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4)
- 2023(7251)
- 2022(6015)
- 2021(5466)
- 2020(4648)
- 2019(10093)
- 2018(9754)
- 2017(17473)
- 2016(9998)
- 2015(10886)
- 2014(10493)
- 2013(10091)
- 2012(9331)
- 2011(8128)
- 2010(7820)
- 2009(7098)
- 2008(6809)
- 2007(5928)
- 2006(5085)
- 2005(4189)
- 学科
- 济(33588)
- 经济(33547)
- 管理(25609)
- 业(25341)
- 企(18993)
- 企业(18993)
- 方法(14531)
- 数学(13021)
- 数学方法(12906)
- 农(11771)
- 学(10765)
- 中国(8984)
- 财(8974)
- 地方(8706)
- 贸(8532)
- 贸易(8528)
- 易(8298)
- 农业(7991)
- 业经(7742)
- 环境(6839)
- 技术(6313)
- 制(5909)
- 银(5623)
- 银行(5574)
- 务(5506)
- 财务(5494)
- 财务管理(5488)
- 融(5452)
- 金融(5449)
- 行(5267)
- 机构
- 学院(137565)
- 大学(136186)
- 研究(51796)
- 济(50934)
- 经济(49917)
- 管理(48723)
- 理学(42969)
- 理学院(42397)
- 管理学(41398)
- 管理学院(41190)
- 农(39685)
- 科学(38693)
- 中国(37165)
- 农业(32223)
- 业大(31325)
- 京(28640)
- 所(28638)
- 研究所(27022)
- 中心(23314)
- 农业大学(21664)
- 财(20989)
- 江(20002)
- 省(19273)
- 院(19170)
- 室(17836)
- 北京(17280)
- 科学院(17279)
- 财经(17220)
- 技术(16909)
- 业(16806)
- 基金
- 项目(105660)
- 科学(80057)
- 基金(75600)
- 家(71905)
- 国家(71334)
- 研究(66150)
- 科学基金(58058)
- 省(42958)
- 自然(41381)
- 社会(41172)
- 基金项目(40957)
- 自然科(40362)
- 自然科学(40338)
- 自然科学基金(39642)
- 社会科(38986)
- 社会科学(38974)
- 划(36632)
- 资助(29986)
- 教育(29343)
- 重点(24834)
- 编号(24246)
- 计划(24101)
- 科技(23087)
- 发(22783)
- 创(22372)
- 部(21518)
- 科研(21276)
- 创新(21071)
- 业(20707)
- 农(19021)
共检索到190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春晓 吕佳颖 牛骁麟 马万浩 李飞 李发弟
为评价日粮粗饲料来源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瘤胃菌群结构及肌肉脂肪酸的影响,选择2月龄健康湖羊公羔(22.9±1.2 kg)120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栏位,每个栏位6只羊,分别以玉米(Zea mays)秸秆(CS组)、玉米芯(CC组)、葵花籽壳(SH组)和油菜(Brassica napus)秸秆(RS组)作为粗饲料来源,添加比例均为20%,4组精料配比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正试期结束后每个栏位选择接近该栏平均体重的3只羊屠宰,测定瘤胃发酵、瘤胃菌群结构和肌肉脂肪酸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 SH组和RS组湖羊瘤胃中戊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高于CS组和CC组(P 0.05)。研究得出,玉米芯日粮会改变羔羊瘤胃发酵模式,提高瘤胃中乙酸的比例,有利于纤维分解菌的增殖,适于作为湖羊粗饲料来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牛骁麟 郭涛 周文静 郭龙 李飞 李发弟
为研究日粮粗蛋白质水平(crude protein, CP)对育肥湖羊瘤胃微生物、pH及VFA含量的影响,选取54只4月龄[(32.25±2.50) kg]湖羊公羔,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将试验羊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3个处理组日粮CP水平分别为11.5%、14.0%、16.5%,试验期共70 d,包括7 d预试期,63 d正试期。试验期结束后,每组选择10只试验羊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并采集瘤胃内容物,用于瘤胃微生物DNA提取。结果表明:1)不同CP处理组对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瘤胃总重、瘤胃组织重及尾脂重无显著影响(P> 0.05)。2) 11.5%CP组瘤胃液氨态氮显著低于14.0%CP及16.5%CP组(P 0.05)。瘤胃液p H随日粮蛋白水平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P 0.05),其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比例均不受CP水平的影响(P>0.05),但异戊酸的比例随日粮中CP水平的增加有增加趋势(P=0.098)。4)在不同CP处理组中,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最高,但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其中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普雷沃氏菌的含量均不受CP水平的影响(P> 0.05),而黄色瘤胃球菌11.5%CP组显著低于14.0%CP组(P <0.05),16.5%CP组与11.5%CP组及14.0%CP组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日粮不同CP水平不影响试验羊屠宰性能,但能够影响瘤胃液pH及氨态氮含量,随CP水平的增加,异戊酸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14.0%CP组黄色瘤胃球菌数最多。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实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 g,每组饲料设3重复,实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组成可显著影响银鲳的特定生长率,饲料A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D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B、C组的特定生长率(P0.0...
