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9)
2023(8081)
2022(6792)
2021(6055)
2020(4775)
2019(10692)
2018(10410)
2017(19404)
2016(10606)
2015(11894)
2014(12054)
2013(12037)
2012(11740)
2011(10946)
2010(11412)
2009(10404)
2008(10322)
2007(9434)
2006(8864)
2005(8561)
作者
(32186)
(26787)
(26601)
(25077)
(17149)
(12927)
(12088)
(10412)
(10223)
(9732)
(9273)
(9131)
(8836)
(8777)
(8398)
(8350)
(7998)
(7863)
(7744)
(7712)
(7028)
(6745)
(6445)
(6291)
(6155)
(6097)
(6074)
(5931)
(5510)
(5366)
学科
(55413)
经济(55355)
管理(26684)
(25401)
地方(22814)
中国(19561)
(17748)
企业(17748)
(16338)
地方经济(13227)
业经(12876)
方法(12268)
农业(11494)
(10670)
(10497)
金融(10496)
(10474)
(10301)
银行(10290)
(10110)
数学(10078)
数学方法(9942)
(9711)
环境(9264)
(8655)
贸易(8639)
(8321)
(8136)
技术(8019)
发展(7811)
机构
学院(154183)
大学(151491)
(64478)
经济(62847)
研究(61883)
管理(53937)
中国(47929)
理学(43907)
理学院(43268)
管理学(42601)
管理学院(42284)
科学(36705)
(34424)
(32072)
(29817)
研究所(28525)
中心(28413)
(27641)
(26954)
(24701)
师范(24498)
北京(22694)
(22620)
(22456)
财经(21833)
(21358)
农业(20411)
业大(20311)
师范大学(19578)
(19502)
基金
项目(94419)
科学(74632)
研究(73516)
基金(64929)
(56129)
国家(55578)
科学基金(46888)
社会(46137)
社会科(43721)
社会科学(43715)
(39269)
基金项目(33595)
教育(33045)
(32691)
编号(30955)
(27982)
自然(27558)
自然科(26859)
自然科学(26853)
成果(26401)
自然科学基金(26326)
资助(26003)
课题(23378)
发展(23037)
(22643)
重点(22169)
(19952)
(19635)
(19144)
国家社会(18566)
期刊
(87178)
经济(87178)
研究(53848)
中国(42024)
(26986)
教育(25195)
管理(21955)
学报(21162)
科学(21100)
(21034)
(20690)
金融(20690)
农业(18184)
大学(16115)
业经(15674)
技术(15013)
学学(14535)
经济研究(12889)
问题(11167)
财经(10525)
图书(9891)
(9187)
(9179)
(8995)
论坛(8995)
(8741)
国际(8626)
资源(8524)
(8322)
世界(8021)
共检索到268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左连村  
港澳回归后,粤港澳三地区域经济合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粤港澳三地正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为此,应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寻求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协调统一;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区域合作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品质的平衡点。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国宪  
粤港澳区域合作完全有必要与可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这一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需要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即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本文对粤港澳区域合作可持续发展中,对经济资源的利用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认为需要引起重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娄伟  李萌  潘家华  
"双循环"是中国为应对国际复杂局势提出的新发展战略,并成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典型特征。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及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机制,是推进"双循环"工作的重要路径。破除要素流动障碍,不仅需要持续深化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改革,加强区域合作也是重要手段,区域合作深化的过程也是要素自由流动能力提升的过程。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既要研究户籍、收入、税收、市场、教育及医疗等影响要素流动与区域合作的传统因素,也需要重视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及智慧时代的来临等影响要素流动的新因素。研究发现,要素流动障碍的分类及应对路径可被归纳成"三四模式",其中,三种障碍包括易破除或必须破除类、难破除但能通过类以及难破除且难通过类,四种应对路径是指破除障碍、绕行过障、搭桥过障及直接蓄力跨越障碍。每个区域都有其典型特征,在区域合作过程中,采用要素流动效率评估、区域典型特征叠加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识别合作双方的优劣势,优选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教育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和作用。教育合作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建设的基本路向,也是处理粤港澳三地教育关系的基本依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需要确立"湾区意识",赋予时代新内涵:着眼于长远全局,彰显教育"百年大计"的本质和在湾区建设中的特殊功能;着眼于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着眼于现代治理机制创建,建设活力湾区、法治湾区;着眼于融合性发展,构建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包容性成长,形成和而不同的"马赛克"式的湾区教育新图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海宏  卢宁  杨城  
CEPA签署并实施以来,粤港澳经贸关系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三地间服务业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并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三地服务业合作仍存在某些问题,为此,应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加快推动粤港澳服务业的进一步合作与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勇  
以粤港澳合作实践为例,在剖析粤港澳区域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区域合作规划演进的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在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中,两者呈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区域合作规划的内容和侧重点与区域合作进程密切相关,而随着区域合作规划的深入开展,会进一步促进区域的融合发展。在推进区域合作和开展区域合作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这种耦合关系,提升区域合作效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学  
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造就了丰富多样、互补性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经历了30年的旅游合作,探索出了三种旅游合作模式,形成了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次级旅游区域。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是其内部特性、层次、结构、水平不同的各次区域之间形成的层次有别、关系密切、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旅游空间体系的过程。其旅游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包括了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联合开发、旅游交通—设施—信息系统合作兴建、旅游政策—制度—管理协作交流、旅游人才—技术—资本流动与融合等方面。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成功经验所提供的启示主要有:粤港澳区域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其旅游合作成效显著;市场机制和政府协调缺一不可;提升、优化与完善是区域旅游合作高级化的必然途径,即发展目标上提升、空间结构上优化和区域功能上完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滨  陶章  刘小军  
