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07)
2023(16073)
2022(13806)
2021(12727)
2020(10979)
2019(25581)
2018(25238)
2017(48980)
2016(26284)
2015(29897)
2014(29856)
2013(29550)
2012(27362)
2011(24904)
2010(25093)
2009(23522)
2008(22885)
2007(20462)
2006(17973)
2005(15862)
作者
(76374)
(64221)
(63967)
(60955)
(41065)
(30976)
(29240)
(24981)
(24418)
(22808)
(21771)
(21676)
(20443)
(20317)
(20120)
(19729)
(18943)
(18863)
(18593)
(18547)
(15930)
(15799)
(15691)
(14788)
(14501)
(14420)
(14159)
(13826)
(13053)
(12554)
学科
(131292)
经济(131096)
管理(75568)
(70631)
(59452)
企业(59452)
方法(58531)
数学(51237)
数学方法(50496)
中国(31433)
地方(28859)
(28808)
(28519)
业经(25561)
(25125)
(20241)
贸易(20228)
(20176)
理论(19718)
(19462)
农业(18987)
(18758)
(18055)
财务(17986)
财务管理(17943)
企业财务(17065)
环境(16985)
地方经济(16322)
(16313)
金融(16309)
机构
大学(385532)
学院(384842)
(165055)
经济(161647)
管理(150142)
理学(130030)
研究(128844)
理学院(128512)
管理学(126019)
管理学院(125289)
中国(95388)
(80283)
科学(78185)
(72867)
(64317)
中心(59341)
(59243)
财经(59037)
研究所(58405)
(57059)
业大(55048)
(53595)
经济学(51763)
北京(50326)
(49989)
师范(49488)
(46512)
经济学院(46454)
农业(46342)
(45297)
基金
项目(258268)
科学(204996)
基金(189919)
研究(184767)
(165319)
国家(164041)
科学基金(142447)
社会(120065)
社会科(113288)
社会科学(113255)
(100371)
基金项目(100315)
自然(93518)
自然科(91441)
自然科学(91423)
自然科学基金(89786)
教育(86448)
(84571)
资助(79333)
编号(73611)
成果(58855)
重点(58293)
(57402)
(55140)
(53004)
课题(50904)
科研(49866)
教育部(49736)
国家社会(49692)
创新(49608)
期刊
(180243)
经济(180243)
研究(111193)
中国(69919)
学报(57690)
(57377)
管理(54970)
科学(54580)
(51840)
大学(44141)
学学(41751)
教育(36715)
技术(35850)
农业(34737)
(32188)
金融(32188)
经济研究(30108)
财经(30061)
业经(27094)
(25861)
问题(24577)
统计(22642)
技术经济(20811)
(20342)
(18952)
决策(18477)
(17912)
商业(17788)
(17411)
图书(17306)
共检索到562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芳梅  
根据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共23个城市的多指标数据,应用TOPSIS评价法计算城市综合质量,基于改进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空间联系作用,绘制空间联系图直观考察城市群整体空间联系特征与空间结构。研究发现,粤港澳内部城市的综合质量、联系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粤港澳网络联系呈现出由港深穗向周边梯度衰减态势,且表现出显著的圈层结构特征。此外,通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网络密度分析、中心度分析、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和凝聚子群分析,进一步验证空间联系分析所得结论。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学刚  胡灵通  
城市群物流网络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综合能力。本文利用2007-2019年城市各项基本数据,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物流网络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大湾区的"物流质量"在演变过程中分为核心枢纽、半边缘城市、边缘城市三个层级,物流网络日益密集,呈现"中心密集,边缘分散"的空间关联格局,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质量效应","轴辐式"层级结构不明显,整体网络小世界效应显著,凝聚子群的总体分布大多具有地理临近特征。最后,提出以下相关建议:强化城市群核心城市辐射能力,构建轴辐式网络格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区域间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卫华  姚宗浩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城市群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20所高校作为考察对象,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平台,分析各高校间科研合作创新水平,了解其科研合作创新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20所高校间科研合作频次较低,港澳高校普遍存在合作动力不足的现状,且港澳高校参与度更低,广东省内高校之间的合作占据主导地位;其合作频次依赖于相关政策和学科优势;合作模式主要通过研究项目与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创新模式呈现出强强联手、跨地合作的新模式。此外,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高校间科研合作创新和改善其合作空间结构,文章研究提出突破地域壁垒限制、开展多层次合作、统筹跨区域学科合作以及依托研究项目增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创新趋向集群化发展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楠  
