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0)
- 2023(5638)
- 2022(4825)
- 2021(4639)
- 2020(3905)
- 2019(8871)
- 2018(8786)
- 2017(16459)
- 2016(9300)
- 2015(10672)
- 2014(10984)
- 2013(10771)
- 2012(9909)
- 2011(8959)
- 2010(9312)
- 2009(8623)
- 2008(8872)
- 2007(8269)
- 2006(7526)
- 2005(7290)
- 学科
- 济(31770)
- 经济(31712)
- 业(26385)
- 管理(24913)
- 企(19692)
- 企业(19692)
- 中国(12948)
- 险(11225)
- 保险(11132)
- 财(11000)
- 农(10888)
- 制(10843)
- 方法(10667)
- 银(9721)
- 银行(9709)
- 地方(9637)
- 行(9135)
- 数学(8585)
- 数学方法(8371)
- 融(8119)
- 金融(8117)
- 贸(7826)
- 贸易(7816)
- 业经(7531)
- 易(7517)
- 理论(7212)
- 务(7118)
- 财务(7098)
- 财务管理(7064)
- 农业(6842)
- 机构
- 学院(128499)
- 大学(125893)
- 济(47355)
- 经济(45924)
- 管理(44867)
- 研究(42904)
- 中国(39293)
- 理学(35502)
- 理学院(35013)
- 管理学(34295)
- 管理学院(34030)
- 财(28549)
- 京(27223)
- 科学(25161)
- 江(22685)
- 所(22365)
- 中心(21055)
- 财经(20830)
- 研究所(19352)
- 州(19009)
- 经(18531)
- 农(18526)
- 北京(18396)
- 范(17857)
- 师范(17723)
- 省(15674)
- 院(15653)
- 业大(15215)
- 财经大学(15140)
- 技术(14472)
- 基金
- 项目(72276)
- 研究(56950)
- 科学(54813)
- 基金(48876)
- 家(41576)
- 国家(41124)
- 科学基金(34495)
- 社会(33146)
- 社会科(30975)
- 社会科学(30966)
- 省(28681)
- 教育(26512)
- 编号(25549)
- 基金项目(24974)
- 划(24049)
- 成果(22267)
- 自然(21557)
- 资助(21481)
- 自然科(20938)
- 自然科学(20932)
- 自然科学基金(20522)
- 课题(18577)
- 重点(16397)
- 性(16030)
- 年(15822)
- 发(15325)
- 部(15246)
- 项目编号(14834)
- 创(14220)
- 大学(14077)
共检索到221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覃曼卿
劳动力跨境无障碍流动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实现。养老保险作为劳动者老年权益的保障,是劳动者是否跨境就业决策的关键考量因素。由于粤港澳三地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不畅,目前无法实现养老保险权益的跨境可携。因此,需要在研究三地制度差异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渐消除壁垒和阻碍,平衡各方利益,设计一套养老保险跨境便利可携的方案,从而保障劳动者在湾区内自由流动,促进粤港澳三地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养老保险 可携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田新朝
养老服务跨境合作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激发福利红利和促进社会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下,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存在现实需求、红利效应与合作风险。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的路径在于构建合作的机制、结构与模式,重点是形成主体结构、层级结构和平台结构,推行"异地养老模式"、"共同体模式"与"网络模式"。建议加强市场组织合作与管理、推进要素资源共享互利、建立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养老服务 协同治理 跨境合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田新朝
养老服务跨境合作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激发福利红利和促进社会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下,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存在现实需求、红利效应与合作风险。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的路径在于构建合作的机制、结构与模式,重点是形成主体结构、层级结构和平台结构,推行"异地养老模式"、"共同体模式"与"网络模式"。建议加强市场组织合作与管理、推进要素资源共享互利、建立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养老服务 协同治理 跨境合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冯泽华 刘志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要素高速流动的大数据时代,金融数据是关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当前,粤港澳三地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需求日益增长,借助“数字湾区”建设之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有助于加快“两个市场一类规则的三种演化”。运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思维进行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面临规则衔接、组织监管、权利保障等困境。粤港澳三地宜形塑“立法+组织+权利”的三维法治路径,通过点面结合的立法规制、上下贯通的组织监管以及共殊相融的权利保障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据安全有序的跨境流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建国 林碧滢 林玲 张建华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首个国家级湾区,在深化我国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养老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粤港澳跨境养老需求日益凸显。但由于三地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模式、给付条件、计算原则等存在差异,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兼容性难题,跨境养老福利可携带性存在困境。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养老制度上与欧盟具有相似的差异性,可借鉴欧盟养老保险制度区域一体化开放性协调机制相关经验,对粤港澳养老福利可携带性困境进行分析。建议,建立粤港澳养老保险合作的柔性机制,明确粤港澳养老保险合作机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建立粤港澳跨境协调主体部门,进而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养老保险融合并提高其可携带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亚平 李彬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跨区域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相互协商程序作为解决跨境税收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被广泛应用,但实施效果仍有待提高。尤其随着BEPS成果的推进和落实,税收规则的变化给跨境经营企业带来更大不确定性,给相互协商程序的有效实施带来新的挑战。文章在对比内地和港澳地区相互协商程序机制差异的基础上,分析该机制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结合BEPS第14项行动计划的成果,建议从税收争议的预防机制、协商机制和终结机制三个方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税收争议解决机制的协同与完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昌 林高怡 薛黎明