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粤港澳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粤港澳区域物流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成为"新海丝"战略实施的助推器;充分发挥大数据跨境电商物流"新引擎"作用,主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粤港澳自贸区"平台的申报建设工作,加强三地政府间的协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实现物流资源高效共享;加快一体化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大通关"管理机制,提高区域物流整体效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虹鸥  王洋  叶玉瑶  金利霞  黄耿志  
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实现粤港澳区域联动发展具有紧迫性、必要性和重大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研究粤港澳区域联动发展需要以区域一体化理论体系、"全球—地方"尺度理论、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体系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其关键科学问题是研究"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尺度的区域联动理论,探索粤港澳区域联动的机制、关键因素、模式与路径;提出了粤港澳区域联动发展关注的4个重点议题:(1)粤港澳区域一体化/协同理论的研究与探索;(2)粤港澳地位与作用研究;(3)粤港澳联动的多尺度、多主体影响机制与模式研究;(4)粤港澳联动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宁  马凌  朱竑  
2013年9、10月,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力图建立多边参与的、健康的全球经济合作机制,以打破美国主导的霸权式的全球经济架构,因而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新的区域概念提出,具有强烈的政治地理内涵。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实用学科的发展思维,而应置于较为宏观的政治地理视野中进行讨论。基于现代政治地理学对尺度政治、地缘文化和地缘经济等话题的关注,本文从3个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行阐释和思考:(1)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本身是一种尺度提升的空间管治思维。面对湾区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多尺度、多元的城市(区域)竞合现状,设计通过尺度转换的方式处理和应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非常有效;(2)从地缘文化的角度来讲,粤港澳大湾区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挑战。运用恰当的文化策略解决(尤其是来自香港的)认同危机对于凝聚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向心力意义重大;(3)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讲,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置于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诉求以及经济发展本身对权力运作的反作用等地缘经济框架下进行审视非常重要。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彭星国  罗健中  丘荣盛  刘文炎  王峰  曾祥效  许飞月  周虹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国际间的技术经济合作出现了新的格局,加速了区域问的科技与经济的合作与交流。粤港澳(指广东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下同)有着地缘、人文的密切关系,是三地科技与经济合作的优势所在,随着粤港澳产业科技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三地产业科技合作及其经济的高速发展。本文针对现有工业行业中重点企业的主要产业科技合作项目进行调查和分析,掌握了解粤港澳产业科技合作的现状,提出产业科技合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承辉  张衔春  
稳定高效的区域合作网络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文章基于城市间合作新闻数据,通过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变特征,从整体、局部和节点三个层次对其网络结构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表明:(1)空间格局上,大湾区合作网络格局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和不均衡性。伴随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区域合作网络的不均衡性有所降低。(2)整体结构上,大湾区合作网络密度不断提高,呈现出多中心网络格局。(3)局部网络上,以香港与深圳为核心城市的凝聚子群已形成。然而,肇庆、惠州等边缘城市为主体的凝聚子群内部联系较松散且结构不稳定。(4)节点特征上,香港与深圳拥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是网络的核心节点并主导区域资源配置。然而,江门与惠州度数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均较低,成为大湾区合作网络的边缘节点,难以深度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因此,未来亟待强化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间的区域合作,以实现大湾区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琰玮  张衔春  徐元朔  
区域一体化下的跨界合作与产业协同有利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论文借助流空间网络、耦合分析、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的演化特征及耦合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大湾区区域合作突破地理邻近性,网络化趋势明显加强,城市网络联系指数整体上升;(2)大湾区城市产业布局、要素一体化过程中极化效应显著,产业发展内部差异悬殊;(3)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升,其空间演化呈集聚趋向,空间布局结构具有局部稳定性,整体分布格局呈“东南独高、中北趋凸、周边低凹”的特征;(4)大湾区西部及东南沿海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增长过程具有显著的负向整合性,大湾区耦合协调度空间演化具有空间依赖性。研究表明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关联性,大湾区应持续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合作,促进产业一体化与区域合作的高度耦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桂良  
文章基于经济收敛理论,探讨粤港澳区域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产生的收敛效应。结果表明,港澳回归以来,粤港澳区域金融发展呈现显著的σ收敛、β收敛特征,粤澳之间还呈现随机收敛的趋势。随着区域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入,区域金融体系协同发展、金融管理技术加速扩散、金融交易效率日益提高以及金融产业管理趋于协调是促进粤港澳区域金融收敛的重要因素。针对实证结论,文章提出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邱彤  
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使东北亚区域合作势在必行,这一地区生产要素的强互补性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东北亚区域化应以次区域合作带动整体区域合作,并以科技与环境方面的合作为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贯穿于区域合作的始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