为了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城乡消费市场的空间网络特征,揭示其内部消费动力分配及传输路径,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20个区域城乡消费市场进行分析。实证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乡消费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正逐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网络空间的关联特征在生存型、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中均有体现,制约消费层次的分割壁垒正在逐步被打破。从聚类特征分析结果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城乡消费市场可以分为如下四类:净收益板块: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核心城市地区;双向收益板块:珠海、佛山、惠州、东莞等卫星城市地区;双向溢出板块:中山、江门、肇庆等非核心城市地区;净溢出板块:9个农村地区。从空间溢出情况来看,净收益板块和双向收益板块在生存型消费中存在明显的“自反式”空间溢出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方方  杨焕焕  刘猛  
文章采用1453家上市公司母子企业关系为基础建立经济联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中心性和结构洞指标来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具体战略定位。结果表明:湾区城市网络间的联系强弱与城市间公司分布的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香港、深圳、广州是湾区的核心城市,对城市群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协调作用;其他城市间的联系相对较弱,需要明确发展定位,形成错位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坚坚  刘毅华  陈浩然  高枫  
时空压缩背景下,城市间的空间作用转向关注要素联系视角,动态流空间主导着区域空间网络的新格局。文章从信息流和交通流出发,借助测度修正、空间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内部与外部联系两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发现:①湾区内部联系网络呈现以广深为双核心的结构,佛、莞、珠的中心性地位较突出,其中信息流格局具有沿东岸"弧形"轴线分布的特征,网络体系兼具多中心性和扁平性,而交通流则呈"N"字型沿中部延伸,等级性功能联系较明显;②香港是湾区外部联系网络的枢纽,深、广、澳为核心节点,区域格局深受全球非局域中心联系的影响,但整体的交通外部联系较为匮乏;③湾区综合网络格局以三大枢纽为核心,但制度差异下的空间融合联系受到地方化及地缘偏向的约束,对等级关系有一定的依赖,结构上存在主导性缺失。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文伟  王文启  
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2007-2016年的创新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Fare-Primont指数法对大湾区各城市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和效率分解,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大湾区金融聚集对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具体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大湾区科技创新效率逐年提升,但总体效率水平依然较低;二是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剩余混合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的贡献不明显;三是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金融聚集对科技创新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四是金融聚集对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而金融聚集对技术效率的轻微抑制作用减弱了金融聚集对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为了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金融科技湾区,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同时要充分发挥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效率的积极促进作用,重视政府政策和教育水平对科技创新效率的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培阳  鲁志国  
基于"新基建"背景,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视角,利用2001-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空间经济特征明显,信息基础设施及经济增长均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态势;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均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中心-外围"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基础设施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空间竞争特征,周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粤港澳大湾区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水平单一门槛效应和经济开放程度的双重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双重门槛效应存在时,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了正"V"型态势;具体来看,当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开放程度低于门槛值时则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开放程度跨过门槛值后则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  王鹏  梁经伟  
基于高铁建设背景,利用2003年~2015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关联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网络密度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其空间结构朝着多中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也在不断增强。多期DID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这一政策因素有效提升了大湾区城市群的空间经济关联水平,并且人均收入、市场内部潜力和信息条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大湾区—周边层面来看,高铁开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空间经济关联的影响要大于对周边地区城市的影响。