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4)
- 2023(5503)
- 2022(4827)
- 2021(4507)
- 2020(3856)
- 2019(8579)
- 2018(8465)
- 2017(15546)
- 2016(8983)
- 2015(10293)
- 2014(10122)
- 2013(9970)
- 2012(9680)
- 2011(8848)
- 2010(8969)
- 2009(8359)
- 2008(8485)
- 2007(7828)
- 2006(7093)
- 2005(6426)
- 学科
- 济(34149)
- 经济(34091)
- 管理(25320)
- 业(23138)
- 企(19642)
- 企业(19642)
- 方法(16789)
- 数学(13984)
- 数学方法(13690)
- 学(11708)
- 农(9892)
- 中国(8412)
- 财(7999)
- 业经(7740)
- 理论(7094)
- 制(6779)
- 贸(6654)
- 贸易(6647)
- 易(6476)
- 农业(6433)
- 和(5502)
- 体(5335)
- 划(5207)
- 策(5091)
- 教育(5078)
- 地方(5072)
- 务(4991)
- 技术(4969)
- 财务(4955)
- 财务管理(4937)
- 机构
- 大学(138140)
- 学院(134300)
- 研究(51644)
- 济(48514)
- 经济(47421)
- 管理(46740)
- 理学(40201)
- 理学院(39652)
- 管理学(38525)
- 管理学院(38314)
- 中国(37749)
- 科学(36613)
- 农(34179)
- 京(31219)
- 所(28917)
- 农业(27570)
- 业大(27252)
- 研究所(26664)
- 中心(22996)
- 江(21826)
- 财(21461)
- 北京(19543)
- 院(18654)
- 范(18233)
- 省(18072)
- 农业大学(18018)
- 师范(17831)
- 财经(17025)
- 技术(16702)
- 州(16603)
- 基金
- 项目(92042)
- 科学(70469)
- 基金(66579)
- 家(62262)
- 国家(61767)
- 研究(58895)
- 科学基金(50431)
- 自然(36231)
- 省(36165)
- 自然科(35429)
- 自然科学(35412)
- 社会(35391)
- 基金项目(34836)
- 自然科学基金(34818)
- 社会科(33368)
- 社会科学(33354)
- 划(31778)
- 资助(28462)
- 教育(28060)
- 编号(22012)
- 重点(21559)
- 计划(20159)
- 部(19751)
- 发(19060)
- 成果(18845)
- 创(18602)
- 科研(18550)
- 科技(18310)
- 创新(17483)
- 业(16510)
共检索到206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洪宏 周蔚虹 喻云水 贾春华
为测定竹材薄壁组织和维管束中纤维素的分子量,通过从毛竹中分离出薄壁组织和维管束,分别从中提取出纤维素,采用铜乙二胺(CED)粘度法再对两组织中提取出的PTC和VBC分子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VBC分子聚合度为1 001,粘均分子量达到1.6×105,远高于PTC分子;将得到的结果与XRD测定结果对比,表明测得的VBC结晶度为67.9%,大于PTC的60.3%,纤维素大分子的晶区比例(结晶度)随着纤维素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维管束更适于作为制取竹纤维的原料。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春华 洪宏 喻云水 周蔚虹
从竹材中分离出薄壁组织和维管束,利用SEM、TG、XRD分析手段对分离出来两组织的化学组分含量、形貌特征、吸湿性、热稳定性及结晶性做了相应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薄壁组织主要成分为半纤维素,维管束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SEM图片显示薄壁组织为方形胞腔状,质地疏松易碎,维管束呈纤维束状,相互紧密排列;吸湿性测定结果表明,由于薄壁组织疏水性内含物含量高,而维管束亲水性羟基相对比例较高,使得吸湿能力维管束比薄壁组织要显著;TG分析表明维管束热稳定性较好,热解所需活化能较高;XRD表征结果显示薄壁组织的相对结晶度要比维管束低7.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晶 张雪霞 余雁 陈冠军 王汉坤
深入研究竹材宏观压缩性能的影响因素。以散生竹毛竹,丛生竹慈竹、花竹、绿竹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基本密度、维管束分布密度、纤维鞘组织比量、纤维形态及比例等关键特征数据,建立特征数据与竹材宏观压缩性能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宏观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散生竹毛竹,丛生竹慈竹、花竹、绿竹四种竹材维管束的分布密度、形态及组成差异较大,毛竹维管束的尺寸明显小于丛生竹,丛生竹均含游离纤维股且多为薄壁纤维;2)4种竹材宏观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相近,但力学性能存在明显差异;3)基本密度、维管束分布密度、厚壁纤维组织比量与竹材顺纹压缩性能正相关,且基本密度的相关性最高。基本密度是评价竹材顺纹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最可靠的物理因素。不同竹种维管束的分布密度主要影响竹材抗压强度,对压缩模量影响较小。维管束内厚壁纤维的组织比量也是影响竹材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的重要结构因素,厚壁纤维组织比量越大,压缩性能越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亮亮 牛森 刘文娥 秦蓁 李海锋
研究结果表明 ,荧光定糖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反应最佳条件 :反应液浓度为46.7mg·g-1,反应时间为10min,反应温度为150℃。将荧光定糖法与滤纸酶活测定法相结合应用于纤维素酶蛋白组分及土壤纤维素酶活力的研究与测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滤纸酶活测定法 荧光定糖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美玲 刘嵘 王戈 方长华 马欣欣 张淑琴 费本华
