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4)
2023(12029)
2022(10705)
2021(9930)
2020(8280)
2019(19427)
2018(19108)
2017(37490)
2016(20260)
2015(22699)
2014(22626)
2013(22609)
2012(20671)
2011(18721)
2010(18510)
2009(16892)
2008(16334)
2007(14073)
2006(12418)
2005(10654)
作者
(58586)
(48435)
(48018)
(45927)
(31294)
(23294)
(21762)
(18996)
(18612)
(17170)
(16969)
(16334)
(15535)
(15214)
(15139)
(14655)
(14467)
(14371)
(14209)
(13721)
(12003)
(11681)
(11630)
(10972)
(10820)
(10691)
(10662)
(10652)
(9726)
(9577)
学科
(87242)
经济(87146)
管理(57538)
(54453)
(45333)
企业(45333)
方法(42862)
数学(36803)
数学方法(36480)
中国(22870)
地方(21256)
(20730)
(19659)
业经(18426)
(17845)
(15523)
贸易(15511)
(14896)
农业(14432)
理论(14180)
环境(13649)
(13302)
(12817)
(12463)
财务(12406)
技术(12400)
财务管理(12384)
(11807)
企业财务(11803)
(10890)
机构
大学(291012)
学院(288868)
管理(119134)
(113848)
经济(111300)
理学(104021)
理学院(102787)
管理学(101171)
管理学院(100620)
研究(95416)
中国(68160)
(61874)
科学(60257)
(50431)
(46619)
(42861)
研究所(42787)
业大(42465)
中心(42352)
财经(41753)
(40460)
(39411)
北京(39132)
师范(39086)
(38127)
(35494)
经济学(34030)
(33640)
农业(33558)
师范大学(32064)
基金
项目(205012)
科学(161870)
基金(150087)
研究(148135)
(130537)
国家(129526)
科学基金(112360)
社会(94008)
社会科(89234)
社会科学(89213)
基金项目(81165)
(78850)
自然(74424)
自然科(72662)
自然科学(72647)
自然科学基金(71342)
教育(66889)
(66768)
资助(62178)
编号(59367)
成果(46794)
重点(45236)
(44872)
(43428)
(41880)
课题(40373)
科研(39214)
创新(39028)
教育部(38588)
国家社会(38457)
期刊
(119520)
经济(119520)
研究(83012)
中国(47328)
学报(44193)
科学(42145)
管理(41440)
(37140)
(35281)
大学(33212)
学学(31304)
教育(28559)
农业(26238)
技术(23210)
(21455)
金融(21455)
财经(19615)
业经(19520)
经济研究(18614)
问题(17526)
(16613)
图书(14940)
理论(14353)
资源(14188)
科技(13820)
(13802)
技术经济(13521)
实践(13271)
(13271)
现代(13162)
共检索到405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成昆  陈致远  
在综述国内外文献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到各城市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实地调研以及充分考虑了粤港澳三地在统计口径上的差异,适当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和各城市实际情况,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出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维航  张高军  陈森  邱子健  
研究旅游竞争力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效应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利用2007—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旅游竞争力—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耦合协调度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利用VAR模型作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竞争力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上升,不同地区波动时点和波幅存在差异;(2)地方经济增长和耦合协调度间呈现正相关,在时间序列上存在长期稳定关系;(3)广州、东莞、江门和澳门的耦合协调度对地方经济产生显著的冲击效应与方差贡献,其中广州和澳门的响应积极迅速,东莞存在滞后性,江门波动较大。研究结果对建成"宜居宜业宜游"湾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基纯  
有效提高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是粤港澳大湾区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潜力、发展效益和发展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动态评价与类型划分。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且差异显著,但其呈现逐年上升发展态势;广深港澳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较强且发展类型保持不变,其他城市竞争力较弱且发展类型变化明显;广深澳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演化类型的层级较高且基本保持不变,其他城市演化类型层级不高或有一定变化。文后针对不同城市类型提出了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青  马晶  
提升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化动荡,大国竞争成为常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首先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思想,拓展了大国竞争背景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内涵,提出了“在安全中追求产业控制和市场占有”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竞争观,并从“安全稳定-体系完整-开放协同-引领控制-市场占有”五个维度识别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特征。其后基于“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总结了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实践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州  吴开军  郭莹莹  
本文采用旅游流的流质指数、游客密度指数这两个指标来评价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旅游流的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各城市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第一,整体上,大湾区各城市旅游流发育状况相对较好,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第二,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整体呈现“多核集聚”的模式,澳门、香港为主要核心城市,广州、佛山、深圳、珠海为次级核心城市;第三,旅游流的发展在空间上体现出一定的扩散势态,香港、澳门仍然属于主要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的作用非常明显;第四,部分城市旅游流发育较差,各城市不均衡发育情况十分显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钟妮  谭金凤  王雪黎  
发展广州、深圳、香港等几个地区的邮轮旅游经济是建设"9+2"世界级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大湾区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三个历程,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市场在2016年已经进入了发展期。随着"国际邮轮港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提出,大湾区邮轮旅游迎来重大机遇,但广深港三地的四个邮轮母港群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在大湾区邮轮市场特色不明显、港口众多的情况下,发展邮轮旅游需要建立邮轮港口竞合机制、创新产品分销渠道和发展邮轮旅游新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杜鹏  
