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8)
2023(11770)
2022(10366)
2021(9576)
2020(8000)
2019(18544)
2018(18610)
2017(35800)
2016(19418)
2015(22010)
2014(22065)
2013(22028)
2012(20419)
2011(18608)
2010(18691)
2009(17115)
2008(16276)
2007(14065)
2006(12578)
2005(11010)
作者
(57048)
(47525)
(47084)
(45000)
(30677)
(22740)
(21489)
(18660)
(18292)
(16971)
(16397)
(16214)
(15359)
(15188)
(14737)
(14477)
(14084)
(13813)
(13798)
(13596)
(11845)
(11739)
(11347)
(11019)
(10735)
(10543)
(10521)
(10308)
(9585)
(9159)
学科
(98931)
经济(98842)
管理(53754)
(48318)
(39739)
企业(39739)
方法(38391)
数学(33477)
数学方法(33168)
地方(26026)
中国(21170)
(21060)
(20950)
(19135)
贸易(19125)
业经(18931)
(18483)
(17309)
地方经济(15326)
农业(14290)
环境(14172)
(13808)
(13037)
理论(12823)
(11463)
金融(11461)
技术(11430)
(11071)
(10871)
(10598)
机构
大学(282107)
学院(280194)
(119721)
经济(117309)
管理(111729)
研究(98632)
理学(96781)
理学院(95661)
管理学(94128)
管理学院(93617)
中国(70545)
科学(60988)
(60317)
(50171)
(49822)
研究所(45655)
(44498)
中心(43158)
(42879)
业大(41250)
财经(40792)
北京(37587)
(37210)
(36944)
师范(36889)
经济学(36348)
(36057)
农业(33416)
(32988)
经济学院(32512)
基金
项目(193564)
科学(151633)
研究(141271)
基金(140116)
(121821)
国家(120857)
科学基金(103523)
社会(89010)
社会科(84348)
社会科学(84323)
(75562)
基金项目(75089)
自然(67516)
自然科(65798)
自然科学(65783)
自然科学基金(64560)
教育(63199)
(62957)
资助(58148)
编号(57175)
成果(45731)
重点(43256)
(42468)
(42288)
(39374)
课题(39237)
科研(36818)
创新(36790)
教育部(36216)
国家社会(36148)
期刊
(136456)
经济(136456)
研究(85606)
中国(48984)
学报(43027)
管理(41295)
科学(40499)
(37962)
(35775)
大学(32035)
学学(30263)
教育(27231)
农业(26667)
技术(24428)
经济研究(22115)
(21911)
金融(21911)
业经(20345)
财经(20026)
问题(17840)
(17118)
技术经济(15071)
图书(14640)
(14106)
理论(13941)
资源(13884)
(13376)
现代(13230)
科技(13093)
实践(12592)
共检索到413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德宁  郑天祥  邓春英  
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世界各地都在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思考和规划。2009年初,国家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共同规划实施环珠江口地区的‘湾区’重点行动计划"。本研究以"湾区"为载体,以争当第三条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为目标,制度先行,构建便捷交通网络,强化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建立统一市场,深化合作领域和层次,从而构筑起粤港澳和谐持续的经贸关系,以提升对全国经济及亚欧经济的带动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连锋  
从经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以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2017年9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湾区内城市群的开放度、政府调控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算大湾区历年的经济效率,并采用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大湾区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湾区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效率显著高于其他9个内地城市,大湾区整体经济效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时,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属于"高-高"型空间关联,其余9个内地城市属于"低-低"型空间关联,大湾区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进出口额、政府财政支出等指标对湾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天芸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区位、经济、制度等优势,是推动国家整体转型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外开放水平,引领我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格局的中坚力量。本文使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1998-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财政收入等指标来衡量金融支持力度,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支持对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在长期内稳定促进了大湾区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推动跨境金融、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用好"看得见的手",培养和吸引更多高端金融人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崇辉  傅愈  钟柳青  王兵  焦桂花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同是当今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特征,无论是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还是政策工具的准备,都需要准确把握人口、经济与环境系统协同的影响机制。基于此,论文以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以创新体系、差异性和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协同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创新体系对系统协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接近人口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效应强度;经济子系统不仅直接作用于整个大湾区的系统协同,而且也是其他因素产生协同作用的中介,经济子系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人口子系统有其自身的惯性,调控的空间相对有限,而环境子系统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关政策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崇辉  傅愈  钟柳青  王兵  焦桂花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同是当今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特征,无论是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还是政策工具的准备,都需要准确把握人口、经济与环境系统协同的影响机制。基于此,论文以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以创新体系、差异性和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协同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创新体系对系统协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接近人口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效应强度;经济子系统不仅直接作用于整个大湾区的系统协同,而且也是其他因素产生协同作用的中介,经济子系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人口子系统有其自身的惯性,调控的空间相对有限,而环境子系统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关政策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体系。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金山  刘倩倩  朱宁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进而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空间载体。为了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间合作潜力,文章基于各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整理并提取可能的合作组合,借鉴Bogetoft and Wang(2005)提出的DEA合并效率测量方法,以“事前”评价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绿色经济合作效率及其分解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从整体层面看,大部分城市合作组合都是技术效率和协同效率提升,但规模效率下降;合作效率提升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带动的,合作效率下降则主要是由规模效率导致的。