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1)
- 2023(8561)
- 2022(7407)
- 2021(6694)
- 2020(5460)
- 2019(12404)
- 2018(12298)
- 2017(22465)
- 2016(12614)
- 2015(14213)
- 2014(14651)
- 2013(14274)
- 2012(13159)
- 2011(11994)
- 2010(12343)
- 2009(11538)
- 2008(11390)
- 2007(10247)
- 2006(9232)
- 2005(8721)
- 学科
- 济(48500)
- 经济(48411)
- 管理(40455)
- 业(33273)
- 企(28036)
- 企业(28036)
- 中国(17398)
- 财(15226)
- 制(15010)
- 地方(14721)
- 方法(14631)
- 农(12662)
- 数学(11818)
- 业经(11762)
- 数学方法(11614)
- 学(10649)
- 体(9952)
- 环境(9145)
- 务(8848)
- 财务(8814)
- 理论(8799)
- 财务管理(8777)
- 银(8687)
- 银行(8664)
- 企业财务(8262)
- 农业(8262)
- 行(8244)
- 贸(8236)
- 体制(8232)
- 贸易(8224)
- 机构
- 学院(179232)
- 大学(178500)
- 济(69245)
- 经济(67316)
- 研究(63738)
- 管理(63156)
- 理学(52443)
- 理学院(51680)
- 管理学(50771)
- 管理学院(50393)
- 中国(48291)
- 京(38848)
- 科学(38520)
- 财(36732)
- 所(32262)
- 江(30511)
- 中心(28729)
- 研究所(28517)
- 财经(27512)
- 农(26787)
- 范(25392)
- 师范(25149)
- 经(24616)
- 北京(24540)
- 州(24317)
- 院(23917)
- 业大(23837)
- 经济学(21517)
- 省(21311)
- 农业(20507)
- 基金
- 项目(114112)
- 科学(89263)
- 研究(85216)
- 基金(81037)
- 家(70547)
- 国家(69954)
- 科学基金(59709)
- 社会(53737)
- 社会科(50738)
- 社会科学(50729)
- 省(44809)
- 基金项目(42807)
- 教育(39442)
- 划(37899)
- 自然(37848)
- 自然科(36865)
- 自然科学(36854)
- 自然科学基金(36128)
- 编号(34983)
- 资助(32162)
- 成果(29587)
- 重点(26408)
- 制(26146)
- 课题(25906)
- 发(24951)
- 部(24763)
- 创(23410)
- 性(22177)
- 国家社会(22080)
- 创新(22033)
共检索到290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解玮 孙文勇 蔡澍瑶
随着现代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发展,从三维层面定量研究城市扩张对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已有城市扩张研究更多是基于二维空间开展,对大尺度城市三维形态增长预测研究较少,这限制了对城市宏观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立体化认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并预测城市群尺度的三维形态增长。具体而言,基于PLUS模型挖掘2010~2020年间居住、商业和工业城市用地增长规律并预测未来居住、商业和工业城市用地扩张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度驱动因子结合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城市三维扩张机制及未来形态。结果表明,在存量发展时代,城市群内建设空间增长主要在核心城市的都市圈中外围,外围山区县随着基础设施提升有可能发展成为特色化的乡镇建设空间。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应该加强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既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交通驱动的增长模式。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潘捷 曾春燕
国家金融学视角下,现代金融体系理论不断健全,对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认识与评价逐步深化。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独有特征,构建适用于三维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共生度评价模型,对大湾区11个城市2012—2020年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成熟度、耦合协调度、共生模式和共生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香港、深圳和广州的科技金融发展成熟度位于第一梯队;核心城市金融发展对本市科技金融的贡献度均相对较高;各城市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度不断提升,其中深圳已接近深度耦合阶段;协调度评价表明,深圳和广州已实现良好协调;大湾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仍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因此,建议大湾区各城市共同构建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建立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打造高度开放与高协同性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等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如 唐明琴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信用经济阶段,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势在必行。因此,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的背景,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的优势和重要性,以及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信用合作机制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静嘉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制度红利,也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单独关税区的叠加。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需构建在一定的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基础之上,既包含宪法性法律文件、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又包含WTO规则和区域性的CEPA补充协议及《CEPA投资协议》。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出台,大湾区投资合作的法律基础、法律性质、适宪性等问题尤显突出。