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17)
2023(16397)
2022(13892)
2021(12650)
2020(10968)
2019(25212)
2018(24737)
2017(47382)
2016(25470)
2015(28975)
2014(28858)
2013(28731)
2012(26821)
2011(24277)
2010(24297)
2009(22645)
2008(22154)
2007(19726)
2006(17463)
2005(15636)
作者
(76144)
(64106)
(63761)
(60828)
(40831)
(30925)
(29108)
(24968)
(24429)
(22842)
(21937)
(21559)
(20579)
(20362)
(20174)
(20000)
(19096)
(18988)
(18617)
(18508)
(15894)
(15890)
(15593)
(14816)
(14627)
(14367)
(14302)
(13843)
(13110)
(12603)
学科
(125643)
经济(125525)
管理(74615)
(69287)
(56706)
企业(56706)
方法(55158)
数学(49125)
数学方法(48599)
(30753)
中国(28444)
(28291)
地方(27314)
(25666)
业经(23921)
(23587)
贸易(23577)
(22834)
(19419)
农业(19340)
(18982)
财务(18929)
财务管理(18879)
企业财务(17947)
环境(16879)
(16776)
理论(16400)
(16393)
金融(16390)
地方经济(15863)
机构
大学(376334)
学院(373097)
(162353)
经济(159192)
管理(143619)
研究(129620)
理学(123414)
理学院(122007)
管理学(119881)
管理学院(119195)
中国(96995)
科学(79282)
(78791)
(73541)
(65980)
(64237)
中心(60204)
研究所(59860)
财经(58797)
(56561)
业大(56221)
(53409)
经济学(51437)
农业(50684)
北京(49231)
(47035)
(46762)
师范(46477)
经济学院(46346)
(44350)
基金
项目(251083)
科学(197801)
基金(185164)
研究(176823)
(163564)
国家(162329)
科学基金(138915)
社会(114249)
社会科(108530)
社会科学(108501)
基金项目(97457)
(96526)
自然(91642)
自然科(89553)
自然科学(89521)
自然科学基金(87956)
(82151)
教育(81107)
资助(77233)
编号(69425)
重点(57060)
成果(56199)
(55983)
(54062)
(51095)
科研(49114)
国家社会(48523)
创新(48041)
教育部(47898)
课题(47628)
期刊
(176613)
经济(176613)
研究(108994)
中国(69557)
学报(62102)
(59296)
(55784)
科学(55215)
管理(52145)
大学(46043)
学学(43525)
农业(37540)
(32973)
金融(32973)
技术(32740)
教育(31616)
财经(29995)
经济研究(29888)
(25812)
业经(25484)
问题(23272)
(21068)
(20751)
统计(20451)
技术经济(19881)
图书(19398)
(17988)
理论(17687)
国际(17573)
(17434)
共检索到558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培阳  鲁志国  
基于"新基建"背景,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视角,利用2001-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空间经济特征明显,信息基础设施及经济增长均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态势;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均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中心-外围"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基础设施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空间竞争特征,周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粤港澳大湾区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水平单一门槛效应和经济开放程度的双重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双重门槛效应存在时,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了正"V"型态势;具体来看,当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开放程度低于门槛值时则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开放程度跨过门槛值后则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文彬  廖恒  
本文基于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经济距离还是使用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性,能够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一结论在替换经济变量、工具变量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边界效应和技术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是新基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晓婷  张博  安宁  
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对不同尺度空间的修复作用已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之一,但大部分研究仍缺乏对于中国经验案例的探讨。为进一步发挥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在城市和区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中西方有关这一新兴现象的理论和实践对话,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探讨了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及其空间效应。基于多案例观察发现,跨境教育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性、象征性和情境性3个维度。研究发现,这些跨境办学机构只能被视为一种教育飞地,对城市空间所产生的物质影响仅仅是体现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周边社区的绅士化等方面,对于城市深层的发展格局和肌理重构缺乏实质性帮助。相较于对城市的物质性修复,这些跨境教育机构对于城市空间的象征性修复作用显然更加明显,对城市品牌营建、城市发展愿景的扶持以及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从情境性来看,跨境教育基础设施除了在校园尺度上提供了独特的境外学习情景模式之外,在与迁出地的联系以及与城市和社区尺度上的社会文化联系等情境性交流方面都比较缺乏。研究提供了对非新自由主义社会语境下跨境教育基础设施流动所产生的(城市)空间效应的反思,对现有的有关这一新兴现象的理论和概念分析框架进行了补充和对话,对跨境办学及其政策也提供了非教育学层面的反思,对于面向教育的区域与城市发展决策也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思维   苟露峰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分工进程,区域内新的空间地理结构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逐渐建立。文章基于2003—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偏差校正LSDV法(LSDVC)和双向固定效应估计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效应,并使用广义矩阵估计(GMM)加以检验。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空间功能分工水平显著提升且存在明显的时段差异;空间功能分工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U”型曲线关系,现阶段空间功能分工水平不足以抑制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洋  张虹鸥  岳晓丽  
为探究科技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发展效应,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688个科技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以56个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设施的空间集聚性与空间差异格局。基于地理探测器从经济水平、居住收入、住房价格、人口学历结构4个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设施的区域发展效应。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设施呈现高度的空间集聚性分布,主要集中在广州核心区、深圳南山区和香港南部地区,在县区尺度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和空间极化现象;(2)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设施分布对人口学历结构、经济水平、住房价格的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显示出区域发展效应;(3)不同性质科技基础设施的区域发展效应有所差别,基础研究类科技基础设施对人口学历结构的影响强度最高,应用类科技基础设施对经济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该研究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地理的学术研究提供案例补充,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撑,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连锋  
从经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以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2017年9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湾区内城市群的开放度、政府调控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算大湾区历年的经济效率,并采用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大湾区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湾区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效率显著高于其他9个内地城市,大湾区整体经济效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时,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属于"高-高"型空间关联,其余9个内地城市属于"低-低"型空间关联,大湾区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进出口额、政府财政支出等指标对湾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勇杰  张梅青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勇杰  张梅青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芳燕  郑健涛  
文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引入空间滞后金融集聚变量,构建静态SAR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但受制于"一国两制"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等因素,金融集聚的空间外溢效应抑制了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百胜  杨晓勤  
运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理论模型表明,提高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会引起其他区域生产要素流入,产生负的溢出效应,但也可以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百胜  杨晓勤  
运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理论模型表明,提高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会引起其他区域生产要素流入,产生负的溢出效应,但也可以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磊  方成  
作为现代旅游经济的核心内容,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溢出是旅游学研究领域的逻辑起点。文章采用以门槛回归为代表的非线性计量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1999-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以基础设施作为门槛变量,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中国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溢出的非线性特征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中国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溢出显著地存在基于基础设施的正向非单调性"双门槛效应"。在全国层面上,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呈"V"形;就不同基础设施水平区制而言,基础设施欠发达区制子样本内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分别显著小于中等和发达区制内子样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玲玉  杨萌  石龙宇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生态基础设施是提升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论文从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和教育背景等方面,对大湾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湾区生态环境问题显著,尤其是水环境问题;当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较为完善,能有效支撑大湾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的政策、经济和教育优势,为大湾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论文从多角度对大湾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探索大湾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助力大湾区城市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