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4)
- 2023(4889)
- 2022(4476)
- 2021(4053)
- 2020(3810)
- 2019(8931)
- 2018(8905)
- 2017(17022)
- 2016(9848)
- 2015(11448)
- 2014(11777)
- 2013(11941)
- 2012(11451)
- 2011(10431)
- 2010(10574)
- 2009(10010)
- 2008(10235)
- 2007(9511)
- 2006(7959)
- 2005(7084)
- 学科
- 济(41144)
- 经济(41108)
- 业(24286)
- 管理(23973)
- 方法(22361)
- 数学(20201)
- 数学方法(20029)
- 企(18550)
- 企业(18550)
- 农(11824)
- 学(11572)
- 财(10290)
- 中国(9357)
- 贸(8228)
- 贸易(8227)
- 地方(8034)
- 易(7980)
- 农业(7749)
- 业经(7254)
- 制(7037)
- 和(6503)
- 务(6322)
- 财务(6308)
- 财务管理(6287)
- 企业财务(5884)
- 银(5742)
- 银行(5706)
- 环境(5487)
- 融(5487)
- 金融(5481)
- 机构
- 大学(152299)
- 学院(151163)
- 济(57891)
- 经济(56527)
- 研究(54606)
- 管理(52697)
- 理学(45454)
- 理学院(44865)
- 管理学(43921)
- 管理学院(43653)
- 农(39344)
- 中国(38974)
- 科学(38935)
- 京(32658)
- 农业(31913)
- 所(31178)
- 业大(29946)
- 研究所(28840)
- 财(25636)
- 中心(25055)
- 江(23649)
- 农业大学(20737)
- 财经(20626)
- 北京(20178)
- 范(19202)
- 师范(18858)
- 省(18829)
- 州(18679)
- 经(18583)
- 院(18290)
- 基金
- 项目(101349)
- 科学(76452)
- 基金(71642)
- 研究(67169)
- 家(65142)
- 国家(64624)
- 科学基金(52399)
- 省(41377)
- 社会(39422)
- 基金项目(38190)
- 社会科(37215)
- 社会科学(37199)
- 自然(36497)
- 自然科(35575)
- 自然科学(35553)
- 划(35290)
- 自然科学基金(34910)
- 教育(31026)
- 资助(29975)
- 编号(27068)
- 重点(23547)
- 成果(22319)
- 计划(22208)
- 发(22151)
- 部(22016)
- 创(20660)
- 科技(20526)
- 科研(20478)
- 创新(19485)
- 课题(19093)
共检索到214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泉 贾继增 张宝石 周荣华
为筛选出粗山羊草中抗小麦条锈病基因,选用38份来自不同产地的粗山羊草,鉴定抗病情况。离体叶鉴定发现9份材料对条中29和条中31免疫,5份材料高感或中感,其余材料抗病级别不一;大田混合菌株鉴定发现有19份材料全生育期免疫,与离体叶鉴定中全免疫的材料相同,其中有10份材料苗期感病但成株期抗病,其余材料抗病级别不一。粗山羊草亚种之间杂交发现结实率相差较大,结实率0~83.33%,有2个组合出现杂交不育,亚种间出现生殖隔离。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Coss.)Schmal]Y201/Y2272杂交后代中鉴定出1个抗小麦条锈病基因,暂定名为YrY201。应用SSR分子标记和分离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超 陆和平 葛昌斌 徐如宏 张庆勤
对小麦抗病种质贵农775与西农97148的F2后代人工接种CY32条锈病菌,对其进行了抗性鉴定,通过卡方检测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确定贵农775携带有2对重叠抗条锈病基因。从128个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与其中1个抗病基因YrG775共分离的多态性标记M8P15(1 200 bp),该标记仅能在原始亲本偏凸山羊草中检测到。由于已知来源于偏凸山羊草的Yr17苗期不抗CY32条锈病菌,所以根据抗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推断YrG775很可能是1个来自偏凸山羊草,并与已知抗条锈病基因都不同的新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泉 马淑琴
