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9)
- 2023(9215)
- 2022(8408)
- 2021(8044)
- 2020(6701)
- 2019(15499)
- 2018(15590)
- 2017(29959)
- 2016(16564)
- 2015(18656)
- 2014(18660)
- 2013(18497)
- 2012(16880)
- 2011(15087)
- 2010(14777)
- 2009(13293)
- 2008(12722)
- 2007(10771)
- 2006(9232)
- 2005(7842)
- 学科
- 济(61698)
- 经济(61628)
- 管理(45387)
- 业(42900)
- 企(36195)
- 企业(36195)
- 方法(30407)
- 数学(26301)
- 数学方法(25981)
- 农(16117)
- 学(16025)
- 中国(15176)
- 财(14468)
- 地方(13867)
- 业经(13814)
- 理论(10965)
- 农业(10859)
- 和(10703)
- 贸(10528)
- 贸易(10522)
- 易(10183)
- 技术(10174)
- 环境(10170)
- 制(9804)
- 务(9524)
- 财务(9466)
- 财务管理(9446)
- 教育(9140)
- 企业财务(8925)
- 划(8817)
- 机构
- 大学(230612)
- 学院(228814)
- 管理(92734)
- 济(82863)
- 理学(81383)
- 经济(80882)
- 理学院(80406)
- 管理学(78918)
- 管理学院(78538)
- 研究(75954)
- 中国(53492)
- 科学(51946)
- 京(49364)
- 农(40748)
- 所(38826)
- 业大(38524)
- 研究所(36044)
- 财(36005)
- 中心(33706)
- 江(32219)
- 农业(32110)
- 北京(30794)
- 范(30430)
- 师范(30089)
- 财经(29664)
- 院(27937)
- 经(27012)
- 州(26415)
- 技术(26121)
- 师范大学(24442)
- 基金
- 项目(166464)
- 科学(129156)
- 基金(119446)
- 研究(118600)
- 家(105183)
- 国家(104328)
- 科学基金(88918)
- 社会(71264)
- 社会科(67351)
- 社会科学(67332)
- 省(66142)
- 基金项目(64667)
- 自然(60686)
- 自然科(59241)
- 自然科学(59220)
- 自然科学基金(58123)
- 划(55941)
- 教育(54024)
- 资助(49257)
- 编号(48635)
- 成果(38855)
- 重点(37211)
- 部(35540)
- 发(35037)
- 创(34804)
- 课题(33438)
- 创新(32425)
- 科研(32380)
- 计划(31686)
- 大学(30648)
共检索到318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爽爽 王昀睿 李德海
为了提高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 from Inonotus hispidus,IHT)的提取率和胆酸盐的结合量,本实验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IHT提取率和体外胆酸盐的结合量为指标,研究超声波偶联双水相提取技术中提取溶剂、丙酮体积分数、盐的种类、硫酸铵质量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IHT提取率和体外胆酸盐的结合量的影响。并且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与其它提取方法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丙酮体积分数80.0%、(NH4)2SO4质量浓度0.21 g/mL、料液比1︰5(mg︰mL),超声功率240 W、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40 min的条件下IHT提取率为5.08%,胆酸钠结合量为1.52μmol/100 mg,牛磺胆酸钠结合量为0.81μmol/100 mg。该技术与其他提取技术相比IHT提取率和胆酸盐的结合量均最大。通过优化超声波耦合双水技术不仅可以提高IHT提取率还可以有效保护IHT的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胆酸盐的结合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爽爽 刘东超 孙凡越 李德海 王占斌
为提高粗毛纤孔菌菌丝体和子实体总三萜的纯度及体外胆酸盐结合能力,研究有机溶剂、高径比(硅胶高∶硅胶柱直径)、上样量和硅胶量质量比、洗脱体系和洗脱剂比例对总三萜纯度的影响。并且在最佳的纯化条件下与其它纯化方法作对比。通过红外光谱对总三萜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通过体外模拟体内环境试验对比了粗提物和纯化物总三萜的体外胆酸盐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在高径比55∶22、上样量和硅胶量质量比4∶80、洗脱体系为丙酮∶石油醚、洗脱剂体积比3∶1时,粗毛纤孔菌菌丝体和子实体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总三萜纯度最高分别为65.35%、42.32%,是粗提物总三萜的4.26和4.60倍,该技术与大孔树脂和单纯硅胶纯化技术相比菌丝体与子实体总三萜纯度均最大。