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0)
2023(12013)
2022(10326)
2021(9314)
2020(7825)
2019(18168)
2018(17934)
2017(34263)
2016(18684)
2015(21104)
2014(21424)
2013(21518)
2012(20626)
2011(18904)
2010(19225)
2009(17780)
2008(17851)
2007(16212)
2006(14217)
2005(13297)
作者
(57605)
(48434)
(48203)
(45782)
(30984)
(23399)
(22039)
(18822)
(18229)
(17440)
(16554)
(16158)
(15777)
(15546)
(15260)
(15060)
(14772)
(14286)
(13989)
(13961)
(12187)
(12137)
(11812)
(11037)
(10979)
(10878)
(10877)
(10851)
(9881)
(9751)
学科
(86914)
经济(86833)
(49363)
管理(48942)
(37404)
企业(37404)
方法(33766)
数学(29543)
数学方法(29261)
地方(25949)
中国(25600)
(24643)
(18930)
业经(18579)
(18426)
农业(16812)
(16684)
贸易(16671)
(16023)
(15551)
(14993)
金融(14991)
(14916)
银行(14877)
(14376)
地方经济(14072)
环境(13056)
(12764)
(12554)
技术(12451)
机构
学院(275965)
大学(275117)
(114640)
经济(112119)
研究(102727)
管理(100575)
理学(85202)
理学院(84077)
管理学(82595)
管理学院(82050)
中国(77242)
科学(64503)
(59818)
(54455)
(53107)
(52296)
研究所(49300)
中心(46433)
(43642)
业大(42700)
农业(41670)
财经(40731)
(38492)
北京(38250)
师范(38087)
(36792)
(36735)
(35266)
经济学(35026)
(32533)
基金
项目(179179)
科学(139599)
研究(129150)
基金(127610)
(112731)
国家(111782)
科学基金(93646)
社会(80875)
社会科(76647)
社会科学(76625)
(71505)
基金项目(67496)
(60584)
自然(60345)
自然科(58864)
自然科学(58843)
教育(58487)
自然科学基金(57763)
资助(52513)
编号(52110)
(44365)
成果(42987)
重点(41451)
(39048)
课题(37403)
(37022)
发展(35092)
创新(34793)
(34514)
科研(34502)
期刊
(133075)
经济(133075)
研究(83673)
中国(60320)
(49248)
学报(46298)
科学(42340)
(39873)
管理(36495)
大学(33889)
农业(33242)
学学(31895)
教育(31086)
(28866)
金融(28866)
技术(23764)
业经(22545)
经济研究(21368)
财经(19994)
(18450)
问题(17932)
(17205)
(14584)
技术经济(13977)
(13609)
商业(13338)
资源(13273)
科技(13115)
图书(12950)
国际(12924)
共检索到428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川  郑锐豪  黄慧红  
文章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构建了湾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利用熵值法、“分-总”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2006—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水平,并采用变异系数与空间面板模型检验收敛性。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内部发展不平衡,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整体上,湾区耦合协调度不高,内部各城市都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地区发展上,香港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而江门相对较低。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指数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非均衡性现象将长期存在;加入控制变量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对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生态环境水平却有抑制作用。因此,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应加速推进粤港澳三地市场一体化,有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协调湾区环境治理的联合治理机构,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高标准对外开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汪艳  
港口作为拓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设施及面向全球发展的基本支撑,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港口作为港口群且以该群为研究对象,选取港口与港口腹地相关指标,运用层次聚算类法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中的港口进行聚类分层,并且依据分析结果,层次划分各港口,明确定位各港口,从而提出协调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影响因素看,交通联结、政府作用和空间分异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发展差距大及要素流动度相对较低是当前制约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应在双循环背景下推动区域协同关系转变,以“新基建”为支点保障区域要素流动,通过区域分工合作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势产业集聚重构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课题组  王义平  夏志胜  吴静怡  
自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以来,其战略层次不断升级。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5.6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的庞大体量,成为继"京津冀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之后的又一增长极。本文以广东自贸区税收制度、创新举措为切入口,归纳总结可借鉴的税收经验,从而打造广州先进样板、推进广东先进经验,并以此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毛艳华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刘亭杉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既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粤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协调发展水平对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在研究期内,香港、澳门的协调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珠三角9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融入大湾区建设将促进两地协调水平提升和大湾区整体协调发展。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来看,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不利于湾区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的投入能够显著促进湾区经济发展,表明湾区发展已进入到了以资本为动力的新阶段。总体来说区域协调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覃成林  崔聪慧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新时代实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协调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条主线。本文运用可公开获得的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提高了94.6%,目前的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协调发展度为0.9919。增强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水平,缩小各城市间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和经济增长水平差异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覆盖港澳的高水平快速交通网络和推动通信网络的同城化,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刘亭杉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庆  胡洪曙  王斐然  
税收协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税收竞争程度以及企业税收遵从成本。本文首先从来源地征税还是居住地征税、基于共同的统一企业税基、适当权力自主原则等角度出发,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税基和税率协调的建议。在个人所得税协调方面,本文认为其征税范围应尽可能趋同但港澳地区的税率可适当调低,且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以促进内地对港澳居民的吸引力。在间接税协调上,本文提出了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推行增值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尽量趋同消费税税基、实施适当差异化的税率设计,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关税互免、扩大“原产地标准”内涵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震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995-2016年经济数据,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方面,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变化波动较大,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而合理化水平则出现大幅度波动、高级化较为平缓。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在主要研究时段出现轻微波动,但1998与2015年出现骤降导致整体变化较大;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较为稳定。未来长期内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短期内产业结构高级化将阻碍合理化进程,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变动在较长时期内将对经济协调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但从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来看,二者在长期发展中将会缓慢加速高水平经济协调发展进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经济协调发展间阻碍与推动作用近期主要来源于其本身,长期产业结构变动除受本身冲击外,均受经济协调发展影响较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荔  宋荣  赵晨野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2010-2017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值法测算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运用协调度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验证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与其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1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梯度分布格局明显。第二,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二者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加剧。其中,香港、澳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余8市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未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城市之间未能形成显著的合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燕  林仲豪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9市2区19个行业数据,对湾区分行业区位熵以及城市间和行业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位熵反映出各城市在不同产业上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但是除了澳门在湾区产业协同的整体关联度为0.888以外,其他城市的灰色关联度都在0.9以上,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产业关联度高,产业结构趋同,其中最高的为深圳、广州和珠海。而湾区分行业关联度的测算结果反映出批发零售商业服务、文化旅游业、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等优势差异行业是未来产业协同的方向。因此,要从国家层面顶层规划和建立产业耦合机制,突破同质竞争难题,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等,促进优势差异行业融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琼  李松林  白杏  夏涛  陈修岭  
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容。论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2009—2019年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二者发展不完全同步。(2)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作用强,协调性逐渐改善,但耦合协调等级没有发生跃迁,始终为勉强耦合协调类型,形成外围低中心高的空间格局。(3) 11个城市耦合协调亚类型异质性明显,外围的江门、惠州、肇庆均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分区域看,经济发展滞后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澳珠中江),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型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深港莞惠)和中部(广佛肇)。(4)低值区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高值区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在逐渐缩小,高值区与低值区城市间形成了两极分化现象。该成果能为相关部门在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协调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定位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文献分析表明,城市规模分布结构、城市产业分工与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是城市群建设的3个重要维度,这3个维度的发展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集聚效应、外部性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对城市群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抓好这3个维度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持续的制度创新,优化大湾区城市群规模分布结构,推动不同城市之间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关系,并实现城市群公共产品的协调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