高铁建设对大湾区沿线城市的影响时滞约1年,其时间效应呈现动态变化特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浚锋  胡阳光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增长极的事实,收集了2015—2020年大湾区内47所院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检验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采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对高校的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通过域内院校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的空间聚集产生扩散作用,且在局部区域上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分别呈现出"强强联合""带动帮扶""孤立无援"的梯度格局;这种集群效应对域内的院校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展望未来,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应强化优质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夏丹  蔡翔  万勇  
粤港澳大湾区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相比信息通讯技术,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强度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这些因素对经济辐射强度的影响因市而异。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广州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人力资本对深圳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金融资本对香港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谭裕华  
以一般双钻石模型(GDDM)为理论框架构建评价城市竞争优势的指标体系,运用显示性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对11座城市进行全景深度扫描分析。研究发现,每一座城市都具有独特的核心优势,香港基于全球化的服务网络成为大湾区的国际服务中心,深圳基于科技创新网络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东莞基于丰裕的初级劳动力与全球生产网络成为世界制造名城,惠州基于临近港深、临近海洋的广阔土地成为大湾区东岸的卫星城市,广州基于区域服务网络成为广东的区域服务中心,佛山基于内向度较高的民营制造业成为国家制造名城,肇庆基于广袤土地和矿产资源成为大湾区西岸的制造基地,澳门基于博彩旅游业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珠海基于比邻港澳、陆海通达的交通区位成为大湾区西岸的中心城市,中山基于轻工业生产网络成为大湾区西岸的工业城市,江门基于大湾区唯一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土地以及海外华侨资源成为华侨华人“双创”之城;各城市“钻石”彼此相连、协同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大湾区的“钻石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郇  周金苗  黄耀福  黄玫瑜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高度城市化地区之一。本文引介巨型城市区域理论来审视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结构发展,从边界、功能、核心区、区域基础设施4个维度进行分析。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去边界化趋势显著,大湾区内部边界地区将快速发展;二是产业区将成为网络化的功能区块,并取代城市成为地区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三是广佛、港深两大核心区将形成;四是轨道公交化趋势,大湾区共享交通枢纽与公服设施。按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将形成"两核+若干功能区"的新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晓婷  张博  安宁  
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对不同尺度空间的修复作用已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之一,但大部分研究仍缺乏对于中国经验案例的探讨。为进一步发挥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在城市和区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中西方有关这一新兴现象的理论和实践对话,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探讨了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及其空间效应。基于多案例观察发现,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性、象征性和情境性3个维度。研究发现,这些跨境办学机构只能被视为一种教育飞地,对城市空间所产生的物质影响仅仅是体现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周边社区的绅士化等方面,对于城市深层的发展格局和肌理重构缺乏实质性帮助。相较于对城市的物质性修复,这些跨境教育机构对于城市空间的象征性修复作用显然更加明显,对城市品牌营建、城市发展愿景的扶持以及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从情境性来看,跨境教育基础设施除了在校园尺度上提供了独特的境外学习情景模式之外,在与迁出地的联系以及与城市和社区尺度上的社会文化联系等情境性交流方面都比较缺乏。研究提供了对非新自由主义社会语境下跨境教育基础设施流动所产生的(城市)空间效应的反思,对现有的有关这一新兴现象的理论和概念分析框架进行了补充和对话,对跨境办学及其政策也提供了非教育学层面的反思,对于面向教育的区域与城市发展决策也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方方  李香桃  
基于2009、2012、2016和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间高铁往来班次数据,运用中心性分析及凝聚子群分析等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高铁网络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并使用QAP分析法对影响高铁网络建设的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经过2009-2018年近十年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铁网络关联程度显著提高,网络密度大幅上升,关联网络中点入度均值、点出度均值和中心度均值均逐年上升;子群构成相对稳定,只有少数城市在子群中发生了位置变化,每类子群内部城市间通过高铁而形成的联系强且紧密,高铁全面开通缩短了各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强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了区域经济结构;地理相邻、地理距离、收入差距、经济距离对于高铁网络建设均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