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9)
- 2023(13271)
- 2022(11105)
- 2021(9943)
- 2020(8065)
- 2019(18150)
- 2018(17700)
- 2017(33411)
- 2016(17740)
- 2015(19209)
- 2014(19097)
- 2013(19152)
- 2012(18149)
- 2011(16830)
- 2010(17069)
- 2009(15822)
- 2008(15225)
- 2007(13514)
- 2006(12373)
- 2005(11479)
- 学科
- 济(100816)
- 经济(100737)
- 管理(47500)
- 业(47406)
- 企(35938)
- 企业(35938)
- 方法(31592)
- 地方(28960)
- 数学(27497)
- 数学方法(27340)
- 中国(27104)
- 农(24353)
- 业经(21602)
- 学(18637)
- 地方经济(17601)
- 农业(16951)
- 财(16899)
- 贸(16390)
- 贸易(16379)
- 制(15781)
- 易(15707)
- 产业(14708)
- 融(14658)
- 金融(14658)
- 环境(14078)
- 银(14042)
- 银行(13992)
- 发(13629)
- 行(13612)
- 技术(13298)
- 机构
- 学院(263894)
- 大学(262675)
- 济(123780)
- 经济(121672)
- 研究(101418)
- 管理(97421)
- 理学(83385)
- 理学院(82339)
- 管理学(81198)
- 管理学院(80697)
- 中国(75446)
- 科学(60481)
- 京(55791)
- 所(52400)
- 财(51556)
- 农(49367)
- 研究所(47556)
- 中心(43778)
- 财经(40757)
- 江(40410)
- 业大(40192)
- 经济学(39182)
- 农业(38614)
- 经(36941)
- 院(36221)
- 北京(35584)
- 经济学院(35046)
- 范(34500)
- 师范(34037)
- 州(31982)
- 基金
- 项目(174283)
- 科学(137533)
- 基金(126748)
- 研究(123920)
- 家(112332)
- 国家(111398)
- 科学基金(94336)
- 社会(82965)
- 社会科(78995)
- 社会科学(78979)
- 省(69217)
- 基金项目(67052)
- 自然(59334)
- 自然科(57964)
- 自然科学(57948)
- 划(57782)
- 自然科学基金(56956)
- 教育(54476)
- 资助(50836)
- 编号(46840)
- 发(44818)
- 重点(40103)
- 部(37757)
- 成果(36997)
- 创(36788)
- 发展(35854)
- 展(35317)
- 国家社会(35189)
- 创新(34582)
- 课题(33876)
- 期刊
- 济(146655)
- 经济(146655)
- 研究(83429)
- 中国(56109)
- 农(45623)
- 学报(43505)
- 科学(40768)
- 管理(37878)
- 财(37099)
- 大学(32598)
- 学学(31180)
- 农业(30853)
- 融(26758)
- 金融(26758)
- 经济研究(25127)
- 业经(23622)
- 教育(23170)
- 技术(22340)
- 财经(21057)
- 问题(19358)
- 经(18470)
- 业(16383)
- 贸(15120)
- 技术经济(15050)
- 世界(14156)
- 国际(14032)
- 商业(14031)
- 科技(13015)
- 统计(12311)
- 经济问题(12107)
共检索到412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震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995-2016年经济数据,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方面,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变化波动较大,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而合理化水平则出现大幅度波动、高级化较为平缓。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在主要研究时段出现轻微波动,但1998与2015年出现骤降导致整体变化较大;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较为稳定。未来长期内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短期内产业结构高级化将阻碍合理化进程,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变动在较长时期内将对经济协调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但从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来看,二者在长期发展中将会缓慢加速高水平经济协调发展进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经济协调发展间阻碍与推动作用近期主要来源于其本身,长期产业结构变动除受本身冲击外,均受经济协调发展影响较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影响因素看,交通联结、政府作用和空间分异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发展差距大及要素流动度相对较低是当前制约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应在双循环背景下推动区域协同关系转变,以“新基建”为支点保障区域要素流动,通过区域分工合作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势产业集聚重构空间发展格局。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协调发展 分工合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刘亭杉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既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粤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协调发展水平对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在研究期内,香港、澳门的协调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珠三角9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融入大湾区建设将促进两地协调水平提升和大湾区整体协调发展。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来看,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不利于湾区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的投入能够显著促进湾区经济发展,表明湾区发展已进入到了以资本为动力的新阶段。总体来说区域协调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刘亭杉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向晓梅 李宗洋 姚逸禧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深层次协调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挤出效应显著且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工业劳动力趋于饱和、就业效应不显著;粤港澳三地第三产业均表现强劳动力吸纳,其中珠三角和澳门的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逐年提升;区域内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水平不均衡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和澳门的产业与就业结构稳定性显著弱于香港,珠三角协调性和就业结构适应力显著低于港澳地区,其就业结构调整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优化进程。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汪艳
港口作为拓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设施及面向全球发展的基本支撑,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港口作为港口群且以该群为研究对象,选取港口与港口腹地相关指标,运用层次聚算类法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中的港口进行聚类分层,并且依据分析结果,层次划分各港口,明确定位各港口,从而提出协调发展对策。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港口群 聚类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琼 李松林 白杏 夏涛 陈修岭
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容。论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2009—2019年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二者发展不完全同步。(2)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作用强,协调性逐渐改善,但耦合协调等级没有发生跃迁,始终为勉强耦合协调类型,形成外围低中心高的空间格局。(3) 11个城市耦合协调亚类型异质性明显,外围的江门、惠州、肇庆均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分区域看,经济发展滞后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澳珠中江),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型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深港莞惠)和中部(广佛肇)。(4)低值区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高值区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在逐渐缩小,高值区与低值区城市间形成了两极分化现象。该成果能为相关部门在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协调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四清 庞程
搜集整理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7—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金融业及教育行业的集聚度及其协调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金融业和教育行业的集聚度均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存在正向关系,但结果不显著;第二,制造业集聚度的提升能够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金融业为制造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从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第四,金融业、制造业及教育行业协调发展良好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制造业、金融业及教育行业相互协调和渗透,才能有效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课题组 王义平 夏志胜 吴静怡
自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以来,其战略层次不断升级。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5.6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的庞大体量,成为继"京津冀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之后的又一增长极。本文以广东自贸区税收制度、创新举措为切入口,归纳总结可借鉴的税收经验,从而打造广州先进样板、推进广东先进经验,并以此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自贸区 创新协调 税收政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毛艳华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改革
[作者]
覃成林 崔聪慧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新时代实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协调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条主线。本文运用可公开获得的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提高了94.6%,目前的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协调发展度为0.9919。增强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水平,缩小各城市间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和经济增长水平差异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覆盖港澳的高水平快速交通网络和推动通信网络的同城化,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单婧 张文闻
通过产业结构转换,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1995-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转换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换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不显著;(2)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应对经济形势采用的产业政策,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发挥了正面作用;(3)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仍有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要素流向虚拟经济,同时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换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