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1)
2023(11687)
2022(9874)
2021(8812)
2020(7617)
2019(17204)
2018(16720)
2017(31700)
2016(17299)
2015(19414)
2014(19442)
2013(19458)
2012(18285)
2011(16934)
2010(17047)
2009(15943)
2008(15573)
2007(14166)
2006(12469)
2005(11216)
作者
(55266)
(46690)
(46404)
(44145)
(29714)
(22519)
(21086)
(18294)
(17384)
(16258)
(16131)
(15278)
(15076)
(14587)
(14563)
(14440)
(14351)
(13712)
(13557)
(13289)
(11840)
(11426)
(11158)
(10754)
(10597)
(10380)
(10184)
(10065)
(9394)
(9215)
学科
(93362)
经济(93279)
管理(47442)
(44397)
方法(36007)
(34434)
企业(34434)
数学(32208)
数学方法(31983)
地方(22953)
(20689)
中国(20332)
(19774)
(18880)
业经(16866)
(15897)
贸易(15890)
(15297)
地方经济(14330)
农业(14209)
(13925)
环境(12899)
(11750)
(11748)
金融(11746)
(11218)
银行(11160)
(10984)
财务(10969)
财务管理(10941)
机构
大学(264272)
学院(262760)
(118190)
经济(115966)
研究(96970)
管理(96611)
理学(83515)
理学院(82412)
管理学(81039)
管理学院(80531)
中国(70609)
科学(61484)
(54937)
(53635)
(51428)
(49700)
研究所(47187)
业大(43938)
中心(43142)
农业(42693)
财经(40160)
(39323)
经济学(37606)
(36384)
北京(34429)
(34138)
经济学院(33868)
(33106)
师范(32658)
(30741)
基金
项目(176387)
科学(136882)
基金(128331)
研究(120302)
(115391)
国家(114463)
科学基金(95579)
社会(78343)
社会科(74313)
社会科学(74287)
(68758)
基金项目(68521)
自然(63184)
自然科(61671)
自然科学(61646)
自然科学基金(60559)
(58639)
教育(53692)
资助(52117)
编号(45999)
重点(40617)
(39507)
(38472)
成果(36325)
(36112)
计划(34682)
科研(34675)
创新(33986)
国家社会(33037)
教育部(32167)
期刊
(132216)
经济(132216)
研究(75921)
学报(49268)
中国(47611)
(47390)
科学(42736)
(38365)
大学(35369)
学学(34057)
管理(33421)
农业(31417)
经济研究(22744)
(22456)
金融(22456)
财经(20672)
技术(20567)
业经(19433)
教育(18490)
(17904)
问题(17599)
(17352)
技术经济(14693)
(14271)
(13549)
统计(13108)
商业(12888)
国际(12455)
世界(12441)
资源(12217)
共检索到388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任静儒  
文章利用宏观人口数据构建了人口健康状况和人口健康不平等的测度指标,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与健康不平等的变动情况,发现2000—2019年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平均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但健康不平等程度却不断提升。同时,文章构建了包含人口健康状况和人口健康不平等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运用2000—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发现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是大湾区人均GDP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且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提升一个标准差,人均GDP平均至少下降0.5个百分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邹韵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构建先进和优质的健康保险市场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领域的重要议题,湾区居民对于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诉求也日益上升。目前香港与内地的健康保险市场在政策指导和经营产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比和评析两地的市场现状,发掘各方优势。根据保险和医疗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实际特点和发展需要,从开发特色保险产品、创新“保险+健康管理”模式、金融科技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建立健全湾区健康保险市场提出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子真  雷振丹  
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经济辐射力,引入最大引力线法探讨大湾区未来新的节点城市,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影响大湾区内城市间经济辐射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回归,找出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体思路。结果显示:广州仍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其次为深圳和香港。广州的主要受力地区为珠江口西岸城市,珠江口东岸则为深圳的主要受力区域,香港的经济辐射力较弱。广州和深圳仍是大湾区主要节点城市,中山正逐步发展成为珠江口西岸新的节点城市。影响大湾区城市间经济辐射力的首要因素是交通基础设施,其次为区域一体化创新,人才的区域内流动和极化发展策略也有助于提高城市间经济辐射力,相反,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利于最大化经济辐射力。湾区未来发展应以核心城市为增长极,构建"四纵三横"经济带,其中经济发展轴的建设尤为重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夏丹  蔡翔  万勇  
粤港澳大湾区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相比信息通讯技术,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强度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这些因素对经济辐射强度的影响因市而异。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广州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人力资本对深圳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金融资本对香港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影响因素看,交通联结、政府作用和空间分异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发展差距大及要素流动度相对较低是当前制约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应在双循环背景下推动区域协同关系转变,以“新基建”为支点保障区域要素流动,通过区域分工合作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势产业集聚重构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芳燕  郑健涛  
文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引入空间滞后金融集聚变量,构建静态SAR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但受制于"一国两制"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等因素,金融集聚的空间外溢效应抑制了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  王鹏  梁经伟  
