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2)
- 2023(11721)
- 2022(9937)
- 2021(9141)
- 2020(7750)
- 2019(17961)
- 2018(17623)
- 2017(34251)
- 2016(18658)
- 2015(21260)
- 2014(21677)
- 2013(21893)
- 2012(20919)
- 2011(19183)
- 2010(19647)
- 2009(18431)
- 2008(18536)
- 2007(17019)
- 2006(15106)
- 2005(14223)
- 学科
- 济(87733)
- 经济(87648)
- 业(50515)
- 管理(48165)
- 企(37142)
- 企业(37142)
- 方法(34694)
- 数学(30706)
- 数学方法(30469)
- 中国(27714)
- 地方(25270)
- 农(24894)
- 财(20102)
- 制(18245)
- 银(18197)
- 银行(18160)
- 业经(18153)
- 融(17576)
- 金融(17574)
- 行(17458)
- 贸(17151)
- 贸易(17135)
- 学(16676)
- 农业(16546)
- 易(16446)
- 地方经济(13521)
- 环境(12396)
- 和(12310)
- 发(12162)
- 务(11855)
- 机构
- 学院(275460)
- 大学(274808)
- 济(118288)
- 经济(115671)
- 管理(101712)
- 研究(101667)
- 理学(84639)
- 理学院(83551)
- 中国(82252)
- 管理学(82171)
- 管理学院(81618)
- 科学(60859)
- 京(60128)
- 财(57154)
- 所(53436)
- 农(50273)
- 研究所(47743)
- 中心(47214)
- 江(44332)
- 财经(43750)
- 业大(39649)
- 经(39522)
- 北京(39380)
- 农业(39179)
- 范(36735)
- 经济学(36417)
- 师范(36383)
- 院(36269)
- 州(35701)
- 经济学院(32852)
- 基金
- 项目(170886)
- 科学(132870)
- 研究(125195)
- 基金(121602)
- 家(105989)
- 国家(105069)
- 科学基金(88364)
- 社会(78306)
- 社会科(74122)
- 社会科学(74100)
- 省(67087)
- 基金项目(63811)
- 划(56965)
- 教育(56417)
- 自然(56234)
- 自然科(54827)
- 自然科学(54808)
- 自然科学基金(53791)
- 编号(51500)
- 资助(51130)
- 成果(42629)
- 发(42254)
- 重点(38951)
- 部(37866)
- 课题(36398)
- 创(34611)
- 发展(33832)
- 展(33299)
- 科研(32781)
- 创新(32540)
- 期刊
- 济(141143)
- 经济(141143)
- 研究(89492)
- 中国(61923)
- 农(46474)
- 财(44348)
- 学报(41904)
- 科学(39124)
- 融(37765)
- 金融(37765)
- 管理(37318)
- 大学(31116)
- 农业(30910)
- 学学(29250)
- 教育(28669)
- 技术(23516)
- 业经(23192)
- 经济研究(22422)
- 财经(21989)
- 经(18814)
- 问题(18510)
- 业(17139)
- 贸(15589)
- 技术经济(14419)
- 理论(14325)
- 国际(14122)
- 商业(13507)
- 世界(13097)
- 统计(13079)
- 实践(12859)
共检索到444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邹韵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构建先进和优质的健康保险市场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领域的重要议题,湾区居民对于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诉求也日益上升。目前香港与内地的健康保险市场在政策指导和经营产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比和评析两地的市场现状,发掘各方优势。根据保险和医疗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实际特点和发展需要,从开发特色保险产品、创新“保险+健康管理”模式、金融科技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建立健全湾区健康保险市场提出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振羽
大科学装置的"高密度科技创新资源聚合体"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大科学装置布局过于分散,并且,中国大科学装置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投资模式,与当前以"城市群""湾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趋势不符。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探索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导、湾区城市群合作的大科学装置投资和管理模式,基于大科学装置整合多项国家科技政策和战略规划资源,是粤港澳大湾区基于大科学装置构建创新引领发展模式的可选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任静儒
文章利用宏观人口数据构建了人口健康状况和人口健康不平等的测度指标,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与健康不平等的变动情况,发现2000—2019年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平均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但健康不平等程度却不断提升。同时,文章构建了包含人口健康状况和人口健康不平等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运用2000—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发现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是大湾区人均GDP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且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提升一个标准差,人均GDP平均至少下降0.5个百分点。
关键词:
健康不平等 经济影响 脉冲响应分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金山 文丰安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化与国家战略互动的引领性平台,是未来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全球治理的空间载体和经济增长极群落。以智能制造全球生产权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粤港澳大湾区要率先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要湾区内部各地区产业链有效连接。全球化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全球化"融智"和全球化"融资",通过全球化"融智"实现全球化"融资",吸引全球的高端要素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要探索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等条件下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云贤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金融业发展成就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13~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以年均12.2%的增速发展。到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达6127.05亿元,是2012年的1.77倍。2016年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平均每
关键词:
粤港澳 NRA 离岸人民币 金融业增加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劳铖强
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在本质出发,在空间、动力、引擎和方向四个层面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思路,认为重点需要优化空间结构,形成新格局;提升创新水平,形成新动力;促进协调发展,形成新核心;深化对外开放,形成新方向。
关键词:
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结构 珠三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裴光
推动大湾区金融改革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三地经济金融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发挥各自所长、突出优势互补,构建竞合有序、协调发展的金融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中央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670多万,区域生产总值达1.4万亿美元,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19年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标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银行业 保险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
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新潮流,能否实现"双转型",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大力推动"双转型",有效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动能、培育新主体、构建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工业革命策源地、全球高端科技汇集地、全球数字经济生成地和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
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新潮流,能否实现"双转型",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大力推动"双转型",有效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动能、培育新主体、构建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工业革命策源地、全球高端科技汇集地、全球数字经济生成地和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教育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和作用。教育合作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建设的基本路向,也是处理粤港澳三地教育关系的基本依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需要确立"湾区意识",赋予时代新内涵:着眼于长远全局,彰显教育"百年大计"的本质和在湾区建设中的特殊功能;着眼于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着眼于现代治理机制创建,建设活力湾区、法治湾区;着眼于融合性发展,构建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包容性成长,形成和而不同的"马赛克"式的湾区教育新图景。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教育 合作发展 时代内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琼 殷悦 张蓝澜 董梁 张文涛
保险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6—2019年的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等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险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在波动中上升,11个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呈现香港、澳门和广州单核领跑大湾区东、中、西部的特征,珠三角9市呈现广州、深圳和珠海单核领跑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的特征;(2) 11个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高值区与低值区的绝对差异有缩小趋势,低值区城市之间的差距有扩大趋势;(3)保险业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保险业发展水平每提升1%,本地区经济增长0.0538%。保险业发展具有负溢出效应,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部门制定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莹
采用效率增值法测度了2001—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区域两两间的协同发展效率,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效率尚有较大改进空间,协同网络稳定性较弱。究其根源,经济发展非充分、空间发展非均衡、产业结构同质化、市场分割条块化、生态系统破碎化的“两非三化”难题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效率和网络稳定性,数字金融可通过推进经济协同、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市场协同、生态协同的“五维协同”成为破解“两非三化”的有效之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