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菌丝体和子实体总三萜存在—CH_2、—CH_3、—S-O等官能团的差异,但都符合三萜类物质的特征结构。粗毛纤孔菌菌丝体和子实体总三萜纯化后体外胆酸盐结合能力明显提高,其中菌丝体总三萜的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结合能力最强,分别为1.14、1.78和2.06μmol/100mg,是菌丝体粗提物总三萜胆酸盐结合能力的1.56、1.73和1.72倍。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总三萜 纯化 萃取 胆酸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超 扈博 周姣 李德海 王占斌
【目的】研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与油酸协同诱导作用下粗毛纤孔菌菌丝体中防御酶变化与三萜类化合物合成量的相关性,为揭示诱导子促进生物体内次生代谢物合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将50μmol/L MeJA、3%油酸及复配的2%油酸与100μmol/L MeJA分别添加到粗毛纤孔菌菌丝体培养液中,采用pH计、电导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分析粗毛纤孔菌菌丝体的pH值、电导率、过氧化氢、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和三萜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培养液的pH值、电导率值均显著增高(P <0.05),其中复配组在第8天菌丝体三萜含量增幅最大,比同期对照组增加了129.41%。【结论】在MeJA与油酸的诱导下粗毛纤孔菌菌丝出现了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进而引起菌丝体发生防御性反应,最终提高了细胞内三萜类物质的合成量。基于对防御酶干预的MeJA与油酸诱导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为提高菌丝体培养次级代谢产物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总三萜 诱导剂 防御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晓晗 王峰 董爱荣 陈俏丽 刘立宏 零雅茗 王博文 丁晓霞 王世新
【目的】克隆得到粗毛纤孔菌糖苷水解酶5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质原核表达和酶活研究,为糖苷水解酶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离纯化粗毛纤孔菌,并于PDA斜面长期保存。应用TRIzol提取粗毛纤孔菌总RNA,通过AMV反转录系统将RNA反转录成c DNA,构建c DNA文库;应用NCBI BLAST分析并检测糖苷水解酶基因家族5阳性序列,RACE法克隆基因全长命名为Ih GH5-1并提交NCBI注册;ORF-Finder分析Ih GH5-1基因开放阅读框,推导出氨基酸序列;筛选NCBI登录的糖苷水解酶家族5同源序列,Clustal W进行保守结构域区段多序列比对;应用Mega 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树英 池玉杰
【目的】研究菌株CY-2012菌丝体内三萜类物质的产生条件,以期得到最高量的三萜类物质。【方法】以28℃,150 r·min~(-1)作为初始培养条件,用基础培养基对采自长白山的栗黑层孔菌菌株CY-2012进行培养,然后采用2项单因子试验、1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三萜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应用异丙醇和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菌丝体内的三萜,采用2项单因子试验、1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优化后获得的菌丝体进行三萜类物质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菌株CY-2012产三萜最优的培养基成分组合是:去皮马铃薯200 g·L~(-1)、葡萄糖25.0 g·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利梅 周光宏 陈波
利用山羊慢性小肠瘘管进行灌注试验 ,并结合前腔静脉采血 ,研究山羊对不同浓度 (5 0 ,10 0 ,15 0 ,2 0 0和 2 5 0μmol·L-1)类胡萝卜素 (β 胡萝卜素与叶黄素 )的吸收。试验发现 :随灌注时间延长 ,在同一浓度下山羊小肠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量逐渐增加 ,血清中叶黄素与 β 胡萝卜素浓度分别在灌注后 2h与 2 5h达到峰值 ,而维生素A (VA)的浓度仅略有降低 ;山羊对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均呈浓度依赖性 ,但吸收率保持不变 ;血清中类胡萝卜素的浓度随其在灌注液中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但VA的浓度随灌注液中 β 胡萝卜素浓度的升高基本保持稳定 ;不同浓度的胆酸盐均...