【目的】从微观层面探索竹材的弯曲性能,观察细胞在弯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为竹材弯曲机制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竹篾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加载-卸载方式,在电镜下观察弯曲过程中竹篾拉伸层薄壁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分析循环加载过程中细胞长轴和短轴的变化、拉伸层薄壁组织的应变变化、拉伸层薄壁细胞长轴和短轴的应变变化以及拉伸层薄壁细胞回弹率的变化,比较不同加载状态下薄壁细胞的变形。【结果】竹篾弯曲过程中,随着载荷增加,在试样未被破坏前,受拉层薄壁细胞在水平方向上被拉伸,在短轴方向上有轻微压缩。同一循环周期下,卸载后薄壁细胞的长轴和短轴均发生回弹。当试样弯曲变形时,相邻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产生褶皱变形。在试样破坏前,薄壁细胞长轴和短轴发生的最大应变分别为1. 03%和0. 71%,薄壁组织长轴发生的最大应变为0. 72%,薄壁细胞长轴和短轴的回弹率分别为30. 96%和5. 93%。【结论】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细胞进行分析,可直接观察细胞变形。在弯曲过程中,竹篾拉伸层薄壁细胞长轴变长,短轴变短。加载到相同位置时,竹篾受拉层薄壁细胞在长轴方向上的应变大于短轴,长轴的回弹率比短轴高,薄壁细胞长轴方向的弹性较好。
关键词:
竹篾 弯曲 薄壁细胞 变形 回弹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兰天 唐飞 邵庆勤 宋长刚 刘庆 梅艳艳 张从军
探索建立秸秆化学成分的近红外快速准确检测模型,将有助于秸秆腐熟程度判定及秸秆利用产业在线控制。本研究利用添加堆腐剂对小麦秸秆进行腐熟试验,以腐熟过程中的小麦秸秆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NIRS构建快速检测秸秆主要成分含量的定量检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可以通过NIRS在短时间内精准检测小麦秸秆腐解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定标相关系数Rc分别为0.976 7、0.980 5和0.984 8,矫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 1、0.987 2和0.989 8,全交互验证相关系数为0.979 8、0.989 2和0.987 3,RPD值分别为4.84、6.57和5.75均>3.0,定标效果良好。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腐熟 NIRS 纤维素含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秀华 杨冰 黄倢 雷质文
用硝酸纤维素膜(NCM)印迹法测定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血淋巴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对活性,以标准ALP梯度稀释液为参照,比较NCM印迹法与ALP测定试剂盒法对标准ALP梯度液的测定结果。数据回归分析显示,NCM印迹法所得结果同标准ALP梯度稀释液活性的回归关系极显著(P<0.01);用NCM印迹法测定ALP相对活性的灵敏度为试剂盒的100倍。分别用NCM印迹法与ALP测定试剂盒测定对虾血淋巴的ALP相对活性,测得结果呈强直线相关性(P<0.01),说明用NCM印迹法测定对虾血淋巴ALP相对活性具可行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金梅 赵荣军 吕建雄 费本华
为了探明实心瓜多竹Guadua amplexifolia纤维和导管分子的变异规律,将竹秆沿纵向分为基部、中部和梢部,将竹壁沿径向取试样1个·mm-1,进行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度和宽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分布范围为1738~2764μm,宽度范围为13~20μm,长宽比为91~211。导管分子长度分布范围为383~526μm,宽度范围为99~288μm,长宽比为1.3~4.4。纵向上,基部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小于中部,中部小于梢部;纤维宽度与长度和长宽比变化规律相反。径向上,纤维长度和长宽比从竹壁内壁到竹壁厚度2/3处缓慢增加,之后有减小的趋势;纤维宽度在基部和中部处无明显的径向变化趋势,但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薇 王明远 苏小军 熊兴耀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辐照加酶处理水稻秸秆木质纤维素转化的单糖组成。用γ射线对水稻秸秆进行预处理,再用水解酶进行水解,用20 mg/L叠氮化钠水溶液(防腐抑菌)稀释水解溶液,将溶液分别经过0.22μm尼龙滤膜和OnGuardⅡRP柱(2.5cc,经甲醇和水活化),弃去初始6 mL后,收集1 mL流出液,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木质纤维素水解物由木糖、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等单糖组成。测定方法的精密度RSD≤1.38%,平均回收率达96.6%。
关键词:
水稻秸秆 木质纤维素 离子色谱法 单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红 田根林 吴智慧 费本华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竹材纤维细胞和薄壁细胞纤维素微纤丝聚集体的分布规律,为竹纤维及竹材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对脱木素处理的竹材进行树脂包埋及钻石刀修块抛光,制备出可以在AFM下进行表征的样品,利用AFM的TApping模式对竹材纤维细胞和薄壁细胞中纤维素微纤丝聚集体进行观察。【结果】通过AFM对处理的样品进行定位扫描可以得到高度图和相图,一个维管束内不同位置纤维细胞的高度图和相图都显示出多层结构,且细胞壁层数及各壁层厚度因细胞在竹材中所处位置不同而改变;一个维管束内不同位置细胞壁的相图显示高亮度的物质分布密度不同,从细胞壁内侧到细胞壁外侧都呈不均匀分布,且各壁层...