关键词:
银鲳 饲料组成 生长率 氨基酸 脂肪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美杰 姜君 徐诣轩 李志鹏 申军士 朱伟云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尿素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70只育肥公湖羊(23.6~26.0 kg)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以下日粮:正常豆粕(SBM,170 g·kg~(-1)),低豆粕(40 g·kg~(-1))基础上添加0、10、20和30 g·kg~(-1)尿素(U0、U10、U20、U30)。试验预饲期1周,正试期8周。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功能菌群数量,同时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与U10组相比,U20和U30组瘤胃液pH值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NH_3-N)浓度随尿素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与U0和U30组相比,SBM、U10和U20组总菌、甲烷菌和原虫数量显著升高(P<0.05)。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显示U30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U0和U10组(P0.05)。U10组Bacteroidetes的丰度显著高于SBM、U20和U30组(P<0.05),但Firmicutes却显著降低(P<0.05)。RDA结果显示pH值、NH_3-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对瘤胃不同菌属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pH值的影响最显著(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美杰 姜君 徐诣轩 李志鹏 申军士 朱伟云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尿素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70只育肥公湖羊(24.3±1.7 kg)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以下日粮:标准豆粕[SBM, 170 g·kg~(-1)干物质(DM)],低豆粕(40 g·kg~(-1) DM)基础上添加0、10、20和30 g·kg~(-1)尿素(U0、U10、U20、U30)。试验预饲1周,正试8周。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功能菌群数量,同时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与U10组相比,U20和U30组瘤胃液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NH_(3)-N)浓度随尿素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1)。与U0和U30组相比,SBM、U10和U20组总菌、甲烷菌和原虫数量显著升高(P<0.05)。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显示U30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U0和U10组(P0.05)。U10组Bacteroidetes的丰度显著高于SBM、U20和U30组(P<0.05),但Firmicutes却显著降低(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雅慧 卜登攀 杨红建 王之盛
反刍动物副产品如肉、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其在瘤胃内的氢化程度有关,瘤胃内微生物主要参与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的氢化过程。综述了反刍动物日粮中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瘤胃中参与脂肪酸氢化的主要微生物群落、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微生物参与下的氢化代谢途径和日粮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刍动物肉、奶中的含量提供调控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瘤胃 瘤胃微生物 生物氢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琼 富俊才 慕向东
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油籽对绵羊瘤胃内容物和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1选用4只体重接近、装有永久性瘘管公羊(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进行4×4拉丁方试验,定量饲喂对照组日粮和含花生仁(PS)、亚麻籽(LS)、葵花籽(SS)3种不同破碎油籽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油籽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没有影响,但添加油籽后提高了瘤胃内容物中cis-9,trans-11-C18:2t、rans-11-C18:1的含量;试验2选用体重(18.4±0.7)kg生长期公羊(小尾寒羊)1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与试验1相同组分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油籽提高了绵羊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cis-9,tran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玲 李书杰 林红 裴明财 朱靖 韩兆玉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壳寡糖/ZnO/凹凸棒石复合剂对湖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60~70日龄的健康湖羊[(15±5)kg],随机分为2组,每组24只,6重复,每重复4只羊。