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1)
- 2023(13943)
- 2022(11166)
- 2021(10206)
- 2020(8551)
- 2019(19353)
- 2018(18652)
- 2017(33852)
- 2016(18407)
- 2015(20520)
- 2014(20223)
- 2013(19315)
- 2012(18027)
- 2011(16238)
- 2010(16470)
- 2009(15615)
- 2008(14551)
- 2007(12876)
- 2006(11683)
- 2005(10984)
- 学科
- 济(75065)
- 经济(74980)
- 管理(46545)
- 业(43873)
- 企(34676)
- 企业(34676)
- 中国(30767)
- 融(27459)
- 金融(27450)
- 方法(25701)
- 银(25187)
- 银行(25141)
- 行(24375)
- 数学(22134)
- 数学方法(21816)
- 农(21198)
- 地方(21195)
- 财(20187)
- 制(18141)
- 业经(17772)
- 学(17400)
- 农业(14634)
- 体(13401)
- 贸(12820)
- 贸易(12806)
- 理论(12491)
- 易(12372)
- 务(12173)
- 财务(12123)
- 财务管理(12100)
- 机构
- 大学(251675)
- 学院(248819)
- 济(101801)
- 经济(99618)
- 研究(96400)
- 管理(86701)
- 中国(78397)
- 理学(73250)
- 理学院(72265)
- 管理学(70665)
- 管理学院(70184)
- 科学(58669)
- 京(55353)
- 财(49838)
- 所(49418)
- 农(46209)
- 中心(45605)
- 研究所(45048)
- 江(39322)
- 财经(38490)
- 业大(36744)
- 农业(36075)
- 范(35509)
- 院(35337)
- 经(35110)
- 师范(35078)
- 北京(35076)
- 经济学(32671)
- 州(31618)
- 经济学院(29428)
- 基金
- 项目(168205)
- 科学(132210)
- 研究(122926)
- 基金(121773)
- 家(108307)
- 国家(107453)
- 科学基金(90309)
- 社会(78226)
- 社会科(74198)
- 社会科学(74180)
- 省(65256)
- 基金项目(63044)
- 自然(56706)
- 划(55969)
- 教育(55699)
- 自然科(55448)
- 自然科学(55429)
- 自然科学基金(54403)
- 编号(49369)
- 资助(49084)
- 成果(42145)
- 重点(39785)
- 发(38248)
- 部(36474)
- 课题(35290)
- 创(35149)
- 国家社会(33728)
- 创新(33067)
- 科研(32391)
- 性(30978)
共检索到403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熊诗忠
文章以我国粤港澳大湾区为考察对象,收集湾区11个城市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金融一体化衡量的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区域金融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处于低水平态势。针对这一凸显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佩莹 王波
高铁的网络化规划和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居民跨城活动提供便捷的快速公交式服务,是粤港澳大湾区形塑"一小时生活圈"的重要支撑。高铁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在高铁出行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对更好发挥高铁时空压缩效应、提升居民高铁出行满意度、增加高铁出行选择及载客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融合交通理论与旅客换乘经历,提出高铁站与城市公共交通接驳理论框架与实地观察指标,并应用到广深港沿线香港西九龙站、深圳北站、广州南站的观察式调研中,分析和对比3个高铁站的公共交通接驳表现。研究发现:在信息衔接层面,香港西九龙站展现出更好的国际化形象与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在设施和服务衔接层面,深圳北站与香港西九龙站以商场作为公共交通换乘点/路线连接点的设计,优化了换乘环境;在车票制度衔接层面,广州南站与深圳北站更好运用信息化技术,便利换乘服务。最后,基于调研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提升高铁站点城市公共交通接驳水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建光
粤港澳金融体制的比较及金融一体化前景分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吴建光粤港澳经济的依存性及互补性,带来了金融业的交流和合作。而随着主权交接的来临以及地缘上的便利又为粤港澳金融业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最终实现一体化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拟在这方面,对粤港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琰玮 张衔春 徐元朔
区域一体化下的跨界合作与产业协同有利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论文借助流空间网络、耦合分析、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的演化特征及耦合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大湾区区域合作突破地理邻近性,网络化趋势明显加强,城市网络联系指数整体上升;(2)大湾区城市产业布局、要素一体化过程中极化效应显著,产业发展内部差异悬殊;(3)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升,其空间演化呈集聚趋向,空间布局结构具有局部稳定性,整体分布格局呈“东南独高、中北趋凸、周边低凹”的特征;(4)大湾区西部及东南沿海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增长过程具有显著的负向整合性,大湾区耦合协调度空间演化具有空间依赖性。研究表明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关联性,大湾区应持续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合作,促进产业一体化与区域合作的高度耦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飒 张二震
RCEP协议的签署,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城市间产业优势突出,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三地经贸地位差异显著,合作空间大,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大湾区应消除区内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对标RCEP协议,加快实现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RCEP 粤港澳大湾区 一体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军才 白淑云
本文运用HP滤波、迭代的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DAG技术、结构VAR模型、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粤港澳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粤港和粤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比港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弱,而且粤港和粤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正处于下降时期;粤港澳之间经济增长不存Granger因果联系;只有港澳之间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同期因果关系;粤港和粤澳经济波动的相互解释能力是有限的,它们比香港对澳门的解释能力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邹薇 樊增增
