评价指标影响力相较于其他指标赋权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研究表明,"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珠海港、中山港进出口集装箱物流通道的重新选择上。具体而言,"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海北区原转运至珠海港约53%的集装箱货源,以及中山南区原转运至珠海港的全部集装箱货源将完全被"深中通道"分流,约占珠海全港货源的17%和3%左右;中山南区原转运至中山港约35%的集装箱货源将被"深中通道"分流,约占中山全港外贸集装箱货源的8%左右。广州港和东莞港的集装箱港口物流业务则不会因"深中通道"的开通受到较大影响;珠海北部、中山南部或广州港的大宗散杂货源受"深中通道"开通的影响较小,仍保持原有港口物流分布态势。因此,需要大力开拓珠江西岸港口群的腹地资源,改善珠江东岸港口资源分配,提升港口现代物流服务优势,借力港澳,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间的协同合作与差异化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玉阁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此前的6月28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两份协议是CEPA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和CEPA升级,或可视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的"礼包"。作为"礼包",粤港澳大湾区,
关键词:
粤港澳 香港 湾区 深港合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玉阁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此前的6月28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两份协议是CEPA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和CEPA升级,或可视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的"礼包"。作为"礼包",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胜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又在党的十九大期间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要求,“要通过各个方面包括国家层面,包括广东方面,香港方面,澳门方面共同努力,一定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更好,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大湾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九大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历经近40年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胜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又在党的十九大期间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要求,"要通过各个方面包括国家层面,包括广东方面,香港方面,澳门方面共同努力,一定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更好,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大湾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九大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历经近40年
关键词:
粤港澳 城市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德洋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主导的充分发挥"两制"基础上的"一国"之内的国际经济大平台,为粤港澳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需要他们在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本文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如何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迎合新时代发展的步伐,练就过硬本领,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和担当使命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大学生 机遇 挑战 担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司长强 黄奕
2010年国家着手重点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三地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有着密切的往来和相同的文化根基,粤港澳三地在经济、文化等层面的相互交融,有力的推动了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发展策略以及文化产业的繁荣给大湾区带来的深层价值。
关键词:
粤港澳 文化产业 环境 策略 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