关键词:
山羊 β-胡萝卜素 叶黄素 吸收 胆酸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品华 冯亚娟 潘焦 袁加丽 杨芬 刘明研
【目的】黄精炮制的关键是蒸制,探讨蒸制时间对滇黄精抗氧化活性及对胆酸盐、胆固醇的吸附效果,为开发滇黄精功能性产品提供参考。【方法】用自然干燥样做比对,探讨蒸制不同时间滇黄精水溶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模拟胃肠道环境下探讨蒸制不同时间滇黄精吸附胆酸盐(参比考来烯胺)、胆固醇(比对自然干燥样)的效果;采用Excel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滇黄精随蒸制时间的延长,水溶性成分的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OH)、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能力也逐渐增大;蒸制时间越长,模拟胃肠道环境吸附胆酸盐能力也越大;蒸制96 h吸附胆酸盐的能力与参照品考来烯胺差异不显著(P=0.077);蒸制时间的长短不影响吸附胆固醇的效果。【结论】说明蒸制有利于提高滇黄精的抗氧化活性和吸附胆酸盐的能力,蒸制48 h较为适合。
关键词:
滇黄精 蒸制 抗氧化活性 胆酸盐 胆固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伟丽 杨丽聪 许海霞 林乐珍 郑国栋
【目的】优化珊瑚菌三萜的微波提取工艺,为珊瑚菌三萜的工业化生产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珊瑚菌三萜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提取时间、微波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g)液(mL)比和微波功率对珊瑚菌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珊瑚菌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80%、微波时间150s、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三萜提取率为1.320%。【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得到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建婷 周光宏 高峰
用体外实验研究了胆酸盐、游离脂肪酸、黄体素对 β 胡萝卜素 15 ,15′ 加双氧酶 ( βCDI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4和 8mmol·L -1的牛磺胆酸钠显著 (P 0 0 5 ) ;5mmol·L-1油酸对βCDIOX活性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宝凯 余长军 李海蛟
本文报道了中国纤孔菌属两个新记录种,分别为芮克纤孔菌Inonotus rickii (Pat.) D.A.Reid和杨生纤孔菌Inonotus plorans (Pat.) Bondartsev & Singer。芮克纤孔菌采于海南省保亭县热带植物园,生长在橡胶树上,杨生纤孔菌Inonotus plorans发现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新疆,生长在杨树上,本文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这两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积强 李登煜 张小平 陈强 梁如玉
硅酸盐细菌能释放由硅酸盐组成的岩石矿物中的磷、钾、硅等元素, 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利用, 同时亦具有固氮能力。这为挖掘土壤潜在肥力、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诱人的前景。硅酸盐细菌的特殊生理功能与适应能力必然由特殊的基因所操纵,因而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从形态学、解钾机理、解钾效果、解钾条件、分类地位和实际应用等6个方面对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硅酸盐细菌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并提出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蒋先军 黄昭贤 彭盛德 杨雪梅
硅酸盐细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西南农业大学蒋先军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黄昭贤彭盛德杨雪梅一、概念早在1912年,KPasik就发现了一种芽孢杆菌,用它可以分解正长石等硅酸盐矿物和磷灰石,1930年,原苏联学者亚历山大洛夫从土壤中分离出一种细菌,能分解正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下放 黄为一 殷永娴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试验以及摇瓶试验研究了硅酸盐细菌NBT菌株的解钾作用以及对作物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 ,盆栽试验中 ,以土壤作基质时 ,硅酸盐菌剂能将部分钾矿石转化为有效钾供辣椒植株利用 ,使其中的钾含量比对照增加 2 5 4% ;以钾长石和石英砂为基质时 ,水稻植株中的钾含量比对照增加 39 8%~ 2 71 8%。田间试验中 ,硅酸盐菌剂使棉花产量比对照增加 9 0 5 % ,经方差分析 ,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摇瓶条件下 ,硅酸盐细菌能通过破坏钾长石的晶格结构 ,使矿物中的钾释放出来 ,其含量比对照增加 37 3%~ 16 2 4%。
关键词:
硅酸盐菌肥 原生矿物 钾 释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瑞香 孙俊良 李元瑞 袁志发
采用MRS培养基,模拟人体胃酸环境(pH1.5~4.5)和十二指肠高胆汁盐环境(1~4g/kg)对嗜酸乳杆菌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在pH2.5~4.5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37℃培养6h活菌数仍达107mL-1以上,pH1.5条件下仍有部分存活。在1~3g/kg胆汁盐条件下培养4h,活菌数仍达106mL-1以上,且能在4g/kg胆汁盐中存活。回归分析的F检验值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胃肠环境 抗性 回归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文轩 蒋立科 罗曼
硅酸盐细菌能分解铝硅酸盐类矿物中的钾、磷、硅等元素,直接供植物生长利用。采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技术对硅酸盐细菌进行诱变,然后经有氮培养基初筛、缺钾培养基复筛,获得解钾能力强的硅酸盐细菌S-05突变株,扫描电镜观察菌株的形态。进行盆栽试验,研究S-05菌株对水稻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发酵液50倍稀释处理组速效钾含量最高,比原菌株处理组(CK1)和空白对照组(CK2)分别提高55.79%和260.84%。
关键词:
离子束注入 硅酸盐细菌 选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