为将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抗白粉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配制杂交组合,利用SSR标记技术结合BC1F2分离群体对目的基因进行了遗传作图。结果显示,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不能正常结实,进行幼胚拯救可获得组培苗,成胚率达到9.22%;矮败与Y215杂种F1自交不育,与普通小麦回交可正常结实,但BC1自交结实率极低。进一步对矮败×Y215杂种后代进行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粗山羊草Y215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并分别在杂种后代BC2F1和BC1F2中获得了细胞学稳定且与供体亲本一致的抗白粉病植株;应用SSR标记和分离群组分离法,分析与其连锁的引物位置,将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超 徐如宏 思彬彬 任明见 张庆勤
目的研究小麦抗病种质贵农775对条中32条锈病菌的抗性基因的数量、来源,对于抗条锈病新基因的寻找、已知抗性基因的合理使用均有重大意义。方法对西农97148×贵农775的杂交F2后代人工接种条中32条锈病菌进行抗性鉴定,并根据抗性鉴定结果划分抗感病池用AFLP技术寻找其连锁标记。结果根据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确定贵农775的抗病性由两对抗条锈病基因控制。从128个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与其中一个抗病基因YrG775紧密连锁的多态性标记M8P15290bp,该标记仅能在原始亲本偏凸山羊草中检测到。结论由于来源于偏凸山羊草的抗条锈病基因Yr17苗期不抗条中32条锈病菌,综合抗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丽媛 乔麟轶 张晓军 李欣 詹海仙 畅志坚
CH5026是携带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的渗入系。为了更好地利用CH5026,拓宽小麦抗性育种资源,对其抗条锈性来源和遗传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抗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并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在苗期和成株期对CH5026及其亲本分别接种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1、CYR32和CYR33。结果表明,CH5026在苗期和成株期对这3个条锈菌小种均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且与其抗性供体TAI704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抗病侵染型相似。对其与感病品种(系)的杂交后代F1、F2、F2:3和BC1群体接种CYR32进行成株期抗性遗传机制分析,证实CH5026对CYR32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仝淑玫 蔺瑞明 何月秋 徐世昌
【目的】Holdfast、Flinor是国际上已经报道在生产上具有持久抗条锈性表现的小麦品种,在成株期对中国条中29、30、31号小种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的抗性水平。【方法】本文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方法,分别在常温(昼18℃/夜10℃)和高温(昼24℃/夜15℃)两种温域下,对其主效和微效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品种Flinor中至少含有1显1隐2对主效和2对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Holdfast中至少含有2对显性主效和2对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主效基因均互补控制其抗条锈性,微效基因呈隐性,具累加效应,受高温诱导表达,控制中度抗性水平。【结论】Flinor和Holdfast均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亚亚 冯丽娜 冀红柳 孙一 张娜 魏学军 杨文香 刘大群 贾继增
【目的】在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中寻找新的抗叶锈病基因,为抗病育种提供新种质。【方法】本研究对抗小麦叶锈病的粗山羊草Y192和感小麦叶锈病的Y2272进行杂交,通过F2代抗叶锈性分离情况确定可能含有的抗叶锈基因数量,应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筛选D染色体上与抗叶锈性相关的SSR标记,用MapChart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分子辅助鉴定和抗叶锈表型分析推测Y192可能含有的抗叶锈基因。【结果】在接菌04-5-192(THNT)的杂交后代中F1代表现抗病,F2代表现3:1的抗感分离,表明该基因为一个显性抗病基因,...