粤港澳三地由于经济模式、税制体系、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产生了一系列跨境税务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对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税区"特征的分析,深入剖析跨境税务焦点问题的性质、成因及难点,对跨境投资、跨境电商、跨境支付、跨境人员流动等税务焦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税收合作战略与思路,以期为实现粤港澳一体化协同发展奠定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课题组 申明浩 滕明明 杨永聪 申么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数据要素流动需要配套合理的治理机制。粤港澳大湾区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提供了良好的测试平台,能够为中国乃至全球提供可参照的治理方案。文章对欧盟、美国和其他治理体系的演进归纳借鉴,针对大湾区的特征,分析了大湾区面对的"三元悖论"难题,讨论了大湾区在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场景应用、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并结合跨境数据生命周期提出"四个维度、五个方面"的原则框架。文章明确了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平台建设、创新场景应用、优化监管机制四条优化路径,为大湾区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晓婷 张博 安宁
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对不同尺度空间的修复作用已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之一,但大部分研究仍缺乏对于中国经验案例的探讨。为进一步发挥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在城市和区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中西方有关这一新兴现象的理论和实践对话,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探讨了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及其空间效应。基于多案例观察发现,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性、象征性和情境性3个维度。研究发现,这些跨境办学机构只能被视为一种教育飞地,对城市空间所产生的物质影响仅仅是体现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周边社区的绅士化等方面,对于城市深层的发展格局和肌理重构缺乏实质性帮助。相较于对城市的物质性修复,这些跨境教育机构对于城市空间的象征性修复作用显然更加明显,对城市品牌营建、城市发展愿景的扶持以及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从情境性来看,跨境教育基础设施除了在校园尺度上提供了独特的境外学习情景模式之外,在与迁出地的联系以及与城市和社区尺度上的社会文化联系等情境性交流方面都比较缺乏。研究提供了对非新自由主义社会语境下跨境教育基础设施流动所产生的(城市)空间效应的反思,对现有的有关这一新兴现象的理论和概念分析框架进行了补充和对话,对跨境办学及其政策也提供了非教育学层面的反思,对于面向教育的区域与城市发展决策也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陶晓慧 周梓勋 张子悦 方俊彬
粤港澳大湾区内差异化的税收环境、税收规则与低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未能及时适应数字经济与跨境贸易的快速发展,阻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协同运转。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数据共享、不可篡改等特性,决定了区块链技术天然具有促进协同合作的功能。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税区”的独特背景,通过梳理大湾区跨境税务监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区块链与跨境税务监管的契合性,进而提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税务监管框架,以实现大湾区内涉税数据共享、推动监管智能化进程以及涉税争端解决机制的变革。
关键词:
区块链 税务监管 粤港澳大湾区 跨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佳宁 黎超
跨境金融监管是促进金融稳定发展与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向纵深推进,如何弥合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制度、法律差异,建立与金融融合合作相适应的跨境金融监管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深入梳理分析欧盟、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上海等地的跨境金融监管经验,总结启示,为探索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融合发展的金融监管模式,筑牢大湾区金融风险防火墙,维护区域金融安全与金融市场稳定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解玮 孙文勇 蔡澍瑶
随着现代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发展,从三维层面定量研究城市扩张对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已有城市扩张研究更多是基于二维空间开展,对大尺度城市三维形态增长预测研究较少,这限制了对城市宏观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立体化认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并预测城市群尺度的三维形态增长。具体而言,基于PLUS模型挖掘2010~2020年间居住、商业和工业城市用地增长规律并预测未来居住、商业和工业城市用地扩张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度驱动因子结合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城市三维扩张机制及未来形态。结果表明,在存量发展时代,城市群内建设空间增长主要在核心城市的都市圈中外围,外围山区县随着基础设施提升有可能发展成为特色化的乡镇建设空间。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应该加强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既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交通驱动的增长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刘亭杉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刘亭杉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平 李艳娥
职业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发展存在沟通协调难、教育融合难、专业产业匹配难、企业参与难、课堂生态实施难等问题。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构建包含大湾区生态、学校生态、课堂生态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从转变观念,融合发展;完善机制,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合作共生,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圈;增进交流合作,师资共享;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生态活力五方面促进大湾区职业教育生态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