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59)
2023(18833)
2022(16300)
2021(15218)
2020(12593)
2019(28665)
2018(28430)
2017(53670)
2016(29361)
2015(33067)
2014(33311)
2013(32538)
2012(30341)
2011(27617)
2010(28086)
2009(25578)
2008(24720)
2007(21853)
2006(19478)
2005(17693)
作者
(85969)
(71393)
(70745)
(67458)
(45627)
(34276)
(32280)
(27691)
(27143)
(25798)
(24364)
(24187)
(22968)
(22872)
(22365)
(21983)
(21039)
(20965)
(20545)
(20543)
(18077)
(17714)
(17267)
(16424)
(16104)
(16065)
(15896)
(15791)
(14546)
(14128)
学科
(129667)
经济(129540)
管理(80173)
(75961)
(61913)
企业(61913)
方法(48264)
数学(40994)
数学方法(40494)
中国(36008)
地方(33313)
(32728)
(28796)
业经(28442)
(27346)
(22525)
农业(22477)
(21820)
贸易(21800)
理论(21577)
(20954)
(19864)
银行(19811)
(19597)
金融(19594)
(19103)
(19055)
环境(18847)
技术(18824)
地方经济(18407)
机构
学院(418161)
大学(412444)
(167198)
经济(163402)
管理(155880)
研究(149232)
理学(132976)
理学院(131328)
管理学(128932)
管理学院(128173)
中国(110346)
科学(92560)
(89543)
(76865)
(75553)
研究所(69743)
(68987)
中心(65713)
(63893)
业大(60655)
财经(59524)
(58137)
师范(57565)
北京(57279)
(54281)
(53922)
农业(53675)
(52396)
经济学(49912)
技术(49030)
基金
项目(276296)
科学(215745)
研究(204084)
基金(196116)
(171686)
国家(170209)
科学基金(144513)
社会(125771)
社会科(118975)
社会科学(118944)
(109736)
基金项目(103509)
教育(95384)
自然(93419)
(92493)
自然科(91211)
自然科学(91187)
自然科学基金(89502)
编号(84904)
资助(80923)
成果(69598)
重点(63023)
(62583)
课题(60491)
(59842)
(56956)
创新(53051)
科研(52275)
教育部(51104)
项目编号(51005)
期刊
(196578)
经济(196578)
研究(128038)
中国(88098)
学报(66266)
(63555)
科学(61471)
管理(60302)
教育(56889)
(56652)
大学(49511)
学学(46406)
农业(43795)
技术(39807)
(39155)
金融(39155)
经济研究(31731)
业经(31710)
财经(29450)
(25369)
问题(24802)
(23422)
图书(22489)
技术经济(20228)
科技(19482)
(19440)
(19322)
论坛(19322)
现代(18768)
(18722)
共检索到640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美苑  
高职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聚集地,在大湾区高新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对珠三角现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高职专业结构的适配性分析,探索提高珠三角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配性的路径,包括构建省-市-校三级专业设置调控预警机制;依据大湾区发展规划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优化专业结构;以地方特色发展道路建设专业(群),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珠三角高职专业结构体系;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发展,对接产业集群需求;建立产业-就业-专业结构信息发布平台,以中长期预测分析规划专业布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燕鸿  
为科学评价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根据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先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各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再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大湾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珠三角部分城市依然存在创新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后,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提升了0. 131个单位,说明大湾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珠三角的科技创新;不同的科创环境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美苑  兰青  
高职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在大湾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应深入研究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结构优化方向和发展策略。基于对大湾区现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专业结构的适配性分析,探讨高职专业设置调整策略,包括构建专业设置调控预警机制,探索区域内学分、资格和学历互认制度,充分发挥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作用,促进高职专业集群发展,进行中长期预测规划专业布局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锦  田银生  
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具有经济地理优势的"湾区"地带,因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举世瞩目。本文以其主要组成部分的"珠三角9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该城市群发展进程中的"产业—人口—空间"交互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对人口的吸纳作用在后期近乎消退,人口集聚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后期也明显减弱,而空间扩展对人口集聚的影响效果比较有限且后期呈现负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可以判断,珠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和空间要素之间具有短期间的互促发展效果,但是尚未形成城市群应具有的长期稳定的互促机制。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三角城市群应积极推动产业类型不断提升以集聚高素质人口,积极引导空间扩张与人口增长匹配发展,并构筑多层次且协同互补的产业空间,以此深化产业、人口和空间要素的协同发展格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平  鞠传霄  
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发展动力更足,经济整体向更高层次推进。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城市群36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并基于已有数据对两大城市群的绿色用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高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相对较大,绝大多数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贡献更大,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GDP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2019年2月,我国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等十一个方面对未来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指明了区域未来经济、社会、生态、制度等诸多领域努力的方向。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煦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高校众创空间在顶层设计、运营管理、资源整合方面仍存在发展瓶颈。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型生态区位、叠加型湾区经济、创新型枢纽平台优势,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应树立"产学融创"理念,完善运营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组建空间战略联盟,实现高校众创空间差异化发展、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共享式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阳结南  
深莞惠经济圈正逐步向深莞惠创新型经济圈转变,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协调机制障碍明显、创新主体薄弱、创新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提升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发展能力,需建立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协调机制,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统筹布局产业层级,并顺应产业层级,合理布局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核,推进创新网络建设与融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阳结南  
深莞惠经济圈正逐步向深莞惠创新型经济圈转变,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协调机制障碍明显、创新主体薄弱、创新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提升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发展能力,需建立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协调机制,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统筹布局产业层级,并顺应产业层级,合理布局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核,推进创新网络建设与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红  单丽娜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基本适应,第二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较低,第三产业专业设置超出其发展。为此,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体系,建设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保障机制,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丁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对粤港澳及周边地区来说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就这一国家战略提出的特定背景加以分析,以期为后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焕平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跑出了加速度。然而,由于政策保障不完善、人才培育机制缺乏针对性、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产生结构性矛盾。要为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及时培养出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深化产教融合、重构产教关系成为关键所在,具体路径包括:强化政府顶层设计,为产教融合掌好舵;深化多方协同合作,为产教融合铺好路;健全深耕融合机制,为产教融合把好关;构建创新专业集群,为产教融合搭好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产教融合奠好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仁刚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物流服务核心枢纽之一。本文对"一带一路"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优势互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推动了港口物流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但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发展存在资源配置优化不足、同质化竞争、人才匮乏与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从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等方面对促进港口物流发展提出建议,为大湾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基纯  
专业是连接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桥梁与纽带。目前珠三角地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平衡状况还需进一步完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亟待提高。建议通过建立省-市-校三级专业调控预警机制、依据区域产业升级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坚持区域差异互补原则等措施,增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天芸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区位、经济、制度等优势,是推动国家整体转型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外开放水平,引领我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格局的中坚力量。本文使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1998-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财政收入等指标来衡量金融支持力度,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支持对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在长期内稳定促进了大湾区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推动跨境金融、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用好"看得见的手",培养和吸引更多高端金融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