首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然后利用广东9市和香港、澳门2001~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规模、效率和结构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了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状。整体研究发现,提高国内贷款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DLR)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是促进作用较小;非金融机构融资金额与贷款金额的比值(NFI)越大,越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其促进作用是DLR的8倍;地方财政支出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LFE)越大,越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分组研究发现,金融支持对广东9市和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规模、效率和结构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凤乔 高菲
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各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继续推进,区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跨行政区车辆也成为城市机动车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区域一体化为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城市环境治理带来了挑战。文章以粤港澳为例,分析了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主要面临的障碍,从构建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跨行政区机动车污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凤乔 高菲
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各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继续推进,区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跨行政区车辆也成为城市机动车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区域一体化为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城市环境治理带来了挑战。文章以粤港澳为例,分析了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主要面临的障碍,从构建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跨行政区机动车污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凤乔 高菲
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各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继续推进,区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跨行政区车辆也成为城市机动车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区域一体化为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城市环境治理带来了挑战。文章以粤港澳为例,分析了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主要面临的障碍,从构建跨行政区机动车协同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跨行政区机动车污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桂良
文章基于经济收敛理论,探讨粤港澳区域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产生的收敛效应。结果表明,港澳回归以来,粤港澳区域金融发展呈现显著的σ收敛、β收敛特征,粤澳之间还呈现随机收敛的趋势。随着区域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入,区域金融体系协同发展、金融管理技术加速扩散、金融交易效率日益提高以及金融产业管理趋于协调是促进粤港澳区域金融收敛的重要因素。针对实证结论,文章提出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皓 阳国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来,区域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经济区域用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新机制。在此背景下,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作用效果如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2003-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其腹地的城市样本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索了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的互动关系作用大小及发展趋势。接着从基础设施关联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科技创新效应三个中介效应的角度重点剖析了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同发展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双正向互动关系,且区域协同发展对区域一体化的作用要强于区域一体化对区域协同发展的作用。内在机理考察显示,基础设施关联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均能够在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同发展互动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产业结构效应在互动关系中的传导作用最强,基础设施关联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则在不同的互动方向上表现不一。本文的研究对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和粤港澳大湾区及其腹地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学军 俞洁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经济高质量、稳定增长。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世界其他著名湾区相比,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和创新实力,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但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国两制、三种货币、四个关税区",存在行政割裂与市场割裂。只有一体化,才能发挥大湾区现有的优势,按照现代经济体系的要求,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形成发展共同体。通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业,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民生,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高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