其中对照组饲喂全混合配方颗粒料,试验组于对照日粮中添加壳寡糖/ZnO/凹凸棒石复合剂(500 mg·kg~(-1)),预饲期7 d,正式试验80 d后进行屠宰,采集试验个体瘤胃液进行微生物和代谢组学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日粮中添加复合剂能够显著提高湖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的Chao1、Ace和Shannon指数,改变瘤胃菌群结构(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剂显著提高瘤胃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的相对丰度(P<0.05)。瘤胃内容物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湖羊相比,复合剂组湖羊瘤胃中丙酸、磷酸葡萄糖酸、白藜芦醇和丁香酸等含量显著升高,而与脂质代谢有关的亚油酸、花生四烯酸、胆固醇、胆汁酸、棕榈酸、2-单硬脂酸酯、1-单十七烷基甘油酯等含量显著降低[错误发现率(FDR)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复合剂 瘤胃 微生物 代谢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端钦 贺志雄 谭支良
饲料中的脂肪除了供能以外,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方面。笔者就反刍动物饲料中脂肪组成,瘤胃内脂肪水解、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的微生物氢化和脂肪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瘤胃 脂肪 氢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冲 王宏博 王国秀 黄永亮 汪晓娟 王维民
葡萄渣是葡萄酒酿制过程中的副产品,研究葡萄渣对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模式的影响,是研发葡萄渣作为反刍家畜粗饲料来源、提高葡萄酒产业废弃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本试验选取18只杜泊(♂)×小尾寒羊(♀) F_1代公羔(90~105日龄),随机分为对照组(CON,饲粮无葡萄渣)和葡萄渣组(GP,用16%葡萄渣替代基础饲粮),单栏饲养70 d后屠宰,分析葡萄渣对育肥羊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氮代谢参数的影响,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瘤胃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GP组瘤胃液pH和总氮浓度有高于CON组趋势(P 0.05)。GP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ON组(P 0.1%的菌属中,GP组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和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丰度显著低于CON组(P 0.05)。因此,用16%葡萄渣替代基础饲粮抑制了育肥羊瘤胃蛋白质降解并降低了瘤胃乳酸分解菌丰度,但对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瘤胃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树德 刘雪兵 王树启 游翠红 谢帝芝 李远友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饲料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开发基于以低值海藻为原料的篮子鱼配合饲料提供依据。选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r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以及冰鲜鱼、配合饲料(自制)等4种饲料投喂黄斑篮子鱼8周。结果显示:生长效果以配合饲料组最好,海藻组最差。不同饲料对鱼体的生化成分有明显影响。配合饲料组和冰鲜鱼组全鱼的蛋白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海藻投喂组,而冰鲜鱼组全鱼的灰分含量明显低于其它3组。从肌肉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龙须菜组明显高于其它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国强 张海 栗艳飞 刘春雪 杨晓静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α-亚麻酸对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120日龄杜×长×大三元猪进行分栏喂养,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和添加α-亚麻酸组(Alpha-linolenic acid group,ALA)。CON组饲喂基础日粮,ALA组饲喂含0.5% α-亚麻酸的基础日粮,饲喂至162日龄时在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6头猪屠宰并采样分析。[结果]相较于CON组,ALA组猪平均终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未见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7.7%;ALA组猪背最长肌肉色、滴水损失无显著变化。在血液生化指标中,ALA组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相较于CON组显著降低(P < 0.05)。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ALA组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n-3 PUFA的比值显著降低(P < 0.05),C18:3n-3(ALA)、C20:5n-3(DPA)含量显著升高(P < 0.05),n-3 PUFA总含量也显著升高(P < 0.05)。与CON组相比,ALA组结肠内容物中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丁酸球菌科(Butyricicoccaceae)的丰度均显著增加(P < 0.05),而氨基酸球菌科(Acidaminococcaceae)、产粪甾醇真细菌科(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naceae)、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坦纳菌科(Tannerellaceae)、梭状芽胞杆菌科(Clostridiaceae)和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的丰度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日粮添加0.5% α-亚麻酸改善了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降低了肌肉中SFA含量,提高了n-3 PUFA含量并降低了n-6 PUFA/n-3 PUFA的比值;显著地促进了育肥猪肠道中瘤胃球菌科、毛螺菌科、韦荣氏菌科等常见的SCFA产生菌的增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枝 孔祥浩 朱晓萍 王润莲 郭宝林 贾志海
