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0)
2023(15562)
2022(13108)
2021(11946)
2020(10079)
2019(23155)
2018(22885)
2017(44283)
2016(24030)
2015(26895)
2014(26605)
2013(26543)
2012(24122)
2011(21528)
2010(21451)
2009(19804)
2008(19631)
2007(17206)
2006(15313)
2005(13672)
作者
(70448)
(58617)
(58091)
(55203)
(37694)
(27994)
(26427)
(22911)
(22288)
(20806)
(20023)
(19904)
(18704)
(18672)
(18017)
(17943)
(17416)
(17334)
(16890)
(16642)
(14534)
(14215)
(14085)
(13401)
(13072)
(13050)
(13041)
(12882)
(11673)
(11625)
学科
(103908)
经济(103782)
(91090)
(80684)
企业(80684)
管理(80579)
方法(46700)
数学(37232)
数学方法(36845)
(31923)
业经(31225)
(28933)
中国(26910)
农业(22524)
地方(22294)
(21323)
财务(21260)
财务管理(21238)
企业财务(20102)
技术(19933)
(19540)
理论(19040)
(18744)
(17817)
(17262)
贸易(17252)
(16910)
(16532)
环境(16088)
(15390)
机构
学院(347612)
大学(344637)
管理(142292)
(139700)
经济(136747)
理学(123051)
理学院(121676)
管理学(119824)
管理学院(119174)
研究(114183)
中国(85069)
(73879)
科学(71861)
(61846)
(60489)
(57183)
业大(53987)
研究所(52173)
(51272)
中心(50763)
财经(50117)
农业(47644)
北京(46273)
(45609)
(44115)
师范(43728)
(41684)
(41545)
经济学(40918)
商学(37647)
基金
项目(238386)
科学(188579)
基金(173393)
研究(173258)
(151261)
国家(149939)
科学基金(130167)
社会(109903)
社会科(104215)
社会科学(104184)
(93676)
基金项目(92967)
自然(85655)
自然科(83677)
自然科学(83656)
自然科学基金(82176)
(78183)
教育(77697)
资助(70475)
编号(70041)
成果(54704)
重点(52862)
(51555)
(51284)
(51209)
课题(47581)
创新(47208)
(45417)
科研(45194)
国家社会(44964)
期刊
(156113)
经济(156113)
研究(101747)
中国(61875)
(55186)
管理(54676)
学报(53097)
科学(50842)
(48009)
大学(40246)
农业(38686)
学学(38135)
教育(34248)
技术(31306)
业经(28079)
(26253)
金融(26253)
经济研究(24158)
财经(23997)
(22429)
问题(21732)
(20587)
技术经济(19075)
现代(17708)
科技(17155)
商业(16571)
图书(16297)
资源(16112)
理论(15855)
(15646)
共检索到504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黎贺桃   郭忠林  
本文选取2013-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11个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总体与分城市的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2013-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提升,其中深圳市发展最好,澳门产业差异数值最低。同时,本文进一步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流通业趋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1个城市在全周期的α趋同效应分为三个时间段,2019-2022年α趋同效应显著;β趋同效应在2013-2015年、2019-2020年时间段较为显著,分区域在2013-2022年期间都存在β趋同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冯泽华  
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要想更加自由流通,大湾区法治资源的互通有无是其中关键。大湾区应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从设立立法协调机构、制定适用于大湾区的区际冲突法、完善海关协作机制、健全区际司法互助机制以及构建法治指数评价体系等法治路径入手,整合各种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法治资源,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裴东慧  
本文运用DEA模型和2013-2022年相关数据,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物流效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综合效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多数城市的物流投入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投入的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物流纯技术效率数值略有上升,说明该地区的物流投入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其中香港、中山、广州、肇庆物流资源利用较为充分并实现了规模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率、信息化水平以及政府支持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从深化对外开放、连接腹地与世界、强化科技赋能、打造现代物流产业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区域绿色物流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宏   尹斯斯   马如飞  
近年来,通过城市群规划重构区域发展格局,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已成为国内外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5—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湾区规划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相比之下,大湾区规划更大程度提升了外资及其他企业、中心城市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从机制分析来看,大湾区规划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人力资本集聚来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文章丰富了区域政策效应的研究,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芳梅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1—2018年的时空面板数据,应用耦联评价法与DEA-Malmquist法测算大湾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指标,绘制产业融合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与拟合图,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关联关系,耦联度表现为负向关联,耦联协调度表现为正向关联。应用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器分析,初步定量确立大湾区产业融合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最后,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大湾区产业融合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经济效应以及具体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产业融合耦联度表现为负向影响,且存在负向空间滞后作用,耦联协调度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三点建议:建立梯度式产业融合发展层级体系、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指标的周期性特征、倡导产业深度协调发展与深度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单婧  张文闻  