基于高铁建设背景,利用2003年~2015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关联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网络密度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其空间结构朝着多中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也在不断增强。多期DID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这一政策因素有效提升了大湾区城市群的空间经济关联水平,并且人均收入、市场内部潜力和信息条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大湾区—周边层面来看,高铁开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空间经济关联的影响要大于对周边地区城市的影响。高铁建设对大湾区沿线城市的影响时滞约1年,其时间效应呈现动态变化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连锋  
从经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以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2017年9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湾区内城市群的开放度、政府调控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算大湾区历年的经济效率,并采用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大湾区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湾区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效率显著高于其他9个内地城市,大湾区整体经济效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时,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属于"高-高"型空间关联,其余9个内地城市属于"低-低"型空间关联,大湾区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进出口额、政府财政支出等指标对湾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思维   苟露峰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分工进程,区域内新的空间地理结构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逐渐建立。文章基于2003—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偏差校正LSDV法(LSDVC)和双向固定效应估计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效应,并使用广义矩阵估计(GMM)加以检验。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空间功能分工水平显著提升且存在明显的时段差异;空间功能分工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U”型曲线关系,现阶段空间功能分工水平不足以抑制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佳艳  司文娟  
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提出的时间脉络,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后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深化湾区合作共赢,发挥湾区辐射带动作用,凸显其在全国改革及创新的引领作用,创新湾区国际化模式等;并提出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契机之下,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高国际经贸功能、推动空港航运物流联动、助推金融效应叠加等发展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崇辉  傅愈  钟柳青  王兵  焦桂花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同是当今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特征,无论是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还是政策工具的准备,都需要准确把握人口、经济与环境系统协同的影响机制。基于此,论文以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以创新体系、差异性和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协同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创新体系对系统协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接近人口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效应强度;经济子系统不仅直接作用于整个大湾区的系统协同,而且也是其他因素产生协同作用的中介,经济子系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人口子系统有其自身的惯性,调控的空间相对有限,而环境子系统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关政策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崇辉  傅愈  钟柳青  王兵  焦桂花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同是当今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特征,无论是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还是政策工具的准备,都需要准确把握人口、经济与环境系统协同的影响机制。基于此,论文以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以创新体系、差异性和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协同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创新体系对系统协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接近人口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效应强度;经济子系统不仅直接作用于整个大湾区的系统协同,而且也是其他因素产生协同作用的中介,经济子系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人口子系统有其自身的惯性,调控的空间相对有限,而环境子系统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关政策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灿芳  梁俊芬  黄红星  
定量分析珠三角九市农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其发展优势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发展短板在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偏低和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不足;综合分析粤港澳三地在科技创新、装备制造、金融、会展等领域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方向为:全球农业种业创新中心、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心、养生食品研发中心、国际农业交流交易中心、国家农业全面对外开放先行区和农业金融创新服务试验区;并从顶层设计、人力资本、财政投入、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建设的措施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丁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对粤港澳及周边地区来说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就这一国家战略提出的特定背景加以分析,以期为后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耿  
2019年春节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首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近期(到2022年)及远期(到2035年)发展目标。这是大湾区在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新起点,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开放合作新局面的重要里程碑。《规划纲要》把大湾区11个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中每一个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