从个体层面看,珠海和江门,珠海、江门和中山,珠海和中山等组合的合作潜力被看好;合作效率提升最多的前10种资源流动路径的样本城市大部分是综合实力略微靠后的城市,这说明综合实力较弱的城市的合作潜力可能较大;合作潜力较高的组合基本都是双边合作,说明双边合作的获益潜力更大。将样本城市进行分类研究,一类是在资源流动前已处于技术边界的样本城市,另一类是在资源流动前处于技术边界以下的样本城市,结果和上述分析一致。研究表明,城市间合作问题纷繁复杂,涉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各城市本身发展存在差异性,寻求合作需因时而异、因情况而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林江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以来,"一国两制"总体上得到顺利落实,香港成功抵御了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随着2004年"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CEPA)"协议及其一系列补充协议的贯彻落实,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投资联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香港经济总体平稳发展,财政盈余屡创新高。虽然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林江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以来,"一国两制"总体上得到顺利落实,香港成功抵御了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随着2004年"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CEPA)"协议及其一系列补充协议的贯彻落实,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投资联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香港经济总体平稳发展,财政盈余屡创新高。虽然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敏  刘人怀  
基于港口业主的物流服务需求和文献分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五个主要港口的物流服务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后的AHP算法和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赋值,建立衡量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云标尺,再通过云模型综合评价"深中通道"影响大湾区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期望值、熵值和超熵值,改善了港口物流服务评价中随机因素的不足,得出的云模型综合评价指标影响力相较于其他指标赋权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研究表明,"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珠海港、中山港进出口集装箱物流通道的重新选择上。具体而言,"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海北区原转运至珠海港约53%的集装箱货源,以及中山南区原转运至珠海港的全部集装箱货源将完全被"深中通道"分流,约占珠海全港货源的17%和3%左右;中山南区原转运至中山港约35%的集装箱货源将被"深中通道"分流,约占中山全港外贸集装箱货源的8%左右。广州港和东莞港的集装箱港口物流业务则不会因"深中通道"的开通受到较大影响;珠海北部、中山南部或广州港的大宗散杂货源受"深中通道"开通的影响较小,仍保持原有港口物流分布态势。因此,需要大力开拓珠江西岸港口群的腹地资源,改善珠江东岸港口资源分配,提升港口现代物流服务优势,借力港澳,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间的协同合作与差异化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耿  
2019年春节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首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近期(到2022年)及远期(到2035年)发展目标。这是大湾区在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新起点,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开放合作新局面的重要里程碑。《规划纲要》把大湾区11个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中每一个城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丛丛  芮红磊  
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衔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对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北部湾经济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联动发展的需求动力和共赢空间着手,层层分析两个区域联动发展的共需点,发现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发展具有强大的互补性和显著的异质性,为北部湾经济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影响"两湾联动"发展的现实障碍包括传统障碍短期难改变、北部湾经济区吸引力不足、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关联度较低、资源要素倒流和周围地区竞争激烈等,应分别从组织联动、产业联动、基建联动、创新联动、生态联动五个方面全方位下功夫,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周诗画  魏祉瑜  
大湾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是引领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增长极。大湾区经济一般表现出六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其一体化发展核心以战略共识、制度保障、要素流通为基本支撑,以空间格局、产业经济、统一市场为主要表现形式。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区实践,探索建立于"一国两制"基础上的跨越基本经济制度差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战略目标不统一、制度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平衡、外部资源竞争、空间失衡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高端服务业升级大湾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层级,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链轴线,以供应链优势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市场机制与规则跨越经济制度差异,进行传统产业空间的水平化改造以匹配新经济业态等途径促进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永利  
粤港澳大湾区与空港经济区互动协作研究,是在区域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互动性、相关性、协作性研究。文章着眼于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突出发挥宏观研究的定性分析中的"望远镜"效应,从整体角度审视粤港澳大湾区与空港经济区的互动协作关系,着重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对空港经济区的决定性影响和空港经济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反馈性"效应;突出发挥微观研究的定量分析中的"显微镜"优势,考量粤港澳大湾区与空港经济区的互动协作细节,并运用矩阵理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与空港经济区协作互助的模型、公式,使科学分析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有机统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齐冠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本文对澳门经济发展现状、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对澳门的定位,提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思路与实施路径,对澳门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可行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思维   苟露峰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分工进程,区域内新的空间地理结构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逐渐建立。文章基于2003—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偏差校正LSDV法(LSDVC)和双向固定效应估计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效应,并使用广义矩阵估计(GMM)加以检验。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空间功能分工水平显著提升且存在明显的时段差异;空间功能分工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U”型曲线关系,现阶段空间功能分工水平不足以抑制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