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45)
2023(5886)
2022(5035)
2021(4793)
2020(4120)
2019(9932)
2018(9608)
2017(19171)
2016(9998)
2015(11176)
2014(10675)
2013(10326)
2012(9276)
2011(8520)
2010(8690)
2009(7971)
2008(7736)
2007(6844)
2006(5877)
2005(5298)
作者
(27454)
(22771)
(22601)
(21896)
(14685)
(10831)
(10162)
(8856)
(8653)
(8288)
(7823)
(7771)
(7390)
(7294)
(7202)
(7036)
(6881)
(6717)
(6555)
(6351)
(5723)
(5643)
(5464)
(5285)
(5150)
(5136)
(5037)
(4802)
(4682)
(4526)
学科
(44233)
经济(44193)
管理(28302)
(23401)
方法(23016)
数学(21045)
数学方法(20527)
(19903)
企业(19903)
(11644)
中国(10446)
(9221)
(8107)
地方(7818)
业经(7807)
理论(7507)
(7247)
贸易(7242)
(7027)
(6965)
(6676)
国家(6653)
财政(6216)
技术(5902)
农业(5868)
(5682)
金融(5681)
(5567)
(5421)
银行(5407)
机构
大学(137359)
学院(136562)
(57548)
经济(56489)
管理(54063)
理学(47391)
理学院(46926)
管理学(45740)
管理学院(45488)
研究(44591)
中国(33395)
(28478)
(28382)
科学(27127)
财经(22199)
(22180)
(20461)
(20327)
中心(20196)
研究所(20101)
(19894)
业大(19778)
经济学(18724)
北京(17827)
经济学院(17010)
财经大学(16776)
(16639)
(16528)
师范(16375)
农业(15815)
基金
项目(95118)
科学(75286)
基金(70371)
研究(67312)
(61953)
国家(61553)
科学基金(53205)
社会(43851)
社会科(41915)
社会科学(41904)
(36751)
基金项目(36167)
自然(34760)
自然科(34109)
自然科学(34101)
自然科学基金(33483)
教育(32116)
(30934)
资助(30620)
编号(26035)
重点(21475)
(21159)
成果(20999)
(19677)
(19359)
国家社会(18890)
教育部(18514)
创新(18443)
科研(18428)
课题(18398)
期刊
(57972)
经济(57972)
研究(40877)
中国(26387)
(22392)
学报(21810)
管理(20679)
科学(20083)
(17766)
大学(17195)
学学(16189)
教育(14988)
技术(13093)
农业(11927)
经济研究(11353)
(11183)
金融(11183)
财经(11108)
统计(9663)
(9566)
业经(8873)
(8714)
决策(7831)
问题(7220)
技术经济(7088)
(6923)
(6370)
商业(6360)
科技(6262)
(6148)
共检索到198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子英  张军  
自分税制以来中央对地方进行了巨额的财政转移支付,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地区性发展战略,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内陆地区。我们发现这种转移支付会产生非常强的粘纸效应(Flypaper Effect),即转移支付相对于本地的财政收入而言,会使得地方政府规模出现更严重的膨胀。本文的结论表明,每一个单位的转移支付会使得政府支出水平上升0.6—1.3个单位,而相同的GDP或者居民收入增长的效应仅为0.1—0.2;同样,人均财政转移支付每增加1万元,会使得每万人的机关人数增加62人,而本地财政收入相同增幅所带来的效应仅为0.037人。因而本文认为,要缓解政府支出规模增长过快,特别是防止内陆地区未来出现更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翁异静  章迪平  吴刚  杜磊  
文章以"新型城市化"为切入点,从"政策评估"的角度,采用双重倍差法测算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效应。分别用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人员规模作为政府规模的衡量指标,以我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结果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展,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与东部地区相比,对中西部地区政府规模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且经稳定性检验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地方政府规模膨胀效应是稳健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翁异静  章迪平  吴刚  杜磊  
文章以"新型城市化"为切入点,从"政策评估"的角度,采用双重倍差法测算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效应。分别用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人员规模作为政府规模的衡量指标,以我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结果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展,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与东部地区相比,对中西部地区政府规模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且经稳定性检验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地方政府规模膨胀效应是稳健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敏  刘畅  范子英  
自2000年以来,为了缩小地区间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迅速扩大。本文利用1994-2015年省级年度数据发现,地方政府获得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元,年度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将分别增加1. 61元和2. 12元,远远超过本地财政收入增加所产生的影响。这也意味着财政转移支付在我国产生了较大的"粘蝇纸效应"。在2010年提前下达固定数额转移支付指标改革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有所下降。使用分月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年底突击花钱"对专项转移支付"粘蝇纸效应"的贡献最大。本文的研究表明,转移支付引发的地方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转移支付下拨时滞以及刚性的年度预算平衡制度是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膨胀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央应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扩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指标的范围、加快转移支付的拨付进度、建立和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积极防范转移支付的道德风险问题。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军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支出的研究均是默认公共支出的规模是膨胀的。对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验证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膨胀的"存在性"。基于经典的理论模型和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支出规模扩张。具体到各省级政府,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支出规模是膨胀的,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膨胀程度要高于东部地区。最后,面对日益膨胀的地方公共支出规模,本文提出了控制地方支出规模的初步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平新乔  