关键词:
AFM 竹材 细胞壁 微纤丝聚集体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彭颖 俞友明 张大鹏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箣竹Bambusa blumeana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竹材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做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纤维长度分别为2.37,2.27和2.49 mm,属于长纤维原料,且高于青皮竹;纤维长宽比分别达145,124和128,与青皮竹相当或略小,壁腔比均小于青皮竹的相应值;纤维组织比量分别为49.79%,45.95%和50.50%。从分析结果看,3竹种具有较好的纤维形态和较高的纤维组织比量,适宜做制浆原料。图2表3参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楠 杨兴明 徐阳春 沈其荣 黄启为
以滤纸条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从牛粪堆肥中分离出6株能降解纤维素的高温细菌,对其进行了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对各菌株进行了透明圈测定、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和滤纸条崩解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可以在纤维素-刚果红平板上快速生长,透明圈形成速度达到8~10 mm.d-1。酶活性最高的菌株A-3在接种后16 h酶活性为1.21 mg.mL-1(30 min)。部分优良菌株能在3 d内将滤纸条完全降解。为确定菌株A-3的分类学地位,PCR扩增后测定其16S rDNA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较,并与一些相关细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筛选 酶活性 鉴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洪宏 喻云水 周蔚虹 李本贵
通过物理分离的方法从新鲜毛竹中分离出薄壁组织,利用索氏抽提的方法提取薄壁组织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抽提物成分进行分析。经分析鉴定,毛竹薄壁组织苯/醇抽提物经色谱分离可以得到40个峰,可以检测出其中的34种抽提物成分,占色谱峰总流出峰面积的91.75%;其主要化学组分为酯类6种、酮类7种和醇类5种,分别占物质总量的39.94%、25.72%和8.74%;主要化学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26%)、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4.91%)、4-羟基-4-甲基-2-戊酮(8.76%)、(3E,5Z)-6,10-二甲基-3,5,9-十一碳三烯-2-酮(8.11%)、苯...
关键词:
毛竹 薄壁组织 抽提物 GC-MS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洪 宏1 喻云水1 2 周蔚虹1 李本贵2
摘 要:通过物理分离的方法从新鲜毛竹中分离出薄壁组织,利用索氏抽提的方法提取薄壁组织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 (GC-MS) 联用技术对抽提物成分进行分析。经分析鉴定,毛竹薄壁组织苯 / 醇抽提物经色谱分离可以得到 40 个峰,可以检测出其中的 34 种抽提物成分,占色谱峰总流出峰面积的 91.75%; 其主要化学组分为酯类 6 种、酮类 7 种和醇类 5 种,分别占物质总量的 39.94%、25.72% 和 8.74%;主要化学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26%)、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4.91%)、4- 羟基 -4- 甲基 -2- 戊酮(8.76%)、(3E,5Z)-6,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万志刚 顾福根 孙丙耀 徐光磊 杨勇
针对6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浓度氮、磷元素培养液的耐受性作了定性、定量的观察与分析。通过测定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指标的变化,初步找出了几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体中总氮、总磷的耐受性规律。在这些植物中,以凤眼莲(水葫芦)对氮、磷元素的耐受性最高,水体中氮浓度达到1514.26 mg/L时死亡;水体中磷浓度达到200.4 mg/L时死亡;对水体中氮耐受性最差的是浮萍和水鳖,即水体中氮浓度达到551.04 mg/L时死亡;对水体中磷浓度耐受性最差的是水鳖,在水体中磷浓度达到50.1 mg/L时死亡。
关键词:
水生维管束植物 总氮 总磷 耐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