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05)
2023(17998)
2022(15642)
2021(14587)
2020(12368)
2019(28433)
2018(28085)
2017(54160)
2016(29237)
2015(32967)
2014(32280)
2013(31421)
2012(28694)
2011(25627)
2010(25727)
2009(23324)
2008(22491)
2007(19674)
2006(17069)
2005(14468)
作者
(81743)
(68292)
(67777)
(64480)
(43700)
(32941)
(30675)
(26777)
(25911)
(24360)
(23406)
(22991)
(21783)
(21508)
(21182)
(20844)
(20300)
(20186)
(19741)
(19670)
(16867)
(16786)
(16535)
(15622)
(15277)
(15126)
(15092)
(15044)
(13766)
(13454)
学科
(117287)
经济(117163)
管理(87318)
(84182)
(71371)
企业(71371)
方法(58251)
数学(51119)
数学方法(50305)
(30032)
中国(29896)
(29601)
业经(25978)
地方(24866)
技术(24545)
(24058)
理论(20788)
农业(20585)
(20565)
贸易(20551)
(19846)
(19442)
(19216)
财务(19125)
财务管理(19081)
企业财务(18085)
(17940)
环境(17738)
(16516)
(16432)
机构
大学(404516)
学院(404023)
管理(163854)
(159422)
经济(156052)
理学(143017)
理学院(141454)
管理学(138618)
管理学院(137869)
研究(130672)
中国(95867)
(85397)
科学(82103)
(71506)
(64046)
(62837)
业大(61218)
中心(59970)
研究所(58664)
(58296)
财经(58120)
北京(53570)
(53067)
(52902)
师范(52400)
农业(49071)
(48506)
经济学(48008)
(47386)
技术(44610)
基金
项目(284945)
科学(225152)
基金(206615)
研究(206569)
(180591)
国家(179144)
科学基金(155311)
社会(129810)
社会科(123142)
社会科学(123107)
(112307)
基金项目(109243)
自然(102633)
自然科(100353)
自然科学(100329)
自然科学基金(98518)
教育(96736)
(94350)
资助(86048)
编号(83660)
成果(66114)
重点(63921)
(62401)
(61786)
(60102)
课题(58024)
创新(57200)
科研(54679)
教育部(53716)
国家社会(53361)
期刊
(164973)
经济(164973)
研究(113079)
中国(76617)
学报(63021)
管理(60585)
科学(58597)
(54896)
(54380)
教育(49009)
大学(48440)
学学(45484)
技术(40323)
农业(38513)
(31132)
金融(31132)
财经(27441)
业经(27420)
经济研究(27070)
(23424)
(21616)
技术经济(21468)
科技(21287)
问题(21006)
统计(20735)
图书(20686)
(19724)
(18311)
理论(18162)
资源(18000)
共检索到577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湘云  周铚翔  
利用SFA随机前沿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6—2017年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技术创新效率的波动原因,进而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如产业结构、金融规模和政府规模等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湾区总体上技术创新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广州、东莞地区最接近生产前沿面,深圳地区增速最快,珠海、澳门地区显著低于湾区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会降低湾区技术创新效率;金融规模对湾区技术创新效率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政府对湾区技术创新效率贡献度不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孟霏  鲁志国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内部创新要素分布不均,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为促进城市间协同融合发展,采用极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ESDA等方法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模式,并通过SPDM模型剖析影响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结合门限面板模型进一步探讨在经济发展水平门限效应下,核心创新要素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后增速加快,各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均衡发展;②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中心—外围”特征明显,“中心”城市位于区域东南部沿珠江口东岸地带,空间关联模式主要表现为H-H型和L-L型;③人力资本、研发经费投入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研发经费投入的负向溢出效应不明显;④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单一门限效应下,人力资本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先升后降,研发经费投入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而不再显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浚锋  胡阳光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增长极的事实,收集了2015—2020年大湾区内47所院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检验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采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对高校的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通过域内院校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的空间聚集产生扩散作用,且在局部区域上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分别呈现出"强强联合""带动帮扶""孤立无援"的梯度格局;这种集群效应对域内的院校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展望未来,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应强化优质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文伟  王文启  
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2007-2016年的创新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Fare-Primont指数法对大湾区各城市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和效率分解,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大湾区金融聚集对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具体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大湾区科技创新效率逐年提升,但总体效率水平依然较低;二是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剩余混合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的贡献不明显;三是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金融聚集对科技创新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四是金融聚集对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而金融聚集对技术效率的轻微抑制作用减弱了金融聚集对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为了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金融科技湾区,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同时要充分发挥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效率的积极促进作用,重视政府政策和教育水平对科技创新效率的积极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传喜  杨林  
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13年至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0个城市(不含澳门)整体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处于高投入低转化阶段;经济环境、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和贸易开放度对区域创新的整体阶段效率影响显著,政府支持和基础设施环境对知识创新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环境对科技成果经济化阶段的效率影响显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邹薇  樊增增  