本文采用三阶段DEA分析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旅游管理机构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旅游新媒体传播特征和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大湾区城市旅游新媒体传播效率差异较大,账户粉丝数量、发文数量和原创内容比例均处于较低水平;在城市空间协同和跨平台传播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急需形成湾区城市间的传播规模效应。应对以上问题,需明确旅游新媒体平台独特定位,加强新媒体账号的空间协同和跨平台导流,学习创新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加强运营管理者媒介培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小春  
立足于肇庆旅游业发展实际,从国内学者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肇庆旅游业研究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者有关城市群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现状总结,试图为肇庆旅游业发展瓶颈寻找突破口。通过以问卷星网络调查人员库为微观数据样本,从旅游环境、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3个维度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肇庆旅游业的影响。肇庆政府将提升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心由旅游业转向工业,旅游业核心地位的缺失导致近年来前往肇庆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数量有所下降。国家政策、湾内政策的支持和湾内经济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优化了肇庆整体的旅游产业内外部环境。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广佛肇1小时旅游圈的形成及广佛肇旅游一卡通的发行,加速了湾内城市群旅游产业合作的进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璇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湾区内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发展具有集群效应的旅游经济,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的内在要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多核心的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已基本形成,但也存在着边缘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滞后、部分节点城市网络功能较差;湾区内旅游特色同质化、定位模糊;非核心城市未能发挥资源优势等问题。大湾区内部需要通过旅游合作,统筹湾区内各城市发展,促进同城化、互动化,增强经济联系,建立经济规模,减少内部成本。因此,应认清城市网络角色,发挥功能优势;着重发展非核心地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小娟  魏雅芬  江海燕  吴韶源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电子商务发展强劲的势头下,旅游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选取旅游目的资讯网站和旅游电子政务网站为调研对象,梳理大湾区11个城市24个旅游网站页面、网络问卷调查旅游消费者对现有网站的建设意见与需求,文末总结出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对策:大湾区应当政企联动打造丰富多元的大湾区旅游网站、树立网站品牌、联合推出线下旅游产品,以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琳  赵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珠江西岸城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层次、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等方面与东岸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要素高效流动、产业密切关联、市场主体作用有效发挥的深层次合作格局尚未形成。随着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珠江西岸城市在地理区位、承载空间、对澳合作等方面已具备更好与东岸城市对接的基础。未来,推动大湾区珠江东西两岸协同发展,应进一步注重创新链产业链对接,“硬联通”与“软对接”双管齐下,加快实现从“物理联通”到“化学融合”的转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峰  宋晓娜  董会忠  
推动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提升,加快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制造中心"跃迁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影响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复杂多要素为视角,构建涵盖经济驱动、创新产出、能源节控、环境规制和社会保障五个维度的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综合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云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进行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的差异因素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经济驱动领域,经济创收产值、产品市场效益以及利润获取能力等表现出与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而能源节控与环境规制水平作用效果相对不足,其因素地域差异大、时空配置不均衡,逐渐成为影响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提升的短板因素;②2007—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整体上呈现相对稳定的良性提升趋势,但湾区内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表现出相对显著的"都市梯度"发展和"中流驱动"差异特征,反映出湾区内各地区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积极顺应湾区一体化建设及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趋势,推动生产要素的跨界融合与产业均衡发展是提高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的关键所在;③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具有空间负相关性,位于第一(高-高集聚)和第二象限(低-高集聚)的散点数量要显著多于第四象限(高-低集聚)数量,虽然近年来空间差异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大的改进潜力,其热点区域主要包括广州和深圳两个核心地区以及湾区北部地区,而湾区南部局部地区的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相对偏低,需要针对指数短板因素因地制宜地采取改善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文静  薛涛  
旅游产业经济韧性周期识别和影响机制分析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面板数据,识别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经济韧性周期,并以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二十年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经济韧性整体呈现四个周期,各城市旅游产业经济韧性差异较大,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常住人口收入水平(PRI)、常住人口就业水平(PRE)、区域产业结构多样性(RISD)、国际游客数量(ITN)和旅游区数量(UTA)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露  刘梨进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其设立能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事实已被广泛证明。然而,关于其对地区“软实力”-环境等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评估却鲜有涉及。本文基于珠三角2010—2018年1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地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降低城市的废气及废水排放,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此结果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湾区建设中,中型规模的城市减污效应最大,而小型规模城市减污效应则较弱。机制分析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创新能力及产业结构提升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城市规模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在改善区域城市环境方面具有协同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