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5)
- 2023(12775)
- 2022(10241)
- 2021(9096)
- 2020(7018)
- 2019(15746)
- 2018(15489)
- 2017(29563)
- 2016(15976)
- 2015(18014)
- 2014(18146)
- 2013(17817)
- 2012(16875)
- 2011(15543)
- 2010(16319)
- 2009(15166)
- 2008(15018)
- 2007(13899)
- 2006(13031)
- 2005(12292)
- 学科
- 济(72209)
- 经济(72129)
- 管理(49363)
- 业(45536)
- 企(35610)
- 企业(35610)
- 中国(25203)
- 地方(23687)
- 农(22970)
- 业经(21462)
- 方法(18425)
- 财(17301)
- 环境(16100)
- 农业(15370)
- 贸(14923)
- 贸易(14907)
- 数学(14790)
- 银(14699)
- 银行(14681)
- 制(14595)
- 数学方法(14455)
- 易(14304)
- 行(14268)
- 融(14198)
- 金融(14196)
- 学(14071)
- 发(12874)
- 策(12699)
- 地方经济(12501)
- 产业(12424)
- 机构
- 学院(234249)
- 大学(228739)
- 济(96440)
- 经济(94125)
- 研究(87102)
- 管理(85674)
- 理学(70617)
- 理学院(69717)
- 中国(68901)
- 管理学(68625)
- 管理学院(68141)
- 科学(51312)
- 京(50349)
- 财(47960)
- 所(44807)
- 中心(39809)
- 研究所(39675)
- 江(39461)
- 农(37606)
- 财经(35232)
- 范(34411)
- 师范(34136)
- 北京(33265)
- 州(32447)
- 院(31916)
- 经(31528)
- 业大(30169)
- 省(28555)
- 农业(28527)
- 经济学(28159)
- 基金
- 项目(143640)
- 科学(112896)
- 研究(111466)
- 基金(99716)
- 家(85699)
- 国家(84872)
- 科学基金(72412)
- 社会(69783)
- 社会科(66089)
- 社会科学(66074)
- 省(58420)
- 基金项目(50744)
- 教育(49743)
- 划(48515)
- 编号(47492)
- 自然(43330)
- 自然科(42164)
- 自然科学(42153)
- 自然科学基金(41314)
- 资助(40683)
- 成果(40544)
- 发(37323)
- 课题(34452)
- 重点(32592)
- 发展(30518)
- 部(30130)
- 展(29988)
- 创(29689)
- 项目编号(28318)
- 国家社会(28280)
共检索到392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艾尚乐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中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湾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诸多优势,其数字经济规模庞大、产业技术集聚程度较高、整体创新能力突出。但由于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跨区域数字营商环境不完善、数字创新要素供给不充分、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不明显、数字化价值探索不清晰等显著问题。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营商环境改善必须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不断推进数字化要素有效流动,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创新合作环境,实现数字化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若曦 刘钧霆
近年来,营商环境因素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逐渐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03-2017年的动态面板模型,运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了营商环境对粤港澳大湾区FDI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改善对粤港澳大湾区FDI流入会产生积极影响且非常显著,其中投资便利度、市场潜力与基础设施的改善都对FDI流入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人力资源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也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FDI的流入。最后,根据分析实证结果提出如下建议:突出重点,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明确权责,分层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合理布局,扩大辐射引领作用;多措并举,持续吸引优质外资。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 FDI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司长强 黄奕
2010年国家着手重点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三地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有着密切的往来和相同的文化根基,粤港澳三地在经济、文化等层面的相互交融,有力的推动了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发展策略以及文化产业的繁荣给大湾区带来的深层价值。
关键词:
粤港澳 文化产业 环境 策略 价值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谢宝剑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作为国家重要的增长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区域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难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依靠扩大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亟需注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同时,面对全球化的逆风逆浪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高度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受到较大影响。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寻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 新引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姚雪松 黄雯 杨阳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存在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但当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障碍,行业同质化竞争和区域发展不平衡3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组建"中央政府"牵头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委员会;促进和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找准各自定位,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人员的自由流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间功能互补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军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要地和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与港澳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内部联系上存在特殊性,造就了区域内流通体系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其物流业发展逐步向好,但受体制机制、物流设施建设管理、企业协同合作及物流产业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体系构建存在障碍。为此,政府需要立足长远谋篇布局,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具体可行措施,从而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流通体系,综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安冬平
立足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需求,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系统理应精准内嵌三重理论逻辑:输入系统引入自组织逻辑,可激发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成员的内在动力;过程系统融入共生逻辑,可生成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的集合智能;输出系统彰显协同利益逻辑,可创造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行动的共赢局面。只有实现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才能驱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精准合作发展进而精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金山 文丰安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化与国家战略互动的引领性平台,是未来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全球治理的空间载体和经济增长极群落。以智能制造全球生产权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粤港澳大湾区要率先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要湾区内部各地区产业链有效连接。全球化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全球化"融智"和全球化"融资",通过全球化"融智"实现全球化"融资",吸引全球的高端要素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要探索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等条件下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劳铖强
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在本质出发,在空间、动力、引擎和方向四个层面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思路,认为重点需要优化空间结构,形成新格局;提升创新水平,形成新动力;促进协调发展,形成新核心;深化对外开放,形成新方向。
关键词:
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结构 珠三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裴光
推动大湾区金融改革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三地经济金融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发挥各自所长、突出优势互补,构建竞合有序、协调发展的金融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中央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670多万,区域生产总值达1.4万亿美元,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19年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标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银行业 保险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云贤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金融业发展成就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13~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以年均12.2%的增速发展。到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达6127.05亿元,是2012年的1.77倍。2016年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平均每
关键词:
粤港澳 NRA 离岸人民币 金融业增加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
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新潮流,能否实现"双转型",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大力推动"双转型",有效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动能、培育新主体、构建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工业革命策源地、全球高端科技汇集地、全球数字经济生成地和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