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48)
2023(16725)
2022(14249)
2021(13329)
2020(11047)
2019(25506)
2018(25409)
2017(48553)
2016(26332)
2015(29662)
2014(29458)
2013(28874)
2012(26593)
2011(24196)
2010(24623)
2009(22415)
2008(21655)
2007(19222)
2006(17097)
2005(15171)
作者
(75970)
(63051)
(62660)
(59374)
(40321)
(30268)
(28321)
(24513)
(24018)
(22616)
(21661)
(21341)
(20352)
(20110)
(19456)
(19216)
(18740)
(18444)
(18153)
(18026)
(15706)
(15673)
(15256)
(14500)
(14166)
(14097)
(14055)
(13984)
(12679)
(12453)
学科
(109754)
经济(109650)
管理(75336)
(73386)
(60828)
企业(60828)
方法(46550)
数学(39456)
数学方法(38748)
中国(31837)
(29117)
地方(28435)
业经(25759)
(23154)
(23026)
技术(22351)
农业(19945)
理论(19720)
(18837)
贸易(18818)
(18718)
(18108)
(17404)
(17399)
银行(17351)
环境(16965)
(16873)
金融(16870)
(16711)
(14989)
机构
学院(368704)
大学(367526)
管理(146555)
(143558)
经济(140283)
研究(126202)
理学(125932)
理学院(124431)
管理学(122002)
管理学院(121314)
中国(94330)
(80167)
科学(79473)
(64525)
(63457)
(58553)
研究所(57719)
中心(56765)
(55505)
业大(54266)
(51735)
北京(51619)
师范(51252)
财经(50870)
(46443)
(46082)
(45872)
农业(45363)
经济学(41510)
师范大学(41240)
基金
项目(249720)
科学(196495)
研究(183489)
基金(178408)
(155654)
国家(154310)
科学基金(132798)
社会(113930)
社会科(107954)
社会科学(107927)
(99764)
基金项目(94653)
自然(86705)
自然科(84709)
教育(84695)
自然科学(84690)
(83539)
自然科学基金(83128)
编号(75317)
资助(74067)
成果(60743)
(56700)
重点(55978)
(54717)
(53548)
课题(53038)
创新(50445)
科研(47119)
项目编号(45957)
大学(45938)
期刊
(163284)
经济(163284)
研究(109815)
中国(77173)
管理(56741)
学报(55974)
科学(53746)
(53376)
教育(48630)
(46901)
大学(42499)
学学(39625)
农业(37402)
技术(35033)
(32826)
金融(32826)
业经(28429)
经济研究(25664)
财经(23592)
图书(20910)
问题(20582)
(20477)
(20164)
科技(19751)
技术经济(18876)
理论(17140)
商业(16932)
资源(16874)
现代(16577)
统计(16554)
共检索到555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董观志  
本文回顾了 2 0多年来粤港澳大旅游区的发展历程 ,将粤港澳的旅游合作与发展划分为理念趋同、机制构建、制度变迁和模式转轨 4个阶段 ,分析了制度性、市场性和技术性 3个因素对粤港澳大旅游区创新路径的影响 ,提出了粤港澳大旅游区创新发展必须选择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区域一体化模式 ,阐述了建立多元化的协调机制、制定协同化的发展战略、构建集群化的产业平台、激活互动化的运作要素、实施主题化的整合营销、建设统筹化的泛珠三角是粤港澳大旅游区发展模式的基本创新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钟妮  谭金凤  王雪黎  
发展广州、深圳、香港等几个地区的邮轮旅游经济是建设"9+2"世界级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大湾区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三个历程,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市场在2016年已经进入了发展期。随着"国际邮轮港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提出,大湾区邮轮旅游迎来重大机遇,但广深港三地的四个邮轮母港群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在大湾区邮轮市场特色不明显、港口众多的情况下,发展邮轮旅游需要建立邮轮港口竞合机制、创新产品分销渠道和发展邮轮旅游新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映雄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专利总量大、增长率高,制造业基础强大,新经济崛起等创新动力优势,但也存在"一国两制"的独有特征,阻碍了创新要素的流动,除此之外,还存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科技溢出效应不佳,未能形成创新合作治理的长效机制,创新投入结构同质化,创新网络尚未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短板明显,内地企业与香港、澳门的高教机构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的完善应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跨境协同创新的宏观和微观机制;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实现协同创新机制与市场体制对接;优化创新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合作;实施产业协同规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共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推进科技金融有序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高校联合发展,促进高教体系协同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小春  