为研究添加大豆油对绵羊瘤胃内容物的脂肪酸尤其是cis9,trans11CLA和C18:1trans11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一代羯羊,进行4×4拉丁方试验,大豆油添加水平分别为0%、2%、4%和6%(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随大豆油添加水平增加,瘤胃内容物(DM)中cis9,trans11CLA、C18:1trans11、C18:0、C18:1cis9、C18:2cis9,12、总18C脂肪酸、SFA、UFA、MUFA和PUFA的含量(mg/g)极显著提高(P
关键词:
大豆油 瘤胃 脂肪酸 绵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俊杰 王莹 丁宁 马向花 刘塔 周天赐 李涛 袁朝海 张威 蔡亚非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为饲喂精粗比为A(3:7)、B(5:5)、C(7:3)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3 组。饲喂90 d后于凌晨空腹进行屠宰。采集瘤胃液和瘤胃上皮组织后通过16S核糖体 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RT-qPCR以及Western Blot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下,舍饲育肥牦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上皮中VFA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瘤胃细菌菌群结构,随着精料占比升高,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上,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克里斯腾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Saccharofermentans、产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C组牦牛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牦牛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pH及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影响显著,精粗比上升显著下调瘤胃内容物pH(P﹤0.05),乙酸含量、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丙酸、戊酸和总VF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A、B组相比,C组丁酸和异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上皮VFA转运载体表达量影响显著。随着日粮精料占比升高,腺瘤下调蛋白(DRA)、假定阴离子转运载体1(PAT1)、单羧酸转运载体1(MCT1)和单羧酸转运载体4(MCT4)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阴离子交换蛋白2(AE2)的含量在二者水平上则显著下降(P﹤0.05)。随着日粮精粗比例升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即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也随之提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饲喂高精料日粮可提升牦牛瘤胃中非纤维素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使大量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快速转化为VFA,为机体供能。激活瘤胃上皮细胞中VFA转运的载体,提高其表达量,加快VFA转运入血的速度,以提高脂肪代谢底物,最终达到快速育肥的效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灵 张昌吉
为研究苜蓿干草(Medicago sativa)、玉米秸秆(Zea mays)、麦秸(Triticum paleas)以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补充配合精料对肉驴育肥的影响,选取25头2~3周岁、体重在145~150 kg的育肥驴,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苜蓿干草)、A组(苜蓿干草+配合精料)、B组(玉米秸秆+配合精料)、C组(麦秸+配合精料)和D组(芦苇+配合精料),试验组每头每天补饲配合精料1 kg,试验期包括7 d预试期和56 d正试期,测定并分析肉驴干物质采食量、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及生产效益,由此评价4种粗饲料的作用及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 A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B、C和D组(P 0.05);A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B、C和D组(P 0.05)。2) C组干物质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D组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3)对照组可获得最大收益,而D组则呈亏损状态。对照组的收益显著高于A组和B组(P 0.05)。综上所述,苜蓿干草可作为肉驴育肥阶段的单一饲粮,无需补充精料;玉米秸秆可作为育肥驴的基础饲粮,适当补充精料能提高消化率和经济效益;麦秸和芦苇不适宜作为驴育肥阶段的基础饲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