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4)
- 2023(15144)
- 2022(13121)
- 2021(12109)
- 2020(9991)
- 2019(22916)
- 2018(22987)
- 2017(43839)
- 2016(23615)
- 2015(26682)
- 2014(26857)
- 2013(26807)
- 2012(24992)
- 2011(22916)
- 2010(23174)
- 2009(21312)
- 2008(20595)
- 2007(18094)
- 2006(16356)
- 2005(14895)
- 学科
- 济(115490)
- 经济(115378)
- 管理(65626)
- 业(61728)
- 企(49822)
- 企业(49822)
- 方法(42521)
- 数学(36345)
- 数学方法(35988)
- 中国(30736)
- 地方(30731)
- 农(27256)
- 学(24388)
- 业经(24373)
- 财(21605)
- 农业(18823)
- 贸(18607)
- 贸易(18591)
- 制(18069)
- 易(17820)
- 地方经济(17465)
- 环境(16878)
- 和(16660)
- 融(16626)
- 金融(16623)
- 银(16291)
- 银行(16238)
- 理论(16226)
- 行(15696)
- 技术(15366)
- 机构
- 大学(344168)
- 学院(342160)
- 济(143195)
- 经济(140086)
- 管理(132698)
- 研究(124603)
- 理学(113509)
- 理学院(112102)
- 管理学(110266)
- 管理学院(109643)
- 中国(92233)
- 科学(76309)
- 京(74919)
- 所(63871)
- 财(63049)
- 研究所(57907)
- 农(55301)
- 中心(54285)
- 江(51091)
- 财经(49811)
- 业大(49656)
- 北京(48403)
- 范(47306)
- 师范(46900)
- 院(45276)
- 经(45114)
- 农业(42887)
- 经济学(42754)
- 州(41886)
- 师范大学(38082)
- 基金
- 项目(228025)
- 科学(178520)
- 研究(167589)
- 基金(163615)
- 家(142756)
- 国家(141541)
- 科学基金(120433)
- 社会(105281)
- 社会科(99659)
- 社会科学(99634)
- 省(88944)
- 基金项目(86893)
- 自然(77461)
- 教育(75721)
- 自然科(75560)
- 自然科学(75543)
- 划(75166)
- 自然科学基金(74162)
- 编号(68104)
- 资助(67394)
- 成果(55893)
- 发(52901)
- 重点(51228)
- 部(49647)
- 课题(47874)
- 创(46834)
- 创新(43695)
- 科研(42977)
- 国家社会(42744)
- 教育部(42370)
- 期刊
- 济(169548)
- 经济(169548)
- 研究(108571)
- 中国(71000)
- 学报(53185)
- 管理(51216)
- 农(50792)
- 科学(50417)
- 财(45447)
- 教育(40029)
- 大学(39866)
- 学学(37347)
- 农业(35396)
- 融(31704)
- 金融(31704)
- 技术(30508)
- 经济研究(27351)
- 业经(26728)
- 财经(24592)
- 问题(21636)
- 经(21095)
- 图书(18663)
- 业(18492)
- 技术经济(17947)
- 理论(16613)
- 科技(16567)
- 贸(16084)
- 现代(16073)
- 商业(15788)
- 世界(15746)
共检索到527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永利
粤港澳大湾区与空港经济区互动协作研究,是在区域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互动性、相关性、协作性研究。文章着眼于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突出发挥宏观研究的定性分析中的"望远镜"效应,从整体角度审视粤港澳大湾区与空港经济区的互动协作关系,着重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对空港经济区的决定性影响和空港经济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反馈性"效应;突出发挥微观研究的定量分析中的"显微镜"优势,考量粤港澳大湾区与空港经济区的互动协作细节,并运用矩阵理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与空港经济区协作互助的模型、公式,使科学分析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有机统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媛媛 杨励
本文从湾区经济作用为视角,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澳门、珠海城市为例,分析湾区下的空港经济区建设要先做好城市定位,再根据地区优势进行城市联盟协作发展。最后从顶层设计、生态圈构造、产业协同、交通枢纽、机制创新角度为粤港澳湾区下的空港城市协作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借此为国内其他空港城市的协作发展予以启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丛丛 芮红磊
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衔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对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北部湾经济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联动发展的需求动力和共赢空间着手,层层分析两个区域联动发展的共需点,发现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发展具有强大的互补性和显著的异质性,为北部湾经济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影响"两湾联动"发展的现实障碍包括传统障碍短期难改变、北部湾经济区吸引力不足、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关联度较低、资源要素倒流和周围地区竞争激烈等,应分别从组织联动、产业联动、基建联动、创新联动、生态联动五个方面全方位下功夫,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天芸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区位、经济、制度等优势,是推动国家整体转型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外开放水平,引领我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格局的中坚力量。本文使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1998-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财政收入等指标来衡量金融支持力度,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支持对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在长期内稳定促进了大湾区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推动跨境金融、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用好"看得见的手",培养和吸引更多高端金融人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丘书俊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正处于全面推进阶段,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需把握这一重大机遇,强化互动合作,协同发展,携手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文章分析了中山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合作发展中的优势和短板,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对中山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合作进行深入分析,在借鉴国际知名湾区城市互动合作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合作发展建议。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互动合作 引力模型 中山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柔柔 洪世键 贺胜春