破除这些问题的途径是敦促粤港澳三地制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形成平等、自愿和协商的软法法律机制,并通过完善《CEPA投资协议》等法律文件明确大湾区投资合作的法律性质、法律授权等法律基础,细化投资"负面清单"的内容和实施机构,以及健全多元化区域政府合作投资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檀秀侠 粟郁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极其特殊而重大的意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富裕,需要形成四大机制:财富三次分配机制、财富增长的发展机制、财富平衡的治理机制、价值共识构建与引领机制,它们分别提供内生力、支持力、协调力和引领力,从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从建立健全四大机制入手,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富裕的路径为:推动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释放增收潜能;助推产业融合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财富稳定增长;构建整体性粤港澳大湾区治理框架,平衡贫富差距;增收减支双向并举,大力培育社会中间阶层;构建价值共识,深耕共同富裕精神土壤。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刘亭杉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刘亭杉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晓斌 强卫 黄伟豪 线实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珠三角经济圈的强化合作而产生的新地理概念。作为新兴的全球化港湾,粤港澳大湾区如何突破新自由主义框架理论,探索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路径,是当前决策者和规划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梳理了现有的城市群、区域增长极理论,新经济地理集群理论,全球产业链网络理论并结合大湾区现状优势,对湾区发展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进行探究,认为可通过粤港澳三方通力合作,创造一个内生型的经济与产业本土增长模式为主要方向。具体表现为:首先,要以先进制造业为立足点、实现自我创新的产业升级,形成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并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与区域性枢纽;其次,大湾区还应利用自身的科研与教育、金融与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尤其是与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全方位参与联动,完善产权制度,加强合规和规则经济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将大湾区打造为中国的科创中心及全球性金融中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平 李艳娥
职业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发展存在沟通协调难、教育融合难、专业产业匹配难、企业参与难、课堂生态实施难等问题。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构建包含大湾区生态、学校生态、课堂生态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从转变观念,融合发展;完善机制,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合作共生,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圈;增进交流合作,师资共享;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生态活力五方面促进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盟迪
选取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历年科技创新能力相关数据构建成面板数据集。为进一步分析湾区区域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将湾区划分成西湾、中湾、东湾和港澳湾,基于空间差异、空间自相关以及空间计量的分析理论与方法,借助GeoDa、Arc GIS和Stata数据分析软件,深层次地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覃曼卿
劳动力跨境无障碍流动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实现。养老保险作为劳动者老年权益的保障,是劳动者是否跨境就业决策的关键考量因素。由于粤港澳三地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不畅,目前无法实现养老保险权益的跨境可携。因此,需要在研究三地制度差异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渐消除壁垒和阻碍,平衡各方利益,设计一套养老保险跨境便利可携的方案,从而保障劳动者在湾区内自由流动,促进粤港澳三地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养老保险 可携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晓博
2月18日傍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至此,这个酝酿了两年的国家战略正式发布。下面,我想从"规划纲要"中的高频词汇,来分析一下"大湾区"。第一组高频词:谁是中心?每当一个规划出台的时候,民间最关心的话题往往是:哪个城市是中心,谁是老大。粤港澳大湾区也存在这个问题,虽然之前国家明确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是四大中心城市。但事实上,四大城市在"规划纲要"里出现的频次大
关键词:
粤港澳 国际化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露 刘梨进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其设立能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事实已被广泛证明。然而,关于其对地区“软实力”-环境等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评估却鲜有涉及。本文基于珠三角2010—2018年1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地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降低城市的废气及废水排放,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此结果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湾区建设中,中型规模的城市减污效应最大,而小型规模城市减污效应则较弱。机制分析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创新能力及产业结构提升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城市规模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在改善区域城市环境方面具有协同性。
关键词:
大湾区建设 环境治理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卿
为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评价体系重要性来看,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大湾区内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各子系统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格局;依照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水平高低,11个城市被划分为卓越型、普通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