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9)
- 2023(14282)
- 2022(12160)
- 2021(11468)
- 2020(9425)
- 2019(21686)
- 2018(21465)
- 2017(41755)
- 2016(22655)
- 2015(25232)
- 2014(25064)
- 2013(24764)
- 2012(22752)
- 2011(20376)
- 2010(20315)
- 2009(18368)
- 2008(17475)
- 2007(15176)
- 2006(13142)
- 2005(11343)
- 学科
- 济(91371)
- 经济(91268)
- 管理(61498)
- 业(59736)
- 企(49498)
- 企业(49498)
- 方法(39766)
- 数学(33668)
- 数学方法(33232)
- 农(24801)
- 中国(23407)
- 地方(21888)
- 业经(21718)
- 财(21457)
- 学(19903)
- 贸(18024)
- 贸易(18014)
- 易(17414)
- 农业(16552)
- 制(16254)
- 理论(15152)
- 和(14719)
- 技术(14655)
- 融(14199)
- 金融(14196)
- 环境(13894)
- 产业(13513)
- 银(13207)
- 务(13180)
- 银行(13152)
- 机构
- 大学(315088)
- 学院(314602)
- 管理(125387)
- 济(125342)
- 经济(122688)
- 理学(109129)
- 理学院(107880)
- 研究(106716)
- 管理学(106153)
- 管理学院(105578)
- 中国(76731)
- 京(66565)
- 科学(66320)
- 财(55249)
- 所(52727)
- 农(49016)
- 研究所(48423)
- 中心(47423)
- 业大(46961)
- 财经(44930)
- 江(44127)
- 范(42392)
- 北京(42068)
- 师范(42003)
- 经(40849)
- 院(39615)
- 农业(38345)
- 经济学(37247)
- 州(36738)
- 师范大学(34128)
- 基金
- 项目(221255)
- 科学(173763)
- 研究(163755)
- 基金(159085)
- 家(138580)
- 国家(137431)
- 科学基金(117705)
- 社会(102165)
- 社会科(96854)
- 社会科学(96831)
- 省(86564)
- 基金项目(84950)
- 自然(75966)
- 教育(74154)
- 自然科(74110)
- 自然科学(74094)
- 划(73147)
- 自然科学基金(72749)
- 编号(67191)
- 资助(64903)
- 成果(54332)
- 重点(49702)
- 发(48644)
- 部(48346)
- 创(46335)
- 课题(46322)
- 创新(43138)
- 科研(41954)
- 国家社会(41538)
- 项目编号(41500)
- 期刊
- 济(136068)
- 经济(136068)
- 研究(92162)
- 中国(54836)
- 学报(49151)
- 科学(45546)
- 管理(44934)
- 农(44424)
- 财(39265)
- 大学(37248)
- 教育(35827)
- 学学(35045)
- 农业(31319)
- 技术(26396)
- 融(25054)
- 金融(25054)
- 业经(23454)
- 经济研究(21903)
- 财经(20640)
- 问题(18180)
- 经(17741)
- 图书(16068)
- 业(15975)
- 科技(15862)
- 理论(14962)
- 贸(14570)
- 技术经济(14560)
- 现代(14450)
- 商业(14251)
- 版(13981)
共检索到450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文思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以来,其发展就备受瞩目,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已成为普遍希冀。合理、良性的产业发展,是推动湾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三大一流湾区产业结构及优化路径,归纳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与成熟湾区的差距及可借鉴经验,提出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向晓梅 李宗洋 姚逸禧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深层次协调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挤出效应显著且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工业劳动力趋于饱和、就业效应不显著;粤港澳三地第三产业均表现强劳动力吸纳,其中珠三角和澳门的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逐年提升;区域内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水平不均衡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和澳门的产业与就业结构稳定性显著弱于香港,珠三角协调性和就业结构适应力显著低于港澳地区,其就业结构调整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优化进程。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红 单丽娜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基本适应,第二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较低,第三产业专业设置超出其发展。为此,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体系,建设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保障机制,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璟
基于田野式调查与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抽象出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重构的战略取向与路径选择。研究表明,应完善"知识经济-参与主体-商业经济"为循环的生态重构机理,构建基于全球化生产体系、国家创新与治理体系的大湾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价值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统筹、产业与创新协同的高度合作的共同体,驱动技术与市场双颠覆,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由"创造性破坏"向"破坏性创造"转变的策略选择,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颖莉
本文采用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对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速度,找出了集聚强化、集聚形成、集聚退化和集聚劣势产业。实证结果全面地反映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聚现状,同时根据产业集聚现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美苑 兰青
高职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在大湾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应深入研究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结构优化方向和发展策略。基于对大湾区现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专业结构的适配性分析,探讨高职专业设置调整策略,包括构建专业设置调控预警机制,探索区域内学分、资格和学历互认制度,充分发挥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作用,促进高职专业集群发展,进行中长期预测规划专业布局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庆 胡洪曙 王斐然
税收协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税收竞争程度以及企业税收遵从成本。本文首先从来源地征税还是居住地征税、基于共同的统一企业税基、适当权力自主原则等角度出发,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税基和税率协调的建议。在个人所得税协调方面,本文认为其征税范围应尽可能趋同但港澳地区的税率可适当调低,且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以促进内地对港澳居民的吸引力。在间接税协调上,本文提出了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推行增值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尽量趋同消费税税基、实施适当差异化的税率设计,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关税互免、扩大“原产地标准”内涵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晶仁
湖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湖南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增强综合实力的需要。文章基于湖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调研,总结了湖南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取得的制度创新突破、经贸改革提速、国际投资提档、营商环境优化等成绩,分析了湖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区域间协调联动不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不足、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强、高精尖国际化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现代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平台引领对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
湖南 粤港澳大湾区 协同发展 开放型经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卷书 李玉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因素。目前,大湾区科学合理的经济合作机制建设趋势正日益显现,而促进粤港澳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形成已成为粤港澳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对比研究,从阻碍粤港澳科技人才共享的各项成因分析出发,结合粤港澳地区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大湾区早日实现人才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催化相关要素的自由流通,促进大湾区人才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关键词:
粤港澳 大湾区 共享 科技人才 要素流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雷丽 张帆
首先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物流的背景,阐述了绿色物流概念;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绿色物流认识、绿色物流实施主导部门、绿色物流发展策略、绿色物流发展的意义等多角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随后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物流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了量化评价;最后根据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的结果,从社会、环境、资源和技术四个层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物流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物流 绩效评价 AHP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晶晶 张薇 张浩
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党中央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单元。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做支撑,发展与城市群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步骤。基于产业分析的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职业教育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大湾区职业教育存在资源规模不足、分布不均、专业与产业匹配度有待提升、职业教育合作难度较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协同治理组织架构,理顺竞合关系;稳步扩大各层次职业教育规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增强产教融合广度、深度和灵活度;提升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科学性,明确各级城市角色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