创新协作是促进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抓手。基于2010—2020年涉海领域专利合作申请数据,利用社会网络法从泛粤港澳大湾区内城际协作、跨域城际协作以及城市内部创新个体协作三个层面,分析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创新协作关系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表明,在海洋经济城际创新协作网络中,泛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协作趋于紧密,并倾向于寻求横向跨域的创新协作对象,海洋经济创新个体协作关系网络则呈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院校多方协作”的特征。基于此,需要关注创新产出与协作关系发展错位问题,借力城市产业优势寻求创新协作的契合点,打破创新协作关系网络的路径依赖与锁定,重视政府在协调创新行为者关系中的作用,以提升区域海洋经济创新协作水平,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向晓梅 张超
海洋经济作为大湾区重要的内在属性,在深化广东与港澳合作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广东的海洋第一、二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条,而港澳地区则拥有先进的综合海洋服务业,两者互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互补优势。目前,应积极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制度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既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粤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协调发展水平对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在研究期内,香港、澳门的协调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珠三角9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融入大湾区建设将促进两地协调水平提升和大湾区整体协调发展。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来看,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不利于湾区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的投入能够显著促进湾区经济发展,表明湾区发展已进入到了以资本为动力的新阶段。总体来说区域协调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因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树哲 李秋俭 谢嘉岚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促进作用;第二,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是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周诗画 魏祉瑜
大湾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是引领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增长极。大湾区经济一般表现出六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其一体化发展核心以战略共识、制度保障、要素流通为基本支撑,以空间格局、产业经济、统一市场为主要表现形式。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区实践,探索建立于"一国两制"基础上的跨越基本经济制度差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战略目标不统一、制度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平衡、外部资源竞争、空间失衡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高端服务业升级大湾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层级,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链轴线,以供应链优势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市场机制与规则跨越经济制度差异,进行传统产业空间的水平化改造以匹配新经济业态等途径促进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 大湾区 经济一体化 挑战 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馨 高维新 朱金勋
文章以199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网络抓获技术和修正引力模型,结合铁路交通测度经济空间联系强度,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类城市外向服务能力,通过威尔逊系数法和经济重心模型测算内向集聚力。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以广佛、港深莞、珠澳为支点骨架的"A"型经济空间格局;外向服务能力呈现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错位发展态势;内向集聚力呈现以穗莞深为中心的圈层扩散结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璇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湾区内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发展具有集群效应的旅游经济,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的内在要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多核心的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已基本形成,但也存在着边缘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滞后、部分节点城市网络功能较差;湾区内旅游特色同质化、定位模糊;非核心城市未能发挥资源优势等问题。大湾区内部需要通过旅游合作,统筹湾区内各城市发展,促进同城化、互动化,增强经济联系,建立经济规模,减少内部成本。因此,应认清城市网络角色,发挥功能优势;着重发展非核心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