关键词:
粗山羊草 小麦叶锈病 抗病基因 SS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敏娜 井金学 刘佩 侯璐 胡茂林 宋晓贺 王美南 李振岐
【目的】M853-2是一个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的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苗期对中国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sf.sp.tritici)主要生理小种表现良好抗性。研究易位系M853-2抗条锈菌的遗传规律,对揭示其遗传机制和抗源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感病品种铭贤169和易位系M853-2作亲本,通过杂交制备F2代种子,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M853-2及其杂交后代对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苗期抗性,并进行了遗传分析,最后对其中一个接种群体进行了SSR标记。【结果】M853-2对条中29的抗锈性遗传受2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的独立控制,对条中30的抗锈性遗传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玉海 何方 鲍印广 明东风 董磊 韩庆典 李莹莹 王洪刚
【目的】小麦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对小麦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途径。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是普通小麦的近缘物种,蕴藏着丰富的抗病、抗虫、抗逆和优质等优异基因。利用远缘杂交途径,将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培育抗白粉病小麦新种质,为小麦白粉病抗性遗传改良提供新抗源。【方法】通过细胞学分析和结实率调查,明确TA002及其与普通小麦杂种的细胞学稳定性和育性特点。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
关键词:
小麦 山羊草 白粉病 种质系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鑫 许为钢 王根松 胡琳 张磊 张建周 董海滨
【目的】周98165对河南省当前流行白粉菌生理小种具有较好的抗性,并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明确其抗白粉病基因及遗传特性,筛选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抗源和理论支撑。【方法】将周98165与中国春杂交、自交、测交,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鉴定,用小麦白粉病菌08B1进行遗传分析,利用SSR、EST-SSR技术对双亲及抗感池进行筛选和电泳分析,并结合中国春缺四体材料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周98165对3个白粉菌高毒力小种抗性良好,其抗病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将该基因暂命名为PmHNK。筛选了与PmHNK连锁的5个微卫星标记,在遗传图谱上的顺序为Xbarc77、Xgwm54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顺达 兰彩霞
<正>小麦是全球最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不同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其中,由真菌性病原菌所引起的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发病严重时可分别造成小麦产量损失高达60%和50%。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防制这些病害最为经济、环保且有效的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亨池 王琪琳 何雨洁 侯夏乐 李露 郭文洋 康振生 韩德俊
【目的】明确小麦品种秦农142的抗条锈病特征及其抗条锈性遗传规律,以利于该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和抗病基因的发掘。【方法】利用9个中国条锈菌系(CYR23、CYR29、CYR31、CYR32、CYR33、CH42、Sull-4、Sull-5和Sull-7)和3个国外条锈菌系(PK-CDRD、Hu09-2和104E137A)鉴定秦农142苗期及成株期的抗条锈性特征,并推导其抗病基因。苗期接种鉴定含7个常见抗条锈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的单基因抗性材料的抗性,分子标记检测秦农142的抗病基因,结合单基因抗病材料的抗病谱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推断秦农142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詹海仙 李光蓉 张晓军 李欣 畅志坚
CH5382是一个携带中间偃麦草抗性基因的隐形异源渐渗系,它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为明确其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绵阳11、台长29和SY95-71杂交,将其F1、F2、F3家系及其亲本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E09菌系接种)和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农场(用条锈病菌CYR32接种)进行了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对2种病害的抗性分别为免疫(0级),近免疫(0;级);F2分离群体中,白粉病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R∶1S;条锈病的抗感分离比例也符合3R∶1S;F3家系的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1R∶2Seg∶1S的理论比例。说明小偃麦渐渗系CH5382对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东方 刘署艳 方正武 巢凯翔 王保通 井金学 张长青
【目的】通过对华山新麦草与7182远缘杂交获得的抗条锈病新种质系9020-17-25-6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9020-17-25-6含有的抗病基因以及细胞学特性。【方法】在温室内以9020-17-25-6、感病对照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F1、F2、F3和BC1群体为材料,采用我国目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和CYR33对供试群体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分析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9020-17-25-6含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进行鉴定。【结果】9020-17-25-6在苗期对5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或近免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璐
为明确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分别以成株期抗条锈性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与感病春小麦品种Taichung 29(T29)杂交并自交创建F_(2∶3)分离群体,通过在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互助县2个试验地点各2 a的田间病圃抗病性鉴定,使用单个分离世代分析法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高原363/T29 F_2群体的抗性遗传效应。F_(2∶3)群体的反应型和严重度的频率分布结果表明,高原363/T29 F_(2∶3)群体的病害严重度和反应型在西宁和互助共2个环境2 a测试下呈现双峰分布,没有出现连续性分布现象,但是又出现了不同区段内连续性变化,初步分析认为,高原363对小麦条锈病的成株期抗性是一种复杂遗传,这种遗传不仅仅由主效基因控制,同时还受到微效多基因控制,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2个不同地点测试下的高原363,无论是采用严重度数据得出的最优遗传模型还是使用反应型数据得出的最优遗传模型,都是被微效基因影响的2对主基因遗传,并且主基因的作用方式(C-1:2MG-ADI加性-显性-上位性,C-5:2MG-AED完全显性,C-6:2MG-EEAD等显性)是不同的。
关键词:
春小麦 高原363 抗条锈性 遗传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