首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然后利用广东9市和香港、澳门2001~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规模、效率和结构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了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状。整体研究发现,提高国内贷款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DLR)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是促进作用较小;非金融机构融资金额与贷款金额的比值(NFI)越大,越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其促进作用是DLR的8倍;地方财政支出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LFE)越大,越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分组研究发现,金融支持对广东9市和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规模、效率和结构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婧  周佳  
在珠三角九市港口的基础上,首次将澳门港和香港港纳入评价对象范围,采用DEA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港口2016-2020年间的物流效率进行评价分析,指出湾区内总体物流效率不高,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存在港口之间尚未形成整体意识、管理效率低下、港口发展不协调、同质化竞争严重、港口之间缺乏深度合作等问题。运用Tobit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提升大湾区港口群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文辉  李青霞  丘芷君  
技术创新协同是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要义。本文以合作申请专利信息为依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创新协同网络、组织创新协同网络、个体创新协同网络3个维度,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技术创新演化过程及机理。研究发现: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技术创新协同具有地理邻近特征,地理距离较近的城市更利于开展面对面的直接互动与交流,提升了技术创新协同和再创新的速度;②粤港澳大湾区组织间技术创新协同具有组织邻近特征,组织属性相似的协同双方,更易于建立信任关系和业务往来,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协同;③粤港澳大湾区个体间技术创新协同具有技术邻近特征,具有亲缘关系的集团企业,因技术相近、业务相同而更易于技术创新协同、转移和吸收;④应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利用活跃的市场经济优势,从城市、组织和个体角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静銮  王姣娥  刘卫东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技术创新活动深刻影响中国参与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和合作。论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技术(知识)异质性视角,使用包括申请人地址和专利分类号的2001—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授权发明专利数据,通过运用分布拟合、技术空间可视化和Log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其技术创新特征及其路径演化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创新类别呈现幂律分布,集中在电通信及计算等少数技术类别,存在马太效应,技术的路径依赖较强。技术创新的跨产业“产品—零部件/软件—新产品(新产业)”和产业链上游“产品—零部件—基础材料”的关联拓展带动了区域的产业升级。(2)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技术演化路径存在较大差异,深圳在专注核心技术的同时,进行相关多样化;广州从其强势的医学转向电通信及计算技术,进行非相关多样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创新趋于同质,未来需要进一步促进城市间创新协同。对比现有文献,论文提出技术创新路径受到所在区域技术创新特征的强烈影响,当前全球—地方(城市)视角研究需要加入区域尺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晖   肖喜明  
产学研协同是区域创新的主要方式,大学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源,科学评价大学协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三螺旋的分析框架,运用三螺旋信息法,通过SCI-E论文数据,建立四大湾区大学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衡量标准,刻画粤港澳大湾区大学协同创新能力的变化曲线。研究发现,加快大学集聚发展、扩大合作交流、制订战略协同、创新组织平台、稳定政策支持是四大湾区提升大学协同创新能力的基本经验。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相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大学与政府的双边耦合度较强,大学与产业、政府与产业的双边和三边耦合度均较弱;2013-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大学与政府的耦合度逐年下降,大学与产业、政府与产业的耦合度偏低且无明显变化,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边耦合度变化呈不规则曲线,在2015年后变得愈为松散。为此建议:一是对标国际,加快差异化发展;二是引领协同,推动先导性发展;三是互通互融,实现共生共享;四是加快改革,促进内生优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文聪  雷璇  李远辉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布情况,采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提取关键词,挖掘出文本隐含的研究主题及重要性程度;结合动态主题模型(DTM),分析不同主题内容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粤港澳相关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经济合作、协同治理、人才培养、环境保护、产业升级、旅游与文化六大方面。其中,经济合作和协同治理是目前研究关注的重点,人才培养和环境保护是今后主要研究趋势,且相关内容呈现不断细化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孝明  谢冬敏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3—2018年相关数据,在采用引力模型测算得到各城市金融合作度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和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合作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存在较强的空间效应。空间杜宾模型(SDM)显示本地金融合作每提升1个百分点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创新产出0.716个百分点,但是本地金融合作水平提升对外地创新的作用效果却不显著。进一步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合作主要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对区域创新水平产生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卿  
为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评价体系重要性来看,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大湾区内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各子系统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格局;依照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水平高低,11个城市被划分为卓越型、普通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温馨  朱金勋  高维新  
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生态安全指数及其权重,通过GIS-DEA模型测算生态安全效率。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生态安全均呈好转趋势,生态安全效率为非DEA有效,以临界安全为主,深圳最佳,广州、佛山和东莞等次之,惠州、江门和肇庆较差。社会进步、生活方式、环境整治和绿色人居对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经济建设呈显著负相关。通过数据定量分析支撑,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九市架构生态安全城市,坚持市场化驱动,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实施多元生态补偿,打造生态协同时空格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遵杰  巫南杰  
将能源和环境作为投入要素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工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工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工业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环境规制、工业企业规模和政府支持力度的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全面提升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