通过产业结构转换,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1995-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转换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换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不显著;(2)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应对经济形势采用的产业政策,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发挥了正面作用;(3)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仍有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要素流向虚拟经济,同时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覃艳华  曹细玉  
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内部科技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尚未有效构建,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差距大且同质性强,导致大湾区内的科技协同创新程度较低.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及排名进行分析,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庞前聪  
湾区城市群的空间协同有助于发挥各城市的初始禀赋与比较优势,实现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珠海和粤港澳大湾区互动视角,以城市群空间协同为研究目标,剖析其空间协同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珠海的要求,由此提出融入"湾区生产网"、"湾区生活网"、"湾区生态网"三方面发展策略,作为珠海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湾区各城市更好地融入湾区城市群提供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汪文姣  
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珠江口地区呈现出多级的发展模式,各城市没有明确分工,因此聚合力相对较弱。通过分析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竞合关系,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要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合理分工,以构建利益共同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焕峰  谭一帆  孙小哲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价值,破解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的难题。立足于资源配置方式决定城市群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揭示城市群问题的产生根源,为破解城市群治理难题提供思路。遵循认同治理,跨境治理和智慧治理的理念,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的形成机制出发,结合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构建了一个包括产业体系、空间格局、生态体系和治理效能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同时从整体性和智慧化的角度提出治理效能的评价标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章喜  吴振帮  
通过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法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评价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及区内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差异较大,区域内城市土地类型分布均衡度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上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目前处于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经济发达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区域内超过一半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DEA有效,DEA非有效的城市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志超  张家寿  
在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南宁全面建成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区位优势突出、文化渊源深厚、"南宁渠道"持续升级、多重政策优势叠加的良好基础,但也面临城市核心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短板明显、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弱、城市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南宁建成核心城市应遵循短期(全面建设)、中期(总体建成)和长期(全面建成)三个阶段的基本思路,重点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加强区域城市深度合作等方面着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卿  
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专利合作和论文合著协同创新指标,实证考察了协同创新对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实证结果发现:从大湾区总体来看,协同创新对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分区域来看,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仅体现在珠江西岸,其原因在于珠江西岸较珠江东岸协同程度更高,更有利于产生协同创新正向效应。从Spl和Scl分样本的结果来看,在研发人员和科技资本流动强度大的地区,协同创新均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在研发人员和科技资本流动强度小的地区,协同创新的城市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的挤出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晗  代晓玲  聂鑫  
利用泰尔指数来测度2005—2014年粤港澳大湾区碳生产率的差异,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国两制"制度对碳生产率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5以来粤地区的碳生产率远远低于港澳地区的碳生产率;(2)2005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区间碳生产率差异较小,区内碳生产率差异较大,且大湾区碳生产率总差异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然较大;(3)粤港澳大湾区碳生产率的总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港澳地区差异所引起,且港澳地区的碳生产率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在逐年增大;(4)"一国两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碳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幽  
本文利用熵权法、Theil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对外贸易韧性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对外贸易韧性水平在逐渐提升,但是在区域间及区域内还存在差异性,其中区域内差异性是影响整个城市群对外贸易韧性水平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对外贸易韧性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科技教育是首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从加强技术创新,转变对外贸易格局;加强中心城市引领,提升对外贸易韧性两大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