立足于肇庆旅游业发展实际,从国内学者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肇庆旅游业研究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者有关城市群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现状总结,试图为肇庆旅游业发展瓶颈寻找突破口。通过以问卷星网络调查人员库为微观数据样本,从旅游环境、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3个维度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肇庆旅游业的影响。肇庆政府将提升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心由旅游业转向工业,旅游业核心地位的缺失导致近年来前往肇庆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数量有所下降。国家政策、湾内政策的支持和湾内经济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优化了肇庆整体的旅游产业内外部环境。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广佛肇1小时旅游圈的形成及广佛肇旅游一卡通的发行,加速了湾内城市群旅游产业合作的进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璇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湾区内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发展具有集群效应的旅游经济,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的内在要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多核心的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已基本形成,但也存在着边缘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滞后、部分节点城市网络功能较差;湾区内旅游特色同质化、定位模糊;非核心城市未能发挥资源优势等问题。大湾区内部需要通过旅游合作,统筹湾区内各城市发展,促进同城化、互动化,增强经济联系,建立经济规模,减少内部成本。因此,应认清城市网络角色,发挥功能优势;着重发展非核心地区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金山  文丰安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化与国家战略互动的引领性平台,是未来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全球治理的空间载体和经济增长极群落。以智能制造全球生产权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粤港澳大湾区要率先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要湾区内部各地区产业链有效连接。全球化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全球化"融智"和全球化"融资",通过全球化"融智"实现全球化"融资",吸引全球的高端要素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要探索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等条件下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戴欣  张猛  唐杰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不是简单地做大经济规模,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实现湾区发展动力转换,全面提升粤港澳湾区的全球创新竞争力。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打破湾区内部城市间的行政樊篱,推动城市间的分工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要补科学研究创新的短板,巩固创新的基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整体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率先形成以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迪威  张颖  卢琰  
通过分析粤港澳三地的科技资源现状并从科技资源特点出发,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资源共享的标准体系结构和技术架构,探讨科技资源支撑科技创新的新途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舟  
本文从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效应方面分析了合作的必要性,并着重探讨了如何创新,使旅游产业的区域经济合作效应得以释放,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毛艳华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虹鸥  吴康敏  王洋  叶玉瑶  黄耿志  
创新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前沿和重要研究分支。新形势下,创新驱动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路径,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地理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系统梳理西方经济地理学中关于创新地理研究的理论流派与研究框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现实特征,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地理研究应重点考虑制度与边界的特殊因素,纳入区域一体化、"全球—地方"尺度和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等理论视角。其科学问题是"一国两制"形成的独特空间尺度和独特政治制度下,制度与边界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地理问题的解释路径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地理研究需关注的4个重点研究方向:(1)跨制度区域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的空间过程与影响机制。(2)跨境区域创新系统的建构。(3)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位置、演变及其对创新网络的能动性重构。(4)创新特别合作区的空间治理及其对协同创新的推动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兆春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城市要释放创新、创造、创业辐射带动能力。本文依据城市群内部职能分工理论,使用职能部门就业的区位商衡量城市群内部分工。从职能分工促进广州创新看,广州研发人员区位商与广州专利授权量增速有强负相关性;而广州营销人员区位商与广州专利授权量增速有强正相关性。而且,广州研发人员与营销人员的加总区位商与广州专利授权量增速有中等程度正相关性。这表明,广州借势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创新,要增强营销等现代服务业职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毅  
世界一流湾区是全球创新资源最集中、经济活动最密集、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一流湾区崛起过程的背后,是科技创新与产业持续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社会、政策、文化、环境等各个层面的优化和协调。湾区创新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相互作用不再局限在区域尺度,而是通过嵌入全球产业链、全球创新链和全球生态价值链等在全球范围拓展创新活动与产业发展的组织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从国家农业区蜕变成为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区域,并在若干领域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环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