中国地方政府支出在预算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从国际比较来看是属于最高一档,1994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再集权化”措施并未改变财政分权的基本格局。在目前中国的经济水平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已占到本地GDP的21-22%,人均财政支出的省均值已经在过去10年中上升了3.7倍,全部预算内支出的3/4是由地方政府花掉的。如果还讲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还努力要中央多转移一些资源给地方,还强调地方政府财权不够,那么这至少是超越了客观可行性。从1996年至2003年,地方政府行政开支总额上升了2.92倍。地方政府行政开支过大、上升过快,恰恰是借助于“预算外”这种较“软”的预算约束条件而实现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珺  
以增长为取向的适应性调整是20多年来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演变的基本轨迹。其中,业绩评价与激励的制度设计确立了增长取向的主线。不确定的体制转轨环境导致了地方政府在实现增长取向上的持续性调整,经营企业、经营城市与经营园区就是这种适应性调整的阶段性特征。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地方政府行为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变化,适应性调整作为一种策略可能不会改变,但增长取向将会发生以协调发展为取向的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欢  
随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关FDI规模是否适度的问题就值得关注。本文利用缺口理论,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外商直接投资者三方的博弈分析,探讨了FDI规模问题,以此解释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FDI规模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得出FDI规模问题实质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结论。相应地,解决FDI规模问题就需要中央政府清理整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策不一致的招商优惠政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秦强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和地方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政治维持关系,即当地方出现财政风险时,中央不会坐视不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放任预算外资金规模的膨胀;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扩大转移支付(特别是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来援助地方。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没有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琳  潘春阳  
本文在"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下,从"利维坦假说"出发,探索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及其主要支出项目与财政分权之间的理论关系,并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得到了两个主要结论:第一,财政分权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扩大,"利维坦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第二,财政分权对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的推动力最大,对公共服务规模的作用次之,而对政府自身消费的推动力最小;并尝试性地给出了遏制政府规模扩张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祝青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着手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影响资本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并解释中国改革以来资本深化的原因及其过程中的投资效率变化,通过一个包含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金融发展的动态框架分析了这种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地方政府通过进入管制和信贷干预影响了资本深化路径,进而影响了投资储蓄转化机制,最终影响了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宏观调控和财政改革的影响亦能在本文框架内得到较好的解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耀东  
粘蝇纸效应是财政分权框架下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政治关联的视角,将中共中央委员比率作为转移支付的工具变量,对粘蝇纸效应中转移支付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处理,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地方政府支出的粘蝇纸效应的大小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支出存在粘蝇纸效应,增加1个单位转移支付会增加0.639个单位地方政府支出,增加1个单位居民收入则只增加0.139个单位政府支出。本文还分东中西部对中国不同地区地方政府支出的粘蝇纸效应水平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不存在粘蝇纸效应,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存在粘蝇纸效应,且中部地区粘蝇纸效应更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耀东  
粘蝇纸效应是财政分权框架下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政治关联的视角,将中共中央委员比率作为转移支付的工具变量,对粘蝇纸效应中转移支付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处理,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地方政府支出的粘蝇纸效应的大小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支出存在粘蝇纸效应,增加1个单位转移支付会增加0.639个单位地方政府支出,增加1个单位居民收入则只增加0.139个单位政府支出。本文还分东中西部对中国不同地区地方政府支出的粘蝇纸效应水平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不存在粘蝇纸效应,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存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铎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0.1994年中国通货膨胀在高价位上持续攀升,对其机理可以而且也应该作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剖析。不过,即使考虑到货币供应的价格效应的可能时滞,1994年货币供应的高速扩张仍然构成了该年通货膨胀及其加速的主要运行层面的原因。从1994年起人民币在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上可自由兑换并实行有管理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国家外汇储备与作为中央银行国外资产的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占用款因而直接关联。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占用款增加迅猛,其净增加额相当于同期基础货币供应增加量的62.97%。 基于上述宏观经济实况,出现了这样的关于1994年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外资流入解释:基础货币供应主要因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而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