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8)
- 2023(6804)
- 2022(5773)
- 2021(5367)
- 2020(4565)
- 2019(10111)
- 2018(9843)
- 2017(17796)
- 2016(8726)
- 2015(9477)
- 2014(8505)
- 2013(8384)
- 2012(7585)
- 2011(6906)
- 2010(7105)
- 2009(6669)
- 2008(6233)
- 2007(5693)
- 2006(5080)
- 2005(4636)
- 学科
- 济(36050)
- 经济(36022)
- 业(29853)
- 管理(28563)
- 企(26056)
- 企业(26056)
- 技术(16239)
- 技术管理(11834)
- 地方(11717)
- 中国(11661)
- 方法(9546)
- 农(8883)
- 业经(8706)
- 数学(7297)
- 财(7265)
- 数学方法(7148)
- 融(7071)
- 金融(7070)
- 贸(6917)
- 贸易(6907)
- 学(6844)
- 易(6540)
- 制(6405)
- 农业(6341)
- 银(6299)
- 银行(6280)
- 理论(6208)
- 行(6104)
- 地方经济(5828)
- 划(5555)
- 机构
- 大学(115380)
- 学院(115125)
- 济(48968)
- 经济(48039)
- 管理(45619)
- 研究(44146)
- 理学(38725)
- 理学院(38184)
- 管理学(37582)
- 管理学院(37291)
- 中国(32471)
- 科学(25659)
- 京(24661)
- 所(21325)
- 财(21324)
- 中心(19486)
- 研究所(19225)
- 江(18558)
- 院(16868)
- 财经(16203)
- 范(16056)
- 北京(16016)
- 师范(15939)
- 农(15659)
- 州(14899)
- 经(14699)
- 业大(14415)
- 经济学(14279)
- 技术(13063)
- 研究院(13034)
- 基金
- 项目(79243)
- 科学(64063)
- 研究(60458)
- 基金(56636)
- 家(49871)
- 国家(49464)
- 科学基金(42893)
- 社会(39028)
- 社会科(37118)
- 社会科学(37109)
- 省(31976)
- 基金项目(29850)
- 划(26809)
- 教育(26420)
- 自然(26413)
- 自然科(25849)
- 自然科学(25839)
- 自然科学基金(25377)
- 创(23617)
- 编号(22769)
- 资助(21027)
- 创新(20952)
- 发(18592)
- 成果(18574)
- 重点(18315)
- 课题(17170)
- 国家社会(16603)
- 部(16385)
- 业(15708)
- 制(15483)
共检索到189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群慧 王健
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来探究如何将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认为企业应构建创新生态链,打造"母工厂";政府应奋发有为,破除政策性束缚,着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文化;高校要注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大湾区要借力和助力"一带一路",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并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资源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国荣
<正>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经过十年的不懈耕耘,“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中长期股权投资基金,丝路基金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而专门设立,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自2014年成立以来,丝路基金始终坚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初心和使命,按照市场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潘圆圆
当前,澳门发展有两个重要的背景,即"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内地陆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并购中面临融资难和投资风险高的问题,澳门可以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融通和投资中介服务,还可以有效利用投资基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大湾区战略为澳门提供了展开城市合作、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机遇,澳门由此能够吸引人才和培育人才,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也能将自身打造成中华文化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心。
关键词:
澳门 “一带一路”倡议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仁刚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物流服务核心枢纽之一。本文对"一带一路"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优势互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推动了港口物流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但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发展存在资源配置优化不足、同质化竞争、人才匮乏与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从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等方面对促进港口物流发展提出建议,为大湾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GDP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2019年2月,我国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等十一个方面对未来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指明了区域未来经济、社会、生态、制度等诸多领域努力的方向。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黎江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粤港澳三地间已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经济体量,多元体制互补的优势直接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量达6669万,经济总量近1.4万亿美元。凭借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络和港珠澳大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间将形成1小时经济生活圈。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三地间的合作和联系,建立迅速高效的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如何更好地全面深化中国改革开放,参与全球化贸易竞争,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左晓安
粤港澳与"一带一路"地区经济互补性很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高端产业合作空间大,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国家产业、经贸合作可塑性强,与工业化初、中期国家产能合作空间大。"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差异明显,合作受政治外交等因素干扰,粤港澳合作与"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创新相应合作机制。机制创新主要包括:营造适应创新创业与"一带一路"区域创新发展的合作机制;集成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产业链重构合作机制;创新区域合作主体构建多方发力齐头并进的合作推进机制;完善与"一带一路"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发展机制;创新文化创意
关键词:
粤港澳 一带一路 机制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岳鹄 周子灼 谭月彤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落脚点大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打造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三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脉络,接着从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其建设经验,最后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后得出相应的对策启示,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决策参考和经验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培源 吴贵华
城市群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web of science科研合作研究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结构空间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紧密程度日益提高,稳定性逐步增强;(2)广州、香港处于知识创新网络中心位置,但深圳已经成长为知识创新网络的新中心;(3)知识创新网络从"广州-香港"双核结构演化成为"广州-深圳-香港"三角结构,并出现"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大湾区东岸创新集聚带趋势,整体呈现"多中心、多节点、多子群"格局;(4)QAP分析表明地理邻近、技术结构邻近、经济邻近、制度邻近、语言邻近对城市间创新合作形成有显著影响。总体上,深圳将成为粤港澳乃至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湾区,应着力强化深圳的创新网络中心地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明 林正静
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一个既能反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动力来源、又能协调创新要素与创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四链"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这是一种跨组织共生式协同创新发展新范式。其核心是由科技导向型产业链、科技创新链、科技资金链、科技服务链构成的"四链",通过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协同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于这个理论框架,在对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行客观研判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覃艳华 曹细玉
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内部科技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尚未有效构建,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差距大且同质性强,导致大湾区内的科技协同创新程度较低.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及排名进行分析,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科技 协同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昭 梁淑贞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1—2019年间的科技创新数据,通过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来测度科技创新协同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区域间、部门间的科技创新协同度较低但发展趋势呈上升态势,各子系统有序度的差异性是导致协同度较低的重要因素;第二,在新经济地理的3D框架下,经济密度、交通便利、通信设施、市场化、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等的发展都对科技创新协同度产生积极影响,但人口密度的增加没有提高其协同度,这些经济地理要素构成协同机制系统,同时呈现空间个体异质性;第三,在拓展分析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个体间具有自主技术创新临近特征。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系统又全面地研究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将给粤港澳探索推进协同创新为科技湾区建设加添动力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阎豫桂
建设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对标世界一流湾区,人才和教育仍然是突出短板,需要把大湾区的制度差别转变为制度之利,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面向国际竞争合作,面向未来战略布局,积极谋划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人才和教育领域率先发展,在加大引才育才力度、营造人才引进"软环境"、深化产教融合、赋予教育更大自主权等方面取得突破。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人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卿
为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评价体系重要性来看,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大湾区内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各子系统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格局;依照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水平高低,11个城市被划分为卓越型、普通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胡常伟
为了促进工业工程学科建设,加强高校、企业间的交流,2 019年12月7-8日,"2 019年第一届广东省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工程创新大赛"在广州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广东工业大学承办,来自粤港澳地区相关专业领域的高校、企业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赛组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理事长、广东工业大学陈庆新教授主持大会。会上,广东工业